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372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Word文档格式.docx

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

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

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

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

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

司空图说: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刘禹锡说:

“情到深处,每说不出。

”白居易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

有如禅家所说:

“有是无有,无有是有”。

“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

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

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

诗人注重“隐”。

《文心雕龙》写道: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

”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

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

陶渊明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美体验是“忘言”的。

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

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

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

“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

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

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

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

皎然说:

“至苦而无迹。

”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

诗人难写,读者易读。

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

《老子》说:

“大巧若拙。

”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

所谓“拙”,是巧后之拙。

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

平淡而到天然境界。

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

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选自2010年1月28日《人民日报》)

1.

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B

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C

“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D

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说不出”来代替“不说出”,也就是“有诗意,无语言”。

2.

下列选项中关于“有功夫,无痕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艰难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B诗美的本质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这里说出了诗人面临的困窘。

C陶渊明说:

”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

D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其实是一种极高的技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种梨

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

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

乡人怒,加以叱骂。

道士曰:

“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道士拜谢。

谓众人曰:

“出家人不解吝惜。

我有佳梨,请出供客。

”或曰:

“既有之,何不自食?

”曰:

“吾特需此核作种。

”于是掬梨啖。

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鑱①,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

问市人索汤沃灌。

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②,道士接浸坎处。

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成树,枝叶扶苏;

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人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间尽。

已,乃以鑱伐树,丁丁良久乃断;

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种梨》所讲的故事是一个滑稽剧,轻松而幽默。

开始说的是一个乡人在集市上卖梨,一个道人万端乞讨而不得。

其间,一个伙计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买了一个送给道人,没想到道人吃毕,把核种于地下,顷刻间便生芽、成长、开花、结果,于是道人遍送观者。

而乡人待道士走后发现自己的一车梨已经化为乌有,进而发觉刚才砍的梨树竟是自己的梨车,而道士早已不知去向了。

蒲松龄先生在评价中说得很沉重和愤慨,许多人因为去借钱而弄的亲邻关系紧张,兄离亲散,孤立无援。

可见先生对吝啬鬼之恨了。

7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把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

“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参考答案:

①急忙找寻他(道士)。

转过墙角就见被砍断的车把被弃置在墙(脚)下,才知道所砍的梨树本来是自己的车。

②有人劝(他)救济一个危难(的人),或施舍饭食给一个孤苦无依的人饭吃,他们就愤怒地计算道:

“这是养活十个人、五个人的粮食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8.毛泽东说项羽“沽名”。

请根据《鸿门宴》说明项羽“沽”的是什么“名”,项羽“沽名”的结果如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沽“仁义”之名,具体说有“义气”和“仁慈”两方面。

结果:

项羽“不追穷寇”,放走刘邦,变主动为被动,最终被刘邦灭亡。

9.

毛泽东说“不可沽名学霸王”有什么深刻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用项羽沽名钓誉的历史教训教育革命人民:

不能怜悯行将灭亡的敌人,重蹈项羽的覆辙;

要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猛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

(4)悄悄的我走了,/________________;

/我挥一挥衣袖,/________________。

(5)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

[6分]

(1)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风华正茂

(3)浪遏飞舟

(4)正如我悄悄的来 不带走一片云彩

(5)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山居杂缀

戴望舒

窗外,隔着夜的帡幪,迷茫的山岚大概已把整个峰峦笼罩住了吧。

冷冷的风从山上吹下来,带着潮湿,带着太阳的气味,或是带着几点从山洞中飞溅出来的水,来叩我的玻璃窗了。

敬礼啊,山风!

我敞开门窗欢迎你,我敞开衣襟欢迎你。

抚过云的边缘,抚过崖边的小花,抚过有野兽躺过的岩石,抚过缄默的泥土,抚过歌唱的泉流,你现在来轻轻地抚我了。

说啊,山风,你是否从我胸头感到了云的飘忽,花的寂寥,岩石的坚实,泥土的沉郁,泉流的活泼?

你会不会说,这是一个奇异的生物!

雨停止了,檐溜还是叮叮地响着,给梦拍着柔和的拍子,好像在江南的一只乌蓬船中一样。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韦庄的词句又浮到脑中来了。

奇迹也许突然发生了吧,也许我已被魔法移到苕溪或是西湖的小船中了吧……

离门前不远的地方,本来有棵合欢树,去年秋天,我也还采过那长长的荚果给我的女儿玩。

它曾经停停地站立在那里;

高高地张开它的青翠的华盖一般的叶子,寄托了我们的梦想,又给我们以清阴。

而现在,我们却只能在虚空之中,在浮着云片的青空的背景上,徒然地描着它的青翠之姿了。

像这样夏天的早晨,它的鲜绿的叶子和火红照眼的花,会给我们怎样的一种清新之感啊!

它的浓阴之中藏着雏鸟的小小的啼声,会给我们怎样的一种喜悦啊!

想想吧,它的消失对于我是怎样地可悲啊。

抱着幼小的孩子,我又走到那棵合欢树的树根边来了。

锯痕已由淡黄变成黝黑了,然而年轮却还是清清楚楚的,并没有给苔藓或是芝菌侵蚀去。

我无聊地数着这一圈圈的年轮;

四十二圈!

正是我的年龄。

它和我度过了同样的岁月,这可怜的合欢树!

树啊,谁更不幸一点,是你呢,还是我?

跋涉的挂虑使我失去了眼界的辽阔和余暇的寄托。

我的意思是说,自从我怕走漫漫的长途而移居到这中区的最高一条街以来,我便不再能天天望见大海,不再拥有一个小圃了。

屋子后面是高楼,前面是更高的山,门临街路,一点隙地也没有。

从此,我便对山面壁而居,而最使我怅惘的,特别是旧居中的那一片小小的园子,那一片由我亲手拓荒,耕耘,施肥,播种,灌溉,收获过的贫瘠的土地。

那园子临着海,四周是苍翠的松树,每当耕倦了,抛下锄头,坐到松树下面去,迎着从远处渔帆上吹来的风,望着辽阔的海,就已经使人心醉了。

何况它又按着季节,给我们以意外丰富的收获呢。

可是搬到这里以后,一切都改变了,载在火车上和书籍一同搬来的耕具:

锄头,铁钯,铲子,尖锄,除草钯,移植铲,灌溉壶等等,都冷落地被抛弃在天台上,而且生了锈。

这些可怜的东西!

它们应该像我一样地寂寞吧。

好像是本能地,我不时想着:

“现在是种蕃茄的时候了”,或是“现在玉蜀黍可以收获了”,或是“要是我能从家乡弄到一点蚕豆种就好了”!

我把这种思想告诉了妻,于是她就提议说:

我们要不要像邻居那样,叫人挑泥到天台上去,在那里开一个园地?

可是我立刻反对,因为天台是那么小,而且阳光也那么少,给四面的高楼遮住了。

于是这计划打消了,而旧园的梦想却仍旧继续着。

大概看到我常常为这种思想困恼着吧,妻在偷偷的活动着。

于是,有一天,她高高兴兴地来对我说:

“你可以有一个真正的园子了。

你不看见我们对邻有一片空地吗?

他们人少,种不了许多地,我已和他们商量好,划一部分地给我们种,水也很方便。

现在,你说什么时候开始吧。

她一定以为会给我一个意外的喜悦的,可是我却含糊地应着,心里想:

“那不是我的园地,我要我自己的园地。

”可是为了不要使妻太难堪,我期期地回答她:

“你不是劝我不要太疲劳吗?

你的话是对的,我需要休息。

我们把这种地的计划打消了吧。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的前三段写的山风,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尤其是使用第二人称,亲切的表达出了对山风的喜爱之情。

B.“树啊,谁更不幸一点,是你呢,还是我?

”通过疑问,表明了对自己虚度光阴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C.“跋涉的挂虑使我失去了眼界的辽阔和余暇的寄托”,因为移居,作者只能面对狭小的天地,没有了生活上的寄托,生活百无聊赖,没有了精神上的支柱。

D.文本的最后,通过妻子偷偷的找园地这一细节,表现出妻子对丈夫的爱,同时,也表现出丈夫不理解妻子的苦心。

E.本文语言清新,通过写景和记叙的表达方式,对自己的山居生活进行了描述,手法细腻,耐人寻味。

(2)文章的标题是“山居杂缀”,统观全文,说说作者是围绕山居生活的哪几个内容来写的。

(6分)

(3)作者对合欢树特别思念有哪些原因?

(4)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放弃妻为他找来的园地而思念原来的园地?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分]

(1)AE

(2)写了山居生活中的风、雨、合欢树以及耕种的园子。

(3)因为合欢树给我和女儿带来过欢乐,寄托了作者的梦想,又给作者以清阴,更主要的是树与作者有一样多的年轮以及一样不幸的遭遇。

(4)其一,是因为原来的园地是作者自己亲手拓荒、耕耘、施肥、播种、灌溉,从而收获过的,那感情自然更为亲切。

其二,妻找来的园地毕竟是人家的;

其三,作者思念原来的园地也就是思念原来的生活,不只是一个园地的问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艾青评传(节选)

杨匡汉

年迈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

“想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

人民是最公平的。

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

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

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

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

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

它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

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

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

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于他许多作品,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

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

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

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艾青曾写道:

“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

——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

”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有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之新奇的联想、想像、意想、象征而来。

造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

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太阳: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融进了深刻的感受的想像和意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

……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

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

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

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

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

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

艾青说:

“我的一生都在探索。

”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

1986年2月

(1)下列对评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因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成绩,能够被人民认可,感到由衷的荣幸;

人民能够公平公正地对他加以评价,自己深为感动。

B.《我爱这土地》一诗诗人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唱者经历了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C.《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之情,对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

D.“我的一生都在探索”表达了艾青在诗歌领域的执著追求,表现了艾青积极进取的精神,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

E.诗人将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这种称代上的变化,既表明了诗人对大堰河感情的深厚,又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有利于直接抒情。

(2)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简要概括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

(3)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作者在这篇评传的最后写道“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请对这句话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