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6995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安次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⑤不过,其中也有少数是私人设立

⑥元、明、清时,书院越来越受到朝廷直接控制

A.⑤②④①⑥③ 

B.②⑤④⑥③① 

C.①③⑤④⑥② 

D.⑤④①⑥②③ 

4.(2分)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

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 

酹:

把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何妨吟啸且徐行 

徐:

缓慢。

D.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

担负。

5.(2分)从文学常识的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司马迁 

B.班固 

C.司马光 

D.柳永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

共18分)

6.(6分)(2017·

沈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

传统节日的产生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往往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成为涵养中华文明、凝聚社会共识、培育民族精神、留住乡土情怀的共同心理纽带和精神支柱。

它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成为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些年来,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到来时,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要过得冷清、随意得多,越来越淡的年味成为人们普遍的感受,甚至连其中的感情投入也越来越少了,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渐渐被人们遗忘。

究其原因,正是在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系统,对节日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节日文化的载体建设相对缺乏,对节日的仪式感体会不深,从而导致传统节日在仪式感、载体、符号等方面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降低了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

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

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对来年的美好希望与祝福。

另外,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精神、思想也在变化。

所以,我们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

反之,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

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

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

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

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

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

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类主体的共同参与。

(选自2017年3月《人民论坛》,作者范如国,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

B.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

C.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必然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有助于留住乡土情怀。

D.中国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2)

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过得冷清、随意”原因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B.我们不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也不能系统地认识、不能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C.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生动的节日符号,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载体的建设不到位,更不必说举行节日仪式。

D.中国传统节日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人们不能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存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分别从传统节日的起源、形成、内涵、意义,国人对其的淡化,如何继承和发扬三大方面阐释了如何过好传统节日的论点。

B.建设节日文化载体能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冲击,使人感受到欢娱,体会到亲情;

举办隆重的节日仪式,可让人领略到美好,体会到善良。

C.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内涵,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更无法与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相符。

D.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母亲节的献花,七夕节的乞巧等,都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或载体。

7.(12分)(2017高二下·

庄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镇殃

周月霞

锦儿和王金宝钻进猪圈后面的草丛里,头抵着头,撅着小屁股。

刘秀华知道他俩在看什么,却视而不见,依旧啰啰地吆喝,晃着舀子喂她的猪。

那是一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带盖的茶碗,土呛呛的白,连个青蓝花边都没有描。

锦儿小声问:

宝哥,这是啥?

跟我爷爷喝粥的碗一个色儿。

金宝嘘了一声,说,这是俺奶奶给俺妈下的镇殃。

刘秀华用舀子把儿拨开一只猪仔的头,猪仔似乎疼了,夸张地吱吱叫着往妈妈身边蹭,正吃得津津有味的猪妈妈不耐烦地拱走了它。

刘秀华一皱眉,抡起舀子狠狠砸向老母猪。

那个午后,瓦蓝瓦蓝的天,篱笆上的丝瓜秧正在疯长,风从稠厚的叶蔓里伸出手挠人脸,麻酥酥的。

茶碗里有三颗小枣大小、米黄色的佛珠,被一块暗红色的绒布隔开。

佛珠上都刻有字,紧挨在一起的两颗刻的是“柳”、“王”,另一边的那颗刻着“刘”。

刘秀华几乎每天睡觉前一闭眼就能看见这些。

她委屈,她就哭,就使劲儿掐金宝的爸。

金宝的爸紧紧抱住她,在她耳边央求:

“看我、看我吧,我娘不容易。

那些都是迷信,不灵的,不灵的……”黑暗里,刘秀华一声长长的叹息。

西厢房的门窗大开,不断传来四奶奶拉风箱似的喘息声。

院门外,陆续走来上了年岁的男男女女,他们都沉默着,面无表情。

锦儿望望那些背影,看向金宝。

金宝低声说:

我奶奶快死了。

秀华,娘说要喝水……金宝的爸跪在炕上,从窗户探出头急急地喊。

刘秀华“唉”了一声,小跑着进屋。

顷刻,屋里传来稀溜溜的倒水声、筷子搅动声、嘘嘘的吹水声。

有人抬着一扇门板走进院子,腋下还夹着一摞鞭炮。

金宝呢?

金宝……洪亮的男声喊走了眼神怯怯的金宝。

猪圈里,猪妈妈喂饱了四个孩子,哼哼唧唧地唱着催眠曲。

草丛里,蛐蛐一长一短地叫。

锦儿把茶碗儿的盖子盖好,站在那儿发呆。

天爷啊!

你可算睁眼啦……娘啊!

你可算看到俺的心啦……刘秀华被人驾着跌跌撞撞走出来,跪倒在天井中心,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四奶奶娘家姓柳,四奶奶三十岁就守寡,一个人拉扯着儿子长大成人。

刘秀华和金宝的爸是自由恋爱,四奶奶最怕儿子会“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她对刘秀华横挑鼻子竖挑眼,嫌她胖,个子矮,吃饭稀里呼噜。

无奈儿子就是非她不娶。

那年镇上赶庙会,人们都去娘娘庙烧香拜佛,四奶奶颠着小脚也去了,抱回一个拳头大、雪白的带盖儿的茶碗。

金宝的爸啥事都跟媳妇汇报,可刘秀华给四奶奶收拾屋子,寻遍犄角旮旯也没找见那个茶碗。

我们这边把房地基、墙缝里被人偷偷放上个被施了法的物件,叫下镇殃。

下镇殃的人都是跟房主人有过节的,可亲娘给儿子下镇殃还是头一回。

四奶奶瘫痪五六年了,刘秀华精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金宝的爸更是唯命是从。

四奶奶一直以为是埋在墙根底下的镇殃的法力,儿子才如此孝顺,跟自己一心。

其实,三年前他们家装修房子,那东西早就被挖了出来。

她咽气之前总算良心发现,亲口对刘秀华说了实情。

娘,你往西方大路,好走啊!

金宝的爸双手扳住门楣,涕泪横流,撕心裂肺长呼一句。

屋里屋外顿时哭声大作。

四奶奶,死了。

鞭炮声如爆豆在锦儿耳边炸响,她惊得跳了起来,那茶碗被打翻,几颗珠子骨碌碌滚进草丛,杳无踪迹。

锦儿又急又怕,“哇”一声哭了。

锦儿那年九岁。

锦儿二十岁那年,刘秀华托人来提亲。

锦儿妈回绝了,说,锦儿不喜欢嫁一个村的。

其实,很多人看见四奶奶临终跟刘秀华耳语好久,都认为那是口授秘诀,锦儿妈当然是担心她会给未来儿媳下镇殃。

后来,金宝娶了个很漂亮的媳妇。

媳妇心眼活泛,拉着金宝做建材生意发了财,早就搬到北京去了。

刘秀华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儿子几回。

有一回刘秀华跟锦儿妈诉苦,抹着眼泪发狠说,她要给金宝也下个镇殃,那东西,是真灵……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出现对金宝和锦儿两个孩子的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

B.第五段作者描写午后的景象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营造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氛围。

C.金宝的爸对刘秀华是一心一意,他不顾母亲反对,坚持娶了刘秀华,且能够在刘秀华生气时耐心地安慰她。

D.人们怀疑四奶奶将下镇殃的秘诀传授给了刘秀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迷信与愚昧。

(2)小说中的刘秀华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3)作者围绕“镇殃”安排了哪些情节?

请简要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

共14分)

8.(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与友人论师书

钱大昕

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

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敢闻也。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

令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

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

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

父兄曰:

“汝师之。

”吾从而师之。

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

童子之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

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

然甲令①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

汉人于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

语其辈行,则先达也;

语其交谊,则知己也。

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

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之师乎!

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

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

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师矣。

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

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

孟子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

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

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

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

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②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

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

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

直谅多闻,谓之三益。

不识仆之戅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

惟足下裁察。

【注】①甲令:

法令。

②硁硁:

固执。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兄皆延师教之 

延:

邀请 

B.弟子之所藉于师者 

藉:

借助 

C.士习由此而偷 

偷:

怠惰 

D.直谅多闻,谓之三益 

谅:

原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前来拜访钱大昕,希望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

不久,钱大昕从他人那里听说这件事,于是写信表达拒绝之意。

B.钱大昕认为现在所称的老师与古代所称的老师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提出自己从师的主张,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C.自古以来,都有投师拜师之风,然而不同时代投师者和为师者的动机不尽相同,作者对当时不良的投师之风进行了批判。

D.在信的末尾,作者表明了自己愿意以平等的身份与友人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的态度,表达了能成为他益友的愿望。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

②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

(4)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

四、诗歌鉴赏(共1题;

共7分)

9.(7分)(2019高二上·

乾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①报已复西京②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③,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

即武巨。

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

②西京:

指洛阳。

③朝陵使:

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表达技巧。

五、默写(共1题;

共5分)

10.(5分)(2017·

西安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谪生活中缺少音乐,缺少知音,虽有良辰美景却只能孤独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作者在具体描述了自己从师向学的过程后,用________句做了概括。

六、语言表达(共2题;

共6分)

11.(3分)(2017高二下·

桂林开学考)在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________。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

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

但是,②______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

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________。

12.(3分)(2019高二上·

佛山期中)在下面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语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字。

人工呼吸,即用人为方法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________,维持最基础的生命。

最常见的是口鼻吹气法,让被救者仰躺平地,头部后仰,以便清洁被救者呼吸道。

施救者一手捏住被救者的鼻孔,用嘴将气吹入被救者口中,促成吸气;

施救者吹气后嘴离开时,松开捏住的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________。

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14-16次。

如被救者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________。

吹气量一般以吹进气后,被救者胸廓稍微隆起为宜。

口对口时可放一块叠二层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以不影响空气出入为宜。

七、材料作文(共1题;

13.(5分)(2018高二上·

哈尔滨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

可是龙门太高,它们只能望而兴叹。

于是它们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

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

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参考答案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7-1、

7-2、

7-3、

8-1、

8-2、

8-3、

8-4、

9-1、

9-2、

10-1、

10-2、

10-3、

11-1、

12-1、

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