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8980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质量抽检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A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②我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③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④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⑤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

A.③⑤①④②B①②④③⑤C⑤③①④②D②①⑤④③

5.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

宁可食无肉,不可

()(2分)

A.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D.居无菊

6.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A.草书B.行书 

C.楷书 

D.隶书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9题。

(每题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孙枫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

“此织生自蚕盖,成于机抒,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

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7.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

8.乙文段中下面这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妻瑰问其/故羊子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

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第Ⅱ卷(共102分) 

1.请用0.5毫来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二,积累与运用(填空题15分)

10.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6分,1-4每小题1分,5小题2分)

(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是: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表达诗人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

(4)秋瑾在《满江红》一词中用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的词句是:

湿

(5)请在横线处填出作者及其诗句

诗句,作者

11.综合性学习。

(5分)某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课外阅读

读书兴趣及占比例

读书计划及占比例

关注点及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深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材料二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

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

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

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

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

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①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

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

(2分)

示例:

读书犹如揽胜,山川之巍峨、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

②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3分)

12.名著阅读:

(4分)

去不多时,飞马来报:

“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众皆失色。

绍曰:

“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

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

“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

绍问何人。

公孙瓒曰:

“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

”绍问现居何职。

瓒曰:

“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

”帐上袁术大喝曰:

“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

量一弓手,安敢乱言!

与我打出!

”曹操急止之曰:

“公路息怒。

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

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袁绍曰:

“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

”操曰:

“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关公曰:

“如不胜,请斩某头。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该文节选自《____》,讲述了_的故事。

我们熟知文中主人公“忠、义、勇、谋、傲”的故事还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__、水淹七军、等。

三、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13分)

乡野高人

①我行走在山野,迷路了。

②问道于田间一位老汉。

此刻江南的天空烟雨迷蒙,他穿蓑戴笠,躬身插秧。

当他直起腰时,愣愣地,看了我半天。

突然说,要不,去我家坐坐?

对于他的邀约,我感到好奇,也特别愿意。

③他的村庄,坐落在河边,一条浅浅的河,盈满清亮的溪水,河床散落大小参差的麻石,一座古朴的石桥高高架起,沟通两岸。

农妇捣衣声从桥下传出,在空寂的山野发出响亮的回声。

④跟随老汉来到他家。

他站在客厅靠墙的一只方桌前仰望正面的墙壁。

墙上,相框里两位老人面容慈善,挂着永恒的微笑,看堂屋里的人走来走去——想必是老汉的父母了。

老汉坐着,一直盯着相框看。

我一时无言,沉默。

突然,他指着相框,说:

“你瞧,这像是我画的。

;

⑤我愣在那里,半天不知道如何反应。

突兀的一句话,仿佛是对我心理的突袭,我的确猝不及防,因为那画画得太好了。

他背对着我,似乎心中有所料定,笑了,然后急促地去了房间,拿出一叠纸,冲着我,拍一拍,真的是我画的,这些都是我画的!

⑥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

老汉异常兴奋,此刻话语已如小河流水,绵绵不断。

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几乎人迹罕至、与世隔绝的。

山里的人,不知山外有城。

见过世面的,只有几个村干部。

那时的老汉尚年轻,心里却一直埋着一桩心思。

看日渐衰落的爹娘,想给他们留个影,做身后的纪念。

打听好了去城里的车与路,下了排除万难的决心。

这时爹娘却先后病倒在床,难以长途跋涉了。

⑧某天,老汉扛着锄头上山挖树桩,遇见了一位写生的画家。

一枝铅笔,一袋烟的功夫,就将眼前的东西搬到了纸上。

老汉觉得太神奇了,讷讷地向他请教,画家说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啊,但还是教了他一些基本的训练方法。

于是,回家练。

开始,握惯了锄头的手握铅笔,戳出满纸筛眼一样的小窟窿。

老汉不放弃,见纸就画。

⑨终于,有一天,他看见鸟在纸上飞,小鸡小鸭在纸上奔跑戏水,门前的河和屋后的山都在纸上安妥了。

他开始画父母。

刚画,不是画丢耳朵,就是画斜了眼睛。

⑩爹娘忘了疼,咧嘴微笑,让他照着画。

而他满脑子,除了庄稼,就是画,梦里,一只手还在空中握笔飞舞。

⑪几年后,他把画好的像给爹娘看,爹娘边照镜子,边看画像,大笑,笑得嘴就一直没有合上。

(12)说到此,眼前的老汉,神情由亢奋而黯然:

像画好没多长时日,爹娘就相继走了。

我这一辈子最不孬的地方,就是把爹娘的样子留下来了,一模一样,没有走模子。

(13)看一张张画,家禽、飞鸟、村庄、树木、河流、山川写意纸上,虽不求章法,但传神、生动,我一直处在惊愕中。

当我称他为“高人;

时,老汉同样惊愕,他在误解中澄清:

村里人都说我个子矮。

(14)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15)世事也怪,我接触到的有些人,大半辈子都在揪着自己的头发往上拔,刻意想成为高人,终究还是庸人。

有些人,只是想达成生活中的某种朴素愿望,一不小心,却成了高人。

(《青年博览》2014年第21期)

13、体会领我看画过程中,“老汉”的心理活动,按顺序填在空格处。

料定—()—()—惊愕(2分)

14、分析第6段划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

15、联系上下文赏析第13段。

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16、阅读全文,概括老汉的性格特征。

17、老农的朴素愿望是什么?

你有什么愿望,为了实现愿望你打算怎么做?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9分)

清欢

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

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

“人间有味是清欢。

”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

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

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

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呀。

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

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

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结果如何呢?

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

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

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

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

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

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像苏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第①段和第④段分别使用的关于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20.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21.第⑦自然段主要论证了什么?

是怎样论证的?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22-26题

【甲】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日:

“烛邹有罪三游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请杀之,”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摘自《晏子论罪》)

注:

①齐景公,姓姜,名杵白,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弋(yì

),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③烛邹,人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1)臣之妻私臣,

(2)王之蔽甚矣,(3)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23.比较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在句中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1)皆以美于徐公

(2)以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公曰:

25.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晏子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

(1分)

26.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有什么新的理解?

(2分)

(四)诗词鉴赏(3分)

27.读下面这首诗,回到问题(3分)

赠从弟刘桢

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催凝寒,松柏有本性!

(1)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1分)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四.作文(50分)

28.命题作文

家,是早出晚归的住所,是日夜思念的故乡,是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家,是过程,是情结,是觉醒……回家,从家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亲情,从故乡的离别团聚中体味牵挂,从精神迷失回归中找寻寄托.

回忆你记忆中最难舍的“家”,叙写出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

题目:

回家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影响评分的校名、人名

用XXX代替

100

200

400

600

雁江区2016--2017学年度下期八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抽检语文答案

一(18分) 

(每小题2分)

1.C 

2.B3. 

A4. 

A5. 

B6. 

D7. 

D8. 

B9.A

二(15分)

10. 

(6分,1一4每小题1分,5小题2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坐观垂鱼者,徒有羡鱼情(4)四面歌残

终破楚(5)陶渊明衣沾不足惜

11. 

(5 

分)

(1) 

(2分)提示:

符合开场白格式,围绕主题,能正确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句通顺给满分。

(2)答案示例:

当前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读书缺乏深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缺少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或积累思考的习惯)(2分),因此导致了部分学生尤其是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低下状态。

12. 

(4分) 

(4分。

每空1分)

《三国演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败走麦城

三、(37分)

(一) 

(13分) 

13.兴奋(亢奋) 

(1分)黯然 

14.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

(1分)在内容上,表现“我”对画是老汉所画的并不完全相信的心理。

(1 

1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无形化为有形,写出了绿的浓厚,表现了“我”内心的恬淡与舒适。

16.孝顺、热情、执着、谦虚、敦厚。

(2分)答对一个词语得0.5分

17.只想过恬静平淡的生活。

(1分)示例:

只希望每天都生活得开心快乐,没有烦恼,没有优伤。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会将心态放平,不跟人计较,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坦然面对,相信风雨之后便是彩虹。

(有观点,言之有理即可)(3分)

(二) 

(9分)

18.清欢是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2分,答“人生真味是清欢”或“清欢是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得1分)

19.使用苏轼例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1分)使用孔子例是为了论证中心论点。

20.运用排比句式高度概括地写出追名逐利者的种种表现,(1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1.主要论证了怎样才能做到清欢。

(1分)先否定错误的认识,再指出正确的做法,最后用事例论证。

(先正反对比论证,再事例论证) 

(三) 

(12分)

22.

(1)偏爱

(2)受蒙蔽.(3)让.....逃.跑(3分)

23.

(1)认为,动词

(2)因为,连词(2分)

24.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分)

(2)景公说:

“不要杀他了,我听从你的指教了。

”(2分)

25.共同点:

都采用了委婉劝谏的方式,使人容易接受。

26.忠言未必逆耳,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