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67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某种程度的保留

B.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C.某种程度的怀疑

D.对资本主义完全失去信心

8.中国人是从()开始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A.新文化运动后

B.五四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俄国十月革命后.

9.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的正确说法有()。

A.它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

B.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C.它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

D.它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

10.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是()。

A.李大钊B.陈独秀

C.鲁迅D.胡适

11.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12.参加五四运动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有()。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13.下列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中,不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是()

A.李大钊B.毛泽东

C.胡适D.蔡和森

1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是()。

A.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B.明确地同第一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C.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D.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15.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活动有()。

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B.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

C.在工人中进行组织和宣传工作

D.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16.下列属于对中共一大主要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A.陈独秀作为代表出席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B.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C.大会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D.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7.下列各项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的有()。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工人运动的发展及其水平的提高

C.党的早期组织的成立

D.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日益成熟

18.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其中“陈”、“李”分别指()。

A.陈独秀李达

B.陈独秀李大钊.

C.陈潭秋李大钊

D.陈潭秋李达

19.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0.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包括()。

A.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B.打倒军阀

C.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D.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1.下列事件中,由蒋介石亲手制造的有()。

A.中山舰事件

B.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C.马日事变

D.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名词解释

1.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杂志

3.五四运动

4.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5.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6.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7.新三民主义

8.黄埔军校

三、简答题

1.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

2.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特点?

3.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4.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的分子为什么对资本主义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

5.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哪些类型?

6.简述五四运动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四、论述题

1.试述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试述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与教训。

五、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他们明确宣告: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他们大声疾呼: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2)“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也。

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

——陈独秀: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载《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1915年12月15日。

(3)“吾人既未能置政治潮流以外,则开宗明义之第一章,即为抉择政体良否问题。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

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自由政治;

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

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

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

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

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

日之与韩,殷鉴不远。

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吾人最后之觉悟》,《新青年》(第1卷第6号),1916年2月15日。

请回答:

(1)材料“

(1)”中的“德先生"

、“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说出其具体涵义。

(2)结合材料“

(2)”,分析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结合所学内容,试析前期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性。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纲领是: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联合共产国际。

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

同纲领规定的奋斗目标相适应,大会要求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首先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

党的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对开展工人运动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作了具体的规定。

大会决定,在反军阀官僚的斗争中,在争取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的斗争中,党应采取独立的政策以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86—87页。

(2)党的二大通过的宣言是一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

它分析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着重指出:

“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

即因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便可得到独立和比较的自由。

宣言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是: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宣言初步阐明了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大会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

的决议案》和《关于议会行动的决案》等文献中,在阐明党的性质时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分子所组成的政党。

为了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大会提出两个重要的原则:

一是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

二是党的内部必须有严密的、高度集中的、有纪律的组织和训练,并且要求个个党员不应只是在言论上表示是共产主义者,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102页。

问题:

(1)结合材料“

(1)”和材料“

(2)”,分析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相比有哪些明显的进步。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改组以前,国民党的活动范围基本局限在狭小的上层社会,缺乏下层的群众工作。

国民党的组织只在广东、上海、四川、山东等少数省、区和海外存在。

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后,在各地积极帮助创建和发展国民党组织,使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空前的大发展。

到1926年1月,国民党已有正式省党部11个,特别市党部4个,正在筹备的省党部8个.,除新疆、云南、贵州等少数省、区外,已在全国大多数省、区建立起党部组织。

这些党部大都是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建立起来的,其中许多党部的实际负责人是共产党员。

总之,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各级地方党部的工作中,共产党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147页。

(2)随着国民党各级组织的建立,国民党党员人数迅猛增加,到国民党二大前夕,已达20万之多。

据统计,北京执行部所辖华北、东北、西北15个省、区,有党员1.4万余人。

江苏省党部改组后,县、市、区党部发展到25个,党员达3500多人。

浙江省党部在20多个县建立了组织,党员约有2000人。

四川的国民党党务工作在共产党员吴玉章主持下,更是成绩斐然,党员发展到8000多人。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页。

(3)在国民党党员人数增加的同时,党员成分也发生很大变化,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如广东各县党部,农民党员占80%;

广州市党部中,工人党员占60%。

又如山东省党部的党员,学生占40%,工人占25%,农民占15%,教师占15%,其他占5%。

湖北省党部组织部在陈潭秋的主持下,十分注意吸收工农分子参加,到1925年10月,全省国民党党员中,工、农和青年学生占75%以上。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国民党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给国民党带来的变化。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B。

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许多军阀本身就是大地主,并直接经营一些官僚资本企业。

2.BC。

《新青年》编辑部和北京大学聚集了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民友社和政学会是原国民党和进步党的一部分人成立的新政派,虽然也是以民主、共和为口号,但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影响远不及《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3.CD。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改造国民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宗旨,运动回避政治斗争,其基本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4.A:

BCD。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宣传“人权”、“民主”、“科学”,对儒家礼教进行批判,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他们提出: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B。

“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应该否定"

的观点,不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

6.ABC。

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基本局限在知识分子的范围,缺乏群众基础;

运动回避反对军阀的斗争;

离开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谈改造国民性;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由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不能为中国人民提供一种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思想武器。

7.AC。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从总体上讲,固然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缺点,片面地看问题,但这并不能抹煞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正确观点。

陈独秀的这几句话就表明了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了。

8.D。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后,在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欧洲。

孙中山、朱执信、梁启超等人虽也提过马克思,不过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

9.ABCD。

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它昭示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劳动群众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崭新的社会制度。

李大钊说,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10.A。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他是在中国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

11.C。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因而五四运动也就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ACD。

五四运动是由知识分子首先发起的,但它的参加者超出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农民阶级并没有卷人到这场运动中来。

13.C。

五四运动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发生分化,出现了要不要马克思主义,以什么主义改造中国社会的论争,其中胡适成为主张对中国社会进行改良的代表人物,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4.ABCD。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具有如下特点: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15.ABCD。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活动包括: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选项B属于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选项D是进行关于建党的实际组织工作。

16.AC。

在中共一大上,陈独秀虽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但他并没有出席中共一大。

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制定的。

因而与中共一大内容不相符合的为AC。

17.ABC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是中共成立的阶级条件,党的早期组织的成立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日益成熟是中共成立的组织条件和干部条件。

18.B。

在“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中,陈指的是陈独秀,李指的是李大钊。

李达和陈潭秋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人物,但不是这里所指的“南陈北李"

19.D。

中共一大不主张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中共二大首次提出了同民主主义势力结成联合阵线的主张,中共三大讨论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0.BCD。

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革命纲领是: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

21.AB。

中山舰事件和“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是蒋介石亲手制造的反革命事件,“七·

一五’’政变是由汪精卫制造的,马日事变是汪精卫指使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的反革命事变。

1.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发生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5年9月,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它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向封建制度展开猛烈的进攻,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易沙白、吴虞、钱玄同等。

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新文化运动尽管未能超出旧民主主义的范畴,没有给中国人民找出争取解放的正确道路,但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2.《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也是中共成立后的中央机关刊物之一。

《新青年》杂志经历了月刊、季刊、不定期刊三个阶段,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出版。

1915年9月创刊,1926年7月终刊,存在11年。

《新青年》杂志从1915年创刊至五四运动前,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刊物,从五四运动前后到中共成立之初,由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刊物,逐渐转变成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从中共成立到1926年7月终刊,是中共中央理论性机关刊物。

在《新青年》杂志11年的历程中,虽然也存在缺点,但它始终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用它的革命思想和战斗精神培养和影响了五四时期整整一代的革命者,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3.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革命运动,它既是一次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思想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19l9年5月4日,北京13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五四运动开始。

运动以6月4日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后一阶段的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

后一阶段的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形成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4.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共创立初期成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共的助手和后备军,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它是在中共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

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随后,北京、长沙、武汉、广州等地也相继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其宗旨是:

实行社会改造和宣传。

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对建党工作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但由于其成员复杂,信仰各异,思想不统一,l921年前后,暂时停止活动。

中共成立后,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得到恢复和加强,1922年5月,召开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通过了纲领和章程,1925年1月,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因完成其历史使命而宣告结束。

5.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制定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执行委员会。

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首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此外,大会通过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大会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无产

阶级的领导权、农民的土地问题、工农联盟问题、工农政权等问题还没有认识。

6.在中共领导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其高潮起点;

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其高潮的顶点。

二七惨案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在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发生大大小小的罢工一百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人以上,持续时间达l3个月之久。

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和伟大力量,显示了它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

7.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政治主张,是孙中山思想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其主要内容是:

民族主义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要求中华民族独立为原则;

民权主义是以打倒阻碍民权的军阀、建立民主政府,要求人民绝对自由为原则;

民生主义是以铲除障碍民生的帝国主义与军阀,再以真正人民国家力量发展实业、厚利民生为原则。

新三民主主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曾经起过巨大的号召作用,它不仅是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旗帜,也是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的旗帜。

8.国民党一大正式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于l924年5月仓IJ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市郊的黄埔岛上,故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参照苏联红军学校的建制,建立了行政机构。

军校的最高领导机关是校本部,直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校本部之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孙中山为校本部总理,蒋介石为校长。

黄埔军校仿苏联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实行党代表制。

黄埔军校是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及完成国民革命为宗旨的,军校的教育实行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式的革命军事学校,是国共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

它共计创办了七期,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干部,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

三、简答题

1.

(1)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的一个启示是: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发生在国情与中国相同或近似的俄国,因而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他们感到,中国国情“皆与俄国相近”,所以中国“须有同类的精神,即使用革命的社会主义”。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爆发后的第二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就对外发表宣言,宣布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