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215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A.水、氯化氢 B.硫酸、氨气

C.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硫

D.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

4.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 

②Ba2+ 

③Cl- 

④Br- 

⑤SO32- 

⑥SO42-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序号

操 

作 

步 

现 

(1)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

7

(2)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呈橙色

(3)

(2)所得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B.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⑥

C.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D.肯定含有的离子只有④⑤

5.二氯化二硫(S2C12)可用作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常温下它是橙黄色有恶臭的液体,它的分子结构与H2O2相似,熔点为193K,沸点为411K,遇水很容易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褪色,S2C12可由干燥的氯气通入熔融的硫中制得。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S2C12晶体中不存在离子键

B.S2C1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S2C12在液态下不能导电

D.S2C12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试液中,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6.右图表示在某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时,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a(O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

该溶液的成分可能是()

A.NH4Al(SO4)2B.KAl(SO4)2

C.Al2(SO4)3D.NaAlO2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B.为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加入盐酸溶解

C.N2(g)+3H2(g)

2NH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时氢气转化率增大

D.吸热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S<0

8.从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为SO2气体,也可将SO2换成Na2SO3

B.设备Y为蒸馏塔

C.在提取溴的过程中一定有Br-被氧化

D.工业上每获得1molBr2,需要消耗Cl2的体积最多为22.4L(标准状态下)

9.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甲基(-14C1H3)所含的中子数和电子数分别为8NA、9NA

B.标准状况下,11.2L氯仿中含有C-Cl键的数目为1.5NA

C.8.7gMnO2与40mL10mol/L的浓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氯气分子数为0.1NA

D.t℃时,MgCO3的KSP=4×

10-6,,则饱和溶液中含Mg2+数目为2×

10-3NA

10.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图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量取15.00ml的NaOH溶液

B.用装置②制备Cl2

C.用装置③陶瓷坩埚高温煅烧CaCO3固体

D.关闭活塞a,从b处加水,以检查装置④的气密性

11.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能跟水反应,它的所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都跟与该原子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一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NH5中有5NA个N—H键(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B.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是离子晶体

C.NH5跟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NH5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5+H2O=NH3·

H2O+H2↑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Ba2++2OH-+H++SO42-+NH4+=BaSO4↓+NH3•H2O+H2O

B.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溶于氯化铵溶液:

Mg(OH)2+2NH4+=Mg2++2NH3·

H2O

C.硫化钠的水解:

S2-+2H2O

H2S+2OH-

D.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13.研究发现,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CaF2-CaO作电解质,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获得金属钙,并以钙为还原剂还原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TiO2制得1mol金属Ti,理论上外电路转移2mol电子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2O2-−4e-==CO2↑

C.在制备金属钛前后,整套装置中CaO的总量减少

D.若用铅蓄电池作该装置的供电电源,“+”接线柱应连接Pb电极(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

14.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amolA和bmolB,发生

反应:

A(g)+2B(g)

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molC。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再充入少量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K值不变

B.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a+b)∶(a+b-

C.当2v正(A)=v逆(B)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充入惰性气体(如Ar)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在恒温恒压密闭容器M(如图Ⅰ)和恒温恒容密闭容器N(如图Ⅱ)中,两容器中均加入amolA和amolB,起始时两容器体积均为V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A(?

)+B(?

xC(g)ΔH<0,平衡时M中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2 

B.若N中气体的密度如图Ⅲ所示,则A、B只有一种是气态

C.A为气体,B为非气体,则平衡时M、N中C的物质的量相等 

D.若A、B均为气体,平衡时M中A的转化率小于N中A的转化率

16.常温下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CH3COONa溶液、NH4Cl溶液、盐酸和Na2SO4溶液中的一种。

已知A、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A、C溶液的pH相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D溶液的pH=7

B.四种溶液相比,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C.A与C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有c(Cl-)>c(NH4+)>c(H+)>c(OH-)

D.B与D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有c(OH-)=c(CH3COOH)+c(H+)

17.下列对于溶液中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向冰醋酸中加水至配成醋酸稀溶液的过程H+的浓度逐渐减小

B.在稀溶液中:

H+(aq)+OH-(aq)=H2O(l);

△H=-57.3kJ/mol,则含1molHClO的稀溶液和含1molKOH的稀溶液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

C.常温时,pH=2的CH3COOH溶液和HCl溶液、pH=12的氨水和NaOH溶液,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相等

D.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CH3COOH溶液混合,可能出现pH>7,且c(OH-)>c(Na+)>c(H+)>c(CH3COO-)的情况

18.下表是在相同温度下三种酸的一些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HX

HY

HZ

浓度(mol/L)

0.12

0.2

0.9

1

电离度

0.25

0.1

0.3

0.5

电离常数

K1

K2

K3

K4

K5

A.在相同温度,从HX的数据可以说明:

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低,电离度越大,且K1>K2>K3=0.01

B.室温时,若在NaZ溶液中加水,则c(Z-)/[c(HZ)•c(OH-)]的比值变小,若加少量盐酸,则比值变大

C.等物质的量的NaX、NaY和NaZ的混合,c(X-)+c(Y-)-2c(Z-)=2c(HZ)-c(HX)-c(HY),且c(Z-)<

c(Y-)<

c(X-)

D.在相同温度下,K5>K4>K3

19.常温下,用0.10mol·

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mol·

L-1HCl溶液和20.00mL0.10mol·

L-1CH3COOH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图1图2

A.图2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B.a与b的关系是:

a<

b

C.E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CH3COO-)>

c(Na+)>

c(H+)>

c(OH-)

D.这两次滴定都可以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20.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2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的盐溶液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已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NO2+2NaOH=2NaNO2+H2O)()

A.0.2molB.0.4molC.0.6molD.0.8mol

第Ⅱ卷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

21.(共10分)在稀硫酸酸化的含6molKI溶液中逐滴加入KBrO3溶液,整个过程中含碘物质与所加入KBrO3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时,对应含碘物质的化学式为▲。

(2)b→c过程中,仅有一种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当n(KBrO3)=4mol时,体系中对应含碘物质的化学式为

▲。

(4)酸性条件下,Br2、IO3-、BrO3-、I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5)在稀硫酸酸化的KBrO3溶液中不断滴入淀粉KI溶液,边滴边振荡。

则实验过程中的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22.(共14分)A、B、C、D、E、F、G七种元素均是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原子无中子,B、G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其电子层数的两倍,D、G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X、Y、Z、W、甲、乙六种物质均由上述元素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元素B形成的单质M与甲、乙(甲、乙是高中常见的浓酸)均能反应(相对分子质量甲<

乙)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略去),原子E最外层电子数和其电子层数相等。

元素F形成的单质是“21世纪的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半导体材料。

(1)A2D的熔沸点比A2G高的原因是▲。

B、D、G各一个原子构成每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分子,其电子式是▲。

(2)E4B3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M与甲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X、Y、Z、W属于同一类物质,这类化合物固态时的晶体类型为▲;

X、Y、W都能与Z反应,则Z的结构式为▲。

(5)已知CH4(g)+2O2(g)=CO2(g)+2H2O(l)△H1=akJ/mol

欲计算反应CH4(g)+4NO(g)=2N2(g)+CO2(g)+2H2O(l)的焓变△H2,则还需要查找某化合反应的焓变△H3,当反应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最简整数比时△H3=bkJ/mol,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计算出△H2=▲kJ/mol(用含a和b的式子表示)。

23.(共10分)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是▲。

(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

Cl2>Fe3+>SO2的是▲(填“甲”“乙”“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过程Ⅵ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有Fe3+无Fe2+

有SO42-

既有Fe3+又有Fe2+

有Fe2+

(4)进行实验过程Ⅴ时,B中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

Fe2+(aq)+SO32-(aq)

FeSO3(s)(墨绿色)

提出假设:

FeCl3与SO2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FeSO3(墨绿色)与FeCl3(黄色)的混合色。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成立:

①溶液E和F分别为▲、▲。

②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中红棕色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

24.(共12分)氨气是重要化工产品之一。

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技术的反应原理是:

N2(g)+3H2(g)

2NH3(g)ΔH=-92.4kJ/mol。

在500℃、20MPa时,将N2、H2置于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IIIIII

(1)计算反应在第一次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

(保留二位小数)

(2)产物NH3在5~10min、25~30min和45~50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1、v2、v3表示)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3)H2在三次平衡阶段的平衡转化率分别以α1、α2、α3表示,其中最小的是。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5)请在下图中用实线表示25~60min各阶段化学平衡常数K的变化图像。

K

25.(共14分)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

(1)若采用无隔膜法电解冷的食盐水时,Cl2会与NaOH充分接触,导致产物仅是NaClO和H2。

无隔膜法电解冷的食盐水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氯碱工业耗能高,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可以节(电)能30%以上。

在这种工艺设计中,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的电极未标出,所用的离子膜都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①经精制的饱和NaCl溶液应从图中电解池的▲(填写“左”或“右”)池注入。

②图中X是____▲__(填化学式);

乙中右室的电极反应式为:

_▲,图示中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a%与b%的关系是▲(填字母)。

A.a%=b%B.a%﹥b%C.a%﹤b%

③甲中的离子交换膜为▲(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3)氯碱工业的产物NaOH与不同物质反应可以生成不同的盐。

已知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4种钠盐溶液pH如下表:

溶质

Na2CO3

NaHCO3

NaClO

NaHSO3

pH

11.6

9.7

10.3

5.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向氯水中加入NaHCO3,可以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

b.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NaClO

c.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3、H2CO3、HClO,pH最大的是H2SO3

d.Na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

c(HSO3-)>

c(SO32-)>

c(OH-)

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2.A3.D4.B5.D6.C7.B8.D9.A10.D

11.A12.C13.B14.D15.D16.B17.C18.D19.C20.A

21.(共10分)

(1)I2;

(2分)

(2)(2分)

(3)KIO3和I2(2分)

(4)BrO3->

IO3->

Br2>

I2(2分)。

(5)溶液先无色,后变蓝色,合理给分(2分)

22.(共14分)

(1)水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电子式省(2分)

(2)Al4C3+6H2O=4Al(OH)3↓+3CH4↑(2分)

(3)C+4HNO3(浓)CO2↑+4NO2↑+2H2O(2分)

(4)分子晶体(1分)H—O—H(1分)

(5)N2(g)+O2(g)=2NO(g)△H3=bkJ/mol(2分)a-2b(2分)

23.(共10分)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分)

(2)70%的硫酸中c(H+)比98%的硫酸大,因此反应速率更快。

(2分)

(3)乙、丙(2分)

(4)①Na2SO3(或可溶性亚硫酸盐)、FeCl3(2分,各1分)

②Fe3+消耗SO32-,c(SO32-)减小,使平衡Fe2+(aq)+SO32-(aq)

FeSO3(s)逆向移动,溶液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浅绿色(2分)

24.(10分)

(1)0.15(2分)

(2)v1>

v2>

v3(2分)(3)α3(2分)

(4)正反应方向移动(1分)移走生成物NH3(1分)

(5)(2分)

25.(共14分)(每空2分)

(1)

(2)①左②Cl2O2+4e-+2H2O=4OH-C

③阳离子交换膜

(3)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