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400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例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

5.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张良出,要项伯。

6.下列加点虚词理解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夫晋,何厌之有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念:

想念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负:

承担

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

美丽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

传递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使不辱于诸侯

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9.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谁得而族灭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东阳木雕被称为“中华一绝”,它以历史悠久、品类丰富、雕饰精美、技艺精湛而。

东阳地区山川毓秀,气候温润,梨树、樟树、松树、银杏树等,为东阳木雕选材用料提供了多种可能。

东阳木雕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不施以漆色,保留原木的纹理和色泽,淡雅而富有自然气息。

以材料本身的语言来体现木雕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东阳木雕为人们的一大特色。

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扬着生命的气息。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

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内容。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探索与创新,在精益求精的艺人手中,东阳木雕技艺日臻完美,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

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东阳木雕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或鸟瞰式透视法,充分展示画面内容。

不仅如此,(),装饰性与实用性,更接地气,更能融入日常生活。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声名鹊起触目皆是口耳相传相得益彰

B.声名鹊起比比皆是津津乐道相辅相成

C.闻名遐迩触目皆是口耳相传相辅相成

D.闻名遐迩比比皆是津津乐道相得益彰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木材本身的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B.木材本身具有的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C.由于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散着生命的气息。

D.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斥着生命的气息。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东阳木雕能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

B.木雕匠人采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内容结合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的创新工艺

C.东阳木雕采用了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并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

D.木雕匠人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其他

13.课内文言文翻译。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

“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

“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起对曰:

“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

“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

“请与子论功,可乎?

”文曰:

“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

属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

“属之子矣。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

北并陈蔡,却三晋;

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14.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

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

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

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

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

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

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

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

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四、情景默写

18.完成下列各题。

(1)《诗经·

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杜牧《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们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

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

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究竟传华为乙醛;

①_____,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

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②____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

而那些酒量大的人,③_____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

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

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

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

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

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六、材料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2018年,全国多地举办了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智博会。

“中国智造”“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词汇日渐深入人心。

②智博会上,研发团队普遍年轻化,青年人充满活力地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

③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最终战败。

历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宣称“消灭人类”。

智能化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作为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

要求:

①自选角度,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②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

本题中,

A项,师,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做老师;

B项,下,名词作动词,低于;

C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感到羞耻

D项,师,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做老师。

故选B。

2.B

B项,“既”是“过了”的意思。

在古代,“望”指农历十五,“既望”指已经过了望日,即到了农历十六。

3.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之”:

①助词,的;

②代词。

B项,“于”:

①介词,从;

②介词,表被动。

C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D项,“乎”:

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介词,相当于“于”。

故选C。

【点睛】

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

一、关注词性差异。

二、把握位置不同。

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

三、理解用法本质。

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

四、结合具体语境。

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4.B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句式。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格式是“宾语+之+谓语动词”;

A项,“而耻学于师”是由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句;

B项,“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格式是“疑问代词‘何’+动词”;

C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格式是“中心词+之+定语修饰语”;

D项,“不拘于时,学于余”是由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句。

所以此题选B项。

5.A

本题考查考生掌握通假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这是考查通假字的掌握程度,考生要及时调动头脑中知识储备,进行作答。

A项,没有通假字;

B项,“倍”通“背”,违背,背弃,忘恩;

C项,“蚤”通“早”,早早地;

D项,“要”通“邀”,邀请。

故选A。

6.A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虚词理解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的一项是”,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B项,代词,这;

C项,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D项,动词,到……去。

7.A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

本题中,A项,念,应为“顾念”之意。

8.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

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本题中,D项是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应为“求可使报秦的人”;

其他三项为被动句。

故选D。

9.D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动词,统一;

数词。

B项,喜欢;

吝啬,吝惜。

C项,名词,绸带,在这里作状语;

副词,长久地。

D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灭族。

10.D

11.B

12.C

10.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空,声名鹊起:

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闻名遐迩:

形容名声大。

此处形容“东阳木雕”名声大,应用“闻名遐迩”;

第二空,触目皆是:

目光触及到的都是,形容非常多。

比比皆是:

到处都是。

此处形容树木很多,应用“比比皆是”;

第三空,口耳相传:

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一代代传下去。

津津乐道:

指很感兴趣地谈论。

此处形容“东阳木雕”被人们谈论,应用“津津乐道”;

第四空,相得益彰:

相互帮助,相互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此处形容“装饰性与实用性”相互补充,凸显好处,应用“相得益彰”。

1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中,“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扬着生命的气息”,前一句的主语是“木材”,但后一句“使木雕作品天生就……”的主语应该是“木材本身的生命和灵性”,所以前一句应改为“木材本身具有的生命和灵性”,排除CD两项;

“发扬”和“气息”搭配不当,应改为“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排除A项。

1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根据语段的陈述主题判断,补写的语句应以“东阳木雕”为主语,排除BD两项;

根据后文“装饰性与实用性”的表述,补写的语句应先讲“采用了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再讲“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排除A项。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3.

(1)凭借船桨的人,并不是他擅长游泳,却能横渡大江大河。

(2)我实在很担心被秦王欺骗,因而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去了,(他)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3)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都告诉了他。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假”,凭借;

“水”,名词动用,游泳;

“绝”,横渡。

第二句中,“诚”,实在;

“见……于”,被,被动句;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第三句中,“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之”,到;

“具”,都;

“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应为“以事具告”。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4.B

15.C

16.C

17.

(1)田文说:

“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2)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14.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

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

排除D项。

“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

排除C项。

“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

排除A项。

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

15.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C项解说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

16.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

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满。

17.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

(1)“所以”,……的原因。

第一处“乃”,就是。

第二处“乃”,才。

”是判断句式。

(2)“及”,等到。

“作乱”,发生骚乱。

“走”,逃跑。

“之”,到。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

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说:

“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

“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

”吴起回答说:

“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

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武侯回答说:

“讲的好。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

魏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