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412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固始慈济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Word下载.docx

考查硅酸盐结构、氧化物表示以及性质的有关判断

该题是高考中的考点之一,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该题的关键是借助于已知硅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类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4.下列物质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烯和1,3-丁二烯

B.甲烷和正丁烷

C.苯和甲苯

D.乙炔和乙醛

【答案】B

【解析】乙烯、1,3-丁二烯、甲苯、乙炔和乙醛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甲烷、正丁烷和苯都不能。

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将足量CO2通入:

NH4+、Na+、Al3+、NO3-

B.在中性的水溶液中:

Fe2+、K+、NO3-、ClO-

C.含有大量Al3+的溶液中:

Na+、NO3-、Cl-、AlO2-

D.水电离出的c(H+)=1×

10-12mol·

L-1的溶液中:

Na+、Mg2+、HCO3-、SO42-

A.将足量CO2通入后,NH4+、Na+、Al3+、NO3-之间不反应,与CO2也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

B.在中性的水溶液中Fe2+被ClO-氧化,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含有大量Al3+的溶液中AlO2-与铝水解相互促进,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L-1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显酸性,则碳酸氢根不能大量共存,显碱性,则Mg2+、HCO3-均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离子共存正误判断

【名师点晴】正确判断离子是否共存的前提)熟记常考离子的性质

颜色

MnO4-(紫)、Cu2+(蓝)、Fe2+(浅绿)、Fe3+(黄)

氧化性

ClO-、MnO4-、NO3-(H+)、Fe3+、Cr2O72-

还原性

S2-(HS-)、SO32-(HSO3-)、I-、Br-、Fe2+

水解显酸性

NH、Mg2+、Al3+、Cu2+、Fe2+、Fe3+、Zn2+

水解显碱性

AlO2-、S2-、SO32-、CO32-、SiO32-、ClO-、CH3COO-

与H+和OH-均不能大量共存

HCO3-、HS-、HSO3-、HPO42-、H2PO4-

6.关于甲醛(CH2O)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2杂化;

②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③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④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四面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在100mL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00mL0.2mol/LBa(OH)2溶液后,pH变为7,同时生成2.33g白色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mol/LB.0.2mol/L

C.0.3mol/LD.0.4mol/L

【解析】首先根据“pH变为7”推知:

n(H+)=n(OH-),然后依据BaSO4的物质的量,并利用离子守恒可知H2SO4的物质的量,最后用H+的总量减去H2SO4中H+的物质的量,可得硝酸的物质的量,即可求出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

n(BaSO4)=n(H2SO4)=0.01mol,n(OH-)=2n[Ba(OH)2]=0.04mol,反应中共消耗0.04molH+。

硫酸提供的H+为0.02mol,则硝酸提供的H+为0.02mol,即n(HNO3)=0.02mol,所以c(HNO3)=0.2mol/L。

8.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H+、SO42-、OH-

B.K+、Ca2+、CO32-、NO3-

C.Na+、H+、Cl-、CO32-

D.K+、Cu2+、Cl-、SO42-

A项中H+、OH-会反应生成H2O,故不能大量共存于溶液中,则A项错误;

B项中Ca2+、CO32-会反应生成CaCO3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于溶液中,则B项错误;

C项中2H++CO32-=CO2+H2O,故不能大量共存于溶液中,则C项错误;

D项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溶液中,则D项正确。

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9.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c(H+)•c(OH-),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mol·

L-1的一元酸HA与bmol·

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

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只要溶液中c(H+)=c(OH-),则溶液一定显中性。

A.由于不能确定酸或碱的强弱,a=b时恰好反应,生成的盐不能确定是否水解,因此不一定显中性,A错误;

B.不能确定温度,则混合溶液的pH=7时不一定显中性,B错误;

C.KW=c(H+)•c(OH-),则混合溶液中,c(H+)=

=c(OH-),则溶液一定显中性,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混合溶液中,c(H+)+c(B+)=c(OH-)+c(A-),但不能确定溶液的酸碱性,D错误,答案选C。

考查溶液酸碱性判断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碳酸钡溶于稀硝酸:

BaCO3+2H+=Ba2++CO2↑+H2O

C.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O32﹣+2H+=CO2↑+H2O

D.钠与水的反应:

Na+H2O═Na++OH﹣+H2↑

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应为:

Fe+2H+=Fe2++H2↑,错误;

B、碳酸钡溶于稀硝酸:

BaCO3+2H+=Ba2++CO2↑+H2O,正确;

C、碳酸钙为难溶物,应用化学式表示,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为:

CaCO3+2H+=CO2↑+H2O+Ca2+,错误;

D、原子不守恒,钠与水的反应应为:

2Na+2H2O═2Na++2OH﹣+H2↑

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1.已知:

(1)Zn(s)+

O2(g)═ZnO(s),△H=-348.3kJ/mol

(2)2Ag(s)+

O2(g)═Ag2O(s),△H=-31.0kJ/mol

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

A.-317.3kJ/molB.-379.3kJ/mol

C.-332.8kJ/molD.+317.3kJ/mol

(1)Zn(s)+

O2(g)═ZnO(s),△H=-348.3kJ•mol-1,

(2)2Ag(s)+

O2(g)═Ag2O(s),△H=-31.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1)-

(2)可得Zn(s)+Ag2O(s)═ZnO(s)+2Ag(s),则△H=(-348.3kJ•mol-1)-(-31.0kJ•mol-1)=-317.3kJ•mol-1,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盖斯定律

【名师点晴】盖斯定律是指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盖斯定律的基本使用方法:

①写出目标方程式;

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

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平时要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12.向下列各组离子中通入相应气体后,能大量共存的是()

A.通入NO2:

Na+、Fe2+、Cl-、SO42-

B.通入CO2:

Na+、K+、NO3-、CO32-

C.通入Cl2:

K+、NH4+、I-、Cl-

D.通入NH3:

CO32-、NH4+、Na+、NO3-

A、通入NO2气体,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HNO3,HNO3能和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和NO而不能共存,故A错误;

B、通入CO2,CO2、H2O和CO3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通入Cl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I-生成碘单质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通入NH3,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溶液呈碱性,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且和一水合氨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共存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明确物质性质及离子共存条件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A,注意:

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反应,为易错点。

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2点:

①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

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

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

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②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

HCO3-+H+=CO2↑+H2O。

13.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①辛烯和3-甲基-1-丁烯②苯和乙炔

③1-氯丙烷和2氯丙烷④甲基环己烷和乙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①辛烯和3-甲基-1-丁烯最简式均为CH2,二者互为同系物,错误;

②苯和乙炔最简式均为CH,二者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正确;

③1-氯丙烷和2—氯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错误;

④甲基环己烷和乙烯最简式均为CH2,二者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正确,选D。

考查有机物的结构。

14.实验室制取甲酸乙酯的反应为:

HCOOH+CH3CH2OH

HCOOCH2CH3+H2O

反应在该条件下进行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

)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min)

HCOOH

CH3CH2OH

HCOOCH2CH3

H2O

0.3

0.7

10

0.23

a

b

c

20

0.2

0.6

0.1

0.4

有关物质在101.3KPa时沸点如下:

沸点(℃)

101

78.5

54

100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为K=

有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题给条件不能判断出K值随温度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

B.表中a应该等于0.63mol・L

C.已知50℃下,K=1/3,可由此判断出20min时反应还未达到平衡

D.在起始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要提高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升高温度将甲酸乙酯蒸出

A、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题干中没有温度和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因此不能判断K值随温度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故说法正确;

B、0~10min时,消耗HCO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7mol·

L-1,则消耗CH3CH2OH的浓度为0.07mol·

L-1,a=(0.7-0.07)mol·

L-1=0.63mol·

L-1,b=0.07mol·

L-1,c=0.07mol·

L-1,故说法正确;

C、50℃下,四种物质的状态不是气态,不能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故错误;

D、蒸出甲酸甲酯,减少生成物的浓度,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产率提高,故说法正确。

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的计算等知识。

15.(8分)下表表示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⑥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

(写化学式)(2分)

(2)③号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10个电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为、。

(2分)

(3)用电子式表示⑧和③元素形成A2B型化合物的过程。

(4)用电子式表示⑤和⑥元素形成A2B型化合物的过程。

【答案】

(1)HF>

H2S(2分)

(2)H3O+OH-(2分)

(3)

(2分)

(4)

16.

(1)已知完全断裂1mol氮气中的键需要吸收热量946kJ,完全断裂1mol氢气中的键需要吸收热量436KJ,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N2(g)+3H2(g)==2NH3(g)△H=-92.4kJ·

mol-1

则氨气中1molN—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是_______kJ。

(2)0.2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的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433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已知:

H2O(l)===H2O(g)ΔH=+44kJ·

mol-1。

则5.6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kJ。

(1).391.1KJ;

(2)B2H6(g)+3O2(g)===B2O3(s)+3H2O(l)ΔH=-2165kJ·

mol-1;

508.3KJ

(1)1mol氮气中的键需要吸收热量946kJ,完全断裂1mol氢气中的键需要吸收热量436KJ,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mol-1,假设N-H键的键能为x,已知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946KJ+3x436KJ-6x=-92.4kJ,解得x=391.1KJ;

(2)0.2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433.0kJ的热量,则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433.0×

5=2165.0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放热△H<0,所以△H=-2165.0kJ/mol,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2H6(g)+3O2(g)═B2O3(s)+3H2O(l)△H=-2165.0kJ/mol,已知①B2H6(g)+3O2(g)═B2O3(s)+3H2O(l)△H=-2165.0kJ/mol,②H2O(l)→H2O(g)△H=+44kJ/moL,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

3得:

B2H6(g)+3O2(g)═B2O3(s)+3H2O(g)△H=-2033kJ/mol,5.6L乙硼烷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故产生的热量为2033kJ/molx0.25mol=508.3kJ,答案为B2H6(g)+3O2(g)===B2O3(s)+3H2O(l)ΔH=-2165kJ·

mol-1;

508.3KJ考点: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17.(19分)实验室欲用胆矾配制250mL0.2mol·

L-1的CuSO4溶液。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完成下列空格)

A计算B称量C.溶解D.E.F.定容G.摇匀、装瓶

(2)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筒还有______和(填仪器名称)

(3)经计算需要称取CuSO4·

5H2O的质量为。

(4)若称取胆矾时砝码被放在左盘(10g以下用游码),则配制的CuSO4溶液的浓度(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配制的CuSO4溶液的浓度(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5)从准确配制好的CuSO4溶液中取出50mL,则这50mL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所含Cu2+的质量为。

(19分)

(1)D.转移E.洗涤(4分))

(2)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4分)(3)12.5g(3分)

(4)偏低;

偏低(4分)(5)0.2mol·

L-10.64g(4分)

(1)配制250mL0.2mol•L-1CuSO4溶液的操作步骤为: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故D为转移E为洗涤。

(2)根据配制过程可知,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250mL容量瓶,故还缺少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m(cuso4d5H2O)=0.25L×

0.2mol/L×

250g/mol=12.5g。

(4)若称取胆矾时砝码被放在左盘(10g以下用游码),则称量的胆矾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质量减小,故配制的CuSO4溶液的浓度偏低;

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配制溶液的体积变大,则配制的CuSO4溶液的浓度偏低。

(5)从准确配制好的CuSO4溶液中取出50mL,则这50mL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仍然为0.2mol•L‾1;

所含Cu2+的质量m(Cu2+)=0.05L×

64g/mol=0.64g。

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8.KNO3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下面是一种已获得专利的KNO3制备方法的主要步骤:

(1)反应Ⅰ中,CaSO4与NH4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反应Ⅱ需在干态、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从反应Ⅳ所得混合物中分离出CaSO4的方法是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检验反应Ⅱ所得K2SO4中是否混有KCl的方法是:

取少量K2SO4样品溶解于水,____________。

(4)整个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NH4)2SO4外,还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CaSO4+2NH4HCO3=CaCO3↓+(NH4)2SO4+H2O+CO2↑;

(2)分离NH4Cl与K2SO4,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防止KNO3结晶,提高KNO3的产率;

(3)加入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有沉淀生成,说明K2SO4中混有KCl;

(4)CaSO4、KNO3;

2,由流程题可知生成CaCO3、(NH4)2SO4和CO2,由质量守恒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

CaSO4+2NH4HCO3=CaCO3↓+(NH4)2SO4+H2O+CO2↑,故答案为:

CaSO4+2NH4HCO3=CaCO3↓+(NH4)2SO4+H2O+CO2↑;

(2)(NH4)2SO4加入KCl,在干态、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可生成易分解的氯化铵,加热时氯化铵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温度降低又生成氯化铵,以此可分离出氯化铵,得硫酸钾,且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从反应Ⅳ所得混合物中分离出CaSO4的方法是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KNO3结晶,提高KNO3的产率,故答案为:

分离NH4Cl与K2SO4,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检验反应Ⅱ所得K2SO4中是否混有KCl,应先加入硝酸钡时硫酸钾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以免干扰氯离子的检验,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检验氯化钾,操作方法为加入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有沉淀生成,说明K2SO4中混有KCl,故答案为:

加入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有沉淀生成,说明K2SO4中混有KCl;

(4)整个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NH4)2SO4外,还有CaSO4、KNO3,故答案为:

CaSO4、KNO3。

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相关知识。

19.(14分)铜在自然界存在于多种矿石中.

(Ⅰ)以硅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SiO3•2H2O,含少量SiO2、FeCO3、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Fe3+、Cu2+和Fe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6.7和9.7.

(1)“溶浸”中CuSiO3•2H2O和H2S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溶浸”中,选取浓度为20%H2SO4为浸出剂,铜的浸出率与浸出时间的关系见图1.由图1可得,随着浸出时间的增长,(至少写一条变化规律).

(3)“除杂”中,加入MnO2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杂”中需在搅拌下加入石灰乳以调节溶液的pH到3~4,沉淀部分杂质离子,分离得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Ⅱ)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为原料炼制精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黄铜矿

精铜冰铜(Cu2S和FeS)

粗铜

精铜

(4)“还原”工艺中其中一个反应为:

Cu2S+2Cu2O

6Cu+S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5)粗铜含少量Fe、Ag、Au等金属杂质,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反应式为.完成图2中由粗铜电解得到精铜的示意图,并作相应标注.

(14分,每空2分)

(1)CuSiO3•2H2O+H2SO4=CuSO4+H2SiO3+2H2O;

(2)铜的浸出率相应增加;

浸出时间超过24小时后,铜的浸出率变化不是很明显;

(3)2Fe2++MnO2+4H+=2Fe3++2H2O+Mn2+;

Fe(OH)3;

(4)Cu2O、Cu2S;

(5)Cu2++2e﹣=Cu;

(1)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强酸制取弱酸,“溶浸”中CuSiO3•2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