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43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教案Word格式.docx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个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政协的作用和职能

民主党派参政的主要任务

爱国统一战线的现实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重点把握: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学生分析:

本课程是在高一年级开设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相关内容,对教材中的知识

点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建构能力,思维活跃,表现欲强。

但对模块式教学比较生疏,对问题的探究尚缺乏系统认识,对问题的理解有时容易偏激。

五、教学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一发现问题一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一教师引导、解决问题一延伸问题

一课下探究、研讨

六、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在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电视等媒体上的搜索和浏览,找

到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与这一时期民主政治有关的资料。

  2.阅读本课教材的内容

3.分类和整理搜集到有关史实。

4.思考课后解析与探究。

(二)导入新课

情境营造:

播放《开国大典》片段。

教学导语:

中国人民在中共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军事上艰苦的斗争和政治上的努力,推翻了三座大山。

就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宣告了新中国成立,中国获得了新生。

设计意图:

用这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结构

          标志

新中国诞生条件

    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师生互动

师:

随着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筹建新中国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请同学们自己看书,找找看:

新中国诞生前,中国共产党做了什么筹备工作

学生看书

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诞生做了筹备工作。

老师播放有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音像资料。

请同学注意提取有效信息。

学生看音像资料

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大致达成了四个方面共识。

A、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主席。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改北平为北京,定为首都,定国歌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同学们尤其要注意《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即国家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们的新中国要实现民主政治,只有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那么《共同纲领》具有什么性质呢

引导学生从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员代表的范围看

参加新政协的代表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爱国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

参加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所以新政协完全可以代表全国人民,可以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成立,中国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意义如何?

学生看书,据自己理解回答

师小结:

就中国历史而言,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从此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世界意义体现在:

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伴随着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有两项:

一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二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而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据国情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民主化的主要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国的一种代议制模式,西方国家釆取两院制议会代议制:

如英国、美国。

而我们中国就相当于一院制代议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同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联系的。

请问同学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

事实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就对人民政权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老师出示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老照片。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让学生阅读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惟一机关。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该宪法有哪些内容?

体现了什么原则?

内容: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体现的原则: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3)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它的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

这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根据宪法规定,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

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据毛泽东提名,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的过渡状态。

1957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趋向停顿,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人大积极加强立法工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在中国现实政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国体),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让学生看一段资料: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

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他还说:

“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周恩来也说:

“长期共存就是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

让学生思考:

“究竟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我们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来说,我认为是多个党存在比较好,可以互相监督,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请问同学们,多党存在,应该怎样存在呢?

是其他党派和共产党轮流执政吗?

不是。

应该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中共的领导

学生答,可以有各种观点

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

看资料: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相互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我国家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它根本上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思考“为什么说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适合我国国情”?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民主建设也还有待完善,国家的发展强大需要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同舟共济,并肩战斗。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

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

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让学生看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同学们自己看书,然后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如何完善发展的”?

学生概括

老师总结:

  1、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4、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老师小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

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它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课前:

请学生走访少数民族地区百姓、或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效信息,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介绍,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在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的深刻感受。

播放《冰山上的来客》《嘎达梅林》《红河谷》等影片(或片段),再结合已学过的中国史的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并将继续加强。

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让学生得出:

伟大祖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

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

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

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我国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形成许多民族杂居的状态。

由于我国各民族交叉的时代很多,互相影响就很多,甚至于互相同化也很多。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时间:

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主要内容: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的自治机关

  依据:

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目的:

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它是怎样实行的?

学生言之有理就行

老师小结

原因:

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发达程度低;

汉族聚居地区,人口密度过大,经济发达程度高于少数民族地区。

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需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我国各民族之间除了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不同,需要政府在这些方面分别照顾各民族的风俗和习惯。

各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

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建国后政府必须充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既不可以照搬汉族地区的做法,也不能机械地把对一个民族适用的方法移植给另一个民族

怎样实行:

根据1954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共有约五千万人口,四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在其他地方还有范围大小不一的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等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各级少数民族人民代表参与政府的决策,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民族区自治制度是怎样建立及完善的生:

建立及完善

1)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载入了1954年宪法,这一制度成为中国和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从1947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让学生看书上第68页的图片:

《维吾尔族老人歌颂人民的幸福生活,歌颂中国共产党》

《翻身后喜悦的蒙古族人民》

1)民族区域处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政治制度

2)它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各民族平等与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与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总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的前提下,是在长期的斗争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体现了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的准备

         选举产生第一届人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确定首都、国旗、国歌和纪元方式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条件:

人民政协召开

和新中国的成立

八、知识结构

                   内容

一届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机构的组成

                   意义

二届人大召开――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人选

三届人大召开――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创立 

定义与意义

5个省级自治区

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爱国统一战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民主政治建设

九、教后反思

这堂课上下来,我觉得只要学生一堂课下来,还记得我国在新中国成立起来的情况下,是怎样进行民主建设的,如果学生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就行了。

我想我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

但是这堂课主要是有关我国的制度政策等的内容,较枯燥,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很难体现,以后还得向这方面努力。

十、知识链接

1、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诞生

……

人民是什么?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

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

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

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

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

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

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

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

在帝国主义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别的阶级,都不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

命达到胜利。

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多次领导过革命,都失败了,就是明证。

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上,有其很大的重要性。

我们还有帝国主义站在旁边,这个敌人是很凶恶的。

中国的现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上的比重还很小。

现在没有可靠的数字,根据某些材料来估计,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工业产值不过只占全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十左右。

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压迫,为了使落后的经济地位提高一步,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

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和所以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规定了他们的软弱

性,他们缺乏远见,缺乏足够的勇气,并且有不少人害怕民众。

孙中山主张“唤起民众”,或“扶助农工”。

谁去“唤起”和“扶助”呢?

孙中山的意思是说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但这在事实上是办不到的。

孙中山的四十年革命是失败

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帝国主义时代,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到胜利,原因就在此。

我们的二十八年,就大不相同。

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

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

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我们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我们曾和党内的机会主义倾向作斗争,右的和“左”的。

凡在这三件事上犯了严重错误的时候,革命就受挫折。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

情就办得好一些。

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

党的二十八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

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

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残余的敌人尚待我们扫灭。

严重的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