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3313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谈启发、理解和感受的题目,回答的时候既要注意谈理解(内容以学习精神品质等为主),更要谈实际。

“做人不能乘人之危”,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帽子”):

一个人不能趁别人处在危险的时候去伤害或者要胁他。

(你的理解)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过渡衔接)记得有一天,小明课间跑步摔倒了,一瘸一拐的,在体育课上,老师安排我和他在一个组进行赛跑,我主动向老师说明了小明的情况,没和小明比赛。

(生活实际)

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秃的梧桐》)

我的启示是(“帽子”):

秃的梧桐一定会在明年春天更加茂盛,因为它“有落在土里的桐籽”,那是它茂盛的希望,(自己的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秃的梧桐那样,就算环境再恶劣,困难再大,也要拥有一份自信,一份希望,这样才会走向成功。

(联系实际)

5、问什么答什么,从答案的第一句话开始,开始要有“帽子”(俗称)。

看到网棚中的鹤,“我”突然有些悲凉,情绪也随之跌落下来。

“我”期盼见到的是什么样的鹤?

怎样才能见到那样的鹤呢?

“我”期盼见到的鹤是:

(“帽子”)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

人们只有不捕捉它们,才能在大自然中见到那样自由地鹤。

6、利用文中原句,稍加改动回答问题。

结尾处说到“童心是一片不可忽略的世界啊!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课文末尾的一处原话:

“很多时候,稚嫩的童心需要大人们耐心的呵斥与培养,善良的性格与美好的品德不就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吗?

”稍加改动成答案如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很多时候,稚嫩的童心需要大人们耐心的呵斥与培养,善良的性格与美好的品德就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

因此,不可忽略。

7、妙用名言、诗词回答问题。

当我撑着轻舟穿桥而过,只见一河碧水,满园春色,处身此境,就晓得珍惜春光,不负春光。

(P43《剑河泛舟》)

读了文章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我的感受是:

这真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春色满园时(妙改古诗),我真想像作者一样去领略一下剑河的春光啊。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从结构上来说,从内容上来说。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下文做铺垫,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F、落笔点题,点明文章中心

G开门见山,总领全文。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公式:

①写人为主:

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

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

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

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

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

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就是三种:

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

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6、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表现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的发展。

 7、“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

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8、“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A、“×

×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

用了“×

”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

”词能不能删掉?

①不能,用了“×

”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

”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

”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

生动形象2.拟人:

形象生动3.夸张:

突出特征4.排比:

加强语气5.反问:

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9、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0、示范举例:

  1).是什么?

  我们在回答“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问什么就答什么。

要注意保持问题和答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

(例:

《养花》的最后一句)

  2.)为什么?

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时,一般要讲清原因,再讲结果。

讲清原因时,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

也就是要往中心上靠。

回答问题时,要加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3.)怎么样?

我们在回答“怎么样”这类问题时,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五壮士是怎样痛歼敌人的?

”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如何引敌上山,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程进行回答,回答时还要把五壮士的神态、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况讲具体。

11、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有一定方法可寻的,我们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现举4例:

上下联系。

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

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找近义词、反义词等。

换位思考。

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

此方法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联系生活。

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

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

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立足中心。

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

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

12、解释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组词法:

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分合法:

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近义词法:

如“不畏”就是“不怕”。

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

“崎岖”就是“不平坦”。

描绘法:

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13.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14.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

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

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

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

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

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

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

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15.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

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

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

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

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

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

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1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

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

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

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17、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

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18描写手法的作用。

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外貌:

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

……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

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

……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19、环境描写的作用。

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20、仿写句子。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21、读图题。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

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

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22、写信。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23、诗文佳句赏欣。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

格式为:

……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24、表达顺序表达顺序不同于结构顺序(总分总等)。

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

(一)记叙的顺序:

1)顺叙:

按事情发展或者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

是对叙述的任务、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补充说明。

补充情节。

5)分叙:

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脉络清晰,条理清楚。

(二)描景的顺序:

空间顺序;

观察的先后顺序;

时间推移的顺序。

(三)状物的顺序:

景物的不同类别:

静物、动物、植物。

写静物一般按外形(形状、颜色、图案)→结构→用途的顺序;

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

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气味→生长环境→用途的顺序。

25、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起连贯作用。

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

阅读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写作时,抓住了线索,就能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脉络清晰。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

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以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注意:

(1)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

(2)有几条线索的文章,往往有一条主线;

(3)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

找线索的方法:

1)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物的。

2)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

3)有时候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

4)了解文章的内容,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的记叙文。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26、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一)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

塑造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1)外貌描写:

也称肖像描写。

五官容貌、身材形态、衣着打扮、举止风度。

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3)行动描写:

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

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4)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表现在对话中。

展示人物心理、表现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5)动作描写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得个性鲜明、突出、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二)环境描写

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2)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7、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过渡:

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

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照应:

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

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照应可以分为:

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

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28、划分段落、层次,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临危不惧。

2.聂荣臻:

恩怨分明,宽仁大义,心肠慈善。

(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心肠慈善,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

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3.孙悟空:

机智勇敢,疾恶如仇,神通广大。

4.猪八戒:

功利憨厚,富有人情味。

5.唐僧:

严格执著,心地善良,慈悲为本

一、缩句的方法:

在小学中,缩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

缩句的基本原则: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最简略的表达“谁干什么”法,二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怎么样”法,三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是什么”法。

1、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

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2、主语、宾语的附加成分不明显时一般遵循删前留后的原则。

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章。

学生往往把“她”当成主语主干,而把“胸前”当成附加成分,其实“她”才是限制修饰“胸前”的附加成分,“胸前”是句子的主语的主干。

这个主语属于偏正结构,根据“删前留后”的原则可以缩成“胸前挂着奖章”。

类似的还有“爸爸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果园西北角刚刚种着新品种的果树”等。

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可以在附加成分和主语主干间加上“的”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

“她的胸前”、“爸爸的脸上”、“果园的西北角”,再如“我姐姐”变成“我的姐姐”等。

3、修饰谓语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不要保留。

计谋高明的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