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5598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表现;

特点;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

①潜移默化: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主动的。

因此,要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②深远持久: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要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②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力量倍增。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促进人全面发展。

第一单元总结:

文化的作用(大切口)

(1)总之:

(2)对社会: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3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2点);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3点)。

(3)对个人:

优塑。

来源:

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

文化对人影响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特点。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

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为何要保护文化遗产(了解)

①地位: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作用: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特点:

具有不可再生性,正在被破坏。

2.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各民族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3.为何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只有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

4.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

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方向: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交流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3)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大众传媒

(1)文化传媒优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媒介是大众传媒(注意,传媒≠大众传媒,包含关系)。

(3)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

3.中外文化交流意义(传入、传出)

(1)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学习和吸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发展进步(传入)

(2)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也促进世界文化

的繁荣发展(传出)

4.怎样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仅限第三课第二框)

(1)引进来:

热情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走出去:

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途径:

通过文艺交往、教育学习等途径,在生活中多途径传播中华文化。

(4)手段:

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传播中华文化。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内容

(1)传统习俗;

(2)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

(3)传统思想;

(4)传统文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

基本特征保留,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3)鲜明民族性:

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为何台湾海峡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

为何每逢佳节倍思亲?

3.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作用

(1)传统文化顺应社会变迁,起积极作用

(2)传统文化一成不变,起消极作用

4.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加以改造或剔除。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求

(1)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要求:

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2)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自身的传承);

(3)思想运动(文化自身的传承)

(4)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第五课文化创新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实质;

源泉和动力

(1)实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1、2教材原话,首先背)(文化创新的措施变意义)

(1)文化发展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4)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推动不同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5)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文化创新有利于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5.2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方向、主体)

(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根本途径)

(2)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纵向)

(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原则)(横向)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方向)

(5)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主体)

(6)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

1.学习型社会

(1)核心内涵: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内在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生教育体系。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

汉字,史书典籍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文字: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尤其表现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征)。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尤其表现为石窟文化、民族文学作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包容性(也是特征)

(1)含义: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能与其它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它民族文化积极成分。

(2)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及意义)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个性)。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基本内涵);

为什么(为何弘扬);

怎么办(如何弘扬)

(1)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内在气质)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为何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之魂;

精神火炬;

精神基石(首先记住关键词)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心骨、根本途径、纵向、横向、主体)(首先记住关键词)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主心骨)

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根本途径)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纵向)

④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纵向)

⑤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落后腐朽思想危害)(横向)

⑥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主体)

2.爱国主义特点、作用、新时期主题

(1)作用: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特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不同的具体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精神体现为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至今)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精神体现为改革创新精神,如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

知识归纳:

传统文化(纵向)、外来文化(横向)总结

1.涉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答题思路(限定第二单元)(具体答案必须看材料和设问范围)

(1)继承角度: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发展角度:

(3)特点角度:

把握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与鲜明的民族性。

(4)作用角度: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

(5)创新角度: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封闭主义错误倾向

2.涉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答题思路(若不限定教材范围)(具体答案必须看材料和设问范围)

(1)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多样(态度+原则)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在生活中多途径传播文化,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传播文化,做文化传播使者。

(2)第五课:

文化创新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①发挥中华文化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4)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落后腐朽思想危害)

(5)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吸取世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当代文化生活现状及对策(了解)  

(1)现状:

①文化生活色彩斑斓,人们文化选择多样化;

②文化市场有喜有忧。

(2)原因: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文化产业的发展;

③大众传媒的发展;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当代文化生活的“喜”和“忧”

(1)原因:

①可喜变化: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②令人忧虑:

文化市场自发性和传媒商业性。

(2)措施:

政府:

加强管理;

正确引导

①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

②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文化建设必然要求)。

企业:

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个人:

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了解)

(1)当代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

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2)什么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①含义: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注意:

大众文化≠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凡采用现代科技和机器设备规模化生产的文化产品,都是大众文化)

②类型:

各种经典和流行的,传统和时尚的,高雅和通俗的,严肃和娱乐的等等。

③性质:

无论什么风格、类型,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4.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了解)

(1)落后文化: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传统习俗≠落后文化,传统习俗中也有经典的东西存在)

②危害: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③对策: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措施:

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

②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c: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

第十课文化建设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核心和原则(了解)

(1)核心: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义为原则根本对立的)

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紧紧抓住文化建设中心环节。

(2)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4)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5)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位、基本内容(如何建设)(了解)

(1)地位:

①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它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基本内容(如何建设)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抓住灵魂。

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主题。

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握精髓。

④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基础。

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含义;

二者关系(了解)

(1)二者含义

①思想道德修养:

人们在科学、文学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科学文化修养:

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世界、人生、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过程(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2)二者关系:

辨证统一。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④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5.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了解)

(1)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双修)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观世界)

(3)要立足实践,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实践) 

第四单元综合探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内涵)、为什么(作用、地位)、怎么办

(1)内涵: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无论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地位:

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现状:

(4)措施: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长处,发扬民族文化优秀

传统。

④人民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⑦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