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076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x

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最新】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粘贴玷污砧板拈轻怕重如坐针毡

B、悲怆寒伧创伤沧海桑田踉踉跄跄

C、禅让蝉联忌惮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D、对峙坚持侍奉诗词歌赋恃才傲物

2.下列加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0年前的那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三中全会选择了以农村改革作为突破口,30年后的这场三中全会的关键词依然是农村改革。

时间仿佛走了一个轮回,却是旧瓶装新酒,两次会议所面临的形势与机遇已经迥然不同了。

30年前,中国百废待兴,30年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步入世界前列,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30年前,小岗村那张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是空谷足音,30年后,中国改革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多层次深入展开。

A、旧瓶装新酒B、迥然不同C、百废待兴D、空谷足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此外,在另外两份建议中,她积极呼吁加快股份分置改革措施,运用法律手段打击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的行为。

B、据调查,当今中国,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电视、电影以及网络游戏等来认识生活,在其中形成有关善恶对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认和思考自己与这个社会的关系。

C、日本广岛六日上午举行了原子弹爆炸六十三周年纪念和平祈念仪式,包括福田首相、五十五国代表和原子弹受害者遗属在内的四点五万人出席,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

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

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B.①④②③⑤C.②⑤③①④D.①④②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5.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而母立于兹    B、汝姊在吾怀

C、久不见若影    D、大母过余曰

6.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老年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7.下列句中加线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B、轩东故尝为厨

C、庭中始为篱D、余既为此志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

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

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诸君皆贺,惟平独吊。

平谓何曰:

“祸自此始矣。

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

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

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

”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曰:

“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客又说何曰:

“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

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①貣②以自污?

上心必安。

”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

上至,何谒。

上笑曰:

“今相国乃利民!

”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

“君自谢民。

”后何为民请曰:

“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

”上大怒曰:

“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

”乃下廷尉,械系之。

数日,王卫尉待前曰:

“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

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

”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

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

上曰:

“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

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

赊买。

②貣(tè):

向人求物。

8.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惟平独吊吊:

慰问

B.非被矢石之难被:

蒙受

C.君自谢民谢:

辞谢

D.吾故系相国故:

故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

B.民所上书皆以与何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

C.后何为民请曰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

D.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乃下何廷尉,械系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吕后用何计诛信②让封辞赏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上至,何谒⑤后何为民请⑥跣入谢

A.②③⑥B.①②④C.①⑤⑥D.③④⑤

11.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3分)

(2)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3分)

(3)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注:

“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

(3分)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

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4分)

四、句子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8分)

14.,映带左右,,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

1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16.,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17.,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原田居》)

五、现代文阅读

展示中国文化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

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

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

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

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

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住和美感世界。

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

比如,我们从孔子的

《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

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

叶朗)

18.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

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才有活的灵魂。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E.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

19.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

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

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沉船

——为邓世昌而作

高洪泼

三十九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①。

你沉入一片浓且稠的黑暗中,咸腥的海水呛入你的肺,你吐出最后一个含氧的气泡,努力争大双眼,想最后看一看你的致远舰,你的龙旗,你的被火炮熏黑了脸膛的部属们,以及那只挥之不去的爱犬。

可是你已经望不见这一切,你摇摇头,想赶走罩在眼前的无边的黑暗,可惜你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残存在大脑中的最后一点意识正渐渐消散殆尽。

海水再次涌入你的鼻腔,黄海的咸且腥的水。

海水吞没了你,你已不再有任何知觉。

一尾小鱼从你的鼻尖游过,他的尾鳍掠过你的睫毛,你努力想再看一眼这生活了三十九个春秋的世界,可是,一切都已杳然远去。

一座海是一座坟。

惟有这样的广阔墓地,才可以安放你的灵魂。

一个舰长不屈的灵魂,一个十九世纪中国武士英武豪壮的灵魂,一个为了军旅的荣誉、为了祖国和朝廷的光荣而舍命相搏的灵魂。

以你的游水技能,再加上你身旁游动的伙伴和爱犬,你完全能够借助自己和别人的力量活下来,可是你断然拒绝了这种选择。

人在舰在,既然生死与共的致远号已沉入水中,那莫名的悲愤想必让你痛不欲生。

你恨狡猾的敌手吉野最后施放的那枚鱼雷,也恨自己躲闪不及,壮志未酬。

弹尽后的最后一击,大无奈和大无畏的一击,被敌手的鱼雷无情的阻隔了,否则,舰与舰相撞的刹那,定然是惊天动地的另一种景象。

邓大人就这样走了②。

致远舰就这样沉没了。

人类与海洋游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沉船是割断这种联系的最残酷的方式之一,尤其是海战中的非自然沉船。

写到这里,偶翻《清稗类钞》(注)第六册,内有《邓壮节阵亡黄海》,可以作为这篇短文的古典式收尾:

“光绪甲午八月十七日,广东邓壮节公世昌乘致远舰与日人战于黄海,致远中鱼雷而炸沉。

邓死焉。

先是,致远之开机进行也,舰中秩序略乱,邓大呼: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

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

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坠落,亦可告无罪。

’于是众意渐定。

观此则知邓早以必死自期矣。

邓在军中激扬风义,甄拔士卒,有古烈士风,凄怆激楚,使人雪涕。

甲午海战,邓大人的部属是有幸存者的,冰心老人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可见,邓世昌是完全有可能游上岸的。

但他断然选择了死亡③,“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何等的凛然豪壮!

谁说千古艰难惟一死,邓世昌沉海的选择,在我看来自然而然,较之《泰坦尼克号》男主角的情意缠绵来,更惨烈更悲壮也更具男儿血性!

邓世昌的爱犬最后也随他而去,据说这只通灵性的狗一直想救它的主人,衔着他的衣袖不肯松口,邓世昌断然推开了它。

当他们的目光对视的时候,这只小狗想必也读出了主人必死的决心,于是,它便以身殉主了。

这只小狗不见诸正史,电影《甲午海战》中也缺少了这一笔,可我相信这是历史的真实。

致远号巡洋舰的沉没,是北洋水师耻辱的败绩,是大清帝国无奈的衰落,但对邓世昌个人而言,则是另一种意义的永生。

三十九岁的邓世昌,邓壮节,以辽阔黄海作为自己灵魂的栖息地,一任浪花飞溅,激情澎湃,直到一个又一个世纪……

注:

《清稗类钞》,清代掌故遗闻汇编,编者态度较严肃,可补正史之不足。

20.用自己的话概述“那莫名的悲愤”指的是什么?

21.《邓壮节阵亡黄海》这段引文,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2.文中划线的三句话都写了邓世昌的死,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你已为国捐躯了”,此句使用第二人称,有何作用?

(2)“邓大人就这样走了”句中“这样”一词指代什么(用原文词语作答,限用4个字)?

有何作用?

(3)“他断然选择了死亡”句中“断然”一词有何作用?

六、语言表达

23.仿照下面句式,以人生不同阶段的特征为内容,续写一段话。

春之清新,夏之火热,秋之丰硕,冬之静穆,各季节的不同色彩,构成了多彩的岁月。

                                         

2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为一个句子,对“二十四史”进行解说,不得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

(5分)

(1)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2)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3)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4)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七、话题作文

25.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红尘呀滚滚,痴痴呀情深,聚散总有时/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我在梦里把你追随/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

你会唱这首曾经风靡一时的歌曲吗?

你是如何理解“潇洒”的?

你对这首歌中流露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看法?

你有过“潇洒走一回”的经历吗?

你听说过类似的“潇洒走一回”的故事吗?

请以“潇洒”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中“粘”和“毡”均读zhān;B项分别读chuàng、chen、chuāng、cāng、qiàng;C项中“箪”和“殚”均读dān;D项中“侍”和“恃”均读shì。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

点评:

本题所考查的主要是形似字的读音,它们的声旁相同。

形似字是指那些形旁或声旁相似的字,这些字有的读音相同,有的读音相近,有的读音完全不同,加之形体相似,稍不留意就会误读。

命题者常以此设题考查考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区分形似字不同读音的能力。

1.笔画增减造成的形似字。

这类形似字笔画只有细微的差别,但读音迥异。

2.偏旁不同造成的形似宇。

这类形似字往往读音相同或相近,更是考查的重点。

本题就属于此。

2.A

【解析】

试题分析:

“旧瓶装新酒”应为“旧貌换新颜”;迥然不同:

指相距很远,很明显不一样。

百废待兴:

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办。

空谷足音: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点评:

辨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有两个条件:

一是对成语的含义有准确的理解;二是对句子含意即具体语境的正确分析。

从解题的角度说,更应注重对具体语境的分析。

准确地解句意,把握语境是主要的解题技巧。

3.C

【解析】

试题分析:

A搭配不当,“加快”与“措施”不能搭配,去掉“措施”;B语序不当,应是先“思考”后“确认”;D句式杂糅,“是因为……”与“…所造成的”不能混用。

考点: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

病句的辨析涉及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考试大纲中六种主要病句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典型特征了熟于胸。

二是梳理句子,筛选并修改病句。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能够熟练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特征,甚至于记住一些典型的例句。

在练习中,要善于去领悟和总结规律,发现有哪些词的使用会导致病句,从而得到一些标示性词语,并在以后的练习中去检验。

当然,临场辨析语句是否有病,还要掌握分析的方法。

4.C

【解析】排序的关键是首句的确定,该题的首句较容易确定,应为②,倒是第二句的衔接较难,很多考生很容易受到迷惑选了①,导致答案错误。

其实②与⑤句应该是解说关系。

【答案】

5.D

6.C

7.B

【解析】

5.试题分析:

项,余,第一人称代词,我;A、B、C项中的“而”“汝”“若”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

考点: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

本题考查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均为课内课文中的实词,这些实词,均用作人称代词。

对此,对于文言文中常使用的一些人称代词,在平时就要注意积累,既要知道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有哪些,又要将这些古代的人称代词分门别类。

6.试题分析:

C项,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养”;A、B、D中的“下”“西”“手”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是向下、向西和亲手的意思。

考点: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

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其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判定词类活用的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

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7.试题分析:

例句与B项中的“为”均为动词,是。

A项,对,向;C项,动词,做;D项,动词,写。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8.C

9.A

10.A

11.B或D

12.

(1))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我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拿出自己家里所有的财物资助军用。

(得分点:

“为”,因为,1分;“佐”,资助,1分;句意,1分。

(2)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如果遇到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就替他们请求,这的确是宰相应做的事情。

(得分点:

“茍”,如果,1分;“于”,对,1分;句意,1分。

(3)借来的图书放满了书架,我生活在这里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音都能清晰地听到。

【解析】

8.试题分析:

谢:

谢罪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

古汉语以多义词为主,很多文言实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

一般来说,各义项之暗都有一定的联系。

平时一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建立这个词的词义系统,全面了解其意义,并把握好其意义的运用环境。

二要因文定义,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意义。

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明确其充当的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他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含义。

9.试题分析:

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B项,介词,把/连词,由于;C项,介词,替/动词,是;D项,副词,竟然/副词,于是,就。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

这种题目的形式,选项的材料一来源于文本,一来源于课内。

因之,文言文虚词的复习须立足于课本,以课本为本,以之为辐射,形成自己的能力。

当然,对于文言虚词我们也得学会一些判定的方法,便于我们的识记,益于我们课外的运用。

10.试题分析:

①是献计;⑤是讲为民请求,这些与“为人恭谨”无关。

考点: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综合分析信息筛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点评:

在做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所涉及的这样一些要素:

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等。

弄清楚此后,把选项回扣到原文之中进行对照,字字句句落实。

此类考查,考的往往很细,做题时读题(选项内容)和原文都须仔细。

11.试题分析:

B项中“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错,皇上之所以多次问他怎么办,是害怕萧何不久发动关中谋反,汉高祖是心有不安。

D项“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错,与原文不符。

考点:

本题学生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点评:

对这类题,命题者一般把阅读材料整体切分为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来设置选项;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为了增强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和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将测试点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变化上。

因为选项里所说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只是因为试题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而隐含错误,所以,不细心推敲就很难发现。

因此,做这类题应格外细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字。

12.试题分析:

本题的三小句翻译主要是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

(1)句:

“为”,因为;“佐”,资助;

(2)句:

“茍”,如果;“于”,对;(3)句:

“冥然兀坐”,静悄悄地独自坐着;“万籁”自然界的声音;有声,听到。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级。

点评:

本题要翻译的三个句子,前两句是文中的句子,第三句则是课文中的句子。

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

文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

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多义词、常见实词、常见虚词。

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

反之,就会丢分。

参考译文:

陈豨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来到邯郸。

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灭了韩信。

皇上听到已经诛灭韩信的信息,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

很多人都来向萧何祝贺,惟独陈平替萧何忧虑。

陈平对萧何说:

“灾祸从此开始了。

皇上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而你却待在朝内,没有蒙受箭和垒石的祸殃,增加你的封邑,为你增添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