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87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师培训讲稿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者相比较,自发成长缓慢,最终成为经验型教师;

自觉成长迅速,最终成为研究型、创造型乃至学者型教师。

虽然经验是宝贵的,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不否认经验的价值,但由于我们教师所固有的自负、固执和狭隘等原因,使得他们极难自我超越。

当厚重的经验沉积转化为久远的积习之后,举步改革也就更加艰难了。

结果是成功于经验,又困惑于经验,在经验中踱步、徘徊,乃至将自己桎梏局限在固有的经验高度上。

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师要突破这种自我封闭的枷锁就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从自发成长走向自觉成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教学研究必须与教育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走上档次、上水平、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自我的勤奋:

教师成长的基石。

我为什么要把自我勤奋放在第一位,因为很多变化都是内因在起作用,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

我校2012年因学校的扩建,招考了28名新教师。

(吴家琼、段萍的事例)(案例)——张丽美的成长之路、我的第一次校级赛课和公开课。

(二)同伴互助:

教师成长的助力器。

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独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

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

特别是新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遇到困惑、问题我们不能忽略身边可利用的优秀资源,与有经验的老教师多交流、多请教、多讨论。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老教师的话不假思索全盘接受,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争辩,敢于碰撞,这样才会迸射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案列付建军的公开课)长期因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在讨论之中迎刃而解。

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

所以,教师的成长需要同伴的帮助.“同伴互助”是教师成长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

我觉得我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是深深植根于集体的土壤里。

我所在的学校前身是实验小学,2014年两校分家为实验小学和射洪坝第一小学,我现就职于射洪坝第一小学,无论是以前的实验小学还是现在得射洪坝第一小学,都有着非常优秀的团队精神,不管是谁,只要他承担了公开课的教学任务,大家总是聚在一起,群策群力,反复研讨,务求能做到最好。

(案列:

我的简阳市公开课)我个人认为,“磨课”是一种比较好的让人成长的方法。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公开课的反复斟酌,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设置不同的问题,每个问题或过渡语怎么表达,表达的语气、神态的斟酌能使教师受益匪浅。

当然,我们又要教师杜绝作秀,力求自然,这就要建立在多次磨课的基础上。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

“我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的推敲,不断的修改,这就是“磨课”。

通过磨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随着前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以来,上精品课、上好课成为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成为一个上进教师的追求。

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要进行大量的课程研读,必要知识准备……磨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射洪坝第一小学的前身——简阳市实验小学曾经是一所民办学校,城区最差的一所学校:

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生源差,稍微条件好一点的学生都不愿意来读书;

办学环境差,占地面积不足5亩,处于交通要道,濒临铁路与公路,上课都会不火车声打断。

但经过短短10年的时间,学校就成为了城区内一流学校,在分校前共有43个教学班级,学生3000人左右,学校成了简阳最热门的学校,学生以在实验小学读书为荣。

学校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队伍的打造。

而射洪坝第一小学投入使用至今仅仅7年时间,目前有教师93名,有一半左右的教师都是近几年招考的新教师,教师的年龄层次、结构层次都非常不合理。

2014年,学校又被简阳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命名为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学校。

基于此,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传承与发展的路上,提出了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经过不断研究、实践,探索出了“1+3+1”磨课模式,以期打造高效课堂,升华课程改革。

“1+3+1”模式的含义

1:

指的是上课教师独立磨课(修炼内功、钻研教材、备课)

3:

指的是三个层面的磨课(师徒结对磨课、磨课组磨课、全体同学科组教师磨课)这个过程是参与教师痛并快乐的一个过程,有的老师为磨好一节课,一节课的备课反复修改写满两三个备课本(随便谈点磨课过程每个人的付出及收获)

指的是最后上课教师完美呈现课堂设计

第一环节:

教师个体“磨课”

教师个体磨课即教师修炼内功,钻研教材、备课环节。

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中需要的是“磨目标——根据年段特点、学科特点,设定整合的三维目标;

磨教材——教者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

磨环节——梳理出课堂必备的环节;

磨学生——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认知、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磨细节——如何设计问题、训练,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引导,面对生成如何应对等”最后将自己的思考变成文字,形成教案。

教师修炼内功环节既需要教师个体的努力——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文化素养、五项基本功,也需要学校的引领。

因此学校加强了校本教研活动,规范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内容以及活动开展,教研活动中有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标的解读,对学科教学理论的学习,名师名教的课例分析,教学实践的探讨等;

进行了专项的五项基本功训练、比赛;

开展了“与书籍为伍与经典对话与智慧同行”的教师读书活动,并写出阅读札记……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文化素养,为“高效”课堂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环节:

集体“磨课”

⑴师徒结对“磨课”

为了加快年轻教师成长,学校利用已有资源,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学校分学科共结对15对。

其中语文组5对,数学组5对,艺体组3对,综常组2对。

师徒间互相听评课,师傅与徒弟结对考核。

当徒弟的个体磨课环节完成后,就上课给师父听,师傅听后对徒弟的课的大环节细致评价、反思、修改,完成二次磨课。

⑵磨课组“磨课”

学校为了整合教学力量,提高磨课成效,成立了四个磨课小组。

当师徒磨课后,再次将他们的磨课成果在学科磨课组中进行展示,磨课小组根据学科高效评价表,分人着重从教学环节、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师的仪态仪表、评价语言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进行细节磨课。

上课教师根据修改意见,第三次撰写教案,

⑶同学科教师“磨课”

上课教师根据第三次教案再次上课,全体同学科教师一起听课,填写学科高效评价表,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共同评课,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上课教师收集整理意见,理解各环节设计意图,第四次撰写教案。

第三环节:

教师完整呈现最终“磨课”效果

上课教师根据第四次教案再次上课,完美演绎所有教师的共同研讨成果,并收集整理教案、课件、反思等上传至学校云盘,供全校教师使用。

磨课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手段之一。

其中集体磨课是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记得2000年左右是实验小学相当辉煌的时候,那时实验小学几乎每个学科全面开花,只要代表简阳市到资阳参赛,几乎都是一等奖,甚至捧回省一等奖的奖项……(其他学校纷纷来取经)

(三)读书学习:

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

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现在发现许多年轻的老师不爱读书,而是热衷于网络游戏、刷朋友圈等,。

其实读书是老师最好的名片。

我一直喜欢读书,用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话说是: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但之前读的书大多是文学书籍,很少读理论方面的书。

当老师后,我开始关注小学教学和学科教育期刊,偶尔也翻阅一些理论性教强的文章,让自己在感性的教学之余,能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浮躁的心日渐平静和安定。

我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也日益得到提升。

我还要感谢工作中同事的帮助与领导的关怀等。

很多时候,确实是他们在引领着我一步步走向成熟。

他们都是我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有人问:

“每天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读书?

你的读书时间从哪里来?

”我想说,我是挤、占、抢时间读书的。

朱永新教授每天那么忙,都不忘读书,李镇西老师当着校长,教着语文还兼做班主任,还时刻不忘读书,笔耕不辍,难道我们一个普通教师就没有时间读书吗?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在别人修长城,学习54号文件时,我可以读书。

在别人云里雾里神聊闲侃时,我也可以读书。

在有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书的日子会很宁静,也会很浪漫。

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平和,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你的思想会更加成熟。

我们需要读哪些方面的书呢?

我读三类书。

一是学科专业的书籍与报刊,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史,以及当前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学科知识、方法、思想对人的塑造所起的作用。

比如《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数学教育》等,几年前自费订阅《小学语文教师》、《辽宁教育》,及时了解课改前沿,关注课改动态。

只有多看学科类书籍杂志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很多时候学生会因对我讲的课外知识感兴趣而喜欢我的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得知识渊博。

二是业务方面的书籍与报刊,了解教育和心理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班级管理的方法和艺术,了解各种教学流派、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汲取营养,为己所用。

教育专著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后流传下来的,必有其存在的价值,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我用教育理论来引领我的教学,从而不会在形形色色的教学模式改革中迷失方向。

三是陶冶性情、增长智慧的人文书籍,也就是没有直接功用的文学类、史学类等“非功利阅读”。

什么是“非功利阅读”?

就是不把阅读当作手段而是为目的本身的阅读;

再说通俗点,就是“不为什么”的阅读。

这类书我可能读得更多一些。

据我观察,现在许多老师大多读新课程培训和教学改革有关书,因为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迫使大家更新观念,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这样“功利性阅读”没有什么不好。

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有着更高追求的教师,恐怕不能仅仅只有“功利性阅读”。

除了“有用”的阅读,我们能不能来点“没用”的阅读——这里的“有用”“没用”当然是就眼前的急功近利而言。

教师,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能不能读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学以致用”当然是一个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

我们是“人”!

人之为人在于“精神”,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尽可能完整而完美地建构无愧于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精神世界。

我曾经多次执教语文公开课,我就深感“非功利阅读”为我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广度、厚度和深度;

多年前讲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关于歌颂周总理的诗歌不时地浮现在脑海,有李瑛的《一月的哀思》、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可能就为我执教这一课提供了很多语言素材,使课堂诗意化。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

当一个人有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后,才能用大爱去做小事,去熏陶学生。

我读余秋雨,周国平的散文,汪国真、周国平的哲思短语、诗歌,读网络小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台湾作家高阳的《胡雪岩》三部曲,白先勇先生的作品集,从第一届到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包括入围作品,比如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刘心武的《钟鼓楼》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等等

还有一些古典名著、古典诗词等等。

说道古典诗词。

在这里多说几句。

去年我们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把国学内容作为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之中,构建书香校园。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指中国学,它传承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

其内容包罗万象,给人以哲理,涵养人心,陶养品性。

其主题思想更会穿越时空,时时给人以启迪,可谓中华传统文化不老的瑰宝。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进行经典文化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实途径。

首先确立教育主题:

诚信、勤奋、感恩、礼让、立志、爱国、仁爱、责任、创新等。

这些主题将有机地渗透到各册教材完成。

然后从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中,选出适合小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增广贤文》《千家诗》《声律启蒙》等经典国学知识进行整合,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内容,编排成册。

我们要求各校各个班级要千方百计创设时机,营造书香。

充分利用好校本课晨读时间,诵读古诗文,使琅琅的诵读声成为早晨美妙的乐章。

在形式上可以采取年级比赛、小组比赛、汇报朗读、展示朗读、个人诵读、合作诵读、表扬诵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扩大学生知识积累。

也可以师生共读,共浴书香。

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我们把国学教学纳入校本课程来抓,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逐步培养出“大气而不庸俗、高雅而不浮躁、诚实而不虚伪、率真而不做作”的四合学子。

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学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我们的校本教材已经编印成册,共六个年级十二册,每一册各有侧重点,一年级侧重于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安全教育,还有三字经,外加36首古诗词,二年级侧重于三字经,外加36首古诗词,三年级侧重于弟子规,外加36首古诗词,四年级进行成语归类记忆积累,成语故事讲解,外加36首古诗词,五年级侧重于笠翁对韵,外加36首古诗词,六年级侧重于声律启蒙,外加36首古诗词,这样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除了教材上的,课标上要求背诵识记的80首古诗词外,还背会了216首古诗词,加在一起就是300多首古典诗词,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础。

这是题外话。

现在读书的途径太多了,网络资源这样丰富,中外名著几乎都可以找到,网络下载后每天看一些,当这些书一本一本的进入自己的心灵时,自己的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也有了高度,心胸也宽广了。

读书,是教师心灵成长的源泉。

(四)听课评课:

教师成长的捷径

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同行之间最高层次的对话,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听课、评课这一活动,能促进教师自觉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善学习过程,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有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逐步形成;

能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动态的学术讨论,把授课时的隐性思维凸显成教育理论平台上的显性思维,把个人经验和集体智慧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助于形成坦诚直言、追求发展的教研文化。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多听不同教师、不同类型的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

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曾经的我都会十分珍惜。

通过一系列的听课、学习活动,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课后不要机械的模仿,要把它内化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之中。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机会出去听课呀,其实不用外出你要善于利用你身边的资源,你的身边就有很多优秀的教师,省优、市优、各级各类的骨干的课,学校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要珍惜向校内教师学习的机会。

其实我个人的成长说实话要特别感谢我们学校的几位教师,更要感谢他们的胸怀宽广,因为我去听课时更多的时候是不打招呼就去,即便问了他们的回答也是,听吧,反正你来不来,我都这样上课。

这些常态课对新教师的提高成长最大。

通过听课,我们更快的学会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引导学生,如何与学生在课堂交流,通过听课我们更快学会了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更学会了实实在在的很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更学会了如何把情感教育,成功教育应用到平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作中去。

这些只可意会不一定能够言传的东西只靠看参考书和与老教师交流是感觉不到,学不到的。

不但要珍惜校内的机会,还要珍惜和创造向外面的名师师学习的机会,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现在的网络资源这样发达,我们可以可以看一看名师的教学视频,你也会学到很多。

我就经常在网络上看名师大家的经典课例,比如窦桂梅老师的《清平乐村居》《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我的爸爸叫焦尼》,王崧舟老师的《一夜的工作》《长相思》《二泉映月》《枫桥夜泊》等等,这些课不管是情景导入,课堂组织,提问技巧,都非常精彩,真的是一种享受,给人耳目一心之感。

我相信站在巨人的背上会看得更高,看得更远。

每次听完课之后,大家都有不同的领悟,而评课则是我对每次活动的学习升华。

因为评课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不论是在听课过程中和听后教者的反思过程中,还是在研讨中大家的反思,都能帮助自己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它升华为自己的教育经验,为我所用。

当然,评课是一种艺术,课评得恰如其分,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执教者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升华评课者自身的认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比如上学期4月份,为了参加县市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的开展,我们学校也召开了教师基本功竞赛,这项活动由几部分组成,有听评课,口头评,书面评,还有课件制作,分科进行,语文科我们选的课例是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这是名师专家的课,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但是我在阅读书面评课稿时发现,大多数老师都是:

看了窦桂梅老师的这节课,我受益匪浅,窦桂梅老师的语文课堂真实,朴实,扎实,不论是引导学生读写词语,还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都训练的扎实到位.我们喜欢这样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阅读这样的文字,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情感得到了升华,思想走向成熟。

从学生随后的发言与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情感体验,人世间美好的亲情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又一次得到了锤炼,生命的底色又抹上了亮丽的一笔。

“好好儿活”这句话将永远沉淀于孩子们的心中。

只有一位老师的点评与众不同,他是这样写的:

听完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后“,好好儿活”似乎要成为一种主旋律激荡在心中,会给将来以振奋。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秋仿佛不再悲,不再伤,恰如刘禹锡所言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给本是寂寥之秋以“排云而上”的生命激情。

但《秋天的怀念》始终是史铁生的,它是悲伤的,它是沉重的,伤悲中给人以镇定,沉重中给人以责任。

我们的课堂需要的究竟是窦老师的激情还是史铁生的深情?

一、激情节拍与悲情倾诉“给他点掌声”。

课堂上时不时响起老师这声声吆喝,于是,热烈的掌声打断了刚从文中蔓延出来的那种情感。

老师在讲“有感情地读课文”时,认为“读书要的不在于声音的高低以及语调速度的快慢,要的是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味道”。

既然如此,学生自己认为有感情地读了课文,教师又何必强烈要求其他学生“给他点掌声”,“给他点”总有些施舍的成分在里面,让人感觉怪怪的,好像这“掌声”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老师讨来一般”。

整堂课被演绎成一堂激情的歌迷会一般,即使对“狠命地捶打着两条可恨的腿喊着”一句也不放过,学生用劲激情地读,丝毫没有了那种伤悲无奈与痛苦。

……后边我就不读了,虽然有些片面,有些偏颇,那也是这位老师的感悟,说明这位老师很有思想。

最后经过综合评分,这位老师代表我们学校语文科参加了县基本功大赛。

我认为,教师在台上讲课是在“炼”,课下评课是在“锤”,一个教师成长的过程要经过千锤百炼,千锤百炼出真才实学,千锤百炼能激活学校的教学,千锤百炼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

实践表明,听课、评课是有效地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听课评课不仅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管理功能,促进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成长,促进具有生命活力的合作文化和探究文化的形成。

我想说,听课评课是新教师提高教学业绩和教学水平最快,最好,最轻松的方法之一。

(五)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的纠偏仪

所谓教学反思无非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

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的理解就是把课堂教学实况象放电影似的在头脑中重过一遍,回顾一下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反馈怎样……然后把注意的焦点对准那些使自己激动以至于一时难忘的事情上。

最后抓住时机、选择典型事例、新鲜感受、深刻体会……记录下来,这就是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而我们的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太愿意去进行教育反思。

教学常规中强调教师要写教学后记,但真正用心去写的不多;

每年要求教师写教育论文、教育叙事、教学随笔、读书笔记、教学案例分析,但一些人总是敷衍了事,总不想认真去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我们的教学将进入一种麻木的状态,我们做了许多徒劳无益甚至有害学生身心发展的工作而自己却不知道。

如今,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直面我们的教育之时,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

面对着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着诸多变化,教学反思也显得尤为重要。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反思实际是对本质的追问,反思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