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073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文档格式.docx

”“看你急的,最主要的是我这样做那是对你的尊重,也是文明的表现呀!

你说是不是?

”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

  做完作业,呀,已经八点多了:

“去看看妈妈吧!

”走到门前,刚想推门而入,猛地想起了刚才妈妈的表现,立刻收住脚,定了一下神,举起手,敲了三下。

凝神一听:

“请进!

”我赶忙打开了门,冲向妈妈的怀抱。

“哎哟,吃不消,吃不消!

”妈妈捧起我的脸,亲了一下说:

“好儿子,也知道敲门了?

”我难为情地笑了。

  原来,一个小小的文明的举动,会给人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呀!

如果人人都讲文明,我们的社会该会多么和谐、快乐呀!

(龚立群)

  文明礼仪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

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文明用语:

1、您好!

2、请坐!

3、请问?

?

4、请稍候!

5、对不起!

6、请原谅!

7、很抱歉!

8、没关系!

9、不客气!

10、谢谢!

11、请不要着急!

12、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13、您请讲!

14、请出示您的《×

×

证》。

15、我会尽量帮助您。

16、为您服务是我应该做的。

  篇二:

文明礼仪小故事

  

(一)

  生活就像一个装满蜜的罐子,要想使罐子里的蜜更加甜美,我们就得时时刻刻讲文明,做一个礼仪小使者,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处有一天,我和外婆乘公共汽车去超市买东西。

辆车,大家排着长队上车,可下车人少,上车人多,我看看车上所剩但我无几的座位,心里伍很焦急,恨不得拉着外婆的手跑进车中“抢”座位。

又一想:

今天的队虽长,但没人往里挤,如果我一旦往里挤,岂不是把一条文明整齐的队伍给打乱了。

想到这,我决定与外婆接次序遵守规则地上车。

到了车上,几乎没有空位子了,正在这时,有一个大姐姐主动把座位留给了我们,我们很不好意思,但在她的再三催促下,我们只有坐到了椅子上。

突然,我发现有一位行动不方便的老奶奶拄着根拐杖,慢呑呑地走了上来,尽管排在她前面的人让她先行,但她却感激地说:

“谢谢,不用,不用,你走,你走”。

多好的人啊!

过了一会儿,老人周围开始有人让座位给她,可她依然固执地说:

“我站着不累,不碍事。

”有人问她:

“您去哪儿呀?

”“噢,汽车站。

  

(二)

  让“文明之花”展示生命的灿烂

  文明——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古今中外不可缺少的文明道德,这是充满神圣的爱的鲜花,是多么纯洁、@m!

l!

m!

d

  你瞧——

  就这样,两人成了好朋友。

现在想想,如果我或是那个大姐姐当初并没有这样做,那么,一定会引发一场口舌之战,这后果?

从办公室里出来,我偶然间发现远处的地上轻飘着一片纸屑,正想过去捡,一个小男孩从旁边快速走过,径直来到了纸屑前,弯下腰,拣起纸屑,把它塞进了不远处的垃圾箱中。

  只是为了校园的整洁在行使一个中心学校学生应尽的一份小小的责任。

  (三)

  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二(5)班叶凝

  大家好!

我是二(5)班的叶凝,今天由我来进行“礼仪大讲坛”,我演讲的主题是——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那是一个春日的早晨,妈妈骑车带我匆匆赶往学校。

正在这时,我们身旁一位骑自行车的阿姨柔柔地对我说:

“小朋友,你书包拉链没拉上,铅笔盒露在外面了。

”说完,冲我浅浅的一笑,显出两个可人的酒窝?

渐渐的,她的身影消失在了蒙蒙白雾中。

  朝我甜甜的一笑。

  晚上夜阑人静,我奋笔疾书,写下身边这个小故事,与此同时,我的内心澎湃着:

当陌生人为你送上一个真诚的微笑时,你收获的是阳光普照般的温暖,当陌生人为你送上一个真诚的微笑时,你感受的是清风拂面般的清新。

  所以,那一抹动人的微笑——我们心中永不落的风景!

  篇三: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

“孩子!

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

”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

“把鞋子给我穿上!

”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

“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

”张良跪下来说:

“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

“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

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

”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

“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

过了五天再早点来!

”说完又走了。

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

“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

“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

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

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

  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

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

“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

“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

“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

礼制?

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

“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

“鸟儿,我知道它能飞;

鱼儿,我知道它能游;

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礼仪故事:

千里送鹅毛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

  惊喜。

  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三

(2)班的***

  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文明礼仪随处可见,在马路上,在教室里,在公交汽车上?

文明礼仪往往是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地方体现出来的。

  有一天,我们高兴得上完体育课回教室,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谈论着体育课上的趣事。

这时,我旁边的一个女生看到了这张纸,停了下来,我很奇怪。

随后,她竟然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废纸捡了起来。

“天哪,多么脏啊,难道她不怕脏吗?

”我这样想着“她想干嘛啊?

”只见那女生加快了步伐,走到了三楼楼梯旁的垃圾桶前将废纸扔掉了,她拍了拍手,脸上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我惊讶地看着她,问:

“你为什么要把废纸捡起来呢?

那么多人都没有捡,为什么你要捡,很不卫生的啊!

”“呵呵,老师天天教导我们要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是举手之劳啊。

”她微笑着对我解释。

  是啊,正如这位女同学所说,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是人人都应该做到的,文明礼仪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篇五:

文明礼貌小故事

  文明礼貌小故事?

  ?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

“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

”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程门立雪的典故?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

啊!

贤辈早在此呼!

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有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采访文明礼仪》

  1.小老鼠的故事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

“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

”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

“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

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2.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  

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啊!

”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3.名人礼仪故事:

张良拜师

  张良(?

—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

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

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4.让座的故事

  有一个青年男士抱着孩子上了公共汽车,没人给让座,一位老先生不落忍站起来给这个男青年让座,慌忙之中男青年踩了老者的脚,痛得老者哎呀直叫,男青年一屁股坐下,一句话都没说。

乘客中一位中年人看不过去了,指责男青年不懂礼貌,男青年理直气壮地回答:

“给抱小孩让座是应该的。

”乘客对这个不懂礼貌的年轻人纷纷指责,老先生岁数这么大,给你让座,你踩了人家脚既不道歉,又不说声谢谢,怎么能这样呢!

男青年不服气,大声与众人争吵,让座的老先生出面劝架,让双方都少说两句,为这件事争吵没有意思。

这位老先生年岁大,却为抱小孩的年轻人让座,脚又被踩,应该说老者有理,但老者是得理让人,品质可贵,值得提倡。

  5.孔融让梨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

“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

”孔融说:

“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6.一个是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

  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美国总统,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错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

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

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

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

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

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

文明礼仪小故事50字(共7篇)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