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9346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趣味水果电池的制备Word文件下载.doc

这些实验也可以在社团中展开。

参考文献:

[1]韩凤荣.从“水果电池”提起——“电压”2012

[2]王朝祥.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因素2013

[3]梁宝裕,刘道才,曾嘉丽,周代芬.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因素2013

[4]郝志国.浅析创新实验题目——测“水果电池”的电源电动势和内阻2010

[5]刘丽艳.趣味小实验——全方位的收获2010

[6]韩春宏.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2014

[7]翟文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2010

三、实验部分

1.1.1选择水果与相应的电极

实验用品:

水果:

苹果、梨、柠檬、橙子

电极:

一元硬币(镍)、得力剪刀(铁碳合金)、铜丝(导线)、易拉罐(铝)、五角硬币

实验步骤:

1.取一种水果,将两种不同材质的电极插入。

2.将万用电表表笔分别连接两极,读取电压读数并记录。

3.连接电阻(阻值大约在100欧姆),将万用电表表笔分别连接两极,读取电流读数并记录。

实验数据(表一):

一个苹果

电极

电流

电压

一元硬币,一把得力剪刀

10微安

0.25伏

一个铝片,一把得力剪刀

3微安

0.24伏

一个柠檬

0.10伏

一元硬币,一个铝片

0.10微安

0.40伏

一个梨

3.40微安

0.22伏

一把得力剪刀,一个铝片

1.30微安

0.13伏

一个橙子

铝片,一把得力剪刀

20.3微安

0.51伏

表一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发现橙子产生的电流最大——20.3微安(图1),于是我们决定将橙子作为选定的水果,将铝、铁作为电极。

但此次实验中,铜丝仅仅是作为导线适用,我们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将铜作为备选电极。

图1

1.1.2拓展实验

实验背景:

为提高电流,提升实验效果,咨询老师并查阅资料[1]发现,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可能会影响电流的大小,即距离越大电流越小。

于是,我们开展实验验证这一猜想。

实验材料:

一个脐橙,10片铝片,一把得力剪刀

1.将剪刀的一脚与10片铝片作为电极插入脐橙中

2.将限流电阻串联进电路中

3.改变电极间距离,测量电流值

距离(cm)

(微安)

0.5

20.3

1

7.8

1.5

9.8

2

20.1

2.5

11.7

3

12.3

3.5

12.2

与猜想不同,电流大小不呈线性递减(图3)。

在电极相距0.5cm(图1)和2cm(图2)时,达到峰值。

当两极距离尽可能近时,电流值较大。

图1图2

图3

参考文献:

[1]席艳丽.利用手持技术对水果电池的实验探究2010

1.2果汁管型电池

设计趣味水果电池装置,希望通过晶体二极管发光提高趣味性。

百事可乐罐,脐橙,吸管,海绵,铜丝,发光二极管,砂纸(图1)

1.将百事可乐罐罐身剪下,用砂纸打磨正反两面,去掉涂层。

将得到的铝片剪成一样大小的小铝片,10小片为一组。

2.将吸管剪成相同长度的小管,塞入海绵。

3.向小管中滴入橙汁。

4.用铜丝将每组小铝片牢牢卷住,并将每组小铝片与另一头的铜丝插入小管的海绵中(图2)。

5.用铜丝将每组小管串联,同时将发光二极管与限流电阻串联进电路,构成原电池(图3)。

6.用电流表测出电压U=0.42V(图4),但LED小灯未发光。

测得出电压0.42V,发光二极管未发光。

1.实验装置过于微小,虽然看似有趣,但准备过程繁琐,手工搭建不方便,装置易脱落,为趣味实验的开展和完成造成干扰。

2.装置构成的原电池未能使晶体二极管发光,总结原因:

电流过小;

接触不良。

图1.实验用品

图2.串联着发光二极管的部分电路

图3.整个实验装置

图4.测得的电压值

1.3隔膜实验

希望使装置美观,搭建简便,同时通过增加串联个数,增大电流。

此次实验没有选择橙子,因为橙子汁水容易飞溅,而且切开的过程会导致大量汁水流失。

所以选择了苹果。

实验器材:

苹果,普通塑料膜,铜丝,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晶体二极管,限流电阻,万用电表

1.将苹果分为8块,用塑料隔膜包裹(图1)。

2.在每块苹果上插上铝片、铜丝,形成原电池。

3.将8块苹果串联,并连上限流电阻,测量电流(图2)。

4.串联晶体二极管。

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的制作过程仍比较复杂,成果也并不美观。

而且电流还是很小,所以暂时放弃这个方案。

图2

1.4铜铝板实验

希望改进接触不良的问题,增大电流,同时简化实验。

铜板、铝板、海绵、橙子(汁)、铜丝、晶体二极管、限流电阻、万用电表、剪刀

1.将铜板和铝板剪成同样大小

2.将海绵切成薄片,并浸饱橙汁

3.按铜—海绵—铝的顺序搭成多组小电池

4.将它们叠在一起,保证一组的铝板与另一组的铜板相连(图1)

5.连上限流电阻,用万用电表测量电流,并读数(图2)

6.连接晶体二极管,看能否发光

7.改变电池组个数,看电流读数

实验数据:

三组

四组

电流(mA)

1.2

电流还不足以点亮晶体二极管,但相较之前的20.3微安,提高了10倍,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没能点亮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铜板与铝板之间的接触还要再注意——有些连接处金属会因弯曲而接触不良(图1的圆圈处);

其次,铝表面容易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碍实验进行。

实验数据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随着电池组个数的增加而增大。

我们猜想是因为果汁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被消耗(流失)的原因。

2mA

1.5铜铁板电池

分析铜铝板电池的实验结果,认为铝表面的氧化膜对实验结果起到了一定的干扰作用,于是改用铁板实验。

铜板、铁板、海绵、橙子(汁)、铜丝、晶体二极管、限流电阻、万用电表、剪刀

1.将铜板和铁板剪成同样大小。

2.将海绵切成薄片,并浸饱橙汁。

3.按铜—海绵—铁的顺序搭成5组小电池。

4.将它们叠在一起,保证一组的铁板与另一组的铜板相连。

5.连上限流电阻,用万用电表测量电流,并读数。

6.连接晶体二极管,看能否发光。

电流表读数为4.5mA(图1),晶体二极管未发光。

电流读数较前几次实验已有增加。

为使晶体二极管发光,达到趣味效果的目的,将在之后的实验里使用灵敏度更高的发光二极管,来代替现在用的指示型二极管。

图1

四、总结:

本课题包含五个实验,都围绕水果电池展开。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进实验装置,使实验更便捷,但多次实验都未能使晶体二极管发光。

本课题达到了趣味实验的目的。

搭建了多种装置,由复杂装置向简易装置转变。

整个过程都充满趣味性,适合初学化学者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至于让晶体二极管发光,将在之后的实验里使用灵敏度更高的发光二极管,来代替现在用的指示型二极管。

五、展望

1.使晶体二极管发光

2.设计能应用于生活的微型水果电池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