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489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货行业概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期货交易所是为期货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期货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

我国现有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中金所及上期能源5家期货交易所。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决定设立的非营利性公司制法人。

其业务接受中国证监会领导、监督和管理。

2)行业政策法规

(2)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行业历经近30年的发展,从1988年至1993年的起步探索阶段,到1993年至1999年的治理整顿阶段,再到2000年至今的规范发展阶段,已逐渐步入健康稳定发展、经济功能日益显现的良性轨道。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开始逐渐融入国际期货市场。

1)1988年至1993年,起步探索阶段

我国期货市场于1988年开始起步探索,先后经历了理论研究与方案设计阶段(1988年至1990年)和交易所现货试点阶段(1990年至1993年)。

1988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市场贸易,探索期货交易”,确定了在我国开展期货市场研究的课题。

在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和商业部等部门成立了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对国外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集中全国力量组织试点工作研究,总结了大量期货市场的理论知识和发展经验,出台了农产品初步试点方案。

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的诞生和现代化期货交易所的出现,中国期货市场进入现货试点阶段。

1992年10月,随着中国当代第一个期货标准化合约在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的推出,上海金属交易所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也相继推出期货标准化合约,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的建设完成了由现货试点向期货试点和实际运行的过渡,更标志着当代中国期货市场重建成功。

此后,商品期货品种不断增加,金融期货也悄然兴起。

但是,1993年以后由于缺乏对期货市场高风险的认识,缺失统一监督管理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中国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无序的发展局面。

2)1993年至1999年,治理整顿阶段

面对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盲目发展、交易品种过度散乱和地下交易盛行的局面,国务院授权证监会对期货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整顿。

1993年11月,证监会开始第一次治理整顿工作,主要围绕期货市场的监管架构和治理期货市场两方面展开。

1998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明确了“继续试点,加强监管,依法规范,防范风险”的原则,拉开了第二次治理整顿的序幕。

随后,加强了立法工作,理顺了监管体制,并对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和交易品种等进行了再次调整。

至1999年底,监管效率明显提高,中国期货市场的秩序趋于正常。

在两次治理整顿的基础上,证监会在法制建设、市场结构和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加大了建设。

2000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期货行业自律组织的诞生,将新的自律机制引入了中国期货行业的监管体系。

中国期货市场由此实现了从治理整顿到规范发展的过渡,正式迈入规范发展阶段。

 

3)2000年至今,规范发展阶段

2000年之后,中国期货市场正式步入了规范创新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这一阶段,通过调整大品种和小品种的保证金和积极探索上市新品种,期货品种结构得到了调整和创新;

随着期货品种增加和投资者规模扩大,期货经纪业开始走出困境,在激烈的竞争中经纪业务的集中度也不断提升。

此外,在品种创新、交易量提升的推动下,期货市场也逐步恢复并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6年9月,以发展金融期货为目标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专门从事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与结算,表明中国期货市场实现了从商品期货向金融期货的延伸,并于2010年4月推出了沪深300指数期货。

之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5年期国债期货、10年期国债期货、中证500股指期货、上证50股指期货、2年期国债期货。

2018年3月,上期能源推出中国原油期货,为石油相关企业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期货市场产品工具不断丰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此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6年3月,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经国务院同意和中国证监会决定设立,并于2015年4月正式更名为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承担期货市场统一开户、期货保证金安全监控和为期货投资者提供交易结算信息查询等职能。

(3)行业发展现状

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和考验,中国期货市场积累了大量的发展经验,正式步入了成熟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1)期货市场交易量和交易规模屡创新高

2007年至2018年,受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金额和成交量整体呈震荡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金额为210.82万亿元,较2007年增长414.54%;

期货市场成交量为302,886.53万手,较2007年增长315.81%。

2007年至2018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额和成交量的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6.06%和13.83%。

2007年-2018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金额和成交量情况:

2)期货品种不断丰富

2000年以来,期货交易品种逐步丰富,从12个逐步扩大到63个,其中商品期货52个、金融期货6个、商品期权5个,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等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金融期货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2016年以来,上期所天然橡胶期权,大商所豆粕期权、乙二醇期货、玉米期权,郑商所白糖期权、棉纱期货、苹果期货、红枣期货,上期能源原油期货等交易品种相继获得证监会批复。

随着市场交易品种的增加,市场参与主体逐步扩容,带动整个期货市场成交量的进一步扩大。

下表列示我国期货市场上的交易品种情况:

3)业务模式逐步多元化

我国期货市场的管制在风险可控、规范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放松,监管机构大力推动期货行业发展的思路逐步明确,陆续推动期货产品和业务创新。

期货公司业务模式也从单一的经纪业务向多元化业务发展。

2011年以来,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颁布或修订了《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修订)》等规章制度,促进期货行业业务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期货公司在资产管理、投资咨询、风险管理等创新业务上拓展业务布局,业务模式逐步多元化,传统经纪业务与创新业务协同效应放大,提高了客户服务的质量,向为客户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重需求发展。

(4)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目前期货行业普遍面临公司规模较小、数量较多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交易品种增多,行业并购重组热度明显提升。

期货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本扩充、规模经济,增强公司综合经营能力。

2011年-2018年,期货公司家数从160家减少至149家。

近年来,随着行业成熟度和并购重组数量的增加,期货公司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

从客户权益分布情况来看,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披露的期货公司财务数据,2016年客户权益前20名期货公司合计为2,600.55亿元,市场占有率为59.53%。

相比2011年,2016年前20名期货公司的客户权益市场占有率上升了9.55%,行业集中度上升显著。

我国期货市场客户权益前20名期货公司的合计市场占有率

数据来源:

中国期货业协会

目前,美国期货市场是全球最发达、最成熟的期货市场,其集中度显著高于我国期货市场。

同时,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的期货市场均经历过由分散化向集中化发展的过程。

参照国外期货市场发展经验,随着期货市场规模的增长,创新业务的不断推出,我国期货市场的集中度将会持续提升。

2)竞争形态差异化

传统期货公司经纪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手段之一,不断的价格竞争,导致手续费持续下降,压缩了行业的利润空间。

随着期货公司创新业务的不断推出,业务逐步走向多元化,大多数期货公司已开始从单一的价格竞争转为综合服务能力竞争,意在通过多样的增值服务、创新形成业务的差异化。

随着期货公司业务多元化的发展,以及期货市场交易品种的增加,我国期货公司的特色化经营特点正逐步凸显。

根据自身产品和服务优势、股东背景、区域特征等因素,各期货公司确立相应的战略发展重心,打造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

期货公司的特色化经营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内部形成细分市场,改善目前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局面,推动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型。

(5)行业发展趋势

1)国际化进程加快

随着2018年原油期货的上市,期货市场国际化之路正式开启,随后铁矿石期货、PTA期货也相继国际化。

交易品种不断对外开放。

同时,随着境外业务的发展壮大,国内期货公司在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的同时,亦会将战略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进行海外市场的网点和业务布局。

2018年8月,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可向证监会提出申请,持有期货公司股比不超过51%,3年后股比不受限制。

外商投资期货公司股比限制放宽政策落地,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提速,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预计会有更多外商寻求与国内期货公司合作。

2)期货期权品种推出加速

2018年3月,上期能源推出原油期货,这不仅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新品种,也是国内第一个引入境外交易者的国际化期货品种,对期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除原油期货外,纸浆、乙二醇、红枣等期货产品不断推出,天然橡胶、玉米、铜增加期权产品,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不断增加。

金融期货方面,2018年8月,2年期国债期货开始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

期货市场已具备在更高层次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条件。

期货、期权品种的加速推出,将为更多领域的实体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6)行业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①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我国国民经济目前进入平稳较快增长的新常态,经济增长质量稳中有升,为期货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270,092.30亿元增至900,309.5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1.57%;

工业增加值由111,693.90亿元增至305,160.2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9.57%。

宏观经济对于期货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平稳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将为我国期货行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②新业务新品种不断推出

随着我国期货行业整体规范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证监会逐步推出各类创新业务。

2007年,金融期货结算业务和中间介绍业务(期货IB业务)相继推出;

2011年,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和境外经纪业务开始试点;

2012年,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服务业务正式获批;

2013年,首家期货公司获得基金销售牌照,期货公司正式涉足基金代销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咨询业务、风险管理业务等创新业务与传统经纪业务协同发展,有利于提升期货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

交易所产品越来越丰富,合约越来越完善,推动期货合约更贴近实体企业的需求。

“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创新业务不断试点扩容,支持品种和覆盖区域不但扩大。

同时,期货业务向场外市场延伸,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大商所商品互换业务的上线,为未来场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业务的陆续推出有利于丰富期货公司的收入来源,改善业务结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有效推动期货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

③投资需求增长将有利于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上升和财富的不断积累,社会对于资产配置的需求正迅速扩大,期货作为一种重要金融工具,其所具有的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功能,正逐步得到投资者的重视和认可。

社会对于期货产品不断扩张的需求,将成为推动我国期货行业持续前行的重要驱动力。

④期货市场制度和监管体系渐趋完善

随着2007年《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一系列与之配套的部门规章与自律规则相继出台,构成了我国期货市场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不断完善法规体系的同时,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形成了以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各地派出机构、中期协、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为主体的“五位一体”监管体系。

各监管机构按照职能范围分工协作,完善监管措施和手段,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共同完成对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的监管工作。

随着期货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手段的日益丰富和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期货行业的发展和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有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2)不利因素

①期货公司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虽然近年来我国期货行业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日渐成熟,期货公司资本规模、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与我国的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相比,期货公司的资本金规模整体偏小。

此外,期货业务的日趋复杂,创新业务的陆续推出对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金融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相对偏低的资本规模,不利于期货公司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也不利于期货公司开展各类创新业务。

②专业人才缺乏制约行业发展

专业人才是期货公司的重要资源。

虽然我国期货市场取得较快发展,但行业一直处于人才短缺状态。

各期货公司普遍存在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的现象。

与国外成熟的衍生品市场相比,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程度不足,国内专业人才对创新业务和复杂交易的经验有待提升。

随着期货期权新品种的不断推出,国际化的推进,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风险管理服务等新业务的扩展,研究咨询、金融工程、量化交易、信息技术和国际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