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5725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广东卷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

【答案】A

【解析】A项符合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B项中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C项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在叶绿体。

D项说明S型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

【试题点评】本题以教材中生物科学史上的一些经典实验作为背影材料,考查生物学史上一些重要实验方法和重要结论。

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

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答案】C

【解析】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不并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

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这样,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于物种的丰富度。

人类活动会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试题点评】本题结合曲线考查有关生态学方面的知识。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够根据曲线、坐标的相关信息,运用知识进行分析。

4、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痊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解析】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

而血清也可以和小鼠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免疫的知识,要求学生对免疫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涉及到免疫细胞和抗体等知识。

5、双脱氧核昔酸常用于DN人侧序,其结构与脱载核昔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玻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昔酸,子链延伸终止;

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昔酸,子链延伸继续。

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GTACATACATC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中脱氧喝碳酸,则以该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也可和单链模板上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进行配对。

在该模板上共有4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这样,可能有0、1、2、3、4个的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与模板上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进行配对,所以总共有5种不同长度的子链。

【试题点评】本题提供了一个新材料。

主要是考查有关DNA分子复制和碱基互补配对的运用。

试题角度新颖。

难度不大,但是还是需要认真考虑。

二.非选择题

26.(28分)

回答下列问题

Ⅰ.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

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

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

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

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试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

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可用____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合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

③为了控制试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

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

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幽门盲囊蛋白酶

(2)①蛋白质双缩脲试剂②28③恒温箱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④不能在15℃~18℃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所以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

(3)、淀粉和脂肪

【解析】

(1)、从图一可知,三种蛋白酶在各自最适PH值下,幽门盲囊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大,所以催化效率最高;

(2)、①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干酪素为蛋白质类化合物,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②要验证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要遵循单一变量、对照、重复等原则,并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相同,由题意可知,此实验温度为自变量,PH值等为无关变量,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PH应与相对应的蛋白酶的最适值,由图1可知,胃蛋白酶最适PH值为2,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PH值为8;

③为了控制温度保持不变,底物和酶都应放在恒温箱中保温,酶的催化效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④由图2可以看出,当温度从15℃~18℃梯度变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因此,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到18℃;

(3)、大菱鲆消化道内淀粉酶和脂肪酶少,对淀粉和脂肪的消化存在障碍,所以在人工投放饲料时要减少淀粉和脂肪的比例;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相关知识。

涉及酶的本质、检测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

形式上与实验和曲线分析相结合。

实验主要是考查探究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处理、因变量的观测、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处理、曲线的分析等。

这对学生生物学实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Ⅱ。

双酚A是一种化工原料,对动物生殖机能有影响。

研究人员进行。

双酚A对中国林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的影响”实验。

主要过程是:

将性成熟雌蛙分组,实验组置于含双酚A的水体饲养,同时作空白对照。

一定时间后检测雄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并对精巢进行制片镜捡。

结果显示,实验组芳香化酶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精子发育异常。

请回答:

(1)已知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

据此推测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使其体内雌性激素水平____,从而导致精子发育异常。

为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另设置一水体中含____的实验组。

(2)对精巢镜检时,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_________的形态和熟目,以区分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细胞,并统计精于发育异常比例。

(3)林蛙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后经____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的____结合产生调节作用。

【答案】

(1)升高雌性激素

(2)染色体

(3)体液受体

(1)由题中实验结果可知,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可以提高雄蛙体内芳香化酶的水平,而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所以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雌性激素含量增加,要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设置水中含有雌性激素的实验组作为条件对照,培养一段时间后精巢进行镜检,观察实验结果;

(2)减数分裂各时期主要根据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特征来判断,所以镜检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染色体;

(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靶器官或靶细胞的生命活动;

【试题点评】本题同样以实验为背影材料,考查有关减数分裂、激素等知识。

试题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取相关信息。

27、(12分)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

杂交实验如图1.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试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_________(♀)×

_________(♂)。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

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

这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___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1)杂合子

(2)

(3)裂翅(♀)×

非裂翅膀(♂)或裂翅(♀)×

裂翅(♂)

(4)不遵循不变

【解析】

(1)F1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

(2)见遗传图解。

(3)用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需要常染色体遗传的杂交结果与伴X遗传的杂交结果不一致才能判断。

可用组合:

裂翅♀×

非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裂翅有雌也有雄,若是伴X遗传,裂翅只有雌;

也可以用组合:

裂翅(♀)×

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非裂翅有雌也有雄,若是伴X遗传,后代非裂翅只有雄。

(4)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图2所示的个体只产生两种配子:

AD和ad,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胚胎致死;

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也会胚胎致死;

能存活的个体只能是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因此无论自由交配多少代,种群中都只有AaDd的个体存活,A的基因频率不变。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学的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设计方面,主要是以遗传图解的形式来判定基因的位置。

3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肺细胞中的let-7基因表达减弱,癌基因RAS表达增强,会引发肺癌。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let-7基因导入肺癌细胞实验表达,发现肺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

该基因工程技术基本流程如图1。

(1)进行过程①时,需用    酶切开载体以插入let-7基因。

载体应用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以驱动let-7基因转录,该部位称为    。

(2)进行过程②时,需用    酶处理贴附在培养皿壁上的细胞,以利于传代培养。

(3)研究发现,let-7基因能影响RAS的表达,其影响机理如图2。

据图分析,可从细胞提取    进行分子杂交,以直接检测let-7基因是否转录。

肺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可能是由于细胞中    (RASmRNA/RAS蛋白)含量减少引起的。

(10分)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启动子

(2)胰蛋白

(3)RNARAS蛋白

(1)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在该过程中需要用限制酶对载体进行切割以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写其他的不得分);

启动子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是RNA聚合酶结合和识别的位点,RNA聚合酶结合到该位点,可驱动转录过程。

(2)过程②表示动物细胞培养,培养过程中出现接触抑制后可以用胰蛋白酶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的细胞,之后分装到其他培养瓶里面进行传代培养。

(3)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转录,可用分子杂交技术来进行,从细胞中提取mRNA和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荧光标记的目的基因单链DNA片段进行杂交。

根据题中信息“肺组织细胞中的let-7基因表达减弱,癌基因RAS表达就增强,引发肺癌”导入let7基因后,肺癌细胞受到抑制,说明RAS基因表达减弱,导致细胞中的RAS蛋白质含量减少进而导致癌细胞受抑制。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选修3中有关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中的知识,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动物细胞培养等。

试题难度不大。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综生物部分解析(参考版)

本试卷共10页,36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盒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Al27S32Cl35.5K39Ca40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答案】C

【解析】A、任何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ATP的参入提供能量;

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入;

D、几乎所有的生物膜的基本结构都是蛋白质和磷脂。

2.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组织培养B.细胞杂交C.显微注射D.核移植

【答案】A

【解析】草莓植株分生区的细胞含病毒的量比较少,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脱毒幼苗。

3.分析下表,可推测

注:

“+”显色,“++”显色更深;

“-”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答案】D

【解析】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性糖。

据表可以推测,甲含有蛋白质,乙含有淀粉,甲和乙混合能够产生还原性糖,证明甲中含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性糖。

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所以A错;

土壤中动物的中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所以B错;

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所以D错。

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答案】B

【解析】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所以A错;

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B淋巴细胞也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所以C错;

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6、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答案】D

【解析】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4、小杨对4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正确的是:

()

【答案】BC

【解析】胚胎干细胞进行的分裂为有丝分裂,所以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会存在核仁。

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8中II—3和II—4所生子女是()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C.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答案】C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推出,II3的基因型为BbXAXa,II4的基因型为BBXAY。

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1/2BB,1/2Bb,即女孩不秃顶,男孩有一半的可能秃顶;

后代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即生出换色盲女孩的概率为0,有1/4的可能生出患病男孩。

三、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6.(16分)

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间下表。

叶片

发育情况

叶面积(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量

气孔相对开放度

净光合速率

新叶展开前

19

-2.8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9

81

2.7

新叶已成熟

11.1

5.8

注:

“____”表示未测数据.

(1)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

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

②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

(2)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_________;

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__________。

(3)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__;

与C相比,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4)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片面积逐渐增大,是______的结果;

D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

(1)气孔开放度相对低 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2)酒精  增多

(3)低基粒   (4)细胞分裂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外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深度等)和内因(叶绿素的含量、酶等),结合表格中的信息,B组叶绿素含量为1.1mg/g.fw,叶绿素含量低,气孔开放程度为55%,开放程度比较低,二氧化碳吸收量比较少,导致光合效率较低。

(2)A叶片净光合速率为-2.8mg/g.fw,即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导致容器内氧气越来越少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叶片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导致容器内二氧化碳越来越少,暗反应减弱,而光反应不变,导致ATP增多。

(3)相比成熟叶片,幼嫩的叶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分之一;

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中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从表格中可推知,由于总叶绿素含量增长,因此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基粒明显增多。

(4)细胞分裂使个体增大;

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性表达。

27.(16分)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

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

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9)。

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型增长。

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

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_______.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

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1)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2)J 

 

K2

(3)

(1)根据题意,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失水,随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在接受到刺激后,会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该处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2)根据图示罗非鱼在种群数量在开始数量呈“J”增长,从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在K2附近波动。

(3)分析根据题意可以获得不是关系:

,藻毒素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

28.(16)

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

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0。

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绿叶素含量变化的曲先是____________。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11。

据图11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和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

可推测,位点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