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75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咬定创新不放松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路浙江日报Word文档格式.docx

对此,新昌痛定思痛,开始探索依靠科技进步,注重产业升级之路。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

创新强县”战略,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不求其全但求其精、不比大小比创新、不比数量比质量的理念,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了向国家级生态县的跨越。

——自然禀赋一般但经济增速较高。

新昌资源禀赋有限,

经济基础、发展条件没有大的优势。

但是,在全国、全省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新昌经济增长依然保持良好势头。

2012年到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

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为9.0%、19.1%、11.1%,分别比全

为0.6%。

——产业总量不大但质量效益较好。

新昌依靠科技与产

业融合,在细分领域形成了“小产品大市场”的格局。

2014年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超过80%;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1.9%,比全省高20个百分点以上;

规上企业亩产税收40.78万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全省低25%,规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高于全省35%,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已连续三年在全省工业强县综合考评中名列前十名。

——科技人才基础薄弱但创新活力迸发。

新昌没有高等

学校和大院大所,原先人才数量不多。

但是,新昌坚持需求导向,不拘一格求人才、用人才,形成“小县大科技”的发展

格局,发展动力逐步从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引领转变。

2014

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居全省各县(市、区)第2位;

R&

D经费(研发科技经

费)相当于GDP比重达4.09%,高于全省1.95个百分点;

倍;

人才总量6.5万人。

铁路、水运、空运,交通不便。

但是,依靠创新驱动,把生

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态优势,2014年空气优良率达84.8%,成为全国十佳宜居县。

新昌大企业大多把总部留在新昌或回

归新昌,企业80%的员工是本地人,一大批高科技人才来新昌工作和生活。

新昌实践1

培育创新主体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是新昌创新发展最宝贵的

财富,也是新昌现象重要的推动者和创造者。

一批以实体经济为阵地、坚守主业的企业,以创新求发展,向创新要红利,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第一,想尽办法留住企业。

新昌牢固树立“留住企业就是

最大招商”理念,着力破解制约因素,优化服务环境,提升城市承载力,用政府的服务、环境的改善、老百姓的口碑留住企业。

三花控股、万丰奥特、浙江医药等企业均遭遇过外地高层领导多次上门招商和优厚条件的诱惑,最后仍然把好项目留在了新昌。

第二,把研究院建在企业。

目前,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有8家,每年开发省级新产品100多只,国家创新型企业4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

新和成投资3亿多元建设国内一流的研发中心。

新昌企业已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11个,在上海、杭州等智力富集地区建立研发中心26个;

在滨江设立了新昌研发大楼,已有7家企业入驻。

第三,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加大。

2014年R&

D经费支出

13.64亿元,绝大部分来自企业。

规上工业企业R&

D经费支

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2.32%,列全省第4位;

中小企业R&

D经费支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3.3%。

陀曼精机创新投入年均增长超过2倍,依靠创新成为中国轴承套圈车削自动化装备领域的领跑者。

远信印染机械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6%以上,销售额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

第四,围绕做强主业创新。

新昌90%以上的工业企业坚

方向发展,成为细分行业的“领跑者”,有的还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单打冠军”。

浙江医药拥有257个专利、100多个自主知识产权;

新和成是深圳中小板第一家上市企业,是全国行

业龙头企业。

全县现有年销售超百亿企业2家,全省技术创

第五,龙头企业带动创新。

三花控股带动本地40多家

中小企业一起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智能纺织印染装备产业有

400多家上下游企业为日发精机、泰坦股份等龙头企业配套。

创新方式从仿制创新为主向原始创新转变。

目前,新昌企业

新昌实践2

集聚创新成果技术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

新昌通过深化开放合作创

新机制,自主研发技术,向海外先进企业要技术、向大院名

校要技术、向技术市场要技术,走出了一条立足山区、胸怀全球、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路子。

,企业自组创新团队,自主研发技术。

陀曼精机以

董事长俞朝杰为首,带领一支有活力的自主创新团队,经过

8年多的努力,申报专利2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60多项),年总产值从200万元增长到2亿多元,实现了从行业的追赶者到制定行业标准的领跑者转变。

浙江医药以夏钢博士为首的创新团队主持“抗Her2-ADC项目,成为首批14个省领军

型创新创业团队之一。

公司合作已成功研发全球首个超临界并联塔式太阳能热发

电单元样机。

万丰奥特出资11亿元收购了全球顶尖的镁合

意大利一家航空设备制造商,成为拥有飞机总装及零部件生产能力的企业。

近年来已有8家企业实现海外并购,资金超

过40亿元,由此迅速进入全球产业链高端。

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占比达7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新和成与浙江大学共同实施的脂溶性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绿色合成新工艺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6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引进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大学等11家高校、科研院所在新昌建立技术研究院或转移中心。

第四,向科技大市场要技术。

启动加快技术市场建设三

年行动计划,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2015年1~9

月技术交易额已达4215万元,同比增长38.3%。

京新药业通过技术市场,用3890万元买了北京一家公司的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生产技术,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家能生产该药品的企业。

新昌实践3

激发人才活力人才是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

新昌政府为企业筑巢引凤、

企业让人才才尽其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使创新驱动发展有了最根本的动力。

,创新引才机制引进人才。

实施“天姥英才”计划,

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资金,引进资深专家、海外工程师、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创新团队。

探索企业柔性引才机制,实行“户口关系在外地、平时工作在新昌”模式,鼓励高校研究生团队来新昌企业工作。

,创新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新和成、万丰奥特、浙

江医药、三花控股、日发精机等企业因企制宜,采取股权激励、科技项目销售分成、项目制奖励、一次性创新重奖、荣誉激励等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才尽其用。

新昌企业平均薪资水平最高的群体是科研人员。

第三,打造创新文化培养人才。

浙江医药奉行人才“来去

自由”的理念20年不变,对引进的人才,一律优待,对离职

了一大批年轻技术骨干。

第四,解决后顾之忧保障人才。

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人

才住房问题,新昌政府转变思路,出台政策,一方面集中建

了1000多套人才房,在建600多套;

另一方面允许有条件

补助。

新昌实践4

聚焦产业创新紧贴产业转型升级抓创新,是破解科技创新“四不”问题

的基点。

新昌围绕做强产业链,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培育一批名企名家名品,形成了

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新格局。

年度新昌“两化”融合指数72.01、居全省第一梯队,其中工业应用指数达到38.38、居全省第2位。

2014年全县新产品产值率比2011年提高6个百分点。

今年机械装备等产品的智

能化率达70%,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轴承行业被列为省级

等10多家企业基本建成数字化工厂,骨干企业数控化率、机器联网率分别达到70%、60%以上。

全县开展省级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试点,9家企业基本完成绿色安全制造方式改造。

推进与阿里云的战略合作,县政府统一采购云服务产品,以代金券的形式供企业应用,已有30多家企业开始体验。

此外,皮尔轴承应用“6S”管理模式,三花控股、新和成、万

丰奥特等企业建成数字化工厂以后,实现人工管理向智能管理转变。

第二,聚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4年战略性新兴

产业产值占比比2011年提高7个百分点。

新昌聚焦做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2个产业,在工业总量中占比达80%

以上。

在细分行业上,维生素E产量占全球市场60%,家用空调的核心部件“四通换向阀”全球市场占有率65%,铝合金轮毂占全球市场的30%,均居全球业界第一。

同时,新昌围绕传统产业升级的需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新兴产业。

万丰奥特从摩托车、汽车轮毂起步,如今又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镁合金新材料领域,并将投资40亿元设立万丰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发展飞机制造、通用航空及机场管理产业。

第三,培育“三名”企业。

在新昌,名企、名家、名品高

度一致。

目前,全县销售超百亿元的企业2家,上市公司7

家,

中国驰名商标7只、全国质量奖企业2家、全国实施卓

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1家、浙江省政府质量奖企业1家,企业牵头制订国际国内行业标准超过180项。

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涌现了张道才、陈爱莲、胡柏藩、李春波等一批知名企业家,以及张亚波、陈滨等一批优秀的新生代企业家。

新昌实践5

谋划创新空间创新主体留在本地升级、创新成果在本地产业化、创新

创业项目在本地孵化,都需要规划相应的空间来落地。

新昌把高新园区作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来建设,走集约发展之路。

第一,提升发展高新园区,打造核心载体。

2014年全

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0.45%,比2011年提高4.35

个百分点,高新园区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

目前,新昌高新园区经济贡献度达到55%,主要指标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五名。

第二,规划建设科技城,打造科技孵化基地。

新昌下决

心从县城边上安排1平方公里区位比较优越的区块,建设科技城。

目前一批高层次科技服务中介和企业研发机构已经入驻,国家级轴承和机械产品检测中心建成运行,工业设计基地初见成效,引进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公司10家、高层次科技服务中介11家。

第三,淘汰落后产能,为绿色集约发展腾出空间。

2006

年以来,以每年减少近2亿元的税收为代价,累计关停搬迁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或项目40多家,医药化工占比从2011

年的25%下降到现在以高端制剂、医疗器械等为主的18%,装备制造业比重从45%上升到69%。

新昌实践6

突出制度供给制度是驱动创新的引擎。

新昌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启动伊

始就明确,突出制度供给,致力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供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

第一,建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改革的领导体制。

新昌建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各套班子领导参加的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改革的领导。

今年以来先后召开专题会议5次,研究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拦路虎”,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效。

第二,建立政府各部门统筹协调抓改革的组织体制。

县政府分管工业和分管科技的领导统筹具体抓改革,把科技部门作为经济部门来对待、来考核。

加强对各部门参与改革的统筹,明确各部门推进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的任务表,签订责任状,稳步推进。

加强督查考核,把科技创新列入部门和乡镇绩效考核的内容。

第三,建立激励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

目前,8大类20

项改革任务全面推进,旨在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旧体制障

碍,弥补创新链向产业链转化的体制缺失。

如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先后建立企业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支持企业建设重点研究院等制度。

第四,建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体制。

昌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零审批”,2014年行政审批提速61%。

对科技大市场实行公司化改革,对国家级检测中心实行市场化改革,并推进社会检测资源开放共享,第

批8家企业检验检测设施实现开放共享,开放设备价值3.7

亿元,已服务企业661家。

新昌积极推行“创新券”,全面实施“亩产效益”的发展导向机制,坚持各项要素安排与亩产贡献挂钩。

新昌实践7

营造创新环境新昌环境的优化,坚定了企业留在本地发展的信心,纷

纷把总部放在新昌,新昌人更愿意留在本地工作。

环境成了新昌创新驱动发展的“梧桐树”。

第一,优化服务环境。

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选调200

多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派驻200多家规上企业,当科技指导员,累计走访企业近2000次,帮助企业解决人才、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等方面问题500多个,受到企业好评。

第二,优化法制环境。

成立新昌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

心,探索县级知识产权委托执法模式,加强行政保护与司法

保护衔接,实行联动执法。

在83家“警务室”基础上,实现规

企业内控体系全覆盖。

2014年知识产权报案率为零。

第三,优化舆论环境。

每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评选重

视科技创新、重视人才、重视体制改革的好厂长、好经理、好镇长、好书记、好局长,让科技创新人才在经济上获得回报、政治上获得荣誉、社会上获得尊重。

鼓励企业家、经营管理团队参加高级管理研修班。

第四,优化城市、生态、社会环境。

围绕山水品质之城

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着力打造“一江一山一景”城市亮点。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评分

5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版权声明|关于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