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9933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案文档格式.docx

2.应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核心素养聚焦

1.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基本结构,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

2.经历使用打点计时器的过程,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打点计时器。

3.会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理解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所采用的思想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顺序速度。

4.是运用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并会根据画出的图像描述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2.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

处理纸带的方法,用描点法画图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纸带、刻度尺、小车细线及钩码、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测定物体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不停变化时,测定某时刻的速度更是比较困难的,如上下飞舞的蝴蝶,要确定它某一时刻的速度是很困难的,我们现在只研究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测量问题。

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在不断变化,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准确记录物体运动的信息.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在技术上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在测量时可以尝试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再经过计算或作图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秒表和尺子,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但当物体运动速度太快时,采用这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较大。

打点计时器就是一种记录物体运动位移和时间信息的仪器,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位移和时间来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快慢。

课堂活动

作为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简易模拟打点计时器。

1.同桌之间,一位同学手拿一支彩色画笔,另一位同学牵动一条宽约1c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笔下沿着直线缓慢向前移动。

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点击纸带(比如每秒1次,或每秒2次),比比看,看谁牵动纸带的速度变化最小。

想一想,相邻两点的距离跟牵动纸带的速度有什么关系?

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有没有影响?

2.两位同学竞走比赛,为了比较他们的运动情况,现在让每位同学都提着底部穿孔、漏沙比较均匀的两个沙袋一起竞走,然后通过他们的漏沙情况来判断他们的匀速运动情况和加速情况。

以上两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打点计时器通过打点达到计时目的的原理。

学生总结:

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随着牵动纸带的速度的增大而加大,纸带运动的快慢不均匀,点子的间隔也不均匀,但对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没有影响。

参加竞走的两人若运动快慢比较稳定,则漏沙比较均匀,若加速运动,会发现快的时候漏沙少,慢的时候漏沙多。

二、进行新课

教师引导:

在以上的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了打点和漏沙可以体现物体运动的快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并用图象把这些速度形象地表示出来。

(一)电磁打点计时器

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

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如教材P19图1.4-1所示。

工作电压为4~6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

当接通电源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

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面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即为0.02s.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起来,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交流与讨论

教师提问: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工作,大家想一想能不能使用直流电源,为什么?

学生回答:

工作原理中是靠电流方向的改变来改变磁铁的磁场方向,从而促使振动片上下振动,并且振动片的振动周期与电源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

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这个值正好是电源频率的倒数。

(二)电火花计时器

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使用时电源插头直接插在交流220V插座内,将裁成圆片(直径约38mm)的墨粉纸盘的中心孔套在纸盘轴上,将剪切整齐的两条普通有光白纸带(20mm×

700mm)从弹性卡和纸盘轴之间的限位槽中穿过,并且要让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

这样当两条纸带运动时,也能带动墨粉纸盘运动,当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放电火花不至于始终在墨粉纸盘的同一位置而影响到点迹的清晰度。

也可以用上述尺寸的白纸带和墨粉纸带(位于下面)做实验,还可以用两条白纸带夹着一条墨粉纸带做实验;

墨粉纸可以使用比较长的时间,一条白纸带也可以重复使用,应注意降低实验成本。

从原理上考虑,电火花计时器跟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个更好些,误差可能会更小?

电火花计时器可能会更好些,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振针和纸带间的摩擦会更大些。

教师评论并系统总结: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中运动阻力极小,这种极小阻力来自于纸带运动的本身,而不是打点产生的,因而系统误差小,计时精度与交流电源频率的稳定程度一致(脉冲周期不大于50µ

s,这一方面也远优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同时它的操作简易,使用安全可靠(脉冲放电电流平均值不大于5µ

A)。

打点计时器能记录哪些信息?

时间和位移。

下面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练习

例题: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

A.交流电压的高低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答案:

B

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即振针击打复写纸和纸带的周期,从它利用电磁感应打点的原理可知,振针是由振片带动振动的,而振片上下振动的周期就是线圈中磁场变化的周期,与所用交流电源的电流方向变化周期相对应。

也就是交流电的周期,等于交流电的频率的倒数,即若使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交流电的周期为1/50s=0.02s。

我国使用的交流电频率统一为50Hz。

(三)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提示。

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

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针对问题,学生讨论实践后回答。

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的位置?

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推动调节片,可调节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

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是哪些原因?

怎样调整?

学生回答1:

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其原来位置。

学生回答2:

可能是复写纸该换新的了。

学生回答3:

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幅太小,可调整振动片的位置。

学生回答4:

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

学生回答5:

我选的电压在4V和6V的情况下,打点的清晰度有点差别,电压高的时候稍清晰,所以可调高一点电压。

问题3.开启电源打点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因打点计时器是按间歇工作设计的,故长期工作可能会因线圈发热而损坏。

投影展示:

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安装方法(让学生阅读):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安装纸带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用一条纸带从墨粉盘下穿过,打点时墨粉盘不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只将墨粉盘上某一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打过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条纸带。

学生实验时可采用这一方法。

另一种是用两条纸带,将墨粉盘夹在中间,拖动纸带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所以打出的点迹颜色较重。

墨粉盘上面的一条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

用一条纸带打点时,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用两条纸带打点时摩擦阻力较大。

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切断电源。

处理纸带时,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

如果数出n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时间间隔数是多少?

共(n-1)个。

学生亲自手拉纸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

思考与讨论

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测出两个点间的距离,数一下这两个点间共有多少个时间间隔,即有多少个0.02s,用这个总距离去除以所需用的时间。

如图1-4-8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B.

A.

D.

C.

图1-4-8

B的各点分布较为均匀,是匀速运动。

(四)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

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该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

示例:

如教材P21图1.4-5,测量出包括E点在内的D、F两点间的位移

和时间

,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点时的瞬时速度。

可以大致表示E点的瞬时速度,D、F两点离E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

然而D、F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学生根据粗略表示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计数点,测量包含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

,填入教材P21中设计好的表1中。

根据

算出刚填完的表1中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抄入教材P22表2中。

从该表中能粗略看出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

(五)用图象表示速度

刚才我们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粗略看出我们自己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图象是表示变化规律的好方法,我们可以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那么怎样用图象来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

请同学们先看课文并回答。

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用横坐标表示时间,根据表中各时刻的速度.将(v,t)作为一组坐标在图象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象称为速度一时间图象(v-t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学生具体操作描点。

我们从根据实测数据所描的点,可以从这些点的走向大致看出纸带速度的变化规律。

为了更清晰,你可以把这些点用折线连起来。

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连线。

教师总结:

速度的实际变化应该是比较平滑的,所以,如果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些点,曲线反映的n规律应该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指导学生换用红色笔用平滑的线将刚才描过的点再重新描画一遍。

我们现在来观察图象,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显示自己手拉纸带的运动情况。

说一说:

百米赛跑时运动员的速度从始至终是不变的吗?

如果有变化,你估计是怎样变化的?

某位运动员的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0.57s,按照你的估计画出他在这段时间的v-t图象的草图。

如果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跑百米,他的v-t图象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参考提示:

运动员的百米赛跑中,速度变化较大。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启动阶段,速度从零迅速增大;

中间阶段,这一阶段速度几乎不变;

冲刺阶段,速度逐渐增到最大。

若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跑百米,他的速度可能是先增加到最大,然后又逐渐减小。

实践与拓展:

在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中,某同学获得了高一级100米赛跑的第一名,他的成绩是12.21s,按照你的估计画出他在比赛过程中的v-t图象。

(思考提示:

这位同学赛跑时的速度从始至终都是不变的吗?

如果有变化,你估计是怎样的变化?

把这种变化用图线表示出来时,要考虑哪些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00米赛跑时这位同学的速度不是从始至终保持不变的。

起跑时从静止开始加速,速度迅速增大,然后以大致相等的速度完成后段路程。

该运动员的速度图象要求具有的特征:

(1)速度图线从零开始。

(2)能反映开始的加速段和后来的匀速,图线前段较陡,后段较平缓。

(3)图线所圈的面积约为100米,可通过数格的方法进行,大于半格的算一个,小于半格的不算。

三、课堂小结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

v-t图象:

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某段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值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

形状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

四、布置作业

教材P24、25问题与练习1~4题。

五、板书设计

1.4实验:

1.电磁打点计时器:

靠电磁感应带动探针振动通过复写纸打点。

2.电火花计时器:

靠产生电火花放电蒸发墨粉打点。

3.计时器的使用:

注重使用方法和领悟注意事项。

4.测量瞬时速度:

用包含某点在内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

5.速度时间图象:

以时间为横轴,速度为纵轴,描点连线作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