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1760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垃圾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2.教师准备:

搜集相关音乐、视频材料;

制作PPT和微课;

准备板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绘本,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先请你们来欣赏一则绘本故事——《公园里的野餐》请同学们认真听,动脑筋想一想:

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小结:

垃圾不落地,家园才能洁净美丽。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究的环保课题,请读——《不只是为了干净》。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配乐绘本故事,童真童趣的故事情节深 

深吸引学生,画面定格在:

野餐后的公园草坪上留下一地的垃圾。

教师借机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小结并出示课题——《不只是为了干净》。

这样的新课导入,抓住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激发兴趣,为下文探究乱扔拉近危害奠定基础。

】 

二、明白危害,懂得尊重 

(一)呈现图片,初步感知乱扔垃圾的危害性 

1. 

教师过渡:

像东东一家那样,随手扔垃圾,会产生什么危害呢?

请看大屏幕。

2.学生逐图说,教师随机出示:

脏、乱、臭 

3.随手扔垃圾造成使我们的环境变得细想这些被污染的河水经过蔬菜地、农田,农民它来灌溉和做为生活用水(图片);

流进池塘,鱼虾几乎无法存活,商人再拿着这样的死鱼死虾到菜场上贩卖—— 

4.生畅谈产生的后果。

5.教师小结:

孩子们,随手扔垃圾看似一件小事,可它却污染了环境,危害了许多生物,最终危害的是谁?

——我们人类自身,倡导垃圾不落地,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为了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

(出示板贴:

环保) 

(二)实践体验,感受洁净家园的重要性 

1.教师过渡: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人,为了洁净家园日夜辛劳着。

你看—— 

2.出示图片:

环卫工人一年四季清扫捡垃圾图片配文字 

3.学生畅谈感受。

4.出示数据:

这样的舞者遍步全国的大街小巷,厦门日报曾报道,环卫工人一分钟挥帚近百次,每10秒钟就需弯腰一次。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劳累?

实践体验:

假如我们的教室就是城市的一角,你来当环卫生工人试着捡一捡垃圾。

谁来试?

采访一下你,你有什么感觉?

你们仅仅是弯了几次腰,捡了10几秒钟的垃圾,远不及环卫工人一点点的辛苦。

充实数据:

环卫工人一人一年消耗手套至少30双,巨大的体力消耗,使得他们一天要喝四五斤水,结实的布鞋穿不到一个月就磨坏,防水耐穿的胶鞋一双10多元,穿起来双脚却像“蒸桑拿”一样。

一穿就是一天,就是一月复一月。

学生谈体会:

读到这里,我看你若有所思—— 

你静静的—— 

你想说——

静悄悄的教室,凝聚着我们共同的感受。

随身带走垃圾,不只

是为了干净,更是对环卫工人辛勤劳动——(出示板贴:

尊重) 

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呈现,数据展示,从视觉上触动孩子, 

直接震撼学生心灵,引导他们明白乱扔垃圾的危害,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再让学生模仿环卫工人的劳动,在动手实践和体验中,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体验,感知环卫工人劳动的艰辛与重要,萌生“尊重”情感。

三、知晓效益,学会分类 

(一)知识链接,了解垃圾可以变废为宝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其实垃圾不全是危害物,处理好了,它还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洪老师班上的同学就到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读书笔记吧!

2.教师提问:

你为什么发出感叹?

3.学生发言 

(二)学会分类,掌握准确投放垃圾要领 

1.观看视频《垃圾分类知识》

2.小组讨论 

3.体验汇报 

4.教师小结:

现在把所有垃圾准确地投进垃圾桶了,真棒,把掌声音送给自己!

学会了垃圾分类,一定要以个人行动带动家人一起践行。

2011版的《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

教学活动应体现儿童的 

生活经验与道德体验 

,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基于这理念,本环节的设计特别注重学生实

践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学生学会垃圾分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环保的德育理念在在生活体验中得以渗透。

四、辨析两难,明确责任 

(一)创设情境,明确保护环境之责任 

除了要做好垃圾分类,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还会遇见这样的场景—— 

出示图一:

和小伙伴折纸飞机,比赛谁的飞机飞得更高,真好玩!

咻,飞机飞出去了,静静地躺在绿绿的草地。

东东看见了,他想这纸飞机不是我扔的,不捡又没关系。

东东该不该捡呢?

出示图二:

穿过公园,看到公园的小路边有一块黑黑的香蕉皮,上面爬满了蚂蚁,东东想,又不是我扔的,而且好脏啊,我还是装作没看见吧!

出示图三:

野餐结束了,有的小朋友将所有的垃圾放入一个垃圾袋,把垃圾袋团成小球,嘿,看,好球!

把它一脚飞踢到垃圾桶上!

东东看见了心想,垃圾不应该这样丢吧,要过去纠正他吗,算了,太麻烦了,就当没看见吧。

东东要不要去劝导同学呢?

2.东东的疑惑,你也有吗?

请学生同桌交流讨论,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3.请生汇报。

孩子,我们常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随手捡起垃圾,做好分类投放,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保护环境的责任。

责任) 

(二)借鉴事例,提升保护环境责任意识 

出示图片:

你们知道吗,在日本这种责任意识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的生活习惯。

在日本公共场所很少看见垃圾桶,人们都是将垃圾随身带回家,进行处理、分类、回收。

此教学环节中,老师有意识设计三种“两难”情境的处理,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汇报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白对垃圾进行准确分类、投放,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人人应该履行随手捡起垃圾,维护环境整洁的责任与义务。

5、观赏实例、扩展延伸 

(一)展示图片,领略厦门的美丽 

厦门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已是五连冠,正像习总书记说的一样,厦门是一座“高颜值,高素质”的城市。

(环岛路、中山路、公园、白鹭女神、街道、自行车整齐、社区垃圾分类)(配乐欣赏) 

2.学生交流 

垃圾不落地,家园更美丽,保护环境是个人文明习惯的体现,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素养的体现。

(出示版贴:

文明) 

4.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乱扔垃圾的危害,学会了垃圾分类,知道了垃圾不落地,不只是为了干净,是对环境的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尊重;

是我们肩负的责任,更是我们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二)播放微课,感悟巧用的好处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还有一些东西我们不需要把它们投进垃圾桶,可通过我们的改造,使它们“变废为宝”。

一起来看这段微课视频。

(三)读拍手歌,共护美丽的家园 

教师:

在座的小朋友们也能做到吗?

请伸出你的小手,转向你的同桌,让我们一起当环保小卫士。

(配乐拍手歌) 

本环节的设计,老师抓住关键词“文明”,立足情感熏陶,从图片展示、微课呈现、配乐拍手歌三方面层层递进,步步提升,彰显厦门人民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所作出的贡献。

美丽的图片欣赏,欢快的儿歌诵读,老师的简短总结,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个人文明习惯的体现,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素养体现的道理。

16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家乡新变化》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四课。

本单元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和责任。

《家乡新变化》这课书的教学我将从门前新事多、家乡特色代代传和我的家乡会更好这三个方面来展开,旨在引导学生在历时性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本课是《家乡新变化》中的第二课时。

在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树立作为家乡小主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的基础上,“家乡特色代代传”这一板块通过认识家乡变化中的不变,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

因此,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二、学情分析 

课前,我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

1、你觉得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

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你觉得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

3、你了解我们的家乡特色吗?

47%的同学认为我们城市的高楼大厦变多了,有18%的同学是认为我们家乡的街道越来越美丽了,有20%的同学认为海河两岸的风景越来越美丽了,有5%的同学认为我们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了。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在回答家乡变化时比较单一,视角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等物质层面的变化。

对于人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并没有提到。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参观等不同方式,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

有7%的学生说出快板,有31%的学生说出杨柳青年画,有57%的学生说出狗不理包子,有5%的不知道。

有98%的学生只是见过但并不了解,仅有2%的学生能简单说出家乡特色的故事。

从问卷的结果上来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家乡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过程,通过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对家乡传统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到鲜活生动,从一知半解到全面深刻,升华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家乡传统文化的情感。

3、培养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培养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传承意识 

五、教学准备 

学生:

课前调查。

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家乡特色,并介绍出来。

课件、板贴。

六、教学过程 

(一)激视频入,引情入境 

1、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家乡有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变化,老师发现我们家乡还有很多没变的传统,你们知道吗?

我们来看一个小短片吧!

(播放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生汇报 

2、师:

这些都具有我们家乡的特色,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特色。

(板书 

家乡特色)我们可以把这些家乡特色分成4类,分别是工艺、美食、服饰和曲艺,我们来分一分吧!

生分类 

3、师:

你对哪个感兴趣?

老师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小牌子,现在请同学们把桌牌揭开,坐到你喜欢的小组中去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天津特色的传统文化视频引入学生真实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特色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行分组,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特色进行了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用心自主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二)走进特色,丰富认知 

1、教师出示老美华图片并进行简要介绍。

师:

老美华是一家创始于1911年的中华老字号,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当时老美华以专门制作经营绣花鞋、传统布鞋等而闻名于天津的大街小巷。

现在在我们的天津,老美华一共有56家分店。

2、出示关于老美华的采访视频。

请你动脑筋仔细回忆一下,老美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吗?

3、总结老美华的传承 

老美华作为我们天津的一家百年老字号,发源于三寸金莲,它的传统制鞋技术已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鞋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老美华在鞋的样子和功能上求新求变,而且服饰也逐渐成为老美华的另一个招牌产品。

老美华从一家鞋店,发展成经营各种服饰和鞋的百年老字号,就这样具有我们家乡特色的老美华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

(板书:

代代传)。

老美华在近百年传承鞋文化的同时也在向全社会传播者孝道,老美华需要代代传,传统的美德更需要代代传,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老美华给我们家里的老人买一双舒适又美观的鞋,表达我们的爱和感谢。

4、师:

你想向大家介绍哪个家乡特色呢?

请你先在小组里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图片和采访视频,拉近学生与家乡特色老美华间的距离,学生与老美华进行直接的交流。

然后教师总结老美华的传承,学生明白需要传承的不仅是家乡特色,还是家乡特色所蕴含的传统美德。

本环节教师从历史、发展和传承这几个方面介绍了老美华,这就为学生的自由交流做了一个范例,让学生明白应当如何分享课前的调查成果。

(三)分享交流,升华情感 

1、杨柳青年画 

A、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B、师补充:

播放杨柳青年画制作过程视频,学生谈感受。

C、师小结: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画做为春节的一种装饰物应运而生。

杨柳青年画中就蕴含着浓浓的年味儿,年画中的大胖娃娃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的寓意。

津娃是杨柳青年画的创新和传承。

杨柳青年画就是在这样专注、执着的传承人手中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

专注) 

2、狗不理包子 

B、师小结:

狗不理的制作技术已经是天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狗不理的创始人高贵友正是因为做包子全神贯注才有了狗不理的名字。

第六代传人李北制定了《狗不理包子的工艺标准》。

第八代传人刘秀娟坚持纯手工制作。

为了让狗不理在新的时代依旧充满活力,狗不理研发出品种和速冻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一代又一代人还要做的更好,这就是对品质的追究,这就需要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这就是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具有我们家乡特色的狗不理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

我们天津人总能把平平凡凡的食物做成极致的美味,这就是津味。

这些美食的传承者都需要辛勤的劳动和不断地钻研才能赋予食物生机与活力,让他能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3、快板

A、学生汇报 

从快板到快板书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快板的传承。

快板仅仅是众多曲艺门类中的一种,曲艺艺术都是这样一代一代口耳相传。

曲艺大多都在我们天津诞生或兴盛,因此我们天津也被称为曲艺之乡。

就在前不久,第九届中国曲艺界还在我们的家乡天津举办呢!

多么值得骄傲和自豪呀!

我们的家乡一直在变化,可这些家乡特色为什么没变呢?

5、家乡特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的家乡有评剧、天津时调、津门法鼓等12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天津共有80项入选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学们可以登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搜集了解更多的家乡特色。

在我们的天津机场还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基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亲身体验,走进非遗。

6、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我们的国家在2011年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在2011年我们天津也出台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7、总结 

精益求精,专注和创新就是我们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正是这些大国工匠,正是这些手艺人,才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好,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我们爱家乡,就要把我们的家乡特色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特色,并让它让家乡特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我们爱家乡,就要去学习和发扬这些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调查、学习家乡传统文化后的成果与收获。

在分享中,激发了学生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信心,增强传承家乡特色文化的使命感。

最后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白家乡特色传统文化凝结着家乡独有的文化底蕴,是家乡人智慧与创作的结晶。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那些优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四)总结延伸,落到实处 

我们发现了家乡越变越美丽,也感受到了家乡特色在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我们的家乡还能更美好,你对我们的家乡天津有哪些期望呢?

生回答

2、总结 

同学们对未来的憧憬就是你们的中国梦,作为祖国的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讲文明懂礼仪,我们的家乡就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祖国就会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中国梦就能成为现实。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对家乡未来的憧憬,唤起了学生对家乡的悦纳与责任感,在师生交流中,更细致地指导了学生的当下行为,体现了由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七、板书设计 

家乡特色代代传 

专注 

工 

精益求精 

匠 

创新 

精 

神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把握本课的内涵,同时吸引他们的视线,我在板书设计与书写时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那些优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认识家乡变化中的不变,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家乡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

因此,我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你感兴趣的家乡特色,增强搜集、整理资料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课分为四个板块:

视频导入、走进特色、分享交流、总结延伸。

本节课,我始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家乡特色,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营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课前,学生们收集了丰富的资料,教学活动中,设计了小组交流分享的环节,让学生继续以小主人的身份尽情展示收集的资料。

学生们展示着图片,实物,播放着视频,表演着快板,各小组都十分活跃,采用了不同的形式,生动活泼,让人赏心悦目。

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各种资源间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思维对话。

在各小组的介绍中下,感受着独具一格的家乡特色,从欣赏到赞美,从赞美到自豪,从自豪到愿意去传承和发扬家乡特色,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在本课教学中我也存在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在控制课堂节奏方面要注意张弛有度、拿捏得当;

同时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

在日后的不断学习与探索实践中,我会继续潜心思考,争取长足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