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8546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5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球与地图知识分解Word格式.docx

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

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0°

W~0°

~160°

E为东半球,

160°

E~180°

~20°

W为西半球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

经线

圆;

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半圆;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

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在两极收缩成一个点。

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4.经纬度的分布及判读

(1)纬度的判断

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③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

④纬度相隔1°

,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

(2)经度的判断

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

-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小技巧:

主要经纬线及其作用

主要经、纬线

本初子午线、180°

经线、20°

W、160°

E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作用

划分半球

W-0°

-160°

E为东半球,160°

E-180°

-20°

W为西半球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

定距离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水平距离约111千米

在纬度为φ的纬线上每一个经度的纬线长度约是111·

cosφ千米

定位置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经度)

定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

指示东西方向(劣弧定向)

1.下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均位于中纬度

B.③④两地均位于东经度

C.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向

D.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2)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同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

A.①与②B.③与④

C.②与③D.①与④

2.在下列的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3.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判断

(1)~

(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③④B.①②C.⑤⑥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三、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其地理意义

1.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

类型

侧视图

俯视图

①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如图:

②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如图:

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如下图:

①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②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

③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

①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

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②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

③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主要应用

(1)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①纬度1°

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②经度1°

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

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①同一经度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AB)。

②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MPK而不是MQK)。

③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即最短劣弧线)。

(3)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理论依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①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a.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

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

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b.确定东西方向:

同是东经度,则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两地经度数值之和大于180°

,则位于东经度的一点在西方,反之在东方。

②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a.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b.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由以上两点可判断C在A的东南方)。

4.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

(1)~(4)题。

(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

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

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

(2)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

A.4444千米   B.3333千米

C.2222千米D.1823千米

(3)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B )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

(4)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60°

N,80°

E)B.(60°

S,100°

E)

C.(30°

E)D.(60°

S,80°

W)

5.读“局部经纬网地图”,完成

(1)-(4)题。

(1)图中数码代表的四地中,位于西半球低纬度地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图中①地位于④地的()

A.东南方B.西北方C.东北方D.西南方

(3)一架飞机走最短距离从①地飞往②地,其飞行

方向应是()

A.一直向正西方飞行

B.先向东北方,后向东南方飞行

C.一直向正东方飞行

D.先向西南方,后向西北方飞行

(4)某人从②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后向正东方向至③地,其距离约为()

A.6600千米B.5000千米C.3330千米D.4200千米

6、根据右图,

(1)、读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B

CD

EG

H

(2)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的有;

位于南半球的有;

位于西半球的有;

位于东半球的有.

(3)A位于B的方,E位于F的方,C位于G的

关于地球上的对称点

1.(2009江苏卷)右图所示为以38°

N、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读图回答

(1)~

(2)题。

(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2)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2.咸蛋超人住在(20°

W,23.5°

S),有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过地心到面包超人家。

请你判断面包超人家的具体位置( 

A.(20°

S) 

B.(160°

W,23.5°

S)

C.(160°

E,66.5°

N) 

D.(160°

E,23.5°

N)

【技巧归纳总结】 对称点的确定

(1)对称点,就是我们站在地球上,和我们“脚对脚”的地方。

换句话说,也就是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和地表的两个交点。

(2)计算某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对称原理。

如图中A点(35°

S,20°

W)和B点(35°

N,160°

E)关于地心对称,两点的关系:

第一,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其纬度数相等,且南北纬相互对应;

第二,关于地心的对称点,一定位于该点所在经线的正相对的经线上,其经度数与已知点互补,即两条经线的经度之和为180°

,且东西经相互对应。

如北京(40°

N,116°

E)的对称点是(40°

S,64°

W)。

地图知识(内容和练习大约2课时)

三、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注记(见地图册第三页)

1.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三种

意义

比例尺是个分子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图幅相同时所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大,内容就越简略。

【注意】关于比例尺容易疏忽的是单位的统一和换算。

图上距离以厘米为单位,实地距离以千米为单位。

3.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数字。

“泰山▲、1532.7”中“▲”属于图例,“泰山、1532.7”为注记。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

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5.比例尺缩放(可以不讲)

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

n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n+1)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1/n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比例尺为:

(1-1/n)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1.根据有关地图绘制的相关知识,回答

(1)-

(2)题。

(1)用长、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采用的比例尺应最接近()

A.1∶5500000B.1∶5000000

C.1∶4500000D.1∶6000000

(2)下列四张地图图幅均相等,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中国地图B.上海地图C.四川省地图D.世界地图

2.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

(1)-

(2)题。

(1)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千米,要在边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

A.1∶30000B.1∶2000C.1∶40000D.1∶20000

(2)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扩大1倍,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图幅面积要增大

A.1倍B.2倍C.3倍D.4倍

3、甲地位于20°

E,乙地位于20°

S,120°

E,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4、图上距离是12厘米,实地距离是36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1:

3000万B、1:

300万C、1:

30万D、1:

3万

5、在表示某一地区的四幅地图中,当图幅大小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

5000000B、1:

500000

C、1:

50000D、1:

50000000

6.下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

(1)图中公路D到E走向的变化为

由西北向东南,再折向正东

(2)图中河流上游流向下游的总趋势是从流向。

由东北流向西南

(3)村庄B在村庄A的方;

庄C分别在村庄A、B的方

和方。

正东、东南、西南

等值线部分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及应用(等高线内容加练习大约3课时)

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特征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同图等距

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距)

闭合曲线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一般不相交,重叠为陡崖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疏缓密陡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坡度愈缓;

反之坡度愈陡

凸低为高

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高,地形为山脊

凸高为低

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低,地形为山谷

高于高值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A海拔高于200米,而B低于100米

低于低值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1)地形类型判读

等高线图

判读

山地

山峰(顶):

四周低,中间高;

山脊:

等高线由山顶向低处凸出的部分,成为分水岭;

山谷:

等高线向山顶凸出的部分,一般发育河流;

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呈马鞍形;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盆地

从图中等高线数值看出,四周高,中间低,根据经纬度和比例尺大小可确定该图所示地形区为我国的四川盆地

丘陵

数值一般在500米以下,多闭合曲线,反映出该地地形起伏不大,海拔较低

高原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不同的高原等高线差距较大,高原面一般较平坦,边缘陡峻,如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等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2)河流的判读

①河流位置的确定

a.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由此可确定河流的流域范围。

b.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由此可画出河流的位置。

c.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由此可确定河流流向。

②水文特征

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c.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3)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等因素进行判断。

3.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选点

水库

坝址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

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

还要地质条件好;

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气象站

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2)选线

公路、铁路线

一般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输油管线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平原宜发展种植业;

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

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可视问题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

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2.数值计算和数值规律

(1)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

等高距全图一致。

(2)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

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

③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

例:

如图甲,A点的海拔为100米,B点的海拔为100米~200米,C点的海拔为200米~300米,D点的海拔为400米,则A、B两点的差值为0~100米;

A、D两点的差值为300米;

B、C两点的差值为0~200米。

注:

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

M≤H<

(M+d),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d)<

h≤m,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③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

(x-1)d≤ΔH<

(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例如图乙中陡崖顶部(a)的绝对高度为400≤H<

500,

陡崖底部(b)的绝对高度为100<

h≤200,

陡崖(E)的相对高度为200≤ΔH<

400。

3.局部范围闭合等高线的判读

可依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规律来判断。

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较低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图,A区域海拔低于400米,为小盆地;

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较高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如图,B区域海拔高于600米,为小山峰。

【例4】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D处是___山地___(地形),其海拔高度在_700米以上。

(2)若B点气温是20℃,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则C点的气温应是__17.6______。

(3)该地区河流干流AQ段流向是由西北向东南_。

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则水坝的位置应建在__A_处。

若坝的海拔为100米,则坝的长度大约是__30__米。

(4)若从B地修筑一条公路到E地,BGE与BFE两条线路中较合理的是BFE。

理由BGE线路经过海拔近400米的山地,费工费时。

而BFE是沿100米等高线修筑铁路,海拔高度一致,可以省工省料。

(5)若有甲、乙两人分别从C、E两点向D处攀登,分析两条路线的利弊。

ED线:

相对高度大,距离远,但不需越过河流且坡度缓。

CD线:

相对高度小,距离近,但要越过河流,且坡度较大。

(6)判断在M、N、L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 L   。

理由是__L处等高线先密后疏且海拔高,M、N两处与H有山脊挡住视线__。

(7)经图中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地所在的省区简称可能是(  )

A.鲁B.浙C.青D.吉

6.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

(1)~(3)题。

(1)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2)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建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好

(3)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山上种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7.下图是某地附近两区域等值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

(1)-(3)题。

(1)乙图中A点海拔范围(H)和B地温度范围(T)是()

A.1200米<H<1500米3℃<T<4.8℃

B.1000米<H<1300米3℃<T<4.8℃

C.1500米<H<1800米6℃<T<7.8℃

D.1200米<H<1500米6℃<T<7.8℃

(2)按照甲图中的大坝设计(大坝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长和最大坝高(从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

A.50米200米B.500米150米

C.500米100米D.50米100米

(3)关于图甲、图乙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