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1075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現代交换技术的发展与趋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移动通信网络和各种通信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情况下,交换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实现数据的瞬间储存和转发的重要通信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为了适应这种日益暴增的信息传输,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又在何方?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

电话交换技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人工交换发展阶段:

第一部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机。

2)自动交换机发展阶段:

机电式交换机。

3)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

现如今的数字程控式交换机。

历史使用的典型交换技术

每段历史的发展,都伴随着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一次次的改进,一次次的失败,才换来了如今先进的科学技术。

所以,我认为,当前的交换技术,也需要经历我们艰苦不懈的探究,才能得到发展。

1)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是电信网络交换技术发展的最初形式和第一阶段。

该阶段的典型移动网络代表为GSM和CDMA,其原理是通过一条具备一定宽度的线路保证双方的通信。

通信的过程中,该线路的资源将无法再做他用,直到此次通信完成才能释放。

这种电路交换技术的最主要的应用特点是在稳定的有一定宽度的线路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保证双方的通信质量,并且操作简单,支撑成本低。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每一次通信线路只能为当时的信双方提供服务,不利于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1页共21页

2)分组交换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通信需求量的增加,原有的电路交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了。

同时,传统电路交换技术所提供的单一语音业务也无法适应移动数据业务的变化,于是分组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分组交换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数据传输前,先根据情况对其进行分割,并在新的分段的始端添加不同的字段。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完成数据的校验工作,还能实现有效的数据分组。

同以往的电路交换技术相比较,新的分组交换技术的应用优势是通过识别数据开头的字段完成发送任务,不仅免去了连接环节,还在发送中实现了对带宽的合理分配。

所以,分组交换技术,可以比电路交换技术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带宽资源,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即整个的技术操作要经过一个数据和信息的储存环节,导致了不必要的延时。

3)报文技术

在分组交换技术发展的同时,另一种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相类似的报文交换技术也被人们开发出来。

报文交换技术也是一种先储存再转发的交换形式,二者的最主要区别是报文交换技术在信息和数据的传输中以报文为基本单位。

通常情况下,每个报文的单位长度是不固定的,有的甚至存在很大差异,这给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缓冲区的分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对于特别长的报文,分配不当极易导致数据发送延迟。

所以,该技术的最重要的操作关键点就是要处理好缓冲区的分配,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不能仅根据报文长度和数量确定。

基于这个使用特点,报文交换技术的应用范围被限制在了数据量较少的通信业务中。

4)ATM技术

这种技术是综合分析了前三种技术中的分组和连接方法后,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应用的。

其工作基本形式是在用户提出通信的要求后,建立一定的系统连接,完成数据的传输。

值得注意的是,该技术中的连接过程并没有单独占用数据通道,所以在用户进行通信的同时,带宽也可以从事其他业务,这样也就大大的提高了带宽的利用效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该技术也采用了

第18页共21页

分组传输的方法,其主要应用表现是在传输的过程中,根据长度对数据和语音进行分段。

而这也就很大程度上确保了Qos相关机制的完整性。

另外,ATM技术的传输通道由光纤构成,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误码率,提高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并避免因数据糊导致的各类延时。

综上,ATM技术的应用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应用于各种数据的传输活动中,尤其适合对速度要求比较高的数据传输。

但是该技术也不是十分完善的,主要的缺点就是成本较高,不便于大范围的推广。

2、NGN概述

NGN是下一代网络的简称,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对NGN的定义如下:

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

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

其业务相关功能与其传送技术相独立。

NGN使用户可以自由接入到不同的业务提供商;

NGN支持通用移动性。

NGN具有以下特点:

NGN属于电信网络,支持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支持实时/非实时的业务,同时应支持业务的个性化、业务的移动性;

分组传送;

控制功能从承载、呼叫/会话、应用/业务中分离;

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提供开放接口;

利用各基本的业务组成模块,提供广泛的业务和应用(包括实时、流、非实时和多媒体业务);

具有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

通过开放接口与传统网络互通;

具有通用移动性;

允许用户自由地接入不同业务提供商;

支持多样标志体系,并能将其解析为IP地址以用于IP网络路由;

同一业务具有统一的业务特性;

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

业务功能独立于底层传送技术;

适应所有管理要求,如应急通信、安全性和私密性等要求。

NGN的主要支持技术

NGN需要得到许多新技术的支持,如:

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端到端业务的交换;

采用IP技术承载各种业务,实现三网融合;

采用IPv6技术解决地址问

题,提高网络整体吞吐量;

采用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实现I层和多种链路层协议(ATM/FR、PPP、以太网,或SDH、光波)的结合;

采用OTN(光传输网)和光交换网络解决传输和高带宽交换问题;

采用宽带接入手段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用户接入问题。

因此实现NGN的关键技术是软交换技术、高速路由/交换技术、大容量光传送技术和宽带接入技术。

其中软交换技术是NGN的核心技术。

软交换(SoftSwitch)又称为呼叫代理(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

是把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分离开,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使软交换能无缝地软统一于通信数据、传真、视频等多媒体业务。

更重要的是,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允许在交换机制中灵活引入新业务。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其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来实现原来交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化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便于在NGN中更快地实现各类复杂的协议,更方便地提供业务。

二、软交换

1、软交换概述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

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1]

2、软交换的提出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 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用户级交换机)功能(IPPBX)。

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

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受到IP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

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3、软交换的发展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SoftSwitch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

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

与此同时,

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思科系统亚太区NGN/VoIP首席技术顾问殷康认为,尽管“软交换”是NGN讨论的热点,但是人们对它的概念仍然有些似是而非。

他说:

“‘软交换’这个术语可以说是从Softswitch翻译而得。

Softswitch这一术语借用了传统电信领域PSTN网中的‘硬’交换机‘switch’的概念,所不同的是强调其基于分组网上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承载相分离的含义。

国内一开始有人将

Softswitch译为‘软交换’。

但是‘软交换’这个翻译术语含义不够十分明晰,单从字面上看很难使人理解它究竟是设备系统概念还是体系概念。

殷康指出,我国电信业历来将名词属性的、设备概念范畴的switch译为“交换机”,而将动名词属性的switching 译为“交换”。

X25 switch译为X25交换机,ATMswitch译为ATM交换机,L2/L3switch译为二层/三层交换机。

因此他建议,为学术研讨的严肃性,应该将softswitch更为确切地译为“软交换机”。

这只是翻译概念上的问题。

不过从某一方面来说,对于软交换概念的模糊,也反映了产业界对于软交换认识上在某些方面依旧存在偏差,存在着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能力,或者是过分夸大了软交换功能的情况。

甚至可以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软交换被人为地“神话”了,它被认为是一种代表着通信行业的未来,似乎无所不能的技术。

软交换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许多功能。

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

这就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

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de-couplingof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

[2]

4、软交换的技术定义

(1)软交换的技术定义可以描述为:

(2)它是一种提供了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

(3)它支持所有现有的电话功能及新型会话式多媒体业务

(4)它采用标准协议(如

SIP、H.323、MGCP、MEGACO/H.248、SIGTRAN以及各种其它的

数据及ITU协议)

(5)它提供了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能力

(6)它与一种或多种组件配套使用

(7)软交换是一种针对与传统电话业务和新型多媒体业务相关的网络和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

它能够减少资本和运营支出,提高收入。

5、软交换的原理目标

软交换技术是一个分布式的软件系统,可以在基于各种不同技术、协议和设备的网络之间提供无缝的互操作性,其基本设计原理是设法创建一个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接口标准性、业务开放性等特点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它独立于特定的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并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业务所需要的同步通信协议,在一个理想的位置上把该架构推向摩尔曲线轨道。

并且它应该有能力支持下列基本要求:

(1)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设备的呼叫处理和/同步会晤管理应用的开发。

(2)在其软交换网络中能够安全地执行多个第三方应用而不存在由恶意或错误行为的应用所引起的任何有害影响。

(3)第三方硬件销售商能增加支持新设备和协议的能力。

(4)业务和应用提供者能增加支持全系统范围的策略能力而不会危害其性能和安全。

(5)有能力进行同步通信控制,以支持包括帐单、网络管理和其他运行支

持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后营业室系统。

(6)支持运行时间捆绑或有助于结构改善的同步通信控制网络的动态拓扑。

(7)从小到大的网络可伸缩性和支持彻底的故障恢复能力。

软交换的实现目标是在媒体设备和媒体网关的配合下,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的方式来实现对各种媒体流进行协议转换,并基于分组网络(IP/ATM)的架构实现IP网、ATM网、PSTN网等的互连,以提供和电路交换机具有相同功能并便于业务增值和灵活伸缩的设备。

6、软交换的交换协议

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软交换体系涉及协议非常众多,包括

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

A、MGCP、BICC、PRI、BRI等。

国际上,IETF、ITU-T、SoftSwitchOrg等组织对软交换及协议的研究工作一直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许多关键协议都已制定完成,或趋于完成。

这些协议将规范整个软交换的研发工作,使产品从使用各厂家私有协议阶段进入使用业界共同标准协议阶段,各家之间产品互通成为可能,真正实现软交换产生的初衷——提供一个标准、开放的系统结构,各网络部件可独立发展。

在软交换的研究进展方面,我国处于世界同步水平。

信息产业部“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在1999年下半年就启动了软交换项目的研究,已完成了《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下面对几个主要协议做一简单介绍。

(1)248/MEGACO

H.248和MEGACO协议均称为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应用在媒体网关和

H.248/MEGACO与软交换设备之间。

两个协议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

H.248是由ITU提出来的,而MEGACO是由IEFT提出来的,且是双方共同推荐的协议。

它们引入了Termination(终端)和Context(关联)两个抽象

概念。

在Termination(终端)中,封装了媒体流的参数、MODEM和承载能力参数,而Context(关联)则表明了在一些Termination(终端)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

H.248/MEGACO通过Add、Modify、Subtract、Move等8个命令完成对Termination(终端)和Context(关联)之间的操作,从而完成了呼叫的建立和释放。

(2)控制协议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是由IEFT提出来的,是简单网关控制协议

(SGCP)和IP设备控制协议(IPDC)相结合的产物。

MEGACO协议是对MGCP协议的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高,MGCP协议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协议,协议的内容与MEGACO协议比较相似。

软交换系统设备大都支持该协议,其不足也慢慢表现出来,将来可能要被H.248/MEGACO协议所取代。

在软交换系统中,MGCP协议与H.248/MEGACO协议一样,应用在媒体网关和MGCP终端与软交换设备之间,通过此协议来控制媒体网关和MGCP终端上的媒体/控制流的连接、建立和释放。

(3)初始协议

会话初始协议(SIP)是IETF提出的在IP网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

以Internet协议(HTTP)为基础,遵循Internet的设计原则,基于对等工作模式。

利用SIP可实现会话的连接、建立和释放,并支持单播、组播和可移动性。

此外,SIP如果与SDP配合使用,可以动态地调整和修改会话属性,如通话带宽、所传输的媒体类型及编解码格式。

其具体内容可参见IETFRFC2543bis。

在软交换系统中,SIP协议主要应用于软交换与SIP终端之间,也有的厂家将SIP协议应用于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之间,提供基于SIP协议实现的增值业务。

总的来说,SIP协议主要应用于语音和数据相结合的业务,以及多媒体业务之间的呼叫建立与释放。

三、光交换

1、光纤通信简介

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手段,它的发展历史只有一二十年,已经历三代:

短波长多模光纤、长波长多模光纤和长波长单模光纤.采用光纤通信是通信史上的重大变革,美、日、英、法等20多个国家已宣布不再建设电缆通信线路,而致力于发展光纤通信.中国光纤通信已进入实用阶段.

光纤通信的诞生和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并列为20世纪90年代的技术。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因特网业务的迅速发展和音频、视频、数据、多媒体应用的增长,对大容量(超高速和超长距离)光波传输系统和网络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2、光交换的发展

光纤只是解决传输问题,还需要解决光的交换问题。

过去,通信网都是由金属线缆构成的,传输的是电子信号,交换是采用电子交换机。

通信网除了用户末端一小段外,都是光纤,传输的是光信号。

合理的方法应该采用光交换。

但由于光开关器件不成熟,只能采用的是“光-电-光”方式来解决光网的交换,即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用电子交换后,再变还光信号。

显然是不合理的办法,是效率不高和不经济的。

正在开发大容量的光开关,以实现光交换网络,特别是所谓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

通常在光网里传输的信息,一般速度都是xGbps的,电子开关不能胜任。

一般要在低次群中实现电子交换。

而光交换可实现高速XGbDs的交换。

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用光交换,特别是低速,颗粒小的信号的交换,应采用成熟的电子交换,没有必要采用不成熟的

大容量的光交换。

当前,在数据网中,信号以“包”的形式出现,采用所谓

“包交换”。

包的颗粒比较小,可采用电子交换。

然而,在大量同方向的包汇总

后,数量很大时,就应该采用容量大的光交换。

自动交换的光网,称为ASON,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3、光交换的方式

光信号复用一般有空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三种方式,相应的也有空分交换、时分交换和波分交换来完成三种复用信道的交换.

空分交换是将交换空间域上的光信号,其基本的功能组件是空间光开关。

空间光开关原理是将光交换元件组成门阵列开关,可以在多路输入与多路输出的光纤中任意的建立通路。

其可以构成空分光交换单元,也可以和其他类型的开关一起构成时分或者波分的交换单元。

空分光开关一般有光纤型和空间型两种,空分交换的是交换空间的划分。

时分复用是通信网络中常用的信号复用方式,将一条信道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时隙,每个光路信号分配占用不同的时隙,将一个基带信道拟合为高速的光数据流进行传输。

时分交换需要使用时隙交换器来实现。

时隙交换器将输入信号依序写入光缓存器,然后按照既定顺序读出,这样就实现了一帧中的任一时隙交换到另外的一个时隙而输出,完成了时序交换的程序。

一般双稳态激光器可以用来作为光缓存器,但是它只能按位输出,不能满足高速交换和大容量的需求。

而光纤延时线是一种使用较多的时分交换设备,将时分复用的光路信号输入到光分路器中,使得其每条输出通路上都只有某个相同时隙的光信号,然后将这些经过不同光延时线的信号组合起来,经过了不同延时线的信号获得了不同的时间延迟,最后组合起来正好符合了信号复用前的原信号,从而完成时分交换。

在光传输系统中波分复用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一般在光波分复用系统中,源端和目的端都需要使用同样波长的光来传输信号,如非如此多路复用复用时每个复用终端都需要使用额外的复用设备,这样就增加了系统的使用成本和复杂度[3].因此如果在波分复用系统中,在中间传输节点上使用波分光交换,就可

以满足不额外增加器件实现波分复用系统的源端与目的端互通,并且可以节约系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波分光交换系统首先将光波信号用分解器分割为多个进行波分光交换所需的波长信道,在对每个信道都进行波长交换,最后将得到的信号复用后组成一个密集的波分复用信号,由一条光缆输出,这就利用光纤宽带的特性,在损耗低的波段复用多路光信号,大大提高了光纤信道的利用率,提高了通信系统容量。

混合交换技术则是在大规模的通信网络中使用多种交换技术混合组成的多级链路的光路连接。

由于在大规模网络中需要将多路信号分路后再接入不同的链路,使得波分复用的优势无法发挥,因此需要在各级的连接链路中使用波分复用技术,然后再在各级链路交换时使用空分交换技术完成链路间的衔接,最后再目的端再用波分交换技术输出相应的光信号,进行信号合并最后分路输出。

常用的混合使用的交换技术有空分-时分混合、空分-波分混合、空分-时分-波分混合等几种。

4、全光网交换技术

全光交换的实现第一步,首先要利用基于电路交换方式的光分插复用(OADM)和光交叉连接(OXC)技术实现波长交换,然后再进一步实现光分组交换[4].

波长交换是以波长为单位进行光域的电路交换,波长交换是为光信号提供端到端的路由和分配波长信道。

进行波长交换的关键是要使用相应的网络节点设备,即光分插复用或者光交叉连接。

光分插复用的工作原理是以全光的方式在网络节点中分出和插入所需的波长通路。

其主要的组成元件有复用器和解复用器,以及光开关和可调谐波器等。

光分插复用的工作原理和同步数字系统(SDH)中分插复用器的功能类似,不过一个是在时域,而另一个是作用在光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