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992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随堂小测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我校教师在教学中也一直致力于寻找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从遗忘规律看,既然是记忆自然需要多次反复才行,要不断地与遗忘作斗争。

于是,我校课题组选择了随堂小测这个课题,致力于探寻随堂小测的新途径新方法,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及时地进行巩固复习,来与遗忘做斗争,打造高效课堂。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我们课题组研究目的就是结合初中教学的特点,利用随堂小测在课堂加大检查力度,向课堂要效率。

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同时还想通过随堂小测来逐步培养他们快速阅读、快速答题的能力,提高注意力,并培养其良好的答卷意识及学习习惯,同时满足中考要求中“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3、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随堂小测应测什么内容;

(2)随堂小测应放在何时进行;

(3)随堂小测应测多长时间;

(4)随堂小测应以何种方式进行;

(5)随堂小测如何设计才能具有实效性。

随堂小测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主要围绕复习导新式小测、对新知的针对性小测、巩固性小测、拓展性小测、综合性小测等方式进行研究。

应该说,不同方式的小测,在内容、时机、时间、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大不一样,因此,我认为以上五个问题的解决不能统一模式、一概而论,而应随小测方式的不同而定。

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策略措施与手段

将近一年来,我校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所要解决的五个问题,认真筹备、仔细谋划,确立了“宣传发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实践研究——总结反思——提升成果”的研究模式。

(一)召开课题开题会,加强宣传发动工作

为提高全校师生对随堂小测的重视,营造浓烈的课题研究氛围,课题主持人,认真组织召开课题开题会。

对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的内容、原则、方法、措施及预期效果等做了详细的阐述,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教师代表于晓老师,谈了自己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意见及计划。

之后,大家一起对课题进行论证,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

本次开题会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而且激发了课题组成员及主研教师努力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二)组织理论学习,提高研究者理论水平

我们通过上网搜集、购买书籍、印发资料、集体研讨等途径,学习有关生命化课堂、课题研究方法、国内外随堂小测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知识,并做好学习记录,写出感悟,为本课题随堂小测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念基础。

(三)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课题组成员感到无从下手,经过仔细思考,我们决定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分为教师卷和学生卷,分别调查我校教师和学生对随堂小测的认识和应用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

通过调查得知,我校80%的教师对随堂小测并不是很重视,表现为教师上课只是讲新知识,一般没有进行课堂小测,只是在复习的时候集中做题,20%的教师偶尔使用过随堂小测,但只是随便找几个题测测,对小测的内容、时机、时间、方式并未深入研究;

有60%的学生也没有认识到随堂小测的重要性,表现为做小测题时不是很认真地对待,精力不集中、速度慢,课堂参与度不高,10%的学生认为随堂小测很浪费时间,不如集中做题做得快。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到了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认识到了随堂小测研究的严峻性,为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做了铺垫。

(四)深入实践研究,探寻新途径新方法

第一步:

教师设计五种小测题

1、根据兴趣选小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在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往往会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乐此不疲,根据这一原理,我校决定让老师们自选感兴趣的小测方式,深入实践研究随堂小测。

马文迪老师选择了复习导新式小测,王翠萍老师选择了对新知的针对性小测,张晓玲老师选择了综合性小测,于晓老师选择了巩固性小测和拓展性小测。

2、精心设计备小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们选好小测之后开始备小测,备小测是有效实施随堂小测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那么,如何备好小测题呢?

首先,应精选小测内容,

(1)小测内容应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难易适中。

(2)小测内容要根据教学所需精选精练,切忌罗嗦重复。

(3)小测内容应与所使用的小测方式相适应,体现实效性。

其次,小测时间和时机要把握合理。

再次,小测方法应灵活务实。

最后,小测的批改应安排有序。

3、集体研讨议小测

教师们把各自设计好的小测题拿到课题组去讨论,大家通力合作,七嘴八舌地提出修改意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小测的设计在碰撞中完善。

如王翠萍老师通过《平均数》一课来设计对新知的针对性小测,教师引导学生学完算术平均数的公式之后,紧接着针对这个知识点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测:

针对新知,随堂小测

1、一组数据20,30,x,10的平均数是20,则X=_________。

2、某次测验,5位同学A,B,C,D,E的平均分是82分,若除A外,其余4名学生平均得分80分,那么A得_________分。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11人到校外采集标本,其中采集到6件的有2人,采集到3件的有4人,采集到4件的有5人,则平均每人采集______件标本。

4、一组数据中,有a个b,c个d,m个n,则平均数是______。

5、七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七年级二班有学生40人,期末测试中一班学生平均分是80分,二班平均分90分,求这两个班所有学生成绩时,小芳同学做法是(80+90)/2=85分,这样对吗?

为什么?

以上小测安排学生自主完成,预计用时10分钟,之后,王老师又引导学生学习加权平均数的公式,但没有设计课堂小测。

在集体研讨时,大家一致认为,在这节课的后部分,教师还应精选一个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测试题,再测一次,这样,既能充分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又能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新知的针对性小测不必只测一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测两次三次。

王老师根据我们的评价,及时调整了授课内容,又加上了这样一个小测:

初二广播体操比赛各项成绩

服装统一

动作整齐

动作标准

初二

(1)

80

85

90

初二

(2)

初二(3)

为了体现比赛的公平性,随机抽查了本校100名学生做裁判,其中有20个人认为服装统一能反映出一个班的精神面貌,50个人认为动作整齐是比赛的关键,30个人认为动作标准才能体现出广播体操的作用,那么在大家的心目中,优胜班级是哪个班?

(请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

可见,教师个人设计的小测总是有局限性的,考虑的方面往往不是很全,而课题组集体设计小测的方式,正好能弥补个人知识和思考问题的不足,产生1+1>

2的效应。

第二步:

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小测

1、课堂实践思小测

任何教育理论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并服务于教学的,随堂小测的研究同样如此。

教师们先把自己设计的小测教案应用于课堂实践中,然后,教师针对小测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回想自己课堂小测的优点和缺点,反思自己的小测目标是否达成,小测设计是否具有实效性,小测时间、时机、方法、批改等是否合理。

如王老师结合《平均数》一课,在小测分析中这样写道:

我觉得这堂课课堂容量偏大,许多知识学生没有吃透,最后一个小测题还没讲完就下课了。

改进措施:

首先要调整一下时间,第一个小测题原先学生用时10分钟,我讲题用了8分钟,下次我准备将学生做题时间缩至9分钟,讲解用时缩至6分钟。

其次调整一下讲解方法,第一个小测题属于基础题,并不难,原来是我挨着个题给学生讲,我感觉这样很浪费时间,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太好,下次我准备这样安排:

1、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小测,我进行巡视检查,对于学生做对的题,及时给他打个“√”,给予肯定,让他带着自信去做后面的题,同时也了解了学生的做题情况。

2、我通过大屏幕出示答案,学生四人一小组参考答案互批。

3、纠错阶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采取集体讲解统一订正;

对于个别问题,学生可以根据答案自己改错,如有不会改的题由组长组织兵教兵,以求集体过关。

……

教师们通过自我反思,写出小测分析,改进了小测设计,提高了小测的实效性,丰富了实践经验,提升了理论基础,对以后灵活使用小测产生很大的指导作用。

2、观摩听课评小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科研教师身处其中,往往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小测设计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通过邀请课题组教师听评课的方式,来听听别人的意见,借用他山之石,来雕琢随堂小测这精美的玉器。

如听完《平均数》一课,大家一致认为,第一个小测的内容设计得很合理,很切合新知内容,小测时间、时机、方式、方法都安排得非常好;

第二个小测属于提高题,王老师采用自主完成、教师讲解的方法,班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理解本题,效果不好,这类小测如果采用“自主完成——小组讨论——教师把组长教会——组长把组员教会”的模式来进行,效果会大大提升。

经过认真地评课研讨,我们发现随堂小测在实际课堂运用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家一起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会后,要求课题组各成员针对自己随堂小测的应用情况,上课的自我感受和别人的评课情况,再写一份课堂小测分析,形成一份精美的教案、学案。

紧接着,我们根据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又进行了深层次的跟踪式听课,就听修改后的课,听听修改之后的效果。

经过研讨评课,大家对修改后的小测设计比较满意,认为各专题的研究基本成形,我们趁热打铁,各人针对自己的专题研究,写了一份专题研究论文,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就这样,在反复的听评课活动中,随堂小测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涌现,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初露端倪。

3、多种方式用小测

通过以上环节的研究,教师对五种小测方式有了较深的了解,我们认为,复习导新式小测主要用于每课的第二课时,对新知的针对性小测主要应用于知识性比较强的课堂中,综合性小测主要用于复习课中,巩固性小测和拓展性小测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各种课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节特点和教学需要,五种随堂小测的方式灵活运用,需用哪种用哪种,需用几种用几种。

课题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广应用、深研究各种小测,在实践中一边享受着我们的研究成果,一边探索着通往巅峰的研究之路。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将近一年的研究,我们课题组在小测内容、时机、时间、方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我以表格的形式把它呈现如下:

要求

方式

小测内容

小测时机

小测时间

小测方法

复习导新式小测

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课前

6分钟以内

先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

对新知的针对性小测

本课所学的知识点

课堂中后部分

15分钟左右

可独立完成可合作交流

巩固性小测

课堂后部分

5分钟左右

独立完成

拓展性小测

与本课有关的拓展延伸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

综合性小测

本课复习的知识点

10分钟左右

以上是各种方式小测的基本要求,那么,具体落实到课堂中怎样设计才能具有实效性呢?

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还进行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探索。

复习导新式小测应注意三点:

1、小测的组织与实施要安排有序。

复习导新式小测通常安排在课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

在学期初教师就应该做好计划,每学期准备测几次,每单元测几课,怎样测等等,都要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并做好小测计划表。

2、小测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多彩。

可以采用口头提问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笔答的形式,题型也应丰富多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图表题、漫画题、开放题等。

3、小测过程要严谨无遗,注重实效。

经过课间十分钟的休息,许多学生刚上课时注意力还没有转移到课堂上,听课精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课前小测有利于给学生一定的紧迫感,及早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

教师课前应做好随堂小测的准备,包括分发小测试卷、提前板书小测、提前开启多媒体等。

巩固性小测要注意三点:

1、小测内容要具有实效性。

巩固性检测的小题要求起点低,紧扣所学知识,抓住重点内容,及时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大部分检测内容,这样既巩固了当堂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还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检测时要分层设计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使学生将刚刚学过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小测指导要具有针对性。

针对性强的指导,贴近学生实际,学生都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因此,在学生做小测题时,教师要不断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帮学生找出出错的原因,及时指点迷津,帮学生走出理解的误区,自我矫正,自我完善,并形成自我激励,产生“我能行!

”、“我一定行!

”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非智力因素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3、小测使用要具有连续性。

从遗忘规律看,记忆需要多次巩固练习才行,要不断地与遗忘作斗争,因此小测不能寄希望于一两次就让学生完全掌握,这不符合学习与遗忘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连续使用小测,经常易错的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测一次,直至完全掌握。

通过不断地重复再现、概括、归纳、对比等方法,将知识系统化,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当堂所学的知识,做到“日日清,堂堂清”。

拓展性小测应注意四点:

1、让拓展性小测扎根课本。

课本是拓展延伸的根本,离开了课本,拓展延伸小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把握好拓展的面,将点与面有机结合,让学生既理解了课本知识又丰富了生活阅历,做到学习课本知识与课外延伸相统一。

2、让拓展性小测跳出课堂。

课堂起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拓展训练中,教师可以结合国际国内重大时政新闻、学生自身在家庭、学校、社会的经历来设计小测题,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经验。

3、让拓展性小测的设计生动活泼。

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记者、邮递员、人大代表、班长、总理、主持人等,每扮演一个角色,教师就把教室布置成相应的场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训练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

4、让拓展性小测的思维更开放。

拓展性小测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它的答案不拘泥于一种,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很大的开放性,它的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新知的针对性小测应注意五点:

1、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时间。

教师应根据小测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安排时间。

2、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

在备课时,教师应精心选择小测题,小测内容应与所授新知相符,把握好问题的难易梯度,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错的题及出错的原因。

3、要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学生在做小测题的时候,教师应该观察课堂的气氛,调动好学生做题的积极性,组织好班级纪律,注意学生做题的专注度、紧张度。

4、要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

学生在做小测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老师没预想到的错误,这时,教师应灵活变通及时应对,及时帮学生找出出错的原因。

5、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

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综合性小测应注意三点:

1、内容应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实用性。

2、要注重应用的灵活性。

3、要注意使用的时机。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随堂小测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自研究随堂小测以来,课题组教师每天在备课时都要精心进行小测设计,反复筛选、查找、整理、归纳小测题,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随堂小测的经验将来推广使用,将会大大地加重教师们的备课负担,往往会引起教师们的厌倦情绪,影响使用的效果。

应对方法:

随堂小测经验一旦推广,各学科教研组长先把备课任务按章节进行分工,教师们再根据各自的课堂实践,通过集体研讨的形式逐章节进行修改,形成比较完善的带有随堂小测的教案,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以便以后长期使用。

(二)分层次小测在落实上还存欠缺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检测效果不尽人意。

思维快的学生做完题在等思维慢的,白白浪费了时间,思维太慢的学生总是跟不上进度,做不完小测题,大大影响了小测的效果。

在小测中尝试过分层次小测,让优生拔尖,待优生赶上,但在操作落实上还存在欠缺。

  

(三)对比试验的依据不够充分

为了更好地验证巩固性小测的实用性,我们课题组每人拿出两个基础相当的教学班,做阶段性对比试验,每次实验时间安排一个月,A班不采用随堂小测,而是拿出前两个周集中学习课本新知识,然后再拿出两个周集中复习做题;

B班前三个周每节课都采用随堂小测的方法,只留出最后一个周集中复习做题。

一个月后,对两个试验班级进行阶段性质量检测,对比实验结果作好记录,结果表明B班成绩明显好于A班。

鉴于学校班级评比的实际,我们没能一直试验下去,随堂小测实效性的实验依据不够充分。

应对措施:

以后间隔一段时间,还应该找准时机,做好第二次第三次……实验,反复对比,验证真理。

这样既能在实践中充分检验随堂小测的作用,又不会给学校的评比实际带来太大的影响,何乐而不试呢?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学者型教师的影子,我们将会继续深入课堂悉心钻研,探寻并实践随堂小测新途径新方法,让随堂小测成为构建生命化课堂一片鲜活的绿叶。

参考文献:

邵宗凤《随堂小测——有效教学的保障》 山东省文登第一中学

许紫炜《如何在复习课中利用好课堂小测》德亨学校

楼忠财《怎样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苏溪三小

艾宾浩斯《论记忆》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