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864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知识选择题试题Word下载.docx

13、“谈虎色变”,属于(B)活动。

A、无条件反射B、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本能D、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14、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于是对其他刺激的饿反应就回逐渐消失,称为(D)

A、消退抑制B、超限抑制C、外抑制D、分化抑制

15、兴奋和抑制两中种神经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时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称之为(C)。

A、分化B、扩散C、相互诱导D、泛化

16、当若干个条件反射按照固定顺序出现,多次训练后,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于是一个刺激会陆续出现一个个反射活动,称为(D)。

A、分化B、兴奋扩散C、泛化D、动力定型

17、绝对感觉阈限是指(B)。

A、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B、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C、能够觉察出刺激最小差别的能力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

18、物理刺激的强度低于绝对阈限时,(C)引起个体有意思的感知。

A、不可能B、能够C、有可能D、一定

1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B)现象。

A、对比B、适应C、后象D、感受性

20、联觉是指(D)

A、同一分析器由于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花的现象

B、由于感受器受到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C、刺激作用停止后依然保留的感觉

D、一个刺激引起一种感觉的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21、一个刺激引起一种感觉的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称为(A)

A、联觉B、适应C、对比D、后象

22、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A)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

23、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经验来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某种意义的特性被称为(B)

24、对物体的延续性和顺序性所产生的知觉称之为(D)。

A、空间知觉B、运动知觉C、深度知觉D、时间知觉

25、在一个暗室里看到一个静止的光点移动的现象叫做(A)。

A、自主运动B、动景运动C、幻想D、自动

26、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B)。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

27、语言文字材料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多为(A)编码。

A、听觉B、视觉C、语义D、动作

28、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A)。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遗忘D、系列位置效应

29、一系列学习材料,中间没有前面的记忆效果好是因为有(A)。

30、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过程是(B)。

A、分析B、概括C、抽象D、综合

31、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运用了部分报告法,首先提出存在(A)记忆。

A、瞬时B、短时C、长时D、内隐

32、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C)的一个特点。

A、间接B、直接性C、概括性D、推理过程

33、受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是(D)。

A、同化B、变式C、定义D、定势

34、从其他类似的事物中引起联想,从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B)。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定型

3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D)

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

36、表象的形象可以在我们的头脑中放大、缩小或翻转,这种特性为表象的(C)。

A、直观形象性B、联想性C、可操作性D、创造性

37、运用以前已获的知识和经验,不需要更改的去解决类似情境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A)

A、再造思维B、理论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思维

38、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的观念、愿望和想法等不能出现在意识中,被认为处于(A)中

A、前意识B、非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

39、注意的稳定性是指(B)。

A、同一时间注意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B、注意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C、任务的要求注意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D、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40、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是(C)。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4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

(B)。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敏捷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分配

42、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B)。

A、诱因B、需要C、兴趣D、爱好

43、(A)是指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A、需要B、内驱力C、动机D、情绪

44、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概括为下列五个层次:

(A)

A、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B、物质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认知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美的需要

D、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社会价值的需要

45、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满足是(B)。

A、无规律的B、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C、由高层向低层D、以上都不是

46、与盲目性、易受暗示性相反的品质是(A)。

A、自觉性B、坚韧性C、果断性D、自制力

47、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B)。

A、果断性B、坚韧性C、自制性D、自觉性

48、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D)。

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绪

49、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认为,情绪的产生上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A)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A、外界环境刺激B、机体的生理变化C、认知过程D、丘脑

50、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

51、(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52、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A)。

A、理智感B、美感C、激情D、道德感

53、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以把能力分为(A)。

A、能力、才能和天才B、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C、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54、通常把IQ超过(C)的儿童称为智力超常儿童。

A、120B、130C、140D、150

55、一个人依活动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C)

A、个性B、性格C、气质D、能力

56、以心境变化剧烈,热情但易急噪冲动,刚强但易粗暴为心理特征的气质类型是(A)。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57、作为气质类型的生理学基础,神经过程弱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属于(B)。

A、胆汁质B、抑郁质C、黏液质D、多血质

58、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根据(B)的不同组合构成的。

A、两种神经过程B、神经过程的三个基本特性

C、心理活动五个动力特性D、神经过程的四个基本特性

59、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勇敢、顽强的特点,属于性格上的(B)特征。

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

60、(B)对特质进行了分类。

他把特质氛围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

A、奥尔波特B、卡特尔C、艾森克D、荣格

61、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是人格五因素模型中的(A)因素的表现。

A、神经质B、外倾性

C、开放性D、认真性

6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B)做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63、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即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D)。

A、知觉B、记忆C、思维D、意识

64、为各种行为设计评价量表是(C)分支工作人员的任务。

A、生理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心理测验学D、发展心理学

65、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D)。

A、实验性、客观性、理论联系实际B、实验性、客观性辨证发展性

C、理论联系实际、辨证发展性、实验性D、客观性、辨证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

6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属于(C)。

A、本能活动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系统

67、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是感觉的(D)现象。

A、适应B、后象C、对比D、联觉

68、后象是指(C)。

A、同一分析器由于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D、一个刺激引起一种感觉的同时还引起一种感觉的现象

6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C)。

A、合理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方法

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70、一篇文章读完后,往往最前面一段内容的印象深刻,即出现首因效应,这是因为(A)

A、没有前摄抑制B、没有倒摄抑制C、仍在短时记忆D、进入长时记忆

71、“潜移默化”是(D)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外显记忆D、内隐记忆

72、在头脑中把抽取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思维过程是(D)。

A、分析B、综合C、抽象D、概括

73、进入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A)就转入到短时记忆阶段,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A、注意B、感觉C、知觉D、思维

74、桑代克用猫做实验发现解决问题是个(A)过程。

A、顿悟B、尝试错误C、假设考验D、策略运用

75、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的因素是(D)。

A、表象B、图形C、动作D、语言

76、一般认为,创造思维经历四个阶段,它们是(B)

A、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准备、酝酿、豁朗、验证

C、掌握感性材料、运用变式、提出假设、验证假设D、发现问题、准备、酝酿、豁朗

77、有人思想很深刻但经常感到表达出来很困难,这是因为内部言语的(B)造成了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化的困难。

A、隐蔽性B、简略性C、快速性D、展开性

78、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称之为(B)。

A、定势B、迁移C、原型启发D、功能固定

79、卡特尔将一种一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为基础的认识能力称之为(B)。

A、模仿能力B、液态智力C、晶态智力D、一般能力

80、将一个动物关在装置中,通过此装置可以给这个动物的一条前腿一个轻微的电击。

在此电击之前会出现铃声,铃声停止后便施行电击,几次这样的事件发生后,这个动物在铃声响的时候几把它的腿躲开了。

铃声响把腿躲开是一个(C)。

A、条件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

81、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法则”是指(D)。

A、一个神经激活前,所有的神经递质都必须释放

B、通常反射中使你整个腿部踢动而不只是一不部分肌肉活动

C、神经再一次激活之前要求所哟神经都休息

D、假如有足够的刺激,神经总是完全激活

82、突然的敲门声,打断认得饿思路,属于(B)的干扰。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

83、注意的转移是指(C)。

A、注意的对象由一个事物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B、意识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C、任务要求时意识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书D、同一时间内把意思指向不同的对象

84、“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指人的(D)特性的表现。

A、能力B、兴趣C、性格D、气质

85、在问题解决中,运用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A)

A、算法策略B、启发式策略C、尝试错误D、顿悟

86、心理学属于(C)。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边缘科学D、未来科学

87、马斯洛把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之为(A)。

A、生长需要B、缺失需要C、心理需要D、基本需要

88、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D)。

A、需要B、动机C、理想D、兴趣

89、根据不同的需要为基础,动机可划分为(A)。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C、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D、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90、(B)提出了著名的情绪认知理论,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环境刺激和生理变化是情绪产生的机制,而认知过程起再决定作用。

A、阿诺德B、沙赫特和辛格C、伊扎德D、詹姆斯

91、生理心理学家用“自我刺激法”证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存在(B)

A、悲哀中枢B、快乐中枢C、记忆中枢D、音乐中枢

92、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与(D)有偶相似之处,都强调地机体变化的感觉在产生情绪的主观感受上具有作用。

A、坎农—巴德情绪学说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C、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D、詹姆斯—兰格理论

93、认为情绪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这种情绪理论被称之为(A)。

A、坎农—巴德情绪学说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C、詹姆斯—兰格理论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94、强调情绪的主观体验是动机、作用的心理结构,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力量的情绪理论被称为()

C、詹姆斯—兰格理论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95、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被称为(B)。

A、愤怒B、激情C、应激D、心境

96、下列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和情感是(A)。

A、害羞B、厌恶C、恐惧D、兴趣

97、某个年龄组智力测验的平均分数石5,标准差是10,A得了95分,他的离差智商是(D)

A、100B、130C、125D、115

98、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衡、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B)。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99、传统上把黏液质人的典型特点描述为(C)

A、精力旺盛、勇敢果断、热情直率,但鲁莽、易感情用事

B、活泼好动、善于交往、行动敏捷,但稳定性差、易见异思迁

C、安静稳重、喜欢沉思、自制力强,但行为主动性较差、行动迟缓

D、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行为举止缓慢、胆小优柔

100、(C)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质模式有机地结合,提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人格结构的维度理论。

A、奥尔波特B、卡特尔C、艾森克D、荣格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并将所选字母涂黑)

101、人与人之间人格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B,D)上。

A、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人格倾向性

102、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B,C)。

A、行为及影响因素B、情感、生命意义C、动机、欲望D、记忆、思维

103、人的心理是(A,B,C)。

A、脑的功能B、客观现实的的反映C、主观映象D、大脑活动的产品

104、“谈梅生津”主要是(B,D)活动。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105、感觉是(B,C,D)

A、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B、人脑对直接作用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C、人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D、属于认识的心理现象

106、韦伯定律(A,B,C)。

A、是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相对不变

B、适用中等强度刺激范围

C、对于不同感觉通道的K植不同

D、是指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107、关于对事物知觉的描述,以下哪些是不正确的?

(A,C,D)

A,受人以往知识经验影响B、知觉是感觉的相加

C、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知觉不同D、知觉是人脑地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反映事物的整体

108、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A,C)

A,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B、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

C、对需要加工的某事物优先给予清晰的反映D、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

109、错觉(A,B,C)。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B、种类很多

C、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克服D、没有规律

110、倒摄抑制(C,D)。

A、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和回忆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B、表明遗忘是衰退的结果

C、表明遗忘是干扰的结果D、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11、(A,B)是思维的基本智力操作过程。

A,分析和综合B、抽象和概括C、判断和推理D、指向性和集中性

112、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A,D)。

A,思维的形式B、词C、抽象思维D、思维活动的结果

113、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的条件是(A,B,C)。

A,正确理解词的意义B、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C、正确理解实物标志D、有丰富的想象力

114、梦境(A,C,D)。

A,出现经常发生在快速眼动阶段B、会影响健康

C、具有不连续性D、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115、意识(A,B,C,D)。

A,是一种知觉B、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C、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D、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116、(A,B,C)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A、刺激物的强度B、需要C、新异性D、目的要求

117、注意是指(A,B,D)。

A、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B、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C、心理活动进行的过程D、一种心理活动进行的意识状态

118、下列属于基本社会性需要的是(A,B,C)。

A、依恋需要B、探究需要C、交往需要D、成就需要

119、兴趣有不同的品质,主要指兴趣的是(A,B,C,D)。

A、广度B、中心C、稳定性D、效能

120、诱因(A,C)

A,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B、是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

C、可激发活动的动机D、是追求需要满足的唤醒状态

121、母性动机通常被看成是(B,D)。

A、外在动机B、原始性动机C、习得性动机D、生理性动机

122、(A,B,D)属与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B、自制性C、自信性D、果断性

123、理智感是一种(B,C)的主观体验。

A、与冲动对立B、智力活动过程中C、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D、冷静

124、沙赫特和辛格强调一定的情绪是由(A,B,C)的信息整合起来产生的。

A,外界环境刺激B、机体的生理变化C、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D、内在需求

125、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C,D)。

A、观察能力B、思维能力C、一般能力D、智力

126、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A,B,C,D)

A、强度B、灵活性C、速度D、稳定性

127、奥儿波特人为:

性格是由许多特质组成,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

他对特质进行了分类。

他把特质分为(A,B,C,D)。

A、共同特质B、个人特质C、首要特质D、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128、行为主义是一个具有影响的心理学学派,它(A,B,C,D)。

A、强调研究可测量的外显行为B、采取了严密的实验方法

C、使心理学的研究科学化D、使心理学的研究趋于窄化

129、关于经典条件反射以下哪几项是正确的?

(A,D)

A、将某种无关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多次结合后形成的

B、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频率增加的现象

C、某种情景刺激下出现的行为能的得到强化而被保留下来的现象

D、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建立联结关系而形成的

130、(A,D)符合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A、实事求是B、割断事物间的联系C、思辨D、为实践服务

131、对比是(A,D)心理现象。

A、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