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45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docx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

討論文件

2010年5月25日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

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措施的進展

 

目的

本文件旨在向委員匯報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自2008年公布以來所推行的各種措施的最新進展。

 

背景

2.我們曾在2008年5月徵詢委員對香港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的意見,亦曾告知委員,基於香港有本地的食水和穩定的東江水供應,因此自1982年後再沒有實施制水。

我們亦指出,為了令香港能為未來難測的天氣變化作好準備,例如氣候劇變及雨量下降,以及強化香港與珠三角其他城巿的伙伴關係,我們有需要公布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務求推廣可持續用水的信息。

3.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是一項綜合和跨界別的策略,並建基於良好的水資源供求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各項: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

(a)加強公眾教育,宣傳節約用水

(b)推廣使用節約用水裝置

(c)加強控制滲漏

(d)擴大使用海水沖廁

供水管理措施

(a)加強保護水資源

(b)積極考慮使用再造水(包括洗盥污水回用和雨水集蓄)

(c)制訂海水化淡方案

 

4.在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措施方面,我們了解到香港每日人均食水和沖廁水的耗水量均偏高,分別約為每日130公升及每日90公升。

因此,我們的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的重點,放在用水需求管理方面。

我們認為透過公眾教育及使用節水器具,可助達致減少用水的需求。

在管理老化的供水網絡方面,我們已採用先進的水管滲漏探測及水壓管理技術,這些技術有助控制供水網絡內的水量流失,進而控制供水需求。

5.去年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措施的進展,簡載於下文各段。

用水需求管理措施

(a)加強公眾教育,宣傳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從家開始”教育活動

6.我們加強公眾教育,宣傳節約用水是第一步,我們於2008年11月向社會各界包括區議會、大專院校、中小學派發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小冊子。

為讓年青一代知道節約用水的需要和鼓勵他們培養節約用水的習慣,我們分別在2009年1月及2009年12月為小學生舉辦名為“節約用水,從家開始”的第一期及第二期節約用水活動。

共有103所學校及約33000名學生參與這項活動。

校園用水考察

7.此外,我們現正為五間小學進行校園用水考察先導計劃。

在考察的第一部分,水務署人員會向學生介紹有關節約用水的概念、知識和錦囊;在考察的第二部分,參與計劃的小學生在老師和水務署人員的協助下會分組收集和分析學校的用水資料、研究可節省用水的範疇,以及制訂和建議適用於學校的節約用水方法。

我們相信通過這項以考察為本的活動,學生不但會學習到有關節約用水的概念、知識和錦囊,還會將他們所學付諸實行,幫助學校實際節約用水。

中學教材

8.除小學生外,我們亦關注中學生,並正籌備一套有關供水的教材,旨在為老師和學生提供通識課程的補充參考資料。

教材有四個部分,涵蓋我們的珍貴水資源、優質用水、水務基建,以及保護和有效使用水資源。

該套教材會為老師和學生提供方便和全面的參考資料,有助他們深入了解有關供水的問題,以及明白節約用水的重要。

其他公眾教育計劃和資源

9.為進一步加強節約用水的公眾教育,我們現正計劃取得所需資源,在水務署設立專責小組,負責一切與節約用水有關的事宜,以及成立一間公眾節約用水教育中心。

除展覽節約用水的相關資料外,中心亦會用作提供資源的地方,巿民可看到各種濾水技術、供水分配方法、測漏方法、水壓管理技術、再造水技術,以及各種節約用水裝置效用的即場示範。

10.此外,我們已制訂節約用水的公共關係活動計劃,包括在電視和電台播放一系列引發市民關注的政府宣傳短片及聲帶,有特定主題的報章專輯、新聞簡報會和專題廣告,在樓宇安全嘉年華、科學為民服務巡禮和濾水廠開放日期間舉行公眾研討會及講座,以及在屋邨舉行展覽,向各階層人士傳揚節約用水的重要信息。

政府部門節約用水指引

11.我們亦已計劃檢討政府內的主要用水者的用水模式,並會委聘顧問研究,檢討水務署設施和康樂文化事務署轄下公園及游泳池的用水模式。

通過有關程序,我們希望為這些設施制訂節約用水指引,而不影響到提供予市民的服務的水平。

我們會把檢討工作逐步擴大至政府的其他主要用水使用者。

通過收費制度節約用水

12.社會上有意見認為政府應提高水費,以抑制用水需求。

舉例來說,思匯在2009年12月發表“流動資產-珠江流域和香港水資源安全和管理”的報告,內裏載述︰

●香港的住宅用水量是每日人均約220公升,這數字大大高於全球平均每日人均約170公升。

●香港水費近乎全球最低,水費佔平均家居開支約0.25%。

相對亞洲主要城市,平均家居水費佔家居開支的0.5%至0.9%,而在美國與歐洲,主要城市的平均家居水費佔家用開支的0.5%至1.5%。

●人均食水耗水量穩步上升歸因於本港用水收費偏低。

13.我們關注到用水量偏高。

我們的分析顯示該用水量包括了約130公升的食水和90公升的沖厠水。

儘管香港大約80%的冲厠水已來自海水,這並不改變我們繼績透過用水需求管理提倡節約用水的主體目標。

我們不排除選擇改變用水收費結構,以鼓勵減少用水,並正就此檢討用水收費結構。

(b)推廣使用節約用水裝置

用水效益標籤計劃

14.我們已着手分期制訂自願性質的“用水效益標籤計劃”,以方便消費者選用節約用水的裝置和器具。

由於花灑的用水佔住宅用水量一個較大的比例,我們便先從沐浴花灑入手。

我們在2009年9月推出沐浴花灑用水效益標籤計劃。

計劃採用級別式標籤制度,把沐浴花灑劃分為四個級別。

附錄1詳述計劃的程序、分類和級別式標籤制度細則,並附有宣傳單張。

15.截至2010年5月7日,已有32個型號進行登記。

所有已登記沐浴花灑的詳情已在水務署網站公布。

我們打算在下一期把計劃擴大至水龍頭和洗衣機,計劃將在2010-11年度之內展開。

政府樓宇和學校使用節水器具

16.政府於2009年4月發出有關綠色政府樓宇的技術通告,要求所有新建政府樓宇除採取其他環保措施外,須使用節水器具(例如低流量水龍頭和雙掣式冲水廁所)。

我們亦已展開計劃,為政府樓宇和學校安裝節水器具。

涉及約23000個節水器具的安裝工程合約已在2009年年底展開,預期在2011年年底完成。

截至2010年5月7日,政府樓宇和學校已安裝約3700個節水器具。

在計劃完成後,我們預計每年可節省約200萬立方米食水、80萬立方米海水,以及其在濾水及輸水時所耗用的150萬瓦小時能源。

透過香港綠色建築議會進行推廣

17.我們與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合作,透過綠色建築評級認證計劃推廣使用節水器具。

如樓宇的設計採用節約用水措施,將符合資格取得分數。

我們希望藉此鼓勵私人發展商在新發展項目和翻新工程計劃中多使用節水器具和節約用水設施。

(c)加強控制滲漏

更換和修復老化水管計劃

18.水管更換及修復計劃是積極控制滲漏的主要部分。

供水網絡全長7,800公里,計劃的目標是更換/修復當中3,000公里長的老化水管。

計劃原本打算分期在20年內實施,以期在2020年之前完成。

為使供水系統盡早獲得改善,以減低水管經常爆裂對巿民造成的不便,我們在2005年決定把計劃由20年壓縮至15年,目標是提早在2015年之前完成計劃。

19.在更換及修復計劃方面,我們已經過困難的起始階段,工作已取得穩定的進度,如附錄2所示。

該附錄亦夾附圖片介紹水管修復技術。

由於汲取多年來累積的經驗,並有更多熟練工人可供使用,更換及修復工程的進度近年已見改善。

我們現正以平均每月更換/修復超過30公里水管的速度進行工程。

截至2010年4月底,第一階段工程已大致完成,第二及第三階段工程現正進行,並已分別完成70%和17%。

自工程在2000年年底展開以來,已更換/修復共1,263公里的水管。

20.在訂立工程的優先次序時,我們會考慮水管各分段損壞的可能性和損壞的後果。

我們亦已訂立程序,以詳細調查每個水管爆裂個案,如有需要,會把有關的水管分段納入更換及修復計劃之內,或重訂次序,以提早更換或修復該分段的水管。

21.此外,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我們在更換及修復計劃中採用以較耐用物料製造的喉管,以提高供水及分配系統的可靠程度,減少水管爆裂和滲漏的情況。

滲漏控制、監察和檢測

22.自大約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起,我們已一直根據測漏區檢測法監察滲漏情況。

我們現已在網絡設立1055個測漏區,並以18個月的周期,對每個測漏區進行測漏,已設立的測漏區位置圖載錄於附錄3。

23.隨著科技進步,我們的測漏工作現正由以測漏為本的模式轉移到以積極防止爆裂為本的模式。

我們選定部分配水網絡,組成區域檢測區(districtmeteringarea),並安排在選定位置安裝電磁流量計和水壓記錄儀,以便更有效檢測滲漏情況。

自2000年以來,我們已在配水網絡設立354個區域檢測區。

不過,由於普遍缺乏可供安裝設備的空間,在擠逼的巿區設立區域檢測區的工作是複雜和困難的。

24.老化的私人水管亦容易滲漏。

掌握了區域檢測區的技術後,我們亦已展開一項監察大型屋邨和鄉村用水量的試驗計劃,以找出私人水管的滲漏情況。

現時,在354個區域檢測區中,44個是為大型屋邨設立的。

25.2008年,我們開始使用新一代噪聲記錄儀進行滲漏測試,記錄儀可透過GSM網絡自動把滲漏噪聲數據傳送到本署控制中心。

鑑於2009年8月31日告士打道水管爆裂事件引致港島交通嚴重擠塞,我們即時使用噪聲記錄儀,持續監察橫跨告士打道水管的狀況,直至更換有關水管。

橫過告士打道的水管現已全部更換。

我們亦已完成所有紅色幹路上551條和淺紅色幹路1上1146條橫過馬路水管的測漏工作,並找出和修理6條滲漏的水管。

我們已開始在紅色幹路上的551條橫過馬路水管安裝噪聲記錄儀,持續監察水管,直至更換為止。

26.為進一步改善供水服務,我們打算進行試驗計劃,以海外新近研發的新技術檢測運作中帶壓水管的滲漏情況。

有關技術配備儀器,包括閉路電視鏡頭或聲音感應器,可從入口點放入直徑不少於300毫米的水管,檢查水管內部狀況或檢測滲漏點。

試驗計劃預計在2010年年底展開。

我們現正擬備試驗計劃的採購協議,以及使用帶壓開孔法在選定水管建造入口點。

27.附錄4以圖表說明先進測漏控制、監察和檢測方法。

水壓管理

28.在高的供水水壓下,水管接駁處和制閥較可能出現滲漏。

安裝流量調控式減壓閥有助調節水壓,從而減少滲漏。

附錄5詳述水壓管理的基本原則、設置和以圖表說明水壓管理的結果。

我們會在東南九龍等新發展區為水壓管理安設裝置,確保日後可優化該等地區水管網絡的水壓。

配備這些新裝置後,我們預計新發展區範圍內的水管爆裂和滲漏數目將顯著減少。

29.不過,在現行已發展地區推行水壓管理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

首先,現時很多舊樓採用直接給水的水管裝置設計,直接從水務署供水網絡取水。

把水務署供水網絡的水壓減低或會影響這些舊樓的用戶,因而局限了我們減低水壓的範圍。

其次,由於地下空間擠迫,在現有水管網絡找出適當地點以建造安裝減壓裝置的豎井,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30.儘管困難,我們一直在已發展地區的供水網絡設立一系列小型水壓管理區,試驗推行水壓管理。

部分建立的水壓管理區的表現令人滿意,有關報告詳載於附錄6。

31.我們現正計劃把水壓管理逐步擴大至其他已發展地區。

在水務署供水及分配網絡合共17個主要食水供應區中,我們已完成其中7個區的調查研究,並正進行另外5個區的調查研究。

在最初的7個主要食水供應區中,我們現正進行4個主要食水供應區水壓管理計劃的設置工作。

有關這些水壓管理計劃的詳情載於附錄7。

防漏的中期成果

32.至今完成的更換及修復工程,連同上文所述的積極防漏措施,如附錄8所示,水管爆裂數目已由2000/01年度高峰期每年約2500宗減至2009/10年度的990宗。

滲漏比率已由2001年的25%減至2009年的21%。

在現行更換及修復計劃完成後,我們預計水管滲漏比率會再減至15%。

我們會採取上文所述的積極防漏和水壓管理措施,盡力達到較低的滲漏比率。

我們亦正提升供水和分配系統用於量度流量的設備,以便更準確計算所使用的水量。

 

(d)擴大使用海水沖廁

33.我們的市區和大部分新巿鎮已使用海水沖廁,覆蓋率佔全港人口約80%。

我們在2009年開始向廸士尼供應海水,並亦正進行建造工程,以便為薄扶林、元朗和天水圍地區供應海水。

在這些新系統完成和啟用後,香港巿民獲供應海水沖廁的百分比將增至85%。

附錄9圖示香港供應海水地區。

我們亦已展開規劃工作,把海水沖廁供應系統擴展至東涌地區。

上述工程計劃的進行情況表列於附錄10。

我們會繼續評估把海水供應系統擴展至其他地區的成本效益,包括比對其他替代方案(例如再造水、洗盥污水再用和兩水集蓄)。

如合乎經濟效益,我們會擴展海水沖廁供應系統。

 

供水管理措施

(a)加強保護水資源

34.在渠務署制訂西九龍防洪策略時,我們已探討在防洪工程下兼收節約水資源之效的可行性。

我們已制訂一項名為“水塘轉運隧道計劃”的工程計劃,利用排洪隧道把九龍副水塘與下城門水塘連接起來,並把九龍副水塘的溢流經下城門水塘和現有輸送系統輸送到沙田濾水廠進行過濾,而非直接排放到維多利亞港。

在工程計劃完成後,每年平均會新增約250萬立方米的原水量。

此外,為安全和有效地收集地表水,我們現正計劃展開另一項基本工程計劃,以改善城門、筆架山、金山和大欖涌現有共長約26公里的引水道系統。

(b)積極考慮使用再造水

35.再造水是將污水處理循環再用,以代替用作非飲用用途(例如沖廁、洗街、洗車和灌溉園景)的高質素水源。

可循環再用的污水種類繁多,包括經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以及花灑、浴缸、洗滌盆、廚房和洗衣房的洗盥污水。

為達致可接受的再用標準,這些不同來源的污水須經不同的濾水技術處理。

一般而言,把二級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污水循環再用較為昂貴,並需較精密的系統。

相對而言,把洗盥污水循環再用或集蓄雨水使用,無需很精密的系統,即使在個別發展項目範圍之內,亦可較易推行。

36.昂坪和石湖墟進行的兩項有關循環再用經處理污水的試驗計劃已告完成,所得的結論是,香港使用再造水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昂坪計劃現仍在運作,而石湖墟計劃則已為渠務署改為供應內部使用。

現時主要的問題,是生產成本仍未合乎經濟效益。

我們已設立跨部門工作小組,探討減低再造水供應成本的各種方法,以便向上水和粉嶺居民供應再造水作沖廁及其他非飲用用途。

37.至於把循環再用的洗盥污水和集蓄雨水應用於其他非飲用用途,政府亦已在學校及政府設施試驗推行。

同時,我們現正進行研究,找出在不同類別的發展項目中再造水的可能應用,並檢討試驗計劃所採用的標準和借鏡國際經驗,旨在制訂標準和技術指引,以供香港使用。

附錄11載列有關再造水應用示意圖和在住宅大廈可能應用的圖像設計。

(c)制訂海水化淡方案

38.香港鄰近大海,利用逆滲透技術淡化海水可生產最大量的新水資源。

海水化淡技術已臻成熟,並已在香港通過試驗計劃。

隨著科技進步(例如能源回收裝置的發展和大直徑逆滲透薄膜的使用),我們希望海水化淡生產食水的成本會降至合乎經濟效益的水平。

因此,我們會再繼續跟進這項措施,並會密切留意海外有關技術的發展。

展望未來

39.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提供穩固的根基,推動我們可持續地運用珍貴的水資源。

全面水資源管理需要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支持和積極參與。

香港需要一種新的生活態度和方式,以愛護環境為先及保護珍貴的水資源為要。

通過持續的檢討與監察,水務署會加強用水需求管理措施。

同時,會繼續探索新技術和新方法,以開發具成本效益的新水源。

我們歡迎委員的意見。

當全面水資源管理有新進展時,會再向各委員匯報。

 

發展局

水務署

2010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