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695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中国行省制的开端]

5、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趋势之二:

君主专制(皇权与相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

分工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其作用:

削弱相权(从独相到群相),加强皇权(可对比西方三权分立政治记忆:

“三权分立削王权,三省六部强皇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制度,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复存在;

但皇帝兼任宰相造成皇帝负担沉重;

在此情况下,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虽权高于六部,但它不是法定机构)。

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6、 

科举制:

“第五大发明”

正式形成: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

选拔标准:

[才能]。

科举制改变了汉代察举制以[品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人才选拔标准的局面。

品行可以造假,门第出身不能改变,但才能靠后天的勤奋是可以培养的。

虽然你出身贫寒,但只要你“十年寒窗”并通过考试就会出人头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历史影响(3点):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扩大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7、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直接民主

确立过程:

[梭伦改革]奠定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改革达到顶峰(“黄金时代”)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

[奴隶制民主]

8、 

罗马法:

西方文明三大来源之一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第一部成文法为[《十二铜表法》]。

习惯法是约定俗成,成文法是明文规定(例如,没有法律条文规定学生应该向老师打招呼,但现实中却都这么做,此所谓习惯法;

成文法可避免罗马贵族任意解释法律)。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最终完成。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民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

万民法是罗马对外扩张的结果,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外邦人]的法律关系。

罗马法的核心内容:

[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④ 

历史影响(2点):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罗马法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与人人平等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形成了当今世界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9、 

近现代资本主义两大政体之一:

君主立宪制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721年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她(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英国的政府首脑是[内阁首相]。

英国国家权力中心是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有权宣布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的只能是议会)。

②德国君主立宪制: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同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这标志着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处于德国国家权力中心的是[皇帝]。

10、近现代资本主义两大政体之二:

民主共和制

①美国总统共和制:

该政体是通过[美国1787年宪法]正式确立起来的,这部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在这部宪法中体现了[三权分立]、联邦制、民主等原则。

处于美国国家权力中心的是[总统](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三军总司令)。

②法国议会共和制:

该政体的确立是在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

法国国家权力中心是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立法权属于议会,总统也由议会选出)。

11、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①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间接民主)

③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中国近代史(1840-1949)的三个关键词:

列强入侵、“两半社会”、救亡图存(本节内容侧重于理解)

①列强入侵:

经济侵略与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主要表现在五次较大的侵华战争,分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

②“两半社会”:

列强入侵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西方列强迫使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司法、经济、外交主权遭到破坏)。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③救亡图存: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进行了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

13、中国近代史三个关键词之一:

列强入侵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其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市场]。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中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陆(例如,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在1860年的《北京条约》中,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有四大战役:

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之战、[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台澎列岛,赔款[2.3亿两白银],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等四口通商,日本[可在中国投资设厂](标志着列强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阶段)

④八国联军侵华(1900):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赔款4.8亿两白银(当时中国人每人一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一线,惩办反帝官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⑤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

第一次取得反帝的完全胜利。

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是中国取得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正面战场中,[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在敌后战场中,[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历史不会忘记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如1937年12月13日开始的南京大屠杀有30万中国人被残忍杀害)。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第一次取得反帝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国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

14、中国近代史三个关键词之二:

“两半社会”

[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②两半社会[程度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③两半社会[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后

[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后(洋人的朝廷)

15、中国近代史三个关键词之三:

救亡图存

①地主阶级:

开眼看世界与洋务运动(结局:

失败)

②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结局:

失败)。

太平军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 

标志着太平天国与清廷对峙局面的形成。

天平天国运动期间有两个革命纲领,分别是前期的[《天朝田亩制度》]与后期的[《资政新篇》]。

这两个革命纲领都无法实现,其原因分别是:

《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

而《资政新篇》不能满足农民阶级的真正需要(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③民族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结局: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其革命纲领为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后,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定都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不久,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从反封上看,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从反帝上看,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④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局:

成功)。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党的一大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之后开展了北伐战争,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独立领导革命的道路。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后6天,中共八七会议召开,会上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清算了右倾错误,但“左”倾错误开始在党内蔓延。

最终,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迫使红军长征。

在长征过程中,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会上纠正了“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长征胜利结束后,不久就迎来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同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在重庆开展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内容为: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

《双十协定》并没有阻止蒋介石发动内战。

在战争初期,共产党处于劣势,但共产党逐渐掌握主动权。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战役,即[辽沈战役](最早开始)、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本节内容侧重于理解)

①社会性质:

“两半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反官(反抗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族(反帝)民主(反封)革命

⑤ 

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

1840-1919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进行过反帝反封的抗争,但都失败了。

1919-1949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反帝反封是民族民主革命,并且一般来说要由资产阶级完成。

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它不能领导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帮助资产阶级完成了这一任务,所以仍然是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就在于:

无产阶级领导,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6、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②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

1871年的[巴黎公社]

17、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①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四月提纲: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封建主义的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革资本主义命)的任务。

③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18、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制度:

“一根二基”

①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形成标志: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召开。

在这次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②基本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在北平召开了新政协,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③基本的民族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目的: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三者顺序不能颠倒)。

我国最早和最晚成立的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

1947;

西藏:

1965年]。

19、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①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②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祖国统一大业:

①“一国两制”:

由[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

一个国家:

统一的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它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却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②海峡两岸的统一趋势。

九二共识的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①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具体有三个方面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外交成就。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1954的[日内瓦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1955年的[万隆会议](也叫万隆会议,中国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2、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3点):

[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23、新时期我国外交建树: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新时期外交政策目标。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和行动)。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4、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国“冷战”政策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冷战的措施: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成立北约]。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

[1955年华约的成立]。

2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4点):

[欧洲的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发展为欧盟);

[日本的壮大](20世纪80年代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

29、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①美苏两极格局正式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②当今世界格局:

[一超多强]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多极化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多极化只是一种发展趋势)。

必修Ⅱ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中国古代的农业:

①农耕方式的演变: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

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②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3点):

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也称之为封闭性与分散性、稳定性与脆弱性)。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而市场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

2、中国古代手工业:

①各时期手工业:

商周[青铜铸造](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汉唐丝织业(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唐宋制瓷业(南青北白,青花瓷元朝开始出现)

②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私(民)营手工业。

明朝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之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③明清手工业中的“新”现象: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3、古代商业的发展:

①商业:

[“商人”]源于商朝人善于经商。

两宋商业空前繁荣,表现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即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②城市:

两宋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两宋城市发展的表现:

从空间上讲,[坊市界限被打破](正如当今商业区和居民小区交错);

农村草市更为普遍;

从时间上讲,打破“日中为市”的规定(可24小时营业)

4、古代的经济政策:

①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所有制;

夏商周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战国时[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重农抑商:

商周时期政府曾鼓励商业发展,“重农抑商”开始于[商鞅变法]。

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原因: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男不耕田女不织布,老百姓就会挨饿受冻,这会造成社会混乱并危及政权统治。

重农抑商的作用:

[促进农业发展,利于政权巩固](封建社会前期利大于弊);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中国落后(封建社会后期弊大于利)。

③闭关锁国的影响: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中国落后](消极作用);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敌(积极作用)。

闭关锁国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单元概述:

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因素(本节内容侧重于理解)

①资本主义:

一般是指生产资料私有制与雇佣劳动的生产。

②资本主义发展应具备因素:

政治稳定、资本充足、[自由劳动力]、原料充足、技术先进、[市场广阔]。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四个阶段):

[雏形出现](新航路开辟后);

不断扩展(殖民扩张);

[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6、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①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主要航海家:

迪亚士(最早达到好望角)、[哥伦布](最先发现美洲)、达·

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最早完成环球航行)

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对世界)

7、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不断扩展

①英国成为殖民霸主的过程:

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17世纪海上马车夫)与法国,于18世纪中期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②早期殖民扩张的后果:

对西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掠夺财富、抢占原材料与商品市场);

对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种族灭绝、黑奴贸易、掠夺金银)。

特别注意:

殖民扩张也促进了亚非拉的近代化(进步性)

8、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领域上,提高生产力(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出现]。

社会生活上,[城市化加快],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自由主义思潮。

世界影响上,[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9、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①四大成就领域:

[电的发明应用](西门子发电机);

[内燃机问世](卡尔·

本茨与第一台汽车);

化学工业建立(诺贝尔);

传统工业革新(钢铁时代)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领域上,生产力巨大发展(电气时代),[垄断组织的出现]。

社会生活上,大都市生活(摩天大楼与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成为可能,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世界影响上,[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两次工业革命的交通工具:

蒸汽火车、汽船(第一次工业革命);

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四大变动:

外国资本主义出现;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创办的[外商企业],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具有官僚资本主义性质的[洋务企业],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

1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①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天津机器制造局);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求富”: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创办近代海军;

创办近代教育(新式学堂与派留学生)。

②影响: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瓦解了本国封建自然经济;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抵御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总而言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①产生的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民族资产阶级。

②发展历程。

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原因: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内因);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外因)。

1912-1919[短暂的春天]的原因: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奖励实业、实业家[“实业救国”]热情、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内因);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因也是主因)。

③近代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

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3、1949-197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与重大失误:

①三大成功探索:

一五计划(1953-1957)、中共八大(1956)、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0)

②四大严重失误:

总路线(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

这些失误告诉我们:

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③建国以来主要历史阶段的划分:

1949-1956[过渡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时期,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十年文革时期],1976-1978[徘徊的两年],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4、一五计划与中共八大

①一五计划(1953-1957):

优先发展[重工业],如长春一汽、鞍钢。

②中共八大(1956)认为社会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主要任务是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但是八大的正确路线并未坚持下来。

15、大跃进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