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372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完整版供参习Word下载.docx

哮:

指声响而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

喘:

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种症

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004:

内伤发热-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别人材料上的咳嗽-痰热郁肺证是助理的题目)

005:

水肿-脾阳虚衰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

与鼓胀鉴别:

两病均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主症见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见轻度肢体浮肿。

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全身,面色白,腹壁无青筋暴露。

鼓胀是肝脾肾,水肿是肺脾肾

006:

胃痛-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麦冬,生地,枸杞,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

与真心痛鉴别,真心痛是心经病变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多刺痛,动则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有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胃痛:

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

007:

中风-中脏腑-痰火淤闭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可另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与痉证鉴别

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少妇举杯祝领狗丧草地)白芍茯神菊花川贝母竹茹羚羊角钩藤桑叶甘草生地黄

008:

哮证-缓解期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

题目:

患者幼年反复哮鸣喘息,易感冒,自汗。

近一月现受凉喉中哮鸣又作,经治疗有好转。

现气短声低,喉中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009:

痢疾-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

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鉴别:

痢疾与泄泻:

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

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

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泻、痢两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而后转泻。

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为病情减轻。

010:

黄疸-阴黄-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与萎黄鉴别(应该不是脾虚湿盛证)

寒湿阻遏证--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

黄山阴沉+仓术附子

1.黄疸与萎黄:

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

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

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

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

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

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

2.阳黄与阴黄:

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011:

咳嗽-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三朴陈仓,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012:

中风-中经络-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方药:

成龙要李东选怀恋国老买贵石(茵陈龙牡芍药牡蛎天冬玄参怀牛膝川楝子甘草麦芽龟甲赭石)

013:

腹痛-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腹痛与胃痛: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

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014:

尿血-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与血淋鉴别

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

尿血:

与血淋一样均尿色红或纯血,但尿血不涩痛

血淋:

溺血而痛

015:

不寐-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龙胆草车前子木通黄芩栀子当归生地黄泽泻柴胡甘草

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

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

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

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016:

虚劳-1气虚-肺气虚证-补益肺气-补肺汤(不是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人参黄芪沙参熟地五味子百合

患者20岁,女,从小素体虚弱,面色恍白,气短乏力,现症见:

经常反复感冒,咳嗽,咳嗽无力,痰液清晰,短气自汗,面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与肺痨鉴别

017:

心悸-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志-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

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男,56岁,2013年1月5日就诊,患者平素心悸不安,形寒肢冷,时有胸闷气短多年,近2日症状加重,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白,脉沉细。

与奔豚鉴别:

心悸:

心胸躁动不安,心中剧烈跳动奔豚:

奔豚发作时也有心胸躁动不安,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018:

泄泻-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命门火衰,脾失温煦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

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019:

便血--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可能性大,应该不是便血--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

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020:

淋证,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

癃闭鉴别:

相同点都为排尿困难。

不同点癃闭小便量少,无尿痛;

淋证尿量多正常,尿频而痛。

021:

痉证-阳明热盛-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不是肝经热盛证,自己辨证下)

因为有腹满便结--阳明胃热亢盛,腑气不通,热盛伤津,筋脉失养

生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麦冬,大黄,芒硝等。

与间证相鉴别:

间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的疾病,其发作特点为突然扑到,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其口中如作猪羊声,大多发作片刻即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既往有类似发病史,痉证的抽搐痉挛发作多成持续性,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恢复,痉证多有发热头痛等伴发症状。

.痉证与厥证厥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以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厥证以四肢逆冷,无项背强硬、四肢抽搐等表现为其鉴别要点。

022:

消渴-中消-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不是上消-肺热经伤证)

气阴不足,脾失健运

女62岁,5年前口渴多饮,体重下降,多食易饥,大便溏薄,尿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消瘦,舌淡苔白而干,脉弱。

消渴与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

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023:

心悸-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合参附汤

冠心病、心律失常史十余年,常觉心中悸动不安近三日病情加重。

心悸水饮凌心

与奔豚相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奔豚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

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

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

常用药:

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真心痛,其以心痛为主症,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牵及肩胛两背,常因劳累,寒冷,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发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至晕厥。

024:

癃闭-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与淋证鉴别

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

排尿困难反复发作10

癃闭:

排尿困难,点滴不畅,但无尿道刺痛,尿量少于正常,甚至无尿。

淋证:

排尿困难,点滴不畅,尿道刺痛,尿量正常。

1.癃闭与淋证:

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证候。

但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而每日排尿量正常。

淋证日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而癃闭感受外邪,常可并发淋证。

2.癃闭与水肿:

癃闭与水肿临床都表现为小便不利,小便量少,但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浮肿,甚者伴有胸、腹水,并无水蓄膀胱之证候,而癃闭多不伴有浮肿,部分患者还兼有小腹胀满膨隆,小便欲解不能或点滴而出的水蓄膀胱之证,可资鉴别。

3.癃闭与关格:

二者主症都有小便量少或闭塞不通,。

关格常由水肿、淋证、癃闭等经久不愈发展而来,是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常伴有皮肤瘙痒,口中尿味,四肢搐搦,甚或昏迷等症状。

癃闭不伴有呕吐,部分病人有水蓄膀胱之证候,以此可资鉴别。

但癃闭进一步恶化,可转变为关格。

故癃闭病情轻于关格。

025:

便秘-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非气虚秘)-与肠结鉴别

阳气虚衰,阴寒凝结

便秘与肠结:

两者皆为大便秘结不通。

肠结多为急病,因大肠通降受阻所致,表现为腹部疼痛拒按,大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和肠鸣音,严重者可吐出粪便。

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结艰行,可有矢气和肠鸣音,或有恶心欲吐,食纳减少。

026:

黄疸-阳黄-胆腑郁热,疏肝泻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与萎黄鉴别,

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

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郁金、佛手、茵陈、山栀、白芍、甘草。

萎黄,黄疸乃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脾胃虚寒以及积聚转化而病,病机为湿阻中焦或瘀血等至胆道不通,胆液溢于肌肤而黄。

萎黄为虫积食滞滞致脾土虚弱,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生气血或失血,病后血气虚,气血不足,肌肤显黄

阳黄:

属于热证,实证,黄色鲜明,如橘皮。

发病急,病程较短,常伴有发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濡数。

阴黄:

属于寒症,虚症,黄色晦暗,病程较长,病势缓慢,常伴有行寒神疲,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舌质淡,脉沉而迟等;

027:

癌病-肺癌-阴虚毒热证-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与肺痈鉴别

肺阴亏虚,热毒炽盛

肺痈时急性发作,半有高热发烧胸痛,咳嗽浓痰痰中带血。

肺癌发病迟缓热势不高,有咳嗽痰中带血,精神疲劳,消瘦等全身症状,肺癌和肺痈症状差不多

028:

胃痛-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1.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

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有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2.胃痛与胁痛: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

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3.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029:

头痛-肝阳上亢-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

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石决明天麻茯神桑寄生夜交藤杜仲益母草黄芩川牛膝栀子钩藤)

1.头痛与眩晕:

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

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

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2.真头痛与一般头痛:

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030:

胸痹-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与真心痛鉴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生姜胆南星石菖蒲人参半夏茯苓竹茹枳实甘草橘红

胸痹与真心痛:

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

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清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急症。

031:

血证(吐血)-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胃热内郁,热伤胃络

药物:

黄芩、黄连、大黄、丹皮、栀子、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

咳血与吐血鉴别:

二者血液均经口出来,但两者截然不同。

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

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候,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032,呕吐-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肝气不疏,横逆犯胃

1.呕吐与反胃:

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

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

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因胃气上逆而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临诊不难鉴别。

033:

胸痹-寒凝血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厚朴栝楼通枝药枣辛甘

与胃脘痛鉴别

034:

水肿-阳水-风阳相搏-疏风清热,宣肺利水-越婢加术汤--跟鼓胀鉴别

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

跟鼓胀鉴别:

相同:

肢体水肿,腹部膨隆。

不同:

症状:

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病因病机:

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

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鼓胀:

先腹部胀大,再延及下肢,常因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血吸虫,腹胀如鼓,腹部皮色苍黄青筋暴露,累及脏腑肝脾肾,以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水肿:

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伴有胸水、腹水。

035:

胁痛-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与胃痛鉴别

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

胁痛与悬饮:

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咯痰,咳嗽、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兼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胃痛:

胁痛: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036:

痫病-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外伤后)(不是头痛-内伤头痛-通窍活血汤)

题目:

患者,男性,31岁。

3年前颅脑外伤,经常头晕头痛,痛有定处。

近2年来经常突然出现左侧面部及肢体抽搐,伴两目发呆,言语不能,数分钟后即止,颜面及口唇青紫,舌体黯红及瘀斑,舌苔薄白,脉涩

病机:

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而风动-

与中风鉴别:

典型发作痫病与中风病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等,但

病有反复发作史,发时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作怪叫声,可自行苏醒,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而中风病则仆地无声,昏迷持续时间长,醒后常有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037:

痿症--湿热侵淫--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与痹症鉴别

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痿症:

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痹症:

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038:

癌病(大肠癌)--肝肾阴虚-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与痢疾的辩证

病机概要:

肝肾阴伤,阴虚火旺。

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知母,黄柏等。

1大肠癌与痢疾:

痢疾与大肠癌在腹痛、泄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症状上有相似点,要注意区别。

痢疾是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一般发病较急,常以发热伴有呕吐开始,继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自脓血便为突出的临床特征,其腹痛多呈阵发性,常在腹泻后减轻,腹泻次数可达每日10~20次,粪便呈胶冻状、脓血状。

而大肠癌起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中晚期伴见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神疲倦怠、消瘦等,腹痛常为持续性隐痛,常见腹泻,但每日次数不多,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是其特点。

此外,实验室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血常规、大便细菌培养、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诊、全结肠镜检查等。

2.大肠癌与痔疾痔疾也常见大便带血、肛门坠胀或异物感的临床表现,应注意区别。

痔疾属外科疾病,起病缓,病程长,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坠胀或异物感,多因劳累、过食辛辣等而诱发或加重。

直肠指诊、直肠镜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039:

眩晕-痰湿中阻-化痰祛湿 

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与中风鉴别

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眩晕:

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中风:

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

中风昏仆与眩晕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眩晕患者无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

040:

郁证-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与虚火喉痹鉴别

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半,紫,厚,茯,姜。

梅核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情志郁而起,觉得咽中有异物感,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部梗阻与情志有关。

虚火喉痹:

以青中年男性多见,因长期感冒吸烟及嗜食辛辣引起,除咽部有异物感外,有咽干,灼热,且所有症状与情志无关过度劳累及感受外邪加重。

041:

痢疾-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与泄泻的鉴别

阴虚湿热,肠络受损

白芍练琴焦急+当归炮姜别

痢疾与泄泻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均在胃肠,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症状都有大便次数增多。

而不同之处是:

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液为主症;

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如水样为主症,泄泻亦有腹痛症,但多与肠鸣脘胀同时出现,其痛便后即减;

而痢疾之腹痛是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其痛便后不减。

042:

腹痛,淤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与胃痛鉴别

瘀血内停,气机阻滞

少妇煮鱼要铃铛小胡没官要仆江(川芎五灵脂当归小茴香延胡索没药官桂赤芍蒲黄干姜)

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043:

痿证,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肝肾亏虚,阴精不足,筋脉失养

陈虎少将养百只黄龟(陈皮虎骨白芍干姜锁阳黄柏知母熟地黄龟甲)

1.痿证与偏枯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歪斜,久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

2.痿证与痹证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

但痿让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

044:

痉证心营热盛,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热入心营,扰动神明,灼伤阴津,筋脉失养

乔连花选生麦丹主席

与痫症鉴别:

鉴别要点是:

证多为突然发病,其抽搐、痉挛症状发作片刻可自行缓解,既往有类似发病史;

痉证的抽搐、痉挛发作多呈持续性,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恢复,痉证多有发热、头痛等伴发症状。

045:

咳嗽,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与咳喘鉴别

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咳嗽:

以咳嗽为主要主症,不伴喘促

咳喘:

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因咳致喘,以咳喘为特点。

046:

喘证,实喘,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

五郎拾陈木箱乌药槟榔枳实沉香木香

与哮证:

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

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

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0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