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181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涵洞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坑壁土

坑壁坡度

基坑顶缘无载重

基坑顶缘有静载

基坑顶缘有动载

砂类土

1:

1

1:

1.25

1.5

碎石类土

0.75

黏性土、粉土

0.33

0.5

极软岩、软岩

0.25

0.67

较软岩

0.1

极硬岩、硬岩

注:

①挖基通过不同的土层时,边坡可分层选定,并酌留平台;

②在山坡上开挖基坑,当地质不良时,应防止滑坍;

③在既有建筑物旁开挖基坑时,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办理。

4.1.1.4 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检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4.1.1.5 弃土不得妨碍施工。

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

4.1.1.6 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按基础轮廓确定。

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置需要,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4.1.1.7 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

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可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

4.1.1.8 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

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设计高程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砌筑基础。

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4.1.1.9 必要时,基坑应进行边坡稳定计算。

4.1.2 基坑护壁

4.1.2.1下列基坑开挖后可采用护壁加固:

1)基坑较深,土方数量较大。

2)基坑坡度受场地限制。

3)基坑地质松软或含水量较大,坡度不易保持。

4.1.2.2 挡板支撑,可采用横、竖向挡板与钢(木)框架支撑坑壁。

基坑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不宜超过1.5m,边挖边支。

4.1.2.3 对支撑结构应随时检查,发现变形,及时加固或更换,更换时应先撑后拆。

支撑拆除顺序,应自下而上。

待下层支撑拆除并回填土后,再拆除上层支撑。

4.1.2.4 用吊斗出土,应有防护措施。

吊斗不得碰撞支撑。

4.1.2.5 喷射混凝土护壁适用于稳定性好,渗水量少的基坑。

喷护的基坑深度应按地质条件决定,但不宜超过10m。

4.1.2.6 喷射混凝土厚度可参照下表规定办理。

 喷射混凝土厚度表(cm)

基坑渗水情况

地质类别

无渗水

少量渗水

10~15

15

5~8

8~10

3~5

(1)本表喷射混凝土厚度适用于不大于10m直径的圆形基坑,未考虑基坑顶缘荷载;

(2)每次喷射混凝土厚度,取决于土层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与渗水量的大小;

(3)坑内砂层有少量渗水,可在坑壁打入木桩后再喷混凝土,木桩直径约为5cm、长100cm,向下与坑壁成300角打入,一般间距约为50~100cm。

4.1.2.7喷射混凝土护壁的坡度根据土质稳定情况与渗水量的大小可采用1:

0.07~1:

0.1。

4.1.2.8所选用的喷射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输料均匀。

喷射混凝土应掺入外加剂,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当使用速凝剂时,应满足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的要求。

干混合料宜随拌随喷。

9基坑开挖前,应在坑口顶缘,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土层坍塌。

按土质与渗水情况,每次下挖0.5~1m,应即喷护。

对无水或少水坑壁,喷射顺序应由下而上,但对渗水的坑壁,应由上而下。

当一次达不到要求厚度时,可在第一层混凝土终凝后,再喷第二次或第三次直到要求厚度。

续喷前应将混凝土表面污渍、泥块清洗干净。

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进行湿润养护。

4.1.2.9 开挖基坑遇有较大渗水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0.5m,汇水坑应设于基坑中心。

2)开挖进入含水层时,宜扩挖40cm,以石料码砌扩挖部位,并在表面喷射一层5~8cm厚的混凝土。

3)对流砂、淤泥等夹层,除打入小木桩外,并在桩间缠以竹篱等,然后喷射混凝土。

4.1.3 基坑排水

4.1.3.1 本标断涵洞明挖基坑,可直接采用汇水井排水,应保持基坑底不被水淹和浸泡。

4.1.3.2当用汇水井排水时,应采取防止带走泥砂的措施,建议直接采用碎石过滤层。

4.1.3.3 水下挖基时,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2倍。

4.1.3.4 基坑排出的水应以水管引出基坑影响范围外,排向附近的沟渠系统。

4.1.4 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4.1.4.1 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

倾斜岩层,应将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

易风化的岩层基底,应按基础尺寸凿除已风化的表面岩层。

在砌筑基础时,应边砌边回填封闭。

4.1.4.2 碎石类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砌筑基础时,先铺一层水泥砂浆。

4.1.4.3 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

必要时,可向基底夯入10cm以上厚度的碎石,碎石层顶面不得高于基底设计高程。

4.1.5 基底检验

4.1.5.1 基底应检验下列内容:

⑴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高程。

⑵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

⑶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

⑷检查施工记录及有关试验资料。

4.1.5.2 基坑检验方法按地基土质复杂(如溶洞、断层、软弱夹层、易溶岩等)及结构对地基有无特殊要求,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钻探(钻深至少4m)取样做土工试验,或按设计的特殊要求进行荷载试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1.5.3 基底高程容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土质    ±

50mm

石质    +50mm,-200mm

4.1.6 混凝土与砌体基础

4.1.6.1 基础砌筑除应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施工规范》(TB10210)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在坑底无水情况下施工。

⑵石料及砌块不得从平台上抛下。

⑶水下混凝土及砌体基础终凝后,方可停止抽水。

4.1.6.2 基础与墩台身的接缝,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现行《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第4.6.2条的有关规定。

4.1.7 基坑回填

4.1.7.1 基坑宜用原土及时回填,对桥台及有河床铺砌的桥墩基坑,均应分层夯实。

4.1.7.2 涵洞两侧基坑回填所用的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4.1.7.3 涵洞两侧基坑回填应密实、稳定。

若以碎石分层填筑,其压实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4.1.7.4 涵洞两侧基坑回填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

50mm。

4.1.8 涵洞附近路堤过渡段填筑,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1.8.1过渡段填筑施工,应在涵身结构混凝土或砌体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4.1.8.2 过渡段填筑必须从涵洞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进行施工,并应逐层碾压密实。

涵洞两侧紧靠边、翼墙部分和涵顶1.0m以内高度范围,宜采用轻型机械施工,并应防止施工机械冲撞、推压结构物,涵顶填筑厚度超过1.0m后,方可通行重型施工机械。

涵洞附近路基填石时,应严格按设计填料和要求施工,并保护涵洞防水层不遭破坏。

4.1.9 明挖基础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1.9.1 基坑换填或回填应及时,夯实符合规定。

4.1.9.2 基坑应满足基础轮廓、放坡、排水的需要,特殊情况下,并应符合加宽的要求。

4.1.9.3 基础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础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

±

30

2

基础顶面高程

20

4.2钢筋

钢筋在加工厂集中下料,现场绑扎,骨架由中间向两端、先下部后上部进行绑扎,按设计要求预留好连接长度,焊接质量要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在集中加工场地弯制成型,半成品运至施工地点绑扎成钢筋骨架。

4.3支架及模板

支架拼装在处理好的地基上摆放立杆底托和可调座。

其上安装3.0m和1.8m的长立杆,调整立杆可调座,使同一层接头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以便安装横杆。

组架顺序依次为立杆底座、立杆横杆、斜杆、接头琐紧、上层立杆、立杆连接销、横杆。

顶部用1.8M的立杆找齐,然后在顶端设立顶杆,以便能插入顶托。

纵横向间距按0.6m布置,钢管高度按实际净高控制。

钢管上、下端设置可调顶托和底托,支架放置在枕木上,纵横向顺直一致,双向水平分层用钢管、扣件将支撑拉连,纵横向间隔布设剪刀撑。

支架顶部顶托承托方木纵梁与横向分布楞木用U型卡和铁丝固定,以增强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内外模模板采用大块优质胶合板,模板组立前将模板内侧打磨干净,并涂上机油,保证模板接缝及错台均不大于1cm且表面光泽、平整、无污物。

模板间用螺栓连接,模板在横向和竖向每隔80CM用双层钢管做横肋和竖肋,纵横肋通过元宝螺丝与脚手架顶托连接,并通过可调座和斜撑对模板进行加固,用预埋钢筋或垫块支撑两侧模板,中间用临时性支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撤除)进行对撑,顶部模板用拉杆进行对拉,以保证准确的结构尺寸。

尽量减少对拉杆的使用,以免影响混凝土的防渗性。

4.4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采用运输车运至现场利用滑槽或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入模,采用人工摊平的方式,基础施工注意沉降缝的预留。

根据施工图设计,沉降缝在设计文件规定的位置,并要保持顺直和铅垂。

混凝土入模坍落度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控制,振捣采用ZN-50式振捣器为主,平板振动器为辅。

为减少支架模板下沉,避免支架产生横向作用力或模板部分受力集中,而产生翘曲,混凝土采取竖向分两层浇筑,混凝土按配合比在拌和站统一拌制,用混凝土运输车运送,由吊车垂直运输。

浇注采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连续浇注方式。

浇注时下料要均匀连续,施工时随时注意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及各种预埋件的位置和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采用插入式震动棒振捣。

振捣过程中,严禁震动棒触底模,以防模板漏浆。

下落高度大于2米加串筒施工。

箱顶面混凝土在终凝前须进行二次收光。

混凝土终凝后即开始养生,采用覆盖撒水养生的方法,期间应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天。

混凝土终凝且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表面应予以凿毛,凿毛时采用人工玷除的办法,表面去除浮浆并露出新鲜的骨料面,并按施工缝有关要求处理。

4.5防水层

根据施工图设置,缝内用的麻絮和木板应是用加防腐掺料的沥青浸制,填塞严密,并用有纤维掺料的沥青嵌缝膏或其它填缝材料封缝,确保变形缝顺直并与基础贯通。

4.6附属工程

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

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盖板涵洞的沉降缝,应设在管节和盖板的接缝处,管节或盖板不得搭压管座基础或边墙的沉降缝。

涵洞进出口的河床应符合设计要求,洞口铺砌工程与上下游河床、排水设施连接应平顺、稳固,铺砌施工应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的有关规定。

帽石和端、翼墙应平直、无翘曲现象,并应棱角鲜明,表面整洁。

5、质量标准

5.1盖板涵质量标准

盖板涵各部位偏差应下表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涵身直顺,盖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

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

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

盖板涵各部位允许偏差表

项目

轴线

钢筋混凝土盖板

长、宽0、-10,厚0,+10

3

流水面高程

+20,0

4

长度

+100,-50

5

跨径

6

高度

不小于设计

7

盖板接缝错台

10

5.2框架涵质量标准

框架涵各部位偏差,应符合表13.6.3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涵身直顺,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

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

框架涵各部位允许偏差表

轴线偏位

孔径

涵顶高程

涵长

涵身厚度

+10,-5

涵身接缝错台

5.3、工程材料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砌体工程采用的材料、施工工艺等应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和《客运专线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在移动、堆放、装卸、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碰撞,堆放时不应用金属或其他坚硬垫块支垫。

5.4、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

⑴为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采用优质竹胶板。

⑵模板架设牢固,禁止跑模。

拆模时,注意混凝土强度及边角保护。

⑶加大混凝土拌和浇筑能力,防止产生分层浇筑的冷接缝。

⑷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5.5、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的原因分析:

a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损,出现麻面。

b钢模板隔离剂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混凝土被粘损,形成麻面。

c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注时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d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其气泡未排除,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或由于没有配合人工插边,使水泥浆流不到靠近模板的地方。

e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f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易密实。

g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或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h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

(2)预防措施:

a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

b钢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c混凝土浇注要分层、均匀,振捣要密实,不漏振不过振,配合人工插边。

d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e混凝土要拌合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时间。

f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要少于2m,超过上述高度时,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g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振捣间距要适当,必须掌握好每一插振的振捣时间。

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6、雨季施工

原则上雨天不能浇筑混凝土,若不得不浇筑或者天气不是很好,可能会下雨,则再工作面上搭设遮雨篷,争取一次浇完,禁止大雨天直接浇筑混凝土。

各种用电设备提前作好遮雨蓬,其他机械设备在不用时停在遮雨的地方。

钢筋和模板等材料码放在地势比较高处,在雨天有遮盖措施,脚手架上有防滑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