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615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______CuSO4+______NaOH=______Cu(OH)2↓+______Na2SO4

(5)______N2H4+______N2O4

______N2+______H2O

(6)______H2+______WO3

______W+______H2O.

6.天然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一个化学反应是:

CaCO3+X+H2O=Ca(HCO3)2。

(1)X的化学式是______。

(2)已知碳酸氢钙[Ca(HCO3)2]易溶于水。

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又会发现其变澄清,因为______ 

(用文字描述)。

7.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

8.将下列化学方程式配平

(1)______ 

C+______ 

Fe3O4=______ 

Fe+______ 

CO2↑

(2)______ 

MnO2+______HCl(浓)=______MnCl2+______ 

Cl2↑+______H2O。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

(2)镁和稀硫酸反应______;

(3)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______.

10.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2O3+HCl=AlCl3+H2O

(2)NH4Cl+Ca(OH)2

CaCl2+H2O+NH3↑

(3)C2H2+O2

CO2+H2O

(4)NO+NH3

N2+H2O

1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C2H6+______O2→______CO2+______H2O 

②______Fe3O4+______Al→______Fe+______Al2O3

③______Al+______H2SO4→______Al2(SO4)3+______H2

1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_Cu+______O2+______H2SO4=______CuSO4+______H2O 

(2)______Al+______Fe3O4=______Fe+______Al2O3

(3)______C2H2+______O2=______CO2+______H2O

(4)______Al+______HCl=______AlCl3+______H2

(5)______Cu2(OH)2CO3=______CuO+______CO2+______H2O

(6)______NO2+______H2O=______HNO3+______NO.

1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_C3H8+______O2

______CO2+______ 

H2O

(2)______N2O3+______Fe

Fe3O4+______ 

N2

(3)______FeS2+______O2

______Fe2O3+______SO2

(4)______Al(OH)3+______H2SO4=______Al2(SO4)3+______H2O。

14.饮食中和形成二氧化碳有关的几个问题。

(1)馒头:

面团经发酵后显酸性,向其中加入的适量碳酸钠会转化为碳酸氢钠,面团蒸熟过程中,碳酸氢钠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形成气孔,所以馒头松软可口。

请配平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NaHCO3=_____Na2CO3+_____CO2↑+_____H2O

(2)油饼(油条):

向发酵的面团中加入碳酸钠的同时,加入适量明矾(化学式为[K2SO4•Al2(SO4)3•24H2O]),成型后放入热油中,炸制过程中会生成较多气体,使油饼松脆可口。

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K2SO4•Al2(SO4)3•24H2O+__NaHCO3=__K2SO4+__Na2SO4+__Al(OH)3+__CO2↑+__H2O

(3)食用这种油饼会摄入少量氢氧化铝,对人体健康不利。

为避免摄入氢氧化铝,市售不含铝的膨松剂的主要成分是:

NaHCO3和Ca(H2PO4)2,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Ca(H2PO4)2+___NaHCO3=___CaHPO4+___Na2HPO4+___CO2↑+___H2O

1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的省略不写):

(1)______P+______O2

______P2O5.

(2)______Fe2O3+______Al

Fe+______Al2O3.

(3)______C2H4+______O2

______CO2+______H2O.

(4)______FeS2+______O2

Fe2O3+______SO2.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解:

A、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A正确;

B、缺少反应条件,气体符号没有标注,改为:

2H2O

2H2↑+O2↑,故B错误;

C、违背客观事实,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改为:

2Mg+O2

2MgO,故C错误;

D、没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改为3HCl+Al(OH)3═AlCl3+3H2O,故D错误。

故选:

A。

A、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缺少反应条件,气体符号没有标注;

C、违背客观事实,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

D、没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技巧;

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书写此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2.【答案】A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相等,则x=3;

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相等,则2y=8,y=4.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A、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故A错误;

B、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故B正确;

C、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故C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故D错误。

B。

A、根据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C、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D、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最后结合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进行判断。

4.【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A.步骤1是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的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步骤2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生成氮气和二氧化氮的反应,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

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发生变化,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2的化学方程式为:

,总化学方程式为:

,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是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本身是还原剂,一氧化氮失去氧变为氮气,一氧化氮发生了还原反应,本身是氧化剂,则NO和O2是氧化剂,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1 

3

(1)根据得失氧的方法配平,一氧化碳到二氧化碳需要得到1个氧,而四氧化三铁中含有4个氧,所以需要4个一氧化碳,得4个氧,得到4个二氧化碳分子,所以在一氧化碳前边放上4,在二氧化碳前边放上4,用观察法在铁的起边放上3,所以答案为:

1、4、3、4;

(2)利用先配平碳和氢,最后配平氧,在二氧化碳前边放上2,在水的前边放上2,在氧气前边放上3,所以答案为:

1、3、2、2;

(3)用观察法配平,右侧氯原子是4个,所以在盐酸前边放上4,氢原子成了4和,所以在水的前边放上2,所以答案为:

1、4、1、1、2;

(4)先配平原子团,右侧氢氧根是2个,所以在氢氧化钠前边放上2,就平了,所以答案为:

1、2、1、1;

(5)左侧氧原子是4个,在水的前边放上4,氢原子成了8个,所以在N2H4前边放上2,所以在氮气前边放上3,所以答案为:

2、1、3、4;

(6)用观察法配平,左侧有3个氧原子,所以在水的前边放上3,氢成了6个,所以在氢气前边放上3,所以答案为:

3、1、1、3.

故答案为:

(1)1、4、3、4;

(2)1、3、2、2;

(3)1、4、1、1、2;

(4)1、2、1、1;

(5)2、1,3、4;

(6)3、1、1、3.

根据配平方法有:

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偶法、先配平碳和氢,最后配平氧,先配平原子团,再配平其他,根据得失氧的方法配平等.

此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问题,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为解答的关键.

6.【答案】CO2 

CO2+Ca(OH)2=CaCO3↓+H2O 

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1)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X+H2O═Ca(HCO3)2,反应前钙、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1、4、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2、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又会发现其变澄清,是因为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1)CO2;

(2)CO2+Ca(OH)2═CaCO3↓+H2O;

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CaCO3+CO2+H2O═Ca(HCO3)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

(1)

(2)

(3)

(4)

(1)(4);

(2)(3);

(1)(4)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和判断反应类型。

(1)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3) 

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1)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4)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

以上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1)(4),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2)(3),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1)(4)。

故答案为

(1)

(1)(4)​。

8.【答案】2 

2

(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Fe3O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C、Fe、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3、2.

(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MnO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HCl、MnCl2、Cl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4、1、1、2.

(1)2、1、3、2;

(2)1、4、1、1、2.

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

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

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本题难度不大,配平时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

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配平过程中若出现分数,必须把分数去分母转化为整数.

9.【答案】C+O2

CO2;

Mg+H2SO4=MgSO4+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2)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SO4=MgSO4+H2↑.

(3)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1)C+O2

(2)Mg+H2SO4=MgSO4+H2↑;

(3)Na2CO3+Ca(OH)2=CaCO3↓+2NaOH.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0.【答案】解:

(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Al2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HCl、AlCl3、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6、2、3。

(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a(O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NH4Cl、CaCl2、H2O、NH3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1、2、2。

(3)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6、3,同时扩大2倍,则C2H2、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5、2、2。

(4)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NH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NO、N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同时扩大4倍,则NO、NH3、N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4、6、5、6。

(1)1、6、2、3;

(2)2、1、1、2、2;

(3)2、5、2、2;

(4)4、6、5、6。

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配平过程中若出现分数,必须把分数去分母转化为整数。

11.【答案】2;

7;

4;

6;

3;

8;

9;

2;

1;

3

①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6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3,同时扩大4倍,则C2H6、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7、4、6.

②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Fe3O4、Al2O3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3、4,最后调整铝、铁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8、9.

③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Al2(SO4)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Al、H2SO4、H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3、3.

①2、7、4、6;

②3、4、8、9;

③2、3、1、3.

12.【答案】2 

1

(1)用观察法配平,等号左右铜原子、氢原子、硫原子都已经平了,只有氧原子不平,生成物中含有5个氧原子,反应物中含有6个氧原子,所以在氧分子前边放上二分之一,再在等号两边同时乘以2,所以前边的计量数是:

(2)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氧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四氧化三铁前边是3,三氧化二铝前边是4,铝前边是8,铁前边是9,所以化学计量数分别是:

(3)先配平碳和氢,在二氧化碳分子前边放上2,水分子前边放上1,所以在氧分子前边放上

,再在等号左右同时乘以2,将分母去掉,所以化学计量数分别是:

5;

(4)反应物中氢原子和氯原子的个数比是1:

生成物中含有3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所以需要把氢原子核氯原子都配成6个,所以在盐酸前边放上6,氯化铝前边放上2,在氢气前边放上3,在铝的前边放上2,所以化学计量数分别是:

(5)用观察法配平即可,在氧化铜前边放上2就已经平了,所以化学计量数分别是:

(6)用观察法配平,反应物中含有2个氢原子,所以在硝酸的前边放上数值2,生成物中含有3个氮原子,所以在二氧化氮前边放上数值3,所以化学计量数分别是:

1.

(1)2;

(2)8;

(3)2;

(4)2;

(5)1;

(6)3;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质量守恒定律:

利用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数目不变来配平.

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守恒规律来解答:

13.【答案】1;

4

11;

8

6

根据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标志:

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可将上述方程式配平。

(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3H8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5、4、3。

(2)根据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标志:

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可将方程式配平;

4N2O3+9Fe═3Fe3O4+4N2;

(3)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Fe2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FeS2、O2、S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

、4,同时扩大2倍,则化学计量数分别是4、11、2、8。

(4)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Al2(SO4)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Al(OH)3、H2SO4、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3、6。

(1)1、5、4、3;

(2)4;

(3)4、11、2、8;

(4)2、3、1、6。

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

(1)2 

1

(2)1 

24

(3)1 

2

(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Na2C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NaHCO3、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K2SO4•Al2(SO4)3•24H2O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NaHCO3、K2SO4、Na2SO4、Al(OH)3、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4;

(3)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a(H2PO4)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NaHCO3、CaHPO4、Na2HPO4、CO2、H2O前面的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