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815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些地方的办学条件有待改善,供求矛盾突出。

阿旗是自治区贫困地区,地处偏僻,经济发展落后,财政状况一般,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基础教育的发展难度较大,有些地方的办学条件还相当艰苦,尽管政府已对教育投入尽了很大努力,但由于阿旗财政收入总量很小,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能力极其有限,教育经费供求矛盾还很突出。

2、师资不高、队伍不稳

由于农村牧区中小学办学条件艰苦,教师待遇差,许多素质较高的教师流向城镇学校,造成了农村牧区学校好的教师调不进来,在校的教师留不住。

同时,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农村牧区学校教师总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很难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3、条件艰苦、设施落后

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办学条件要求逐年提高,相对而言,农村牧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别是农村牧区中小学专用教室、信息技术教育等必备的设施普遍短缺,寄宿生宿舍楼和食堂用房相对紧张,许多学校新建了600多平方米的食堂,但还是不能满足全部学生用餐需求,有的学校一个宿舍就安排20多名住宿生,住宿条件还是比较艰苦。

三、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旗政府要按照《义务教育法》和有关政策规定,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管好用好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要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的规划、设置、布局调整和管理工作,指导学校教育教学,保障学校安全,抓好教师培养,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并鼓励各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

二是要继续把稳定入学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宣传,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赤峰市支持困难学生就学的各项优惠政策,高度重视和解决农牧民工子女入学和农村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管理问题,切实降低辍学率,防止学生流失,努力保证每一位学龄儿童少年都有学上。

三是要加快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

按照谁举债谁负责、先清理后化解、先化解后补助的原则,在摸清债务底数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和完善化解“普九”债务实施方案,分清化债责任,拟定化债计划,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偿还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个人和工程业主的欠债。

要建立健全债务控管领导责任制和债务监控体系,严格控制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严禁将用于偿还“普九”债务的资金挪作他用,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债务。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用人机制

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和事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这一矛盾也是制约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解决这一矛盾我旗尚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努力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在改革中革除用人制度上的弊端,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通过教育人才参与社会人才市场的大循环,解决“进得来、干得好、流得动、出得去”的问题。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制定人才培养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编制管理,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构建教育人才资源高地,实现“组织开展教师资格认定清查队伍,创新选人、进人、用人机制构建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优化队伍”的工作目标。

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

加快实施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充实农村牧区教师队伍,尽快解决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缺额问题。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积极稳妥清退原有代课人员,大力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切实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牧区教师素质。

要关心农村牧区教师生活,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心从事教学。

要选好、用好农村牧区中小学校长,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强化学校内部和周边的社会治安,切实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要强化继续教育。

我旗以提高学历层次为基础,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得到全面推进,逐步形成一套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到2005年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已达100%;

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已达97.8%。

但是逐步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合理科学实施教育资源配置仍然是我旗今后一段时期内重中之重的工作。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要认真测算农村牧区学校生源情况和今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支持相对集中,规模适度的原则,全面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闲置的校舍、教学设备,要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运营,采取出售、租凭等手段,盘活部分闲置资产,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这部分资产的收益,防止收益流失。

对偏远地区学校进行特殊补助,修建电脑室、实验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添置电脑、多媒体、图书等教学设备,开通“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逐步改善农村牧区的办学条件,缩小与城镇学校的差距。

今后,应进一步科学规划,精心安排加快实施中小学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优化农村牧区教育资源,实现我旗科学的教育布局,合理的资源配置,为全旗人才培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对奈曼库伦两旗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

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自治区政协常委 

包庆贺

前不久,由我带队组织通辽市政协文教委,办公厅以及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委员和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参加的调研组,深入到奈曼、库伦两地,就两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通过走访农户、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详细了解了两地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问题,共同探讨了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思路作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教育事业

近年来,各地把教育事业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基础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

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如奈曼学校总数由546所调整至现在的332所,库伦旗撤掉薄弱初中5所,4个乡镇小学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小学由101所调整为30所,教学点由108个变为60个。

通过布局调整,初步整合优化了教育资源,农村牧区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极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牧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是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继续教育、进修等,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都达90%以上。

库伦旗近几年还放宽政策,给予优惠条件,从外地考试招聘了近70名外语教师,有效地缓解了外语教师缺乏的现状。

三是学校硬件建设有了明显改善。

学校教学设备、校舍、食宿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

(二)卫生事业

近几年来,各地通过国家项目建设、引进外资以及当地政府投入等,重点对各苏木乡镇卫生院进行房屋改造、设备装备和人员培训等,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村级卫生室的服务能力也明显加强。

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如奈曼旗2006年全旗参加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303010人,参合率达83.9%,自2004年始至今年4月底,共为18.83万参合农牧民核销医药费用1602.65万元,其中获得5000元以上补偿的300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三)文化事业

两地根据旗内群众文化特色,分别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乡文化站、村文化室功能逐步完善,组织农牧民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如库伦旗以安代艺术之乡为契机,定期举办以安代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安代艺术节,组织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

奈曼旗举办广场文化周、民歌演唱会、秧歌赛等,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层次和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坚持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一定的发展,但距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差距很大,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问题。

一是教育经费紧张。

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自今年实施以来,学校的运转已得到基本保障,但教育投入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投入机制不健全,投入明显不足,农村牧区学校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学仪器设备短缺,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的现状,经费紧张问题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同时“两基”达标及基础设施建设致使学校负债累累,如奈曼旗的中小学负债达2270余万元,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实施集中办学后,有效地整合优化了教育资源,但由于建设经费不足,集中办学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教室、食堂、宿舍严重不足,两间房子的宿舍住小学生40多甚至50多名,非常拥挤,一些地区还有一部分中小学在学校外住宿,对于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安全都带来一定的隐患。

三是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虽然各地近年来采取各种措施补充师资力量,但总体看,教师年龄老化,学历水平偏低等现状依然存在,特别是外语、计算机、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严重短缺,目前大部分是聘代课教师任教,基层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如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偏低。

如库伦旗,全旗平均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为56%,而有的乡镇只有35%,大部分初中生流失,造成农牧民子女整体文化教育水平不高,不利于培养高素质农业后备劳动力。

四是职业教育水平不高。

由于基层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较低,大部分农牧民子女初中毕业后或外出务工或回家务农,能够进行职业培训的不到10%。

这其中有学生家长传统观念落后,怕孩子花不少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对职业教育不认可的因素,同时也有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职业教育水平不高,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等因素。

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发挥培养新型农牧民主力军的作用。

一是农村卫生工作薄弱。

农村卫生工作机制不健全,城乡间、区域间服务条件和水平差距较大,80%的卫生资源分布在城镇,占总人口近90%的农牧民只能享受到20%的卫生资源,村卫生室基础条件差,功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管理不统一,农牧民看病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农村医疗机构缺乏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苏木乡镇卫生院医卫人员工资财政只按基本工资的55%发放,其余45%靠医院效益维持,卫生院只能靠服务收费维持生存与发展,加之苏木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老化严重,医卫人员技术陈旧,有大量患者外流,势必会造成农牧民看病贵的问题,其运行机制不符合公益性事业性质,村级卫生员没有报酬,现行的计划免疫工作由防保人员免费接种,没有相应的补偿机制,造成基层卫生员对防保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卫生人才缺乏。

由于工资报酬、工作条件、生活环境以及编制等因素,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很难招聘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如奈曼旗近5年来基层卫生院几乎没有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同时,加之优秀人才外流,造成卫生人才的断档。

村卫生员水平不一,大部分是市、旗卫校毕业,甚至有的还不是,这些人亟需进一步培训提高。

但如库伦旗卫校已撤销,外出培训势必增加费用,加大了乡医培训的难度。

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

如奈曼旗自2004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参合农牧民住院经费用总支出为4527.25万元,其中合作医疗补偿资金1602.5万元,仅占总支出的35.4%。

一是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一些苏木乡镇文化站至今仍是“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子、一张床”的现状,缺乏文化设施,不能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奈曼旗义隆永乡当海村的业余小剧团,利用农闲季节演出,极大地丰富了本村及周边村屯农牧民文化生活,但是连最基本的设备如音响等都没有。

虽然大部分村都建有文化室,但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缺乏图书、音像、器材等必要的文化设施,好的村屯就是组织群众在农闲时看看电影,过年时扭扭秧歌。

有的村连这些也没有。

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大部分到乡镇,有的到村,但到户的极少。

因为到户需要交纳300元左右的安装费,并且每年要交纳100元左右的收视费,而现在的小型电视卫星接收器只有400元左右,群众一比较,还是自己买电视卫星接收器划算,因此,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进展艰难。

但是能买得起电视卫星接收器的不到40%,其余的只能收看苏木乡镇的卫星插转台转播的一个节目。

农村牧区群众文化生活形式单一,致使一些迷信活动、非法宗教乘虚而入,有所抬头。

二是文化事业经费不足。

文化经济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不少苏木乡镇投入偏低,没有单列预算,文化经费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文化活动。

同时文物保护投入偏低,没有专业的文物保护队伍,致使如奈曼南部新镇一带的古墓群、库伦的辽代古墓壁画遭到严重破坏。

三是文化人才缺乏。

现在的文化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有一技之长的当地“名人”,现有的条件招不来也留不住年轻的文化人,各嘎查村的文化人由于没有设备、场所,无法施展才华。

文化人才断档现象严重。

三、加快我市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培训新型的农牧民,因此,要把教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加大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更换增添新的信息化的教学仪器,逐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要继续扩大“两免一补”的范围,保证农村牧区中小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二是要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抓住乡镇机构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集中办学水平,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项目和资金,配齐配合教学仪器设备,提高农村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缩小与城镇学校的差距。

在学校撤并中,要坚持把撤掉的学校资产归合并后学校,以助其扩大校舍、宿舍、食堂等规模,更好地改善办学条件。

同时采取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学校以资抵债等方式,化解学校债务。

三是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

要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使之不断适应、胜任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同时要在人员编制、调转手续、工资待遇等方面放宽条件,大力补充农村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并探索建立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积极鼓励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中小学任教,互相交流学习,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力争通过3~5年,使农村教师整体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四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和培育新型农牧民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在加强农村教育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要积极向上级争取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项目和资金,各级政府也要集中财力向职业教育方面倾斜;

职业学校要积极推广联合办学和“订单”培养,拓宽就业渠道,扩大招生规模。

同时积极探索在初高中引进职业教育因素,与外地中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办学,让一部分初高中生毕业后直接到联办学校学习后就业。

五是要大力加强农牧民实用技术的培训。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牧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整体规划,有针对性开展农牧民生产急需的、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为农牧民致富提供技术保障。

要针对目前外出打工的农牧民大多从事简单的体力活、劳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收入较低的实际,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在转移就业中增加收入。

要大力抓好农牧民业余学校建设,并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撤并的校舍,把嘎查村小学、教学点办成农牧民教育中心,聘请农、牧、林、水等有关专家有针对性地定期上门培训,全面培育新型农牧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一是要加大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健全旗、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要求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每个村办好一个卫生室,同时积极争取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重点建设好乡镇卫生院。

要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在招聘引进人才的同时,市旗乡三级要制定对现有卫生人员的培训规划,各拿出一定的资金定期培训,逐步充实农村医疗卫生队伍。

切实开展城镇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安排市旗医生定期到农村开展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和“卫生下乡”活动,缓解农村缺乏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要尽早扩大合作试点范围,提高农牧民参合率,并且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使更多的农牧民受益。

三是强化医疗机构管理,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继续深化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流程,通过减化、归并医疗服务项目和程序,减少服务环节,方便病人就医。

加强对医生行医的监督和评估工作,成立专家会诊委员会,监督医生所开处方及诊断用药的合理性。

最大限度的减少药品采购中间环节,降低药品采购价格。

四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开展创建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示范科室活动,完善人性化服务和便民利患措施,融洽医患关系。

选树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医护人员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业。

一是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

各级财政要根据财政增长,每年都要抓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基层文化事业中,建立健全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配齐配全相应的文化设施,为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提供保障。

同时要加大对现有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在重点地区建立专业的管护队伍,或与当地公安部门联合组织管护队伍,加大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

要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踊跃开展捐款捐物捐书捐文化设施等活动,用社会力量充实农村牧区的文化设施。

二是要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挖掘和使用。

要积极通过招聘等方式引进文化人才,给其施展才能创造条件;

对现有的文化队伍要进行必要的学习培训,提高其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

要大力挖掘广大农牧民中的文化人才,鼓励他们结合实际,自愿组合,形成民间文化团体,并在政策、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因为他们来自民间,知道广大群众喜好,所以,也最容易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喜爱。

同时要创新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走文化产业之路,把文化事业逐步推向市场,用市场手段搞活农村牧区文化,用先进的文化丰富农牧民生活。

三是要做强做大特色文化。

库伦旗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安代艺术之乡”,同时还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奈曼旗的王府文化、“诺恩吉雅”文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要以这些品牌文化为依托,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进一步做强做大,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以此带动当地的文化乃至经济事业的发展。

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的思考-高长久

内蒙古新闻网  09-12-1108:

42【打印本页】【字体:

小 中 大】 【关闭】

相关新闻

  为进一步摸清我旗农村教育情况,促进全旗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多次深入基层,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未来几年我旗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远景规划。

  一、我旗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旗有各级各类学校124所,在校生68758人,其中民族中小学、幼儿园15所。

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8976人;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15所,在校生21475人;

完全小学79所、教学点109个,在校生30768人;

幼儿园23所,在校生5832人;

教师进修学校1所;

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3052人,其中旗职教中心1所,民办职业高中1所,部门办中专1所,全旗教职工5961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4977人;

专任教师4439人(高中347人、初中1137人、小学2528人、学前教育189人)。

  二、近几年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科教兴旗”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充分利用二期“义教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积极筹集资金,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几年来,全旗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总额达7600多万元,新建翻建校舍76800平方米,维修校舍19400平方米,其中新建楼房23幢,全旗校舍建筑面积41.87万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1.19万平方米。

  2、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

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我旗教育现代化进程,我们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了2009—2015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两基”攻坚期间,我们本着“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的原则,以“均衡化、优质化”为目标,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累计撤并初中6所、小学110所、教学点98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