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59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课课练必修三第10课45道题Word下载.docx

A.①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

B.②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

C.③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

D.④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7.(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20题)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此诗的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爱国主义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8.(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33题)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

9.(2011年9月南京市学情调研5题)“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10.(2011年12月北京顺义区6题)下图的题诗为:

“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落款为“板桥郑燮”。

这一绘画作品应该属于

①风俗画②文人画

③山水画④花鸟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1.(2011年10月温州十校联合体4题)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

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

③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2012年1月日照市期末4题)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

“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

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他所说的“古”与“近”,应指何时?

A.晋、唐B.唐、宋C.宋、元D.元、明

13.(2012年1月潍坊市期末18题)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在创作背景和表达意境上与宋末却思肖画作《无根兰》相类似的是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C.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D.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14.(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32题)下图自左至右是

A.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D.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

15.(2012年1月太原市期末7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观察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作品字形严谨,应该创作于秦汉时期

B.该作品字形多变,体现了“尚意”的特征

C.该作品运笔洒脱,体现了书法的实用功能

D.该作品笔法娴熟,反映了当时的盛世景象

16.(2012年1月石家庄一模6题)苏轼对右图画作评价说: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

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由此可见该作品

A.讲究布局构图

B.色彩强烈,富有个性

C.在绘画技法上吸收了印象派的文化特色

D.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17.(2012年1月韶关一模14题)2011年6月面世660年,遭火殉360年,分隔两岸60余年的《富春山居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与现藏于台北的《无用师卷》)得以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该画(如右图,局部)透析出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文人画的盛行

C.书法艺术注重法度

D.市民文艺占据我国艺术主流

18.(2012年1月潍坊市期末2题)2011年播出的穿越剧《步步惊心》讲了一个现代白领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的故事。

当时,她可能了解到

①皇宫隆宗门内设置军机处②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自然科学

③宫内上演的京剧④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9.(2011年10月苏北四市摸底4题)欧文忠《盘车图》诗云:

”(《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D.人物画,形神俱备

20.(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11题)下图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部分摹本),它可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21.(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30题)去年艺术节,某校举行了盛大的书画展览,并展示了古代的书画名作。

右面是高二级的一位同学对以下作品的介绍。

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是唐代欧阳询楷书,体现盛唐的社会景象,书法注重规范法度

②是一幅仿古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③是明清时期的作品,艺术风格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鲜明的对比

④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是民间风俗画的一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22.(2012年1月济宁质检6题)某班同学在鉴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它反映了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

B.它突出地表现了北宋的社会风俗

C.它是北宋时期宫廷画的杰出代表

D.它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活跃

23.(2011年11月德州期中23题)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周杰伦一曲《兰亭序》将中国文化的精粹书法艺术与现代的高科技有机结合,演绎了一种新的艺术风味。

这首歌取材于下列哪位书法家的作品

A.王羲之B.王献之C.欧阳询D.张旭

24.(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23题)苏轼认为:

“(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

天下之事毕矣。

”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25.(2011年12月山西诊断6题)郑板桥评价黄慎一幅画:

“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由此可见,郑板桥

A.赞赏绘画的求真风格B.肯定作者的忘我精神

C.抨击文化专制的桎梏D.赞赏文人画抒情写意

26.(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4题)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同治、光绪年闯,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7.(2012年1月池州市一模14题)“无诗不能成画、无画不能为诗”,诗情画意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右图配一首最恰当的题画诗

A.“乱石堆中水一泓,草舍置于野林中,远离尘器听鸟语,管他春夏与秋冬。

B.“岸边房舍绿荫浓,船泊碧水一江中。

静看云起云义落,闲坐船头作渔翁。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28.(2011年11月皖南联考5题)下面三幅绘画体现的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A.以民间生活习俗为主题B.集多种艺术为一体

C.懂憬农业社会的理想生活D.重视以形写神

29.(2012年1月漯河市期末20题)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右图是“龙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C体现了中国画工笔重彩的风格

D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

30.(2012年1月苏州调研1题)图像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图一上的动物纹饰,商人认为可以沟通神灵

②图二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③图三记载的所有内容已被证明是确实可信的

④上述三图所代表的史料互相印证,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1.(2012年1月清远市调研13题)高劳在《东方杂志·

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从这段材料中得出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A.休闲娱乐功能B.社会教化功能C.节庆祭祀功能D.审美功能

32.(2011年12月襄阳调研34题)下图为王羲之书《丧乱帖》。

字体是属于

A.隶书B.草书

C.行书D.楷书

33.(2012年1月宁德市期末19题)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书体特色的是

ABCD

34.(2011年12月济南月考25题)对下列两幅作品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表现万物“瞬间”微妙色彩变化B.文化交流促使绘画风格交融

C.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作品主题趋同D.注重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

35.(2012年2月济南月考5题)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右图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

36.(2011年10月潮汕两市期中联考18题)2010年11月16日,经由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中国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喜好密不可分

B.它以北京地方戏为母体而成,故名京剧

C.“文化大革命”中一统天下的“样板戏”大多是现代京剧

D.可以用“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概括它

37.(2012年1月马鞍山市一模15题)右图是2011年深圳大运会吉祥物——它是年轻的、阳光的、时尚的、幻彩的、幽默的,能够体现深圳“青春之城”的风范,符合当今世界的设计潮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这幅画的风格属于

A.风俗画B.彩陶画C.写实画D.写意画

38.(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33题)下列对京剧形成的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京文化娱乐需求面广B.统治者的重视

C.徽剧与昆曲的融合D.艺术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39.(2011年12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6题)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

“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人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

材料反映的是:

A.清兵入关B.军机处的设立C.八股取士D.徽班进京

40.(2012年1月常州市期末3题)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讲究“意在笔先”。

能体现这一理论的是

A.“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B.“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

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C.“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D.“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41.(2011年9月盐城摸底3题)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③“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④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2.(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9题)“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魔术B.绘画C.戏剧D.杂技

43.(2012年1月无锡市期末1题)2011年3月底,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

将“司”改释为“后”。

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

“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

材料反映了

①商代青铜器的铸造水平较高

②商代文字书体灵活给考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③“后母戊”三字体现了甲骨文象形的特点

④商代社会重孝观念较为普遍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4.(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21题)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人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扬州画舫录》载:

“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日三庆。

”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

A.昆曲B.元曲C.秦腔D.京剧

45.(2012年2月信阳市二模4题)右图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其设计灵感来源于

A.小篆

B.文人画

C.京剧脸谱

D.草书

参考答案

1.C 

2.D 

3.C 

解析:

考察文字的起源。

这里强调的是“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

故选C。

4.D 

本题考查京剧的产生。

京剧是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并吸取昆曲等其他剧种的艺术优点而形成的。

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京剧正式形成。

5.D 

本题考察中西方绘画的特点。

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南宋梅石溪凫图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属于山水画,处于政治分裂时期,画面表现了作者当时的国破家亡的感受。

A属于印象派风格,BD项不能反映毕加索绘画。

6.C 

考察汉字的演变。

①是篆书并不是开始于秦朝。

②是隶书盛行于汉朝。

③是楷书讲究法度规范。

④是行书兼有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7.A 

本题BCD项容易排除,本诗与爱国主义无关;

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

现实主义主要特征是真实性和具体性。

本题风格应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8.D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

《窦娥冤》是元代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

《上林赋》是西汉武帝时期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作品。

本题正确排序应是D。

9.B 

分析材料联系各选项,A项说法错误,汉字的演变趋势应是由繁到简;

C项说法过于绝对,图画文字也是一个重要来源;

D项与材料不吻合,本题选B项,“舞”字是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的。

10.D 

11.A 

由图可知,探测工程形象标识无法体现汉字的演变趋势,故排除③。

①②④正确。

12.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史。

解答此题可以结合《美术鉴赏》中的相关信息。

晋唐画风相近,佛教道教题材的绘画较多,人物画成就较高;

宋元明画风相近,文人山水画盛行,花鸟虫鱼题材丰富,其中宋代是中国古代“花鸟写生”的高峰期。

因此,A、C、D三项均不正确,只有B项是正确的。

13.B 

14.B 

15.B 

考查中国古代书法。

该作品是宋苏轼《寒食帖》草书,选择B项。

16.D 

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从材料中的“得其意,并得其法”可知选择D项。

17.B 

18.D 

19.A 

从材料看《盘车图》诗画结合,重视写意,选择A项。

20.C 

“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1.B 

根据所学史实①是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故应排除,此题正确选项是B。

22.C 

23.A 

24.B 

25.D 

考查古代文化艺术。

从诗中的“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即可知此为写意画,选择D项。

26.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艺术。

C项错误,应是元杂剧的出现时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27.D 

图片不清晰,但可知反映出一种“酸”的感觉,AB两项均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恬淡的隐士气息,含义相近,均不能选;

C项反映出面对逆境勇于抗争的意境,选择D项。

28.B 

三幅绘画都是集绘画、文字、书法及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三幅图均描写山水花鸟,所以A错;

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D项是顾恺之人物画特点。

29.C 

30.B 

31.B 

32.C 

考察书法艺术。

由字体不难看出应是行书。

33.A 

34.D 

35.A 

36.B 

37.D 

此吉祥物重在寓意,符合写意画的特点。

38.C 

京剧是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相继到京城献艺。

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考究。

39.D 

根据材料“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等判断,材料所指是京剧产生、发展时期的概况,联系各选项,本题选D项。

40.A 

41.B 

隶书具有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的特点。

42.C 

43.A 

本题考查的是对商朝时期社会生活特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示青铜器是商朝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的表现,又因商朝文字镌刻在青铜器陶范内相对于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相对比较流畅和便于书写,因此商朝司和后是同一字的一正一反两种写法给考古工作带来了难度正确;

③虽然商朝文字亦是甲骨文,但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毕竟是商朝的特色故应该排除这个具有较强干扰性的选项,④应该是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西汉时期,故应排除③④;

此题正确选项是A。

44.D 

4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