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Word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1173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Word下载.doc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Word下载.doc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汉语中,副词数量很多,应用广泛。

按照副词得意义和用法,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等七类。

4、按照所涉范围的大小,范围副词可分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

5、否定副词“莫”有两种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态副词按其所表语气和情态,约可分为六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韩非子·

难一》: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

(A)名词用作意动(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

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A)《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齐威王欲将孙膑。

(B)《孟子·

尽心下》: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

项羽本纪》:

“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

项羽本纪》:

“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3、在下列四组程度副词中,全都表示最高程度的一组是()

(A)殊孔雅(B)良、尽、加

(C)颇愈、滋(D)极、益、弥

4、在下列四组范围副词中,全都表示总括范围的一组是()

(A)悉、皆、专(B)尽、偕、特

(C)俱、具、但(D)举、毕、咸

5、在下列四组时间副词中,全都表示过去时态的一组是()

(A)既、方、寻(B)向、旋、会

(C)会、已、行(D)曾、尝、业

6、在下列四组情态副词中,全都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的一组是()

(A)信、必、盖(B)良、乃、实

(C)宁、诚、果(D)固、即、殆

7、在下列四组敬谦副词中,既可以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行为,也可以表示听话人发出的动作行为的一组是:

()

(A)请、敬、谨(B)幸、惠、辱、蒙

(C)敢、窃、伏、伏惟(D)忝、猥

三、判断题

1、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

2、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

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

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

4、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

()

5、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

6、用于谦称的名词,如“妾”、“仆”、“臣”等,可代第一人称。

()

7、“之”经常用作远指代词。

()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两句中“焉”的用法相同。

()

9、辅助性代词“者”和“所”都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

10、“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和“诺,恣君之所使之”两句中的三个“所”字用法相同,都表示动作的对像。

()

四、名词解释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宾语前置

4、辅助性代词

5、虚词

五、简答题

1、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作几类,常用的有哪些?

2、无定代词“或”和“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3、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分为几类?

5、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数词活用为动词2、使动用法和作状语;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活用为一般动词

3、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敬谦和称代

4、总括范围、限定范围、共涉范围

5、一般性否定和禁止性否定;

肯定确认语气、估计测度语气、反问诘难语气、转折语气、暂时让步语气、故意特指情态

二、选择题

(1)C;

(2)B;

(3)A;

(4)D;

(5)D;

(6)B;

(7)D

三、判断题

(1)√

(2)×

(3)×

(4)√(5)×

(6)×

(7)×

(8)√(9)×

(10)×

四、名词解释:

1、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实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实行这个动作。

如:

“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

”句中的“起”,是指华元使子反起。

“起”,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2、意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属于主观看法。

结构上是形容词、名词后面带上宾语。

动词本身无此种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我”,意思是“以我为美”,这是妻子的主观看法,邹忌本身没有变化,“美”就属于意动用法。

3、宾语前置:

指在古汉语中,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前置。

这主要是指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宾语用代词复指时前置。

4、辅助性的代词:

古汉语中,“者”和“所”这两个字都有一定的称代作用,因此从马建忠开始,许多语法学家都把它们归在代词中。

它们虽然都有指代作用,但是却不能独立用作句子成份,必须放在别的词语的后面或前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作为句中的一个成份,因此把它们叫做辅助性的代词。

5、虚词:

古汉语中虽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有时不能独立回答问题、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的词,以及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虚词包括:

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五、简答题

1.人称代词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两类。

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朕”等。

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而”、“乃”等,其中“女(汝)”、“尔”、“若”可以用作主语、谓语和宾语,“而”、“乃”一般用作定语,偶尔用作主语,但绝对不能用作宾语。

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为指人、指事和指处所三类。

常用于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孰”;

指事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是“安”、“恶”、“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

古代汉语常用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等,一般分为近指、远指和旁指三类。

“是、此、斯、兹、之”是近指代词;

(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些”等。

)“彼、夫”是远指代词;

“他、它”是旁指代词。

2.“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只用作主语;

“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

“莫”字所否定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范围。

“或”和“莫”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肯定性”与“否定性”的不同。

3.“者”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

它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前面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

一般说来,“所”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使之成为名词性结构,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者;

“者”字放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后,构成名词结构,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4.古代汉语语气词按照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类:

①句首语气词;

②句中语气词;

③句尾语气词。

5.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

“者”的本义是“别事词也”,即用以区别人、物、事、时的虚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辅助性代词”。

“者”的主要用法有以下三种:

①放在动词、形容词和各种词组之后,组成名词性词组“者”字结构,称代动作行

为或性质状态的主体,译作“……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如:

《论语·

子罕》: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李斯《谏逐客书》: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从。

《国语·

越语上》:

“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②放在数词和时间词之后,表示一定范围或种类,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翻译。

《论衡·

订鬼》:

“二者用精至矣!

”(“二者”,指伯乐相马、庖丁解牛。

泰伯》: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昔者,以前。

③放在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后面,起复指这个名词的作用,一般不必翻译。

《史记·

“亚父者,范增也。

晁错《论贵粟疏》:

“车骑者,天下之武备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