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2965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a:

30:

{i:

0;s:

8716: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

@#@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

@#@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学情分析】@#@1.学生是6-7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2.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拼读能力,能够自己借助拼音的帮助阅读儿歌、小短文;@#@@#@3.在识字方面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借助一些独特的方法来形象的记忆生字,例如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性充分体现;@#@在识字的基础上,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表达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例如用所学的生字进行组词造句等等。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

@#@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片段分析】@#@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今天啊,森林里要举行一场特别的比赛,比什么呢?

@#@快来听听狮子大王是怎么宣布的?

@#@(出示图片),指名说。

@#@@#@1、认读生字“比”、“尾”和“巴”;@#@@#@2、读好轻声“尾巴(ba)”;@#@@#@3、揭示课题。

@#@@#@师:

@#@原来小动物们今天是要进行比尾巴大赛,(师板书课题:

@#@比尾巴),一起读读课题。

@#@@#@二、认识动物名字@#@过渡:

@#@@#@师: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喜欢)到底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了呢?

@#@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1、师依次出示6则谜语,答案对应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

@#@(图片+带拼音的动物名字)@#@2、学生回答正确后将动物图片按顺序贴到黑板上。

@#@@#@3、将6个小动物的图片对应名字排成上下两排,请小老师领读,生跟读。

@#@@#@(重点识记“猴,松,鼠,鸭”4个生字)@#@4、提问学生识记生字的办法,如加一加,换一换。

@#@(木+公=松,鸡—鹅)@#@5、展示去掉拼音的动物名字卡片,学生齐读,再请学生上台把动物名字贴在相对应的动物后面,其他同学检查是否正确。

@#@(齐读)@#@三、朗读课文@#@过渡:

@#@比尾巴大赛一定非常有趣,想读吗?

@#@让我们先听听课文录音,再自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a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给同伴听一听。

@#@@#@b指名读。

@#@分节轮读,师生评议。

@#@@#@c再一次读,读得正确流利。

@#@@#@四、朗读感悟@#@1、读好问句。

@#@@#@师:

@#@第一组比赛开始了,参加比赛的是小动物猴子,兔子,松鼠,它们要比什么呢?

@#@(出示3个问句)@#@a自己先试一试,再读给小伙伴听一听。

@#@@#@b指名朗读(谁来告诉我们小动物们要比什么?

@#@),相机认读“短、把”。

@#@@#@c指导读出问号。

@#@@#@师:

@#@小朋友们再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句的后面都有一个同样的问号。

@#@)师:

@#@哦,这个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

@#@这种有问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问句。

@#@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声音就要扬起来。

@#@下面你像老师那样再把这六个问句读一读吧。

@#@(生自由练读)谁想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呢?

@#@(两到三名学生读)@#@2、读好答句。

@#@@#@过渡:

@#@小动物们急着想知道自己在比赛中到底得了什么奖,小朋友你们来做评委,评一评。

@#@@#@1、指名学生说 @#@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像是一把什么伞?

@#@(降落伞)@#@(生一边说师一边将“长”“短”“好像一把伞”板书在对应图片的下面。

@#@)@#@2、齐读,师:

@#@小朋友们都同意吗?

@#@那我们一起把这个结果宣布一下,(生宣布比赛结果。

@#@)@#@3、演读背诵。

@#@@#@师:

@#@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你瞧,现在所有的小动物们都知道了比赛的结果了。

@#@只有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还不知道呢,我来当狮子大王,你们来向我汇报结果,好吗?

@#@@#@

(1)师生对读。

@#@@#@

(2)同桌对读。

@#@@#@(3)男女对读。

@#@@#@五、拓展写字小结@#@1、拓展。

@#@@#@师:

@#@其他动物知道了,也想参加比赛(出示小动物),快来看看他们是谁?

@#@(老鼠,小狗和燕子)@#@a选择说话。

@#@我会说:

@#@的尾巴。

@#@@#@b编成儿歌的尾巴?

@#@的尾巴。

@#@@#@c的尾巴像。

@#@@#@2、指导书写。

@#@@#@a出示“云”“公”和“车”,认识共同的笔画“撇折”;@#@@#@b单独出示“云”,指名学生给云组词;@#@@#@c师讲解云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起笔和收笔;@#@@#@d师范写,学生书空;@#@@#@e学生描一描,写一个“云”;@#@@#@f展台评议,师生交流@#@3、小结@#@六、板书@#@10、比尾巴@#@猴子长公鸡@#@兔子短鸭子@#@松鼠好像一把伞孔雀@#@【教学反思】@#@一、执教收获:

@#@@#@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

@#@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门,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

@#@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的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起学习欲望。

@#@@#@在导入阶段,让孩子猜谜语,自读拼音并找到对应的动物,不仅引出了本课的6位主角,更是瞬间抓住了他们爱游戏喜玩耍的心。

@#@在课文的理解朗读上,通过抓住动物尾巴特点为学习切入点,配以游戏“为动物找尾巴”增设课堂情趣。

@#@@#@

(二)对比研读,在挑战和超越中读好问答语气@#@在指导读好答句在这个环节上,采用我引读问句,并在多媒体上出示带有重音符号的句子,因为学生看到重音落在“谁”和“长”上面,自然比较容易联想到回答的时候“猴子”和“长”也要读重音。

@#@@#@其次,在疑问句的指导上,请学生模仿老师读出疑问的语气。

@#@通过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在第二小节的朗读上自然能够做到水到渠成。

@#@朗读的方式尽量保证多样,指名读、小组读、男女声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

@#@@#@二、教学反思@#@当然,这个案例中也存在许多欠缺点不足。

@#@@#@

(一)教师表扬的广度不够、方式也不够多样;@#@在引领学生对比研读时没有很大程度上去关注全体,有个别同学没有能积极参与到讨论探究当中来。

@#@@#@

(二)最重要的一点,没有很好地把握随文识字,遗漏了“短”和“把”两个生字的教学,“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或者长的反义词引出,对比教学;@#@“把”的教学可以和一开始的“巴”结合,用加一加的方式识记。

@#@@#@(三)最后,教学写字的时候,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生字的每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在田字格的位置,并且最好用课本上的描红笔顺表格,这样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发现汉字的笔顺写法,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灌输和施加,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理应充满智慧的挑战;@#@课堂,应该充盈情感的力量。

@#@而教师与学生的智慧,是在教学细节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是那般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

@#@推敲、品位教育的细节,是我们发现、收获教育智慧的极好方式。

@#@@#@";i:

1;s:

1597:

"今后努力方向:

@#@@#@  1、树立先进、正确的教育观。

@#@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  2、加强学习,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同时主动掌握、使用和开发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为使用校园网,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争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上,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课题实验为依托,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课题入手,不断探索现代课程改革的路子。

@#@@#@  4、善于学习,勤于动笔。

@#@每学年学习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做好学习体会,平时认真阅读有关教学理论刊物,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每学期撰写一篇比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然而,成绩代表过去,未来还须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与事业中,自己将再接再励,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迎接全新的挑战。

@#@@#@";i:

2;s:

3004:

"教师师德公约@#@●“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第一、不准有违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言行;@#@第二、不准侮辱、歧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对学生进行精神伤害;@#@第三、不准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第四、不准向学生或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第五、不准强迫学生购买书籍资料或其他物品、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第六、不准刁难、歧视、训斥学生家长;@#@第七、不准随意调课、停课、缺课和对工作敷衍塞责;@#@第八、不准传播迷信和低级庸俗的思想文化;@#@第九、不准参与赌博;@#@第十、不准在上课时抽烟和使用移动电话。

@#@(注:

@#@一共需要八张,尺寸与其他的一致。

@#@狮滩张涛)@#@";i:

3;s:

26776: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点笔记@#@导论@#@教师职业道德包括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

@#@它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自省、自律、自警、自励,不断达到新的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和过程,以及通过这一无止境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所达到的程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1、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人际关系的准绳和润滑剂。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群体的道德水准,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应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挑战: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1、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新挑战@#@2、多元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并存的新挑战@#@3、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新挑战@#@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挑战@#@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形成规律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具体体现:

@#@@#@⑴理想信念、艰苦奋斗、集体主义观念淡漠。

@#@@#@⑵违反教育法律法规,违背教育规律,缺乏民主法制观念。

@#@@#@1、确立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师德教育指导思想和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①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确立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②确立“以人为本”的师德教育观念。

@#@@#@③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师德教育就要更加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对教师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

@#@@#@2、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师德建设的影响和挑战,重新建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3、充分认识和解决师德教育的难点问题,加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难点之一,是如何解决教师知、情、意、行相统一,避免形成双重人格问题。

@#@@#@难点之二,是如何提高教师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能力以及与不良现象和诱因做斗争的能力。

@#@@#@4、全面分析和认识影响职业道德的各种因素,加强师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5、改变过去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单纯知识化、理念化教育的倾向,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训练@#@6、提高师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不仅要研究道德伦理学科体系,还要加强教师道德养成的规律研究,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研究和学习方式,加强教师研究式学习,注重教师的情感体验@#@专题1遵守师德规范——————师德修养的行为准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与特征@#@1、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规范@#@⑴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和别的行为规范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首先,道德规范具有利他性。

@#@@#@其次,它主要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依靠人们的道德自觉性来维系的。

@#@@#@再次,它表现为提倡性、规劝性、表扬性和示范性。

@#@@#@⑵职业道德规范@#@它是指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

@#@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

@#@@#@职业道德有以下特点:

@#@@#@一、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的界限,二、基本上是稳定、连续的,三、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多样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征@#@⑴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以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⑵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其标准和要求高于其他职业道德)@#@第一,高度的自觉性。

@#@第二,明显的示范性。

@#@第三,强烈的时代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1、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2、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道德规范的内容@#@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要求及其主要功能@#@1、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规范及其调节功能@#@⑴课堂教学中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依法执教、敬业尽责、热爱学生@#@⑵课堂教学中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第一,认真施教,全面引导@#@第二,遵循规律,讲究艺术@#@第三,言表得体,注重风度@#@2、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师德规范及其调节功能@#@良好的师德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师生、师与师)进行调节,以保证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日常工作顺利而正常进行运转。

@#@@#@4、日常生活中的师德规范及其对社会的促进功能@#@⑴教师职业道德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⑵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风尚有促进作用。

@#@(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专题2坚定理想、信念————————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一、科学的社会理想和信念追求是教师理想、信念的核心@#@1、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和信念@#@2、教师确立社会理想和信念的现实性与示范性@#@二、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追求是教师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1、对教师理想的执著追求是师德修养高境界的主要标志@#@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期颐也不休。

@#@@#@3、教师的教育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和信念的重要基础@#@三、教师的生活理想和追求是实现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的生活基础@#@1、教师的理想和信念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2、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生命意义是教师实现生活理想信念的最高形式@#@⑴新时期教师的生命价值观体现在甘于奉献与自我发展的统一之中。

@#@@#@教师的生命在千万个学生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在民族的生命中行以延续和发展。

@#@@#@⑵新时期教师的生命价值观体现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之中。

@#@@#@人的价值观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

@#@@#@专题3更新教育观念————————师德修养的先决条件@#@教育观念更新的要义有二:

@#@一是从全局性理论思维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化做好思想观念上的;@#@二是动员每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全面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提高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以便理解、参与、支持教育改革,在改革中发展。

@#@@#@一、教育观念对师德修养的实现有着深层次的影响@#@教育观念的更新,就其核心内容来看,最直接地表现为对“好学生”之评价标准的改变,其次表现为对“好教师”之评价标准的改变。

@#@从根本上看,则是教育本质观和教育过程观的根本改变。

@#@@#@1、教育观念的基本特征@#@宏观的教育观念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传统的长期积淀。

@#@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教育观念根植于人们意识深处。

@#@@#@第二,教育观念的改变是艰难的。

@#@@#@第三,教育观念的表现无处不在。

@#@@#@微观的教育观念,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认识。

@#@也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个体的教育观念表现为一种真理性的存在,它很难为他人的劝说所改变。

@#@@#@第二,具有明显的情感性和评价性。

@#@@#@第三,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情景性的。

@#@@#@2、教育观念可以影响到教师的师德修养认识和行为的一致性@#@教育观念对教师的行为影响,既会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中,也会表现为对待学生的态度、行为和方法上,还会表现在某一具体的教学计划、组织实现等过程中。

@#@@#@二、教师教育观念的主要内容@#@1、教师的发展观@#@①教师的发展观。

@#@指以发展作为教育的内核,积极创造一切条件,设法促使人的整体的、内在的、持续的发展。

@#@@#@②把发展作为教育观念更新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确定新的师德修养的基本点。

@#@@#@③树立发展观是促进教师与学校共同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环境的前提。

@#@@#@④教师应具有的发展观。

@#@@#@首先,发展观强调教育为未来培养人才。

@#@@#@其次,发展的主体既有学生,也有教师,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第四,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2、教师的学生观@#@目前中国发生作用的学生观:

@#@一是学生是不懂事的,二是学生是家长和教师的附属品。

@#@@#@首先,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第四,有个性的学生,更有创造性。

@#@@#@3、教师的教育观@#@教育观是对教育的本质、教育过程及其各种关系的性质、运行方式等的基本认识。

@#@而发展观是学生观、教育观的基础性观念。

@#@@#@新世纪应树立新的教育观。

@#@@#@第一,确立新的教育本质观。

@#@教育不仅有文化传承功能,而且是文化改造和创新的社会活动。

@#@@#@第二,确立新的生活教育观。

@#@教育应该关注、指导和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第三,理解学生的生命观。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第三是教师的爱心与学生的童心对话。

@#@@#@第四,教师要树立团结协作观。

@#@@#@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本路径@#@1、形成理念如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承认学生个性的理念、鼓动学生创造性的理念、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等。

@#@@#@2、建立机制3、注重实践@#@专题4优化智能结构————————师德修养的必备条件@#@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钻研和精通业务,用人类创造的知识武装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一、教师努力优化智能结构是为人师表的新要求@#@1、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2、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3、力求教育创新,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二、教师合理智能结构的组成@#@1、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深度、广度和综合程度上都应大大提高@#@教师知识结构要求体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基础性,二是全面性,三是系统性,四是创新性。

@#@@#@2、教师的智力结构@#@现代人的智力结构,应当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高摄取性的记忆力、丰富多彩的想像力、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力、综合分析的判断力和高效益的成功智力。

@#@观察力是窗口,记忆力是仓库,想像力是翅膀,判断力是钥匙,思维力是粘合剂。

@#@@#@发展智力的重点是思维力。

@#@发展思维力,主要在于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3、教师的能力结构@#@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三、终身学习,不断优化智能结构@#@1、强化终身学习,自觉优化智能结构的意识@#@2、不断完善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教师通过边教边学,对本专业提出精、新、博的高目标。

@#@@#@3、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工作@#@①提高自觉性。

@#@②建立健全制度。

@#@③提供必要的条件。

@#@④严格管理和考核。

@#@@#@4、开展教改实验,提高科研能力@#@5、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进取@#@专题5提高心理素质————————师德修养的内在基础@#@一、教师的健康心理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基础@#@1、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核心@#@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在扮演多重角色的各类活动中,以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社会适应等内容综合而成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状态等心理活动诸方面所交互表现出的本质特征。

@#@具体表现在行为层面、能力层面和人格层面等层面上。

@#@@#@2、教师的健康心理是现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3、教师的健康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1、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简言之,是一种与生活相适应的良好的状态。

@#@@#@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⑴具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⑵具有良好的爱心的表达能力。

@#@@#@⑶具有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

@#@@#@⑷始终保持一颗童心。

@#@@#@⑸富有同情心和耐心。

@#@@#@⑹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和偏差的主要表现形式@#@⑴社会适应不良⑵人际关系紧张@#@⑶情绪不稳定⑷心理失衡⑸不良的个性特征@#@4、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⑴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教师的活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⑵教师承受着多重角色带来的心理冲突@#@⑶工作繁重且心理压力大@#@⑷心理安全感不足,福利待遇缺乏保障@#@⑸教师的多元化需要长期被忽视@#@⑹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⑺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不足与心理问题排解、疏导渠道的缺乏@#@三、提高心理健康的层次,促进师德修养的自我修炼@#@1、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保持@#@⑴转变观念,达成“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的共识@#@⑵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及社会有关方面应创设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

@#@@#@⑶教师何如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①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②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圈子。

@#@④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⑤强身健体,为心理健康提供物质条件。

@#@@#@2、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的层次@#@专题6坚持依法执教————————师德修养的基本保障@#@一、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若干法律规定@#@1、关于教师职业理想的法律规定@#@2、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法律规定@#@3、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法律规定@#@4、关于教师职业纪律的法律规定@#@5、关于确立教师资格的法律规定@#@二、增强法制观念是依法执教的前提@#@1、加快教育法制化的进程,为教师法制观念的形成与加强创造条件@#@2、增强法制观念是实施依法执教与以德育人结合的重要前提@#@3、教师法制观念的确立与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践是相辅相成、同步发展的过程@#@三、教师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承担@#@1、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其形式@#@五个构成要件:

@#@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责任形式,主要有政治责任、道义责任、法律责任等。

@#@@#@2、教师侵权行为的类型及其法律责任承担的方式@#@⑴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⑵侵害学生的人身自由权@#@⑶侵害学生的人格权⑷侵害学生的隐私权@#@四、教育活动中教师权利的救济与保护@#@1、建立有效的师德修养的评价标准,把“内修”与“制度”结合起来@#@2、进一步明确与落实教师的管教权利@#@3、建立有效的教师权利保护机制,保护教师正当的、合法的权益@#@4、处理好“爱”与“责”之间的关系爱要深,切莫责之切@#@专题7实践教育创新————————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一、勇于教育创新是时代对师德修养的新要求@#@1、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持续发展对师德修养的新要求@#@2、创新是每个社会公民自我完善和发展对师德修养的新要求@#@3、创新是教师职责对师德修养的新要求@#@二、创新教育中的师德要求@#@1、创新教育对师德要求之一:

@#@确立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创新教育对师德要求之二:

@#@快捷获取与利用信息资源能力的自我培养@#@3、创新教育对师德要求之三:

@#@独创精神和和坚韧的毅力@#@4、创新教育对师德要求之四:

@#@教育机智——从实际出发,灵活应变@#@三、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强化教师终身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创新精神@#@2、组织、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3、帮助教师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获取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专题8应对网络挑战————————师德修养的新领域@#@一、走进网络社会——教师就了解网络社会道德的特点@#@1、网络社会的特点@#@第一,虚拟性。

@#@第二,交互性。

@#@第三,开放性。

@#@@#@2、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第一,真伪难辨。

@#@第二,善恶难分。

@#@第三,美丑难识。

@#@@#@二、提升道德要求——明确教师网络道德修养的任务与责任@#@1、树立网络资源意识,强化网络服务的功能@#@应该强化网络的教学辅助功能、文献检索功能、文字处理功能等。

@#@@#@2、正确进行网络道德评价,提高教师网络道德认识能力@#@3、教师要明确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网络伤害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有显性和隐性之不同。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网络身体伤害;@#@②网络综合症;@#@③网络粗俗聊天、不良交友;@#@④网络色情诱惑与性侵犯;@#@⑤网络侵权;@#@⑥网络道德失范;@#@⑦网络文化的伤害。

@#@@#@原因来自于:

@#@一是网瘾;@#@二是学生误入不良网站;@#@三是学生缺乏深刻的社会认知能力。

@#@@#@这了以预防与避免网络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有几种策略:

@#@@#@第一,反向实践。

@#@第二,使用外部制止物。

@#@第三,对上网设定目标,同时通过明确的计划,设置结构性的上网时间。

@#@第四,节制。

@#@第五,提醒卡片。

@#@第六,私人清单。

@#@第七,个别治疗和支持群体。

@#@@#@三、走出虚拟误区——教师网络道德修养应回归到现实世界之中@#@1、处理好“真我”与“假我”的关系@#@2、处理好“主我”与“客我”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影响很大不同。

@#@表现在:

@#@@#@影响的对象、影响的范围、影响的时效、影响的方式不一样。

@#@@#@3、遵循网络世界的法律要求@#@专题9树立环境道德观念————————师德修养的新内涵@#@一、环境道德意识是新世纪师德修养的应有之义@#@1、环境道德观念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普遍树立的新观念@#@2、可持续发展是新环境道德的核心理念@#@3、教育是实现环境道德观念转变的关键@#@二、教师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责任@#@1、教师是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对学生环境道德的影响具有“深、广、远”的特点。

@#@@#@2、教师要正确理解环境教育的内容@#@⑴环境的含义环境是我们周围的世界。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环境@#@⑵环境教育的内涵@#@环境教育是一种学习如何去关心地球、关怀他人和关心我们自己,以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

@#@基本涵义包括:

@#@认识和理解有关环境的概念与知识,在环境中进行教育,以及为了环境而加强指导人们行为的价值。

@#@@#@3、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和责任@#@环境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强调参与,主张“在环境中学习”。

@#@@#@专题10增强国防意识————————师德修养的新课题@#@一、增强国防意识是师德修养的必修课@#@1、增强国防意识是依法执教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增强国防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能素质)@#@3、增强国防意识是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要求@#@二、把握国防教育内容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国防观念与国防教育@#@国防意识有狭义(理性)与广义(感性)与分,国防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对国防问题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⑴国防——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

@#@@#@⑵大国防——在全球科技信息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政治格局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形成的新的外延更加扩展的更为科学的国防观。

@#@@#@⑶有国家就必有国防,就要进行国防教育。

@#@@#@2、国防教育的基本知识(略)@#@三、向学生参透国防意识是教师的职责@#@1、多渠道渗透国防意识@#@⑴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⑵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相结合@#@2、多形式渗透国防意识@#@⑴灌输式@#@⑵熏陶式不是通过泛泛的说教来达到教学目标,而且通过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来启迪和影响学生的国防思想观念。

@#@@#@⑶渲染式与熏陶式相比,前者是和风细雨式的,强调潜移默化的效果;@#@后者是暴风骤雨式的,追求的是突击和轰动效果。

@#@ @#@专题11强化学校管理————————师德修养的保障机制@#@一、学校管理与师德的依存关系@#@1、教师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的师德修养是学校管理成功的重要基础@#@⑴学校管理离不开师德修养@#@⑵师德修养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与支柱@#@2、学校管理是形成良好师德修养的重要条件@#@学校管理可以促进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加强学校管理有利于强化师德。

@#@@#@学校管理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影响到教师道德修养的形成。

@#@@#@3、学校管理与师德修养是矛盾的统一体@#@可能互相促进,也可能相互冲突@#@二、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教师发展@#@1、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收入分配、用人制度、人际关系等因素,便最主要的是人的主体素质因素的影响。

@#@@#@2、学校管理的先进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先进的管理,首先,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努力发展教师;@#@其次,管理者要有高度发展的情感。

@#@@#@领导干部一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二是要发扬奉献精神。

@#@@#@3、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三、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1、师德修养自我管理的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渐进性和社会化的特征@#@首先,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主体调控的过程。

@#@@#@其次,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道德渐进的完善过程。

@#@@#@第三,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道德社会化的过程。

@#@@#@2、师德修养自我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社会和个人发展价值上@#@从教育的价值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教师教育学生,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从社会的价值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条件。

@#@@#@从教师自身发展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教师自我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3、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⑴师德修养目标式自我管理法@#@⑵师德修养情感式自我管理法@#@一是要做好转化式自控;@#@二是注意冷化式自控;@#@三是要加强自激式自我管理。

@#@@#@⑶师德修养意志式自我管理法@#@首先应磨炼自己的教育意志,坚持贯彻教育方针,献身教育事业。

@#@还必须注意自身生活意志的磨炼,为人师表。

@#@@#@⑷师德修养的行为式自我管理法@#@主要有慎独和反省。

@#@@#@专题12规范师德评价————————师德修养的导向与杠杆@#@一、师德评价的功能@#@所谓师德评价,就是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师德行为的善与恶进行评论、衡量和判断。

@#@@#@1、裁判的功能@#@2、激励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调节的功能@#@5、转换的功能@#@二、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和要求@#@1、评价的标准@#@⑴献身教育,忠于职守@#@⑵严谨治学,学而不厌@#@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⑷团结协作,互勉共进@#@⑸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评价的要求@#@⑴坚持评价的实践性,努力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⑵坚持评价的客观性,努力实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⑶坚持评价的主体性,努力增强教师自身责任感。

@#@@#@⑷坚持评价的动态性、发展性,努力实现教师自我道德的完善。

@#@@#@三、教师的自我道德评价@#@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1、自我道德评价是区别于社会评价的主体性评价方式@#@评价主体是教师自己。

@#@@#@2、内心信念是自我道德评价中的重要手段@#@内心信念在自我道德评价中主要是通过教育良心发挥作用的。

@#@主要表现为:

@#@@#@一,它是驱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善恶进行自我评判的直接的内在动力;@#@@#@二,是道德评价的直接准绳;@#@@#@三,是师德行为主体的一种内在控制力;@#@@#@四,是实现教师道德评价成果的首要因素和环节。

@#@@#@自我道德评价应以科学的方法为基础@#@⑴参照法⑵自评法@#@①自我使用隶属度标准法@#@②自我听取意见法@#@⑶水平对比法@#@⑷期望比较法@#@7@#@";i:

4;s:

7965:

"变频器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曹彬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分公司@#@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起变频器在工业水厂的应用,提出了变频器在改善水泵启、停性能,节约电能等方面确实有一定的长处,并谈到了安装方面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恒压供水、变频器、节电率@#@1、引言@#@湖南铁合金新水厂供应集团公司总负荷约10万KW的12台铁合金矿热电炉的循环冷却用水,泵房内装有5台水泵,其中4台泵(2~4#)的电机功率为185KW,另一台(1#)为75KW。

@#@原启动方式为定子串电阻降压启动。

@#@正常情况下开启两台大泵和一台小泵,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1由于电炉负荷变化大,易引起电压波动,曾造成交流接触器失压而使水泵停机。

@#@@#@1.2出口水压波动大,对管网造成冲击,常使管道多处漏水;@#@同时,电炉的水压时高时低,冷却效果不理想。

@#@@#@1.3设备的维护量较大。

@#@@#@基于以上原因,和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我们进行了变频器的改造项目。

@#@@#@2系统原理分析@#@2.1我们采用的是恒压供水系统,原理图如下:

@#@@#@智能调节@#@变频调速@#@水泵@#@压力变送器@#@通过使用变频器内部的PID调节器,将压力变送器的信号作为反馈信号,检测管网中的实际压力,变频器根据压力反馈信号调节水泵转速,从而达到管网压力恒定。

@#@@#@2.2该项目的原理框图如下:

@#@@#@图一设备原理框图@#@原有的工频起动装置仍旧保留,只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两台变频器柜。

@#@通过变频器和刀闸分别控制两组水泵电机(2#、3#水泵和4#、5#水泵)作工频或变频运行,1#泵则可灵活地进行手动调节。

@#@一号机组和二号机组可互为备用,也可两台机组同时作变频运行。

@#@这样使运行方式相当灵活,又方便了设备的检修。

@#@@#@2.3变频器采用成都希望森兰变频器,专为风机、水泵设计,型号SB12S200。

@#@具有如下特点:

@#@@#@2.3.1设计上运用独有的树状散热器、开关电源等多项专利技术,使机器性能更加优越;@#@@#@2.3.2电路及工艺上采用多种防护技术和新元器件,显著提高整机抗干扰能力;@#@@#@2.3.3精心设计的多路可编程功能输出端子和继电器输出端子;@#@@#@2.3.4面板增加电位器,实现输出频率的微调,更加方便用户使用;@#@@#@2.3.5独特的散热设计,不仅显著提高了散热效果,而且便于散热器和风机的清洗、更换。

@#@@#@2.3.6一拖多功能,即一台变频器可以控制最多四台电机运行,满足风机/水泵等行业特性的需要;@#@@#@2.3.7专门设计的加泵延时和减泵延时功能,延缓电机起动/停止时间,保证水压稳定;@#@@#@2.3.8颇具特色的休眠功能,既保护电机,延长其寿命,又提高节能效果,而且消除了"@#@水锤效应"@#@,减小对电网的冲击。

@#@@#@2.4基本接线图如下:

@#@@#@图二变频器接线图@#@说明:

@#@@#@R、S、T:

@#@电源进线U、V、W:

@#@负载输出@#@P1、P+:

@#@直流电抗器连接端子(不接电抗器时应短接)@#@VRF:

@#@模拟电压(DC0—5V,或AC0—10V)信号输入@#@IRF:

@#@模拟电流(DC4—20mA)信号输入@#@VPF:

@#@电压反馈信号输入;@#@IPF:

@#@电流反馈信号输入@#@FMA:

@#@模拟信号输出,4—20mA@#@一拖多控制端子1K1、1K2、2K1、2K2、3K1、3K2、4K1@#@A1、B1、C1/A2、B2、C2:

@#@继电器输出端子,变频器有设定的动作时,常开@#@触点A、B闭合,常闭触点B、C断开,端子承受AC240V/1A或DC30V/1A。

@#@@#@压力传感器设置二处:

@#@一处为水泵出口管道,另外一处是离此300米外的电炉冷却水管道。

@#@通过这两处水压的对比,可以较好地调节电机转速,以满足炉台的水压需要。

@#@@#@当系统采用一拖多控制方式时,一拖多扩展单元1K1输出高电平信号,K12闭合,2号电机首先变频起动,当变频器运行到切换频率上限时,如果压力低于设定压力,该电机由变频切换到工频(K12断开,K11闭合),同时变频器输出频率迅速下降到0,如果压力仍低于设定压力,K22闭合,变频起动下一个电机(3#),直至压力满足设定压力;@#@反之,如果压力高于设定压力,变频器降频运行,当变频器运行到切换频率下限时,如果压力高于设定压力,将2号电机停止(K11断开),变频器升频运行一段时间后,检测压力,如果压力高于设定压力,变频器降频运行,直至满足设定压力。

@#@同理,4#、5#泵的运行和2#、3#泵运行是一样的。

@#@@#@改造前启动电流在350A以上,加装变频器后起动电流只有200A,运行电流约220A,设定变频器的加减速时间分别为10秒和12秒。

@#@@#@]@#@3变频节能分析@#@从水泵流体力学中可知,轴功率P=CP*H*Q(KW)(CP:

@#@常数,H:

@#@扬程,Q:

@#@流量)@#@而流量Q与转速N成正比,扬程H与转速N的平方成正比,故功率P与转速N的立方成正比,同时,频率F与流量Q也成正比。

@#@@#@我们可以用下表来比较不同流量下的节电率:

@#@@#@流量Q(%)@#@100@#@90@#@80@#@70@#@60@#@50@#@40@#@转速N(%)@#@100@#@90@#@80@#@70@#@60@#@50@#@40@#@频率(HZ)@#@50@#@45@#@40@#@35@#@30@#@25@#@20@#@轴功率P(%)@#@100@#@73@#@51@#@34@#@22@#@13@#@6.5@#@节电率(%)@#@0@#@27@#@49@#@66@#@78@#@87@#@93.5@#@表一泵类负载应用变频器后的节电率@#@我厂在开二台185KW大泵和一台75KW小泵工频运行的情况下,压力显得过大,当全部采用变频调速以后,转速降到原来的90%,即可满足压力的要求。

@#@如果电机按照输出轴功率是额定功率的80%运行,则变频后一年可节约电费:

@#@(电价按0.46元/度计算)@#@(185+185)*0.8*(1-0.93)*365*24*0.46=32.32万元@#@经过实际运行,我们算出变频前后一年可节约的电费:

@#@@#@改造前每台电机运行电流:

@#@I=280A@#@改造后每台电机运行电流:

@#@I’=220A@#@P=UeIcosφ=*380*280*0.86=158.48KW@#@P’=UeI’cosφ=*380*220*0.86=124.52KW@#@改造后可节约的电功率:

@#@@#@ΔP=P-P’=33.96KW@#@则全年节约电费:

@#@@#@ΔP*2*365*24*0.46=27.36万元@#@4变频器安装的注意事项:

@#@@#@新水厂配电间工作环境尚可,无特殊要求。

@#@但在安装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4.1变频器最好安装在控制柜内的中部,变频器要垂直安装,正上方和正下方要避免安装可能阻挡排风、进风的大元件。

@#@@#@4.2变频器上、下方距控制柜顶部、底部或隔板和其余元器件的距离须大于120mm,且通风良好,左右距档板和其余元器件的距离在50mm以上。

@#@@#@4.3为防止变频器的外部干扰,可采取下列措施:

@#@@#@4.3.1控制电路的信号线与动力线分开布线,两者不能平行排列,只能交叉穿过,控制电路的信号线最好用带屏蔽双绞线,并将屏蔽层牢固接于变频器PE端或公共端。

@#@@#@4.3.2当控制电路的信号线较长时,外部环境的干扰有可能从控制回路电缆侵入,造成变频器误动作,此时将线路滤波器串联在控制回路电缆上或将控制回路电缆穿过磁环并在磁环上缠绕两三圈后再接于变频器上使用,可以消除干扰。

@#@@#@4.3.3在变频器输入侧添加电感和电容,构成LC滤波网络。

@#@@#@5结束语@#@水泵经过变频运行后,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在供水可靠性,管网压力恒定上有了明显改善。

@#@所以,工业供水系统的变频发行是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1]森兰变频器SB12使用手册.@#@";i:

5;s:

27221:

"科学管理打造和谐校园@#@内涵发展创办满意教育@#@------邵寨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本期来,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遵循“一切为了孩子,让每名儿童都能拥有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和“科学论证抓决策,德育为首抓方向,精致管理抓常规,凝心聚力抓质量,目标定位抓跨越,挖掘潜能抓特色”的治校方略,紧扣“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项建设,四项活动,五项工作”的总体思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创新,逐步深化教育改革,狠抓了青年教学师队伍建设、学困生转化、数学科攻坚等各项重点工作,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中小的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成绩:

@#@@#@通过一学期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巩固率达到了99.5%,思品合格率达到了99%,体育达标率达到了100%,学校安全无事故。

@#@学校内部管理全面加强,校园“三风”明显好转,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深入扎实。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双学双推”活动的安排意见,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经多方协调,积极联系,完成了宿办楼投入使用及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上级统一安排,完成“文明单位”创建验收工作。

@#@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办学品味不断提升,“六园式”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严格落实各级关于地方疾病、流行疾病防控的安排意见,彻底杜绝了各种地方疾病、流行疾病的蔓延,高标准、严要求的抓建了各项常规工作,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了全市小学生书信大赛。

@#@学生管理严格规范,德育教育得到了全面贯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期末取得了学校综合考核第一位,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区第一位的好成绩。

@#@@#@二、主要做法及收获@#@1、以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工作作风。

@#@一是健全了学习制度,明确了学习时间,坚持了每周不少于两小时的集体学习制度,采用集体与分散,书写笔记与交流心得,学习理论与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扎实有效地组织全体教职工广泛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本期来,每个教职工书写政治学习笔记一万余字,撰写心得体会2篇以上,通过展评学习笔记,交流心得体会,做到学有所获,共同提高。

@#@三是加强对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和邵寨学区办学理念精神内涵的学习领会,进一步认清了形势,为提升教育质量理清了思路,统一了思想。

@#@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发放问卷调查表,全体教师深入剖析了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强化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依法执教的师德师风建设。

@#@逐步解决了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精神状态不振,执行纪律不严,工作效果不佳,服务质量不高,办学行为不规,大局意识不强”的问题,有效杜绝了教师队伍中的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2、以“感恩教育”为重点,不断加强德育教育。

@#@一是强调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垂范作用。

@#@坚持以教师的表率行为影响带动学生,做到事无巨细、从严要求,着眼于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教育,不断强化学校育人启智的双重教育目标,扎扎实实地抓建了学生的规范教育。

@#@二是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期我校将抓建养成、规范行为作为评价各班德育建设工作的准则。

@#@各级班主任采取思想引导、制度约束、活动实践、人文关爱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思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三是把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学生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重点。

@#@调动家、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从心理疏导、学生生活等方面开展工作,突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重视了德育教育的学科渗透,各科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重视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主题明确、系列推进的德育教育方式。

@#@五是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分阶段组织开展针对父母、老师的“六个一”活动,(即:

@#@①为父母做一次饭;@#@②在家涮一次碗;@#@③为父母洗一次衣服;@#@④为父母洗一次脚;@#@⑤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或画一幅画,并写上祝福的话;@#@⑥为父母捶一次背。

@#@)激发了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培养了学生回报社会的美好品质。

@#@六是积极利用晨会、班会、集会、活动等渠道,多层次、多方位教育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

@#@@#@3、以夯实过程质量为核心,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

(1)着力实施精细化教学,切实落实了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

@#@一是狠抓了计划的制定和审批环节。

@#@开学初教导处组织各级科任教师认真分析研读了教材和课标,确定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统一制定了标准高、目标定位准的教学计划和班级工作计划,及时组织教师进行了交流计划、计划评议和审定工作。

@#@对不合要求,质量不高的各类计划,提出了改进意见,限期进行了整改。

@#@二是不断优化教案备写环节,各级各科教案统一实行新备、详备。

@#@从备写环节上突出了规范性,从教学实施上突出了实用性,从备写质量上体现了特色性,严格落实了超前备课,周初审定的教案备写制度。

@#@三是全体教职工做到课前3分钟侯课,严格遵守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缺课的上课纪律。

@#@四是积极落实“三管齐下”抓质量的措施,有效强化了“管课堂、管作业、管考练”提高质量的三个重点环节。

@#@五是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我校本期来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本期教学工作的重点,不断学习和研究县局关于“双学双推”的课堂教学改革精神,按照《邵寨学区“双学双推”活动方案》确定的实施步骤,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

@#@结合校情制定了《邵寨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坚持骨干先行,典型引路,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确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探索了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构建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以“参与式教学”为主导,以合作交流、探究训练为主体,以“尝试练习——合作质疑——互动辨析——归类拓展”为基本形式,积极践行“设疑预习——展示互动——探究提升——归纳反思——课堂测评”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得各年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增强,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六是教研教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

@#@本期来,学校组织进行了一至六年级科任教师教学评赛活动和五、六年级“同上一节课”教学评赛活动。

@#@全体参赛人员进行了听课、评课、说课和技能展示活动,教导处设计了说课评价表,进一步规范了评赛过程,提高了教案、说课稿的质量,对每名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说课、技能展示进行了量化打分,杜德平、杜婷婷、李书荣等一批学科引领新秀脱颖而出。

@#@七是积极实施了分类推进工作。

@#@按照学区提出的“摸思想,指出路,导方法,查作业,管成绩,堵退路”的六步跟踪督学法开展了学困生转化工作,提高了学困生学业成绩。

@#@七是加强了课外辅导,充分利用了早、午自习,晨读,午休辅导时段,合理划分了辅导科目,靠实责任,具体到人,有效提高了各时间段的利用率。

@#@八是精心组织了质量检测,坚持单元过关考试和月考制度。

@#@本期各级各科单元检测均达到了8次以上,月考进行了4次。

@#@每次月考,教导处统一汇总测试成绩,组织质量分析,适时调整了导教、导学策略。

@#@九是以《邵寨中心小学非基础课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对非基础课程教学加强了指导,重点进行了课堂教学检查,力求规范,富有特色,实现了教学工作动态管理和规范化管理。

@#@@#@

(2)积极实施精致化管理,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实行了班子成员督查制,学校教导处制定了详细的班子成员轮岗督查制度,对每节课、每次集会都实行了专人考勤,详细记载,有效地扼制了教学常规中的不良行为;@#@二是严实了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修订完善了教学过程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严格的超周备课制度,误课登记处罚制度和教学常规月查、回查制度,强化了过程管理。

@#@三是落实了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检查。

@#@做到事前要求约束,事后评比考核。

@#@开学时对教学各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测讲评提出了质和量两方面的明确要求。

@#@在教师量化考核中从严执行,纳入各项工作奖惩评比之中。

@#@本期学校业务检查4次,作业教案展评一次,班子成员随机听评课110节以上。

@#@四是突出了对薄弱学科教学工作的抓建工作,学校负责同志多次组织进行了薄弱科教学研讨、会诊,制定了保证教学时间,精细化过程的抓建思路,有效促进了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五是落实了班子成员包级负责制,备课组长,科任教师包科负责制,三科(两科)平衡,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负责制,层层签订了质量目标责任书,把考核内容量化,把考核结果与评优选模、质量目标奖惩等工作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刚性化管理的原则。

@#@六是加强了毕业班的管理及教学辅导力度。

@#@开学初校重点审定了毕业班教学计划及班主任工作计划,制定了《邵寨中心小学毕业班教学指导意见》,确定了工作目标,分析了毕业班质量现状,完善了工作措施,要求毕业班教学要讲质量、讲效益,测验研讨、质量分析要注重实效性。

@#@中考后,帮助六年级科任教师结合中考成绩进行了质量分析,重新确定了奋斗目标,调整了教学思路,积极实施分层推进措施。

@#@七是建立健全了信访制度,本期召开了家长两次,学困生促进会两次,班干部会一次。

@#@八是召开了规模较大,规格较高,会风务实的前半期工作总结大会,对在前半期教室美化、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比赛、教学质量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班级进行了表彰奖励,对12名教学业绩突出的科任教师、3名模范班主任、120名“三好学生”、“学习进步生”、“优秀班干部”、“优秀路队长”进行了奖励,从而把制度约束和表彰奖励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全体师生赶有目标、学有榜样,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加强了班主任工作,本期召开班主作工作会5次,探索方法,交流经验,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

@#@ @#@十是强化了学生学藉管理,做好了学生巩固防辍工作,保证了各级各班学生的巩固率和升学率。

@#@@#@4、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

@#@@#@

(1)整章建制,办学行为日趋规范。

@#@为了及时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立足校情,倾听民意,外学内创,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提交校务会议及教职工会议多次讨论,几拟其稿,最终形成了合乎政策法规,内容全面,融合校情、教情、学情的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的出台和落实,充分发挥了较好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不断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务实、高效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注入了新的活力。

@#@@#@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岗位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效益。

@#@一是坚持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工作思路不动摇。

@#@本期来,我校班子成员人数增加,管理力量加强,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得到了进一步细化。

@#@二是我们坚持了班子学习制度,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落实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考核跟进等制度,使班子成员既充分发挥了班子的群体协作优势,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班子成员认真负责、勇挑重担的积极性,消除了拖沓推诿的不良习气和做法。

@#@本学期,五名班子成员勇挑重担,全部担任教学工作,有四名班子成员任中高年级基础课教学工作。

@#@三是积极树立发展意识,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观,主动自觉地开展学习,从学习中找“差距”,从“差距”中求发展;@#@不断培养自身“四项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决策设计能力、组织执行能力、反思调整能力)。

@#@@#@(3)以校本研训为依托,外学内创,师资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一是坚持做到了硬班子带出强队伍。

@#@学校坚持进行了师德教育、师风评议、行为习惯自查、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定期考核评比、树立典型、表扬先进等活动。

@#@教师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变化,造就了一批讲师德、比贡献、创业绩的教师群体。

@#@扭转了开学初由于人事调整面大,教学人员紧缺,中低年级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工作量大,新进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日常教学工作不踏实等工作局面。

@#@二是充分发挥了师德量化考核,常规工作考核周志,考勤薄等评比监督作用,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考核了教职工工作;@#@三是构建平台,加强了校本研训工作,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自修,提高学历水平。

@#@第二,针对队伍年轻化的特点,组织开展了教学基本功的专题培训活动,做到了有主讲、有内容、有练习、有考核,本期共开展培训10次,担任辅导教师10人次。

@#@全体老师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30岁以下的教师设有个人技能练习簿,及时撰写技能培训笔记和心得体会。

@#@第三,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本期学校完善了教师读书活动制度,专人负责,为教师推荐读书目录,汇总教师本期必读书目录,按计划组织老师召开了两次读书活动报告会,交流了经验和体会。

@#@一期以来,教职工人均抄写读书笔记50页以上,完成读书心得体会2篇。

@#@第四,本期开展各种技能展示2次,教案展评2次,促使青年教师人人有进步,个个有提高。

@#@第五,以《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和成果推广为依托,结合校情,立足岗位,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教育科研水平。

@#@第六,发挥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引导培养作用,坚持每周开好一次教研组会,一次备课组会,通过学习、研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四是全面实施双学双推活动,重视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组织教师进行了典型教学案例的设计培训,分层次开展了示范课,研究课,研讨课活动,通过三轮不同层次、范围的听课、评课,使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五是着眼长远,以青蓝工程为依托,开展了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本期共结成6组帮扶师徒,按照学区、学校有关帮扶细则,实行了中青年教师的捆绑式发展。

@#@六是制定了《邵寨中心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与教师的各项考核挂钩,加快了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六是采取“走出去”观摩学习与网络研修相结合,提高了培训实效。

@#@本期组织8名骨干教师赴东关小学观摩学习;@#@安排18人次的中青年教师参与“国培计划”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七是开展了优秀论文征集上报活动,共收集整理论文20篇;@#@@#@5、重视校园安全维稳,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

(1)学校的安全、卫生、法纪教育经常化,保障措施得力,工作责任落实,收效良好。

@#@一是责任到人,人人有责。

@#@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副校长为安全管理常务负责人,设立了安全管理办公室。

@#@确定了第一责任人、具体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职责。

@#@同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了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

@#@二是从细节抓起,事事不漏。

@#@学校成立了安全检查小组,以防火、防暴、防毒、防盗为目的,实行了一周一次检查。

@#@开展了创建“平安学校”、“平安班级”活动,落实了路队护送制度,定期召开路队纪律整顿会。

@#@落实了《晨检制度》、《缺勤病因追查制度》,校内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课间值班制、值周组巡查制。

@#@三是安全巡查常抓不懈,做到组织得力,安全有效。

@#@每天的上下操、路队管理、重大活动都有科任教师一前一后进行监管。

@#@一期来学校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四是把道路安全,楼道楼梯行走安全,水电使用安全,饮水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进行了全方位管理。

@#@五是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阳光体育”,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六是落实“一扫两捡三查”制度、周五卫生大检查制度和流行疾病防控制度,教育全体学生养成了讲究卫生,保持清洁的好习惯。

@#@@#@

(2)因地制宜,“六园式”校园创建初见成效。

@#@一是狠抓教室布置和队列队形、广播操评比工作。

@#@各班均建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各有特色的学习园地和图书角。

@#@中高年级各班办有“手抄报”、“百科知识”,“数学乐园”,“养成教育成果展”等专栏,较好的地发挥了环境的感染、熏陶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多种活动形式,为创建和谐校园注入了活力。

@#@三是积极组建红领巾监督岗,极大的发挥了少先队在学校工作中的辐射、引领作用,活跃了学校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

@#@四是适时刷新、喷绘了宣传图片、标语60多㎡,浓化了学校文化氛围,使学校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成立课外举活动小组,制定了计划,安排了活动时间、场地、负责人,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校园增添了生机。

@#@五是加强了学生课间活动的指导,丰富了课间生活。

@#@坚持了“两课两操”正常开展。

@#@@#@6、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后勤管理,提升服务意识,实现服务育人目标。

@#@一是加强了学校收费管理,规范了收费行为,杜绝了乱收费。

@#@依法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

@#@二是严格执行了经费申批报账制度,加强了财务管理,确保了学校经费的良性运作,进一步使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

@#@三是加强对学校的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财产的使用保管制度、赔偿制度。

@#@教育师生爱护公物、节约水电、杜绝浪费。

@#@四是重视人文关怀,落实了校园执法自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

@#@五是依据校情,竭尽全力,积极创造条件,狠抓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开学初,学校主要班子成员和总务处,集思广益,科学谋划,花大气力,下大工夫,在宿办楼竣工交付使用前后,为全体教职工的按时入住多方奔走,积极联系,购置、调配办公桌椅50多套,添置卫生用具,保证了全体教师的按时入住。

@#@六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学区安排的单项工作任务。

@#@前半期我们组织组织三至六年级314名学生参加书信大赛,共投寄稿件605份。

@#@按期完成了教育年报、人事年报、校方责任险、寄宿生生活补助和疫苗注射等方面的具体业务。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1、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教师人数短缺,中低年级班额过大,对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

(2)学校管理教学的力度不够,制度执行不力,抓管力度不大,不能立足校情实施精致化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实不细,个别班级的单科成绩有明显下滑现象,教师的整体步伐不够统一,质量提高不快,致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发展不平衡。

@#@@#@(3)班级管理方法单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展不经常或方法简单,教育效果不佳,致使学生缺乏进取心,自我管理意识谈薄,以至于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4)教师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教师的思想认识、工作作风转变不够到位,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强,工作推诿拖沓,效率不高,存在一般化和表象化的现象。

@#@@#@(5)课堂教学改革步伐缓慢,教学效益低下。

@#@我校青年教师人数较多,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欠缺,精力投入有限,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知识拓展延伸不到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耐心,教与学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课堂教学的主环节、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研教改成果不能适时运用到教学中等问题突出存在。

@#@@#@(6)学校部分工作起点定位低,实施效果欠理想,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班子成员缺少创新意识,在实现学校整体工作的突破上,尚需要深入的讨论、思考。

@#@@#@(7)教职工学习氛围不浓,骨干教师匮乏,培养青年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培养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新学期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①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 @#@@#@②奋斗目标: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校园建设,健全内部设施,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学教学改革,加强特色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到下期末使我校跻身为“校风正,环境美,设施全,质量高,有特色,创一流”的中心小学前列,实现中小的跨越式发展。

@#@@#@

(2)新学期的重点工作与工作打算:

@#@@#@①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完善青年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培养体系,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二是拆除旧房、合理规划,合理栽培常青苗木花草,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三是定期更换校园板报,坚持校园广播,开展健康的文娱活动(春运会、“六一”庆祝活动及其它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四是全面推进“双学双推”活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促使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年初既定目标;@#@五是加强电教辅助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校园区域网使用率;@#@六是加强德育教育,安全、法纪教育,杜绝违法乱纪。

@#@@#@②工作打算:

@#@一是以转变班子成员工作作风,带动全体教职工工作作风转变,进一步强化“三风”建设;@#@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整体素质为中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改革为动力,创设教师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工作好、有特点”,能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是大力开展班会视听、班风评议、班主任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师生问卷调查等活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群策群力探索班级管理的好方法,好途径,切实强化班风和学风。

@#@四是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全面实施制度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

@#@细化管理目标,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管理督查,提高执行力度。

@#@五是按照既定课改目标,扎实、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

@#@六是丰富校本研训形式,提高教研教改水平,使培训效果明显化,教研教改成果扩大化。

@#@@#@总之,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既有成绩,又有不足。

@#@回顾总结,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我们只有认清形势,找准问题,找出对策,主动改进,才能让学校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才能使学校越办越好,社会满意度越来越高,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朝着“争一流,创特色,办名校,建和谐”的方向迈进。

@#@@#@@#@邵寨中心小学@#@二○一一年一月十日@#@科学管理打造和谐校园@#@内涵发展创办满意教育@#@------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邵寨中心小学@#@二〇一一年一月十日@#@";i:

6;s:

1072: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个人述职@#@一年来,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尊重领导,团结同志,遵纪守法,关心、爱护学生,上进心强,不断进取。

@#@能严格要求自己,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学中,能积极探讨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专研新教材,认真书写教案,课堂教学认真,教学方法灵活,能认真按时下班辅导,作业能按时全收全批,考核方法科学合理,能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实验演示技术全面,自己所任科目,学生喜爱,学习兴趣浓,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

@#@今年六年级数学在升学测试中名列全乡第三,受到学校、中心校的表彰奖励。

@#@@#@任教育主任,工作积极,能勇挑重担,任劳任怨,敢抓敢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

@#@@#@本人一直坚持出满勤,无缺矿,超负荷工作。

@#@@#@";i:

7;s:

29220:

"附件1: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

@#@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

@#@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

@#@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1.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与职业生涯。

@#@@#@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

@#@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

@#@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内容@#@1.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1)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

(2)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3)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1)兴趣分析与培养。

@#@@#@

(2)性格分析与调适。

@#@@#@(3)能力分析与提高。

@#@@#@(4)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与调整。

@#@@#@(5)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分析与改善。

@#@@#@3.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

(1)家庭状况变化分析。

@#@@#@

(2)行业发展动向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分析。

@#@@#@(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发展措施的要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作用。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成。

@#@理解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理解近期目标和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

@#@形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实事求是的观念,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是最好的目标”的发展理念,形成脚踏实地实现发展目标的态度。

@#@@#@运用:

@#@根据本人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

@#@@#@教学内容@#@1.确定发展目标@#@

(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

(2)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3)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选择。

@#@@#@2.构建发展阶梯@#@

(1)阶段目标的特点和设计思路。

@#@@#@

(2)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领。

@#@@#@(3)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

@#@@#@3.制定发展措施@#@

(1)制定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

(2)措施制定三要素(任务、标准、时间)。

@#@@#@(3)实现近期目标的具体计划。

@#@@#@(四)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初步掌握求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就业形势和有关创业的政策,理解角色转换的重要性;@#@理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理解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

@#@初步形成创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运用:

@#@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针对自己与“职业人”和创业者素质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尝试求职的基本方法,编制模拟创业计划书。

@#@@#@教学内容@#@1.正确认识就业@#@

(1)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观。

@#@@#@

(2)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2.做好就业准备@#@

(1)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

(2)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3)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

@#@@#@3.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

(1)创业的重要意义。

@#@@#@

(2)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3)中职生创业的优势。

@#@@#@(4)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

@#@@#@(五)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调整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明确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条件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管理与适时调整。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

@#@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评价的必要性,理解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

@#@形成科学管理、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培养成功者的心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努力追求职业理想的实现。

@#@@#@运用:

@#@掌握管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方法,认真践行发展措施,学会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教学内容@#@1.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

(1)认真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措施。

@#@@#@

(2)定期检查职业规划执行实效。

@#@@#@(3)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2.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

(1)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

(2)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

@#@@#@(3)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3.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1)评价职业生涯成功的不同价值取向。

@#@@#@

(2)评价职业生涯发展的要素。

@#@@#@(3)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1.教学原则@#@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

@#@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

@#@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

@#@教学要与多种德育渠道结合起来,发挥德育课教师在教师集体中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引领作用。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把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展措施,转化为发自内心的需要,要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管理置于集体之中,发挥他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2.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制订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3.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本课程总学时为32—36学时,每周2学时。

@#@教学时间32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课程内容@#@学时@#@课程介绍@#@2@#@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4@#@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8@#@(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6@#@(四)@#@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6@#@(五)@#@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6@#@考核@#@2@#@机动@#@2@#@合计@#@36@#@4.活动建议@#@职业生涯演讲和艺术形式的表演、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演练、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形式。

@#@多数实践内容应安排在班会、实训、实习或课余、假期进行。

@#@分析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等设计过程,应该以预留作业的形式完成,并结合作业开展相应主题活动。

@#@@#@教师要当好班主任、团委、学生科(德育处)开展学生活动的参谋,调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和班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中应有的引领作用。

@#@@#@5.教学资源@#@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事业有成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家、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等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1.评价目的@#@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

@#@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

@#@@#@2.评价原则@#@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

@#@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评价方式@#@评价应以各规划环节产出质量,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整体质量和相应调查报告、总结等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在评价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教师的导向性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4.评价标准@#@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

@#@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

@#@运用评价主要指职业生涯规划各环节和整体产出的质量,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激励作用。

@#@@#@附件2: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

@#@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

@#@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

(二)知荣辱,有道德@#@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内容@#@1.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

(2)理解道德的作用,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2.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1)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情感。

@#@@#@

(2)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3)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理解诚信和公道的意义,培养诚实、守信、公道的品质。

@#@@#@(4)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懂得服务、奉献的意义,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理解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和反腐倡廉的意义,增强廉洁意识。

@#@@#@3.遵守行业道德规范@#@了解相关行业特有的道德要求,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践行行业道德规范。

@#@(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4.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

(2)学习职业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方略,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崇尚民主、公正、平等。

@#@@#@运用: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内容@#@1.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

(2)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2.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1)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涵养爱国情感,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

@#@@#@3.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1)理解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

(2)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的法律常识,增强守法意识,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运用:

@#@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内容@#@1.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1)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

(2)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1)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

(2)了解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行为犯罪作斗争。

@#@@#@(3)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的意识。

@#@@#@(五)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的、经济的法律常识,树立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信念,提高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经济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认知:

@#@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

@#@@#@运用:

@#@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按照法律规范做事,依法维护权益、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教学内容@#@1.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1)了解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的资格,增强依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

@#@@#@

(2)了解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3)了解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有关规定,懂得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尊重他人的合法财产权。

@#@@#@(4)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学会辨别合同是否有效,理解履行合同的原则,提高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

@#@@#@(5)了解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热爱家庭的情感,承担对家庭、对家人的责任。

@#@@#@2.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增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意识,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

@#@@#@

(2)了解设立企业的有关条件,理解企业应该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3)了解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法律规定,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遵守行业法律法规@#@了解规范相关行业的主要法律,树立遵守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1.教学原则。

@#@@#@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高教育的实效。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

@#@淡化传统的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教授必要的知识;@#@帮助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4)加强实践环节。

@#@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2.教学方法。

@#@@#@

(1)教学方法的选择。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学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

(2)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

@#@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活动建议。

@#@@#@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德育资源,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追求实效、确保安全。

@#@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全过程给予认真、及时的指导。

@#@要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总结等方式,整理学生的收获,交流学生的体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

@#@@#@4.教学资源。

@#@@#@

(1)教学用具。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校园网等辅助教学,尤其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

(2)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道德楷模、法律专家和德育基地等社会德育资源。

@#@@#@各地职业教育研究部门、学校、教师和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

@#@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质量,做到科学准确、生动实用;@#@社会德育资源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本课程总学时为32-36学时,每周2学时。

@#@教学时间为32学时,复习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课程内容@#@学时@#@课程介绍@#@1@#@

(一)@#@习礼仪,讲文明@#@5@#@

(二)@#@知荣辱,有道德@#@8@#@(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6@#@(四)@#@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4@#@(五)@#@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8@#@复习考试@#@2@#@机动@#@2@#@合计@#@36@#@五、评价和考核@#@1.评价目的@#@通过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反思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以便发扬成绩、找到差距、明确方向;@#@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由此产生成就感,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使教师透过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以便发扬成绩,改正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评价原则@#@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公正;@#@激励学生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

@#@@#@其中的全面评价,要求对学生从知、信、行三个维度予以评价,尤其重视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行为表现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求既评价学生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

@#@@#@3.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

@#@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

@#@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方式。

@#@评价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估等方式。

@#@@#@4.评价标准@#@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评价、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行为表现评价。

@#@@#@认知评价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或再现;@#@“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运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地举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和观念为标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i:

8;s:

30204:

"《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缘起@#@

(1)课题提出的背景@#@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潮流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而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江苏省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大举措。

@#@为此我校提出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课题研究。

@#@@#@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虽然信息技术在学校得到了一定应用,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突出的问题是:

@#@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完全普及,部分教师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育教学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手段,难以适应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1、概念的界定:

@#@@#@①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的推动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②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指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③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指建设一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2.研究的实践意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是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业务精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研究的理论依据:

@#@@#@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扩大了人的认知空间,并且使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认识事物更加准确、全面。

@#@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能更加突出认知主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从而建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这样既重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又重视了学生兴趣、主动性与学生的心理结构。

@#@@#@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4、研究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构建一支较高水平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

(2)加快教师继续教育及校本培训建设,逐步构建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体系。

@#@@#@(3)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三、研究内容设计@#@1、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研究。

@#@研究如何建设良好的信息环境。

@#@@#@

(1)加大投资力度,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

@#@@#@

(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丰富教育资源。

@#@@#@2、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意识及运用能力。

@#@@#@

(1)教育观念的研究。

@#@@#@

(2)教学方法的研究。

@#@@#@(3)教学技能的研究。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

@#@研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

(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设计@#@第一轮实验(2005.5-2005.8)@#@1、基础建设:

@#@构建校园网络平台,光纤接入无锡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班班通"@#@。

@#@@#@2、资源建设:

@#@建设视音频资源库、课件、素材资源库、电子图书管理系统。

@#@@#@第二轮实验(2005.9-2006.2)@#@1、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

@#@@#@2、教师继续教育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培训主要分两个阶段:

@#@@#@全员培训:

@#@50周岁以下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聘请专家、教育局领导进行专题讲座。

@#@@#@重点培训:

@#@教学骨干、青年教师参加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培训,通过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

@#@@#@3、开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研讨活动。

@#@@#@第三轮实验(2006.3-2007.5)@#@1、以教学资源应用为主,实现在线考试、在线答题、在线点播。

@#@@#@2、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通过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借鉴他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研究。

@#@@#@2、调查法。

@#@通过调查法,掌握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3、行动研究法。

@#@运用研究法解决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批判性反思。

@#@@#@4、经验研究法。

@#@对研究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总结,揭示经验的实质。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组织保证。

@#@建立完整的课题组,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

@#@@#@2、人员保证。

@#@课题组成员都是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能力。

@#@@#@3、制度保证。

@#@@#@①学习制度:

@#@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及教学技能培训。

@#@@#@②研究制度:

@#@每学期上3-6堂教科研展示课。

@#@@#@③激励制度:

@#@对课题研究有较大贡献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④经费保证:

@#@每学期保证一定的科研经费。

@#@@#@七、预期研究成果@#@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5.3-2005.8)@#@

(1)搜集有关文献资料,认真选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建立课题组。

@#@@#@

(2)指定调查问卷,调查研究目前教师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

@#@实证研究阶段(2005.9-2007.5)@#@

(1)按研究设计方案在每学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实事求是地开展课题研究。

@#@@#@

(2)及时记录,收集数据等资料,不断小结。

@#@@#@(3)定期开展研究课、课题研讨会,讨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4)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并及时地撰写研究论文和经验总结,在各级评比中或各级报刊中推广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07.6-2007.8)@#@

(1)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对数据系统地进行统计分析。

@#@@#@

(2)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论文、教案集,推广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人员分工@#@1、课题组织@#@组长:

@#@周永强@#@副组长:

@#@邹学军@#@组员:

@#@王元讯、殷明、吴平一、周伟华、各年级组长、骨干教师@#@2、课题组分工@#@周永强负责课题方案的设计、研究活动的组织。

@#@邹学军负责课题研究条件的保障,王元讯负责论文、教案的结集。

@#@周伟华负责课题研究网络技术保障,参与行动研究。

@#@其他成员在所在班级进行研究活动,及时分析总结研究进展情况。

@#@@#@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队伍的建设@#@发表日期:

@#@2008年09月11日 @#@来源:

@#@教育信息网@#@ @#@ @#@ @#@一、分析现状 @#@抓住关键@#@ @#@ @#@ @#@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级各类电教部门的大力倡导和学校的积极努力下,我国的的教育信息化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计算机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网络技术、校园网、教育区域网等教育现代化逐步走进了校园,在教育教学中展示了强劲的生命力。

@#@然而,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 @#@ @#@ @#@观念问题仍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有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搞“应试教育”那一套,教学观念还很陈旧。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

@#@ @#@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上变化,因此,教学改革不只是改革传统的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对教育信息化持怀疑态度。

@#@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是广大教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 @#@ @#@教师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就是掌握和运用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在内的多种现代化教育传播媒体。

@#@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和要求还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同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

@#@即使在某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里,先进教学仪器设备也由于教师们头脑中的"@#@软件"@#@跟不上硬件的发展进度而成为“摆设”。

@#@如果教师不懂多媒体计算机、没有教育信息化观念,学生很难学会应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和具备信息素养,就会影响一代人。

@#@一般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过程中,有两个普遍存在的困难,一是基础差:

@#@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他们从读书到教书一直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方式,从没摸过计算机,认为计算机很神秘,出于教师的自尊,甚至没有勇气去学;@#@二是广大一线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他们既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家访等,被淹没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日常事务中,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存在着一些困难。

@#@@#@ @#@ @#@ @#@信息技术装备上去以后,如何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就成为突出的问题。

@#@在这一问题中,建设一支信息化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 @#@ @#@二、明确目的 @#@ @#@学用结合@#@ @#@ @#@ @#@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教师所要掌握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

@#@教师队伍必须自觉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实现教育的一次革命。

@#@面对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教师还缺乏准备,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的意义还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教师不可能游离于教育信息化进程之外,教育的信息化也不能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是教师无法回避的事实。

@#@因此,需要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应当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信息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

@#@教师应该首先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意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 @#@ @#@ @#@要真正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去,应该改进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让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教师培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研究教学,服务于教学;@#@从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

@#@在培训过程中,强调针对性、开放性、情境性、协作性等原则,兼顾学科体系的不同和受训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

@#@他们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术的培训,而是强调师生互动、学员交流,自主操作和协作学习相结合,使教师树立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观念,并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 @#@ @#@ @#@笔者认为,作为普通教师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所有技术。

@#@教师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目的主要有三:

@#@一是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计算机技术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只有教师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才能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

@#@二是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需要。

@#@制作并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情趣盎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进修“充电“的需要。

@#@nternet网上有海量的信息,包括学科知识信息、专业理论信息、教育科研信息,教师通过上网浏览,下载有用的信息,进行”充电“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在安排培训内容时要采取学以致用的策略。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每次培训的目标是完成一项任务(一项技术),学了就可以用。

@#@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就可以学完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WORD、POWERPIONT、EXCEL、用FLASH制作课件,使用Internet浏览、下载文件、收发邮件;@#@计算机安全(防病毒)等。

@#@@#@ @#@ @#@ @#@三、宏观入手 @#@搞好培训@#@ @#@ @#@ @#@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人才,在于培养大量的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

@#@因此,对教师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应该与时俱进,要采用新的思维和超常规的方法,跨越发展,加快培养我国的信息技术人才。

@#@@#@ @#@ @#@ @#@大规模集体异地培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加重中小学教师经济负担,引发学校内部管理矛盾等诸多弊端。

@#@而源于学校本身发展需求,由学校启动的教师培训方式,在小学教师非学历的信息技术培训中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根据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现状,立足本校,利用本校资源有效开展信息培训。

@#@因此,学校可利用已有信息技术资源,通过能者为师、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形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而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周期短,发展无止境,任何教师一次性短期受训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立足于本校培训无疑为教师继续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支持。

@#@实践证明,采用校本培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 @#@ @#@ @#@所谓校本培训,简言之就是学校自主开展的培训,它是相对于脱产集中培训而言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校本培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特点上:

@#@第一,校本培训在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可以长期连续进行;@#@第二,校本培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边学边用;@#@第三,校本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安排培训内容,掌握培训进度;@#@第四,校本培训省时、省力(避免旅途劳累)、省钱。

@#@@#@ @#@ @#@ @#@就现阶段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来看,一是存在一种培训的知识不系统,整体观念不强的现象;@#@二是单纯是技术层面的培训。

@#@我们要从从宏观入手,整体把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系统工程,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制定好切实可行的长远的培训规划,确定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为此,培训内容不仅要求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和POWERPOINT电脑幻灯片的制作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和了解教育现代化的理念以及CAI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式,能主动应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包括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制作)、FLASH软件。

@#@能结合教学的科学理论使用网络资源库进行信息的搜索、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播。

@#@能设计与自己的所任学科整合的CAI课件的文字脚本,编制CAI网络课件。

@#@能使用投影和多媒体演播系统。

@#@因此,有相对稳定的培训主管部门和领导,确定明确的长远规划和分期目标是搞好这一培训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 @#@ @#@ @#@四、多种形式 @#@建设队伍@#@ @#@ @#@ @#@教师队伍是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与科研的主体。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中小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

@#@正如国家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

@#@“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的探索;@#@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

@#@”目前,我们教师队伍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的素质是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求。

@#@@#@ @#@ @#@ @#@在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功能,在教学中得以迅速开发和应用,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自己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教师角色的这种变化,不仅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同时与创新教育的精神实质是完全一致的。

@#@教师是新技术运用的关键要素,教师素质的提高、知识不断的更新,是新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但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环境,广大教师还缺乏必要的技术和意识,或者说还缺乏必要的信息素质和以创新思维为主的整体业务素质。

@#@在我们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建有计算机教室,部分学校建起了校园网,拥有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软件,但使用效果却不太好。

@#@调查表明:

@#@是我们教师对计算机应用技能不够熟练,对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和认识还很薄弱。

@#@因此,加强对广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培训已刻不容缓。

@#@@#@ @#@ @#@ @#@在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如下两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主要包括:

@#@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各种信息平台的操作技能;@#@多媒体CAI的教学方法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应用、评价;@#@教学软件制作与开发;@#@网络化教学的一般原理,学会网络查询、网络通信、网络上进行教学的方法。

@#@二是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

@#@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了解现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的创新观念,善于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等。

@#@@#@ @#@ @#@ @#@许多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表明:

@#@我们中小学教师在现代化教学上显得力不从心,这对培养跨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不利的。

@#@因此,必须寻求培养教师现代化素质的途经和方法,提高教师创新素质和现代化教学的能力。

@#@培养教师的现代化素质可采用如下的途经和方法:

@#@一是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

@#@建立以县(区)为中心的现代化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各种培训。

@#@同时将培训是否合格与上岗联系起来,作为衡量合格教师必备指标。

@#@二是设置专门的培训人员。

@#@培训中心包括以下人员:

@#@教学设计专家、计算机软件开发制作人员、教育信息技术人员和各种培训的教师。

@#@三是根据需求设置教学内容。

@#@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对在职教师的技能训练要有针对性,在分析他们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中的实际要求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并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

@#@四是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人网"@#@、"@#@天网"@#@、"@#@地网"@#@缺乏整合,力量分散,资源浪费;@#@各种教育形式缺乏沟通,优质资源难以共享,教师培训质量效益难以保障。

@#@大面积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可以加强教师教育系统(人网)、卫星电视网(天网)与计算机互联网(地网)"@#@三网"@#@沟通,建立和依托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 @#@ @#@总之,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教师队伍要有多种途径,从大学师范教育到各个学校的校本培训都要用系统论为指导,解决“源”与“泉”的问题。

@#@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成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使“全民教育”、“教育机会均等”和“终身学习”逐步变为现实,促进我国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谈信息技术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国教育先锋网2008-08-26邬争胜@#@□宁波市教育考试中心@#@信息技术教师是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及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教师,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决定着我国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

@#@如何加强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教师的基本素质,而且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征要求的素质:

@#@掌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规律、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信息文化的传承能力、具有知识信息化的整合能力。

@#@@#@一、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1.信息技术师资力量匮乏。

@#@从学校来说,引进的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少。

@#@在职的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还充当了本校的技术支持人员,包括为学校购置计算机设备,搭建校园网、学校计算机房、网络设备乃至全校所有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为其他学科教师制作上公开课或参加比赛的课件,甚至要停掉信息技术课,亲临公开课现场帮其他学科教师调试机器和课件。

@#@@#@2.信息技术教师培养不够。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培训深造机会比较少。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没有安排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再教育。

@#@笔者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奉化市一线教师中了解到:

@#@信息技术教师一般很少有专业培训、深造的机会,仅有的交流、培训也是停留在本校的教研活动。

@#@另外,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因工作量大、事务烦琐等原因,很少有时间进行自我知识更新。

@#@二是教学培训不够系统。

@#@目前,培训主讲老师一般是非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很多甚至不懂基本的教育规律,很少顾及听课学员的感受。

@#@笔者多次看到不少信息技术教师的案头都有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培训计划安排,大多是一周时间,但安排的内容过多。

@#@三是评价体系不健全。

@#@考核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科学化的。

@#@而一般培训机构采用的考核方法不是很科学,往往一刀切,理论与实践不相适应,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评价体系,很多是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法来考核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没有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与优势,没有把握信息技术教学特色。

@#@@#@3.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地位比较低。

@#@学科建设的不健全使得信息技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感觉到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首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大多数地区(特别在中西部地区)都没有单独的职称系列,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极其不顺畅,在学历、工龄等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师要获得相同的职称晋升,往往要比其他学科教师多付出几倍的努力。

@#@其次,由于部分领导的认识不足,在一些学校,信息技术课被认为是可开可不开的“小三门”。

@#@很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肤浅,把开信息技术课当作是“面子”问题,开设了说明学校师资强,没开设说明学校师资弱,仅仅是“摆摆样子”,应付上级检查。

@#@很多学校把原来的每周开设两节信息技术课的标准改至每周一节,甚至两周一节。

@#@如此一来,很多教学内容都不能完成。

@#@@#@二、如何建设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和更新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掌握知识的需要。

@#@国家、学校应从政策上关心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更新问题,从各方面建立一个推动信息技术教师学习的有效机制,强化学习,不断给教师加压。

@#@具体说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政府重视,落实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凡具备条件的师范院校要积极开办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

@#@鼓励和引导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院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

@#@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使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

@#@鼓励和支持师范院校师生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咨询";i:

9;s:

3433: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聂盛林@#@本学期我担任九

(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

@#@已是毕业班,教学任务自然较繁重。

@#@时间很仓促,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经过不断努力最后还是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现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注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学工作面临的是一群适逢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提高成绩的主体。

@#@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意识。

@#@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我觉得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在快乐地学习当中发挥他们的智慧潜能。

@#@首先应多了解学生与其谈心,帮助学生缓解考试压力。

@#@毕业班学生学习任务重,他们面临着升学,家长期盼的压力,也有来自于自身的考试焦虑。

@#@还有青春期的迷茫。

@#@如果不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作为语文科任教师兼班主任,我注重与学生进行谈心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找到努力的目标。

@#@@#@二、紧抓课堂教学这块学习阵地,积极探索有效教学@#@能严格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考试大纲》,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上好每一堂课。

@#@我们九上书本一共编排了六个单元,重点是诗歌单元、小说单元、文言文单元教学,难点是议论文教学。

@#@教完还要教学下学期文言文单元,因此内容含量大,系统性强,在课堂上我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

@#@例如,教学诗歌时我就自己下载播放配乐朗读或相关音乐,通过这样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来带动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探讨学习。

@#@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讲读结合,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教材。

@#@布置好作业,作业尽量做到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分析。

@#@紧抓后进生的学习督促跟踪@#@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全批全改,这样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况有更好掌握,随时调整教学。

@#@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评督促,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对于班上的后进生,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谈理想、谈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坚持听课、评课,注意学习学校里老教师的好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与组内老师积极讨论,学习兄弟学校课程改革好的经验,并试着拿一些适合学生教学方法来用。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工作中仍然有缺陷。

@#@例如,课堂语言不够有激情等,但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i:

10;s:

26148:

"2014年控辍保学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校对控辍保学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认真招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做了大量工作,现总结如下:

@#@@#@  1、充分利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周会、班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师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和讨论,更新师生的法律观念,使全体师生充分了解了控辍保学的重要性。

@#@@#@  2、积极开展“走千家、进万户,共建连心桥”活动,我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全校教师要全部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采用每位教师包村包户包学生的方法,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双优生、特长生、贫困生、残疾生、双差生、借读生、有辍学苗头的学生、有声望家庭的学生必到。

@#@在走访中,教师们要向学生及家长介绍各种教育法规政策,特别讲解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知识;@#@向家长交流管理方法和经验;@#@与家长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形式,认真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有辍学念头的学生,要多人多次去座谈,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动向,了解他们厌学的原因,并根据他们的要求及时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通过—系列的措施和行动,拉近家长和学校,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关系,稳定了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  3、通过编辑和印刷《致家长一封信》及其它宣传形式,使家长和学生了解《教育法》、《九年教育法》等政策法规、县人民政府的有关文件、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使家长和学生能掌握和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有关生活常识等,从而使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得到改变和稳定,使家长支持鼓励孩子上学,学生主动热爱学习。

@#@@#@  4、加大辍学学生劝返力度,根据政策法规及上级精神,落实每一名教师的责任,并通过家访做好辍学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对于确实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学生,并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他们回来后有关思想、学习等各方面补救工作的准备。

@#@@#@  总之,本学期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让社会、家庭更了解了学校,让学校更了解了学生,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以后顺利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力争创建“无辍学校”,最终实现“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  @#@2014年控辍保学工作总结

(2)@#@  控辍保学工作是全面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学校控辍保学领导小组的领导组织下,我采取了各种措施,努力做好控辍保学的工作。

@#@现对一学期的控辍保学工作总结如下:

@#@@#@  一、提高认识,思想到位@#@  开学初,我充分认识到了控辍保学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从而使我对控辍保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成为我努力工作的思想基础。

@#@@#@  二、关心后进生,照顾特困生@#@  只有思想基础是不够的,工作还是需要方法和手段的。

@#@在一学期来,为了我所包村组的控辍工作,我动了很大的心思,采取了各种措施。

@#@@#@  1、摸清流失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我们班的学生,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所以,开学一个月内,我进行了摸底工作。

@#@了解了后进生和特困生情况,并建立了后进生和特困生名册。

@#@@#@  2、建立学生名册,上面详细准确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

@#@一旦发现问题和家长及时沟通。

@#@避免了由于学生因厌学而误课过多的辍学现象。

@#@@#@  三、配合学校各种活动,促进后进生的转变。

@#@@#@  1、后进生往往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学校、班级对他们缺少吸引力。

@#@@#@  2、为了控辍保学,学校也开展了大量的活动,来吸引学生。

@#@作为老师,我认真配合学校各项活动,从来不去敷衍。

@#@每次都按要求认真布置。

@#@这样,增强了集体的荣誉感,使那些特困生和后进生感受到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

@#@@#@  总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健康稳定的学习生活牵动着社会的未来和家长的希望。

@#@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本。

@#@关注、关爱、关心、每一个学生。

@#@让我们的校园成为他们成长的乐园。

@#@@#@  @#@2014年控辍保学工作总结(3)@#@  为进一步推进我乡义务教育健康、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乡各校在乡县教育局、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各村、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让适龄儿童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现将我乡本年度“控辍保学”工作总结如下:

@#@@#@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  各校校长高度重视本校的“控辍保学”工作,认真按照上级精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宣传工作,落实“依法控辍、管理控辍、科学控辍、以情控辍”的具体措施,动员和组织社会、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

@#@@#@  二、“控辍保学”工作基本情况@#@  1、全乡学校基本情况。

@#@我乡现有初级中学一所,15个教学班,秋季学期开学在校学生885人;@#@小学六所,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57人。

@#@@#@  2、“控辍保学”指标完成情况。

@#@全乡各校始终把控辍保学工作当作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经过不懈努力,我乡中小学辍学率均在省规定指标范围内,具体情况如下:

@#@@#@  中学:

@#@2014初,在校学生885人。

@#@现辍学14人,辍学率1.35%。

@#@@#@  小学:

@#@2014年初,在校学生1757人,无人辍学,辍学率0。

@#@@#@  三、“控辍保学”工作做法@#@  我乡始终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坚持“依法治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依法控辍、管理控辍、科学控辍、以情控辍”四个方面开展控辍工作。

@#@@#@  1、强化政府行为,做到管理控辍。

@#@@#@  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我乡的“控辍保学“工作采取全面发动、形成合力的作法。

@#@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抓、所有干部共同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教育法律意识,让家长、学生明确接受义务教育是一种守法行为,使送子女入学真正成为广大家长的自觉行动。

@#@@#@  2、落实双线控辍目标责任制,做到以情控辍、依法控辍。

@#@@#@  首先,构建了“乡——村——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控辍管理网络,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统一。

@#@落实双线控辍目标责任制,即:

@#@政府系列——乡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学生家长签订控辍命中注定责任状;@#@教育系列——乡教育管理中心与学校、学校与教师、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干部、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控辍保学责任,要求各方充分行使责任状中的权利,履行全部义务,并纳入乡、村、校干部年终考核内容。

@#@形成了上下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多方联动、覆盖全乡、有效运行的控辍网络。

@#@@#@  其次,完善法规,严格执法,依法控辍。

@#@我乡制定了控辍命中注定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完备、有效的控辍方案和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严惩造成辍学的责任人。

@#@对于那些经反复教育仍不送子女上学的家长,采取法律手段,对其进行罚款、起诉,强制其送子女返校。

@#@@#@  四、控辍保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我乡的“控辍保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目前,仍有部分学生(特别是中学生)易产生辍学念头,主要问题及困难是:

@#@@#@  1、受当前“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易产生出门打工挣钱的念头;@#@@#@  2、学校办学条件滞后及教学方式单一,部分学生在书本知识学不好的同时,其他爱好特长在学校没有发展空间,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最终走上辍学之路;@#@@#@  3、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呵护照顾以及学习上的辅导、心灵上的交流,学习成绩及思想表现越来越差,最终走上辍学之路;@#@@#@  辍学率的高低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当地办学条件、人民群众对接受教育的认识程度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优劣。

@#@“控辍保学”是一个综合性较强工作,它不是哪一个教师、学校的事,更不是哪一个领导的事,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真正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转变教育方式、转变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思想,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存与发展是与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离不开的。

@#@@#@  @#@2014年控辍保学工作总结(4)@#@  一年来,我校认真执行上级有关部门活动安排,明确职责,强化领导,坚定控辍保学工作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坚持依法控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控辍方针,落实“以质控辍、以德控辍、以资控辍”的具体措施,动员和组织社会、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使我校在校生巩固率要达到98%以上,我校的具体做法是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各级党政有关教育管理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都十分重视学校的"@#@控辍"@#@工作,在有关教育的各种各样的会议上曾强调要抓好"@#@控辍"@#@工作,并做了具体的指示。

@#@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在上头各级领导的领导下,都很重视“控辍”工作。

@#@我们认为“控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我校每年每学期都要达到"@#@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目的要求,才算是真正“控辍”,才算是真正普及小学阶段义务教育。

@#@因此,我校对“控辍”工作从没有丝毫松劲的思想,全体领导都积极工作,加强管理。

@#@我校成立了发动学生入学领导小组。

@#@校长兼组长,教导主任兼副组长,其他领导成员当组员。

@#@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包干发动适龄儿童入学,做好入学情况调查统计、汇报、组织参与捐资助学等工作。

@#@@#@  二、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强化依法治辍@#@  1、增强师生依法治辍意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每年3月和9月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控辍保学"@#@宣传工作。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向学生宣讲《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使广大师生认识到,《义务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实施的行为规范,任何人不能以个人意志和好恶凌驾于《义务教育法》之上,而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义务教育法》,否则就是违法。

@#@@#@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实施义务教育的良好环境。

@#@认真落实依法治辍的程序。

@#@一是坚持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要求适龄儿童父母或监护人送入学对象入学;@#@二是坚持入学注册,加强对义务教育资料的管理;@#@三是发现有辍学倾向的学生,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使其打消辍学念头;@#@四是对确认为辍学的,学校派人家访,同时通知学生所在村委会或居委会,请他们协助做好辍返工作;@#@五是对劝说无效的辍学生要及时上报,并建议有关部门对不按法律规定将辍学的学生送回学校的家长或监护人给予行政处罚。

@#@@#@  三、采取有力措施,做好“控辍”工作@#@  1、分级管理,奖惩并举。

@#@为了确保我校应管辖范围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做到没有一个适龄儿童辍学为把“控辍”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校长与班主任、科任老师签订了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我校将这项工作也纳入到学校的量化工作管理当中,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因此,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师都能按规定要求,主动、积极、认真地工作,加强管理,成绩十分显著。

@#@@#@  2、搞好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践表明,许多学生辍学是因为厌学或学习困难。

@#@因此,办学思想是否端正,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辍学率的高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从根本上防止学生辍学的基础性工作。

@#@要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大力推进以“校本教研”为龙头的教学改革,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全方位开展了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创新学习等课题研究。

@#@改变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改变单纯的知识型课堂,尝试启发式、自主式、研究型的课堂模式。

@#@变教师被动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实现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生动活泼、主动获得文化知识。

@#@另外,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有专长的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

@#@@#@  3、开展热情帮教、爱心助学活动。

@#@学习困难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最容易成为辍学生的学生群体。

@#@我们要求各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特别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热心帮助他们。

@#@要耐心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防止他们因学习困难而辍学。

@#@@#@  4、做好控辍的管理工作。

@#@为使“控辍”工作制度化,我校在治辍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严格学籍管理。

@#@教育局建立的统一学籍,并实现了微机管理,一个学生一个学号。

@#@严格休学、转学、借读的手续;@#@加强班级管理。

@#@@#@  在上级教育部门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控辍"@#@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100%,毕业率达到100%。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措施,做到上下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4年控辍保学工作总结(5)@#@  控辍保学工作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赤岩镇初级中学服务于铜钱关镇和赤岩镇,受地理和区域经济的影响,保学控辍工作形势严峻。

@#@为此,我校依据《义务教育法》和《旬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无辍班无辍校无缀镇活动意见》的要求,制定制定了《赤岩初级中学创建无辍学校园、无辍学年级、无辍学班级活动方案》,积极创建“无辍学校”。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工作,学校较好地完成了控辍保学的目标任务。

@#@@#@  一、控辍保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从镇政府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控辍保学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控辍保学工作责任更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局面,确保了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2013-2014学年我校应入学生630人,转入1人,转出4人,辍学2人,因病休学2人,实到623人,辍学率0.3℅。

@#@较好完成了全县初中阶段年辍学率1%以内的控辍保学目标任务。

@#@@#@  二、控辍保学所做的工作@#@  

(一)制定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与思路@#@  为巩固提高“双高普九”和教育强县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推动“教育名县创建”工作,依据《义务教育法》和《旬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无辍班无辍校无缀镇活动意见》的要求,赤岩初中为落实创建“无辍学校”工作,制定了《赤岩初级中学创建无辍学校园、无辍学年级、无辍学班级活动方案》。

@#@方案中明确了工作目标,成立了“无辍学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措施。

@#@加强了“控辍”组织建设,并形成共识。

@#@@#@  同时各班在《旬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无辍班无辍校无缀镇活动意见》和《赤岩初级中学创建无辍学校园、无辍学年级、无辍学班级活动方案》的指导下,制定无辍学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控辍保学责任,建立起完备、有效的控辍方案和制度。

@#@@#@  

(二)加大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1、为加大“依法控辍”的宣传力度,营造“控辍”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将每年的三、九月份定为了“控辍活动月”。

@#@活动月中,由政教处组织牵头,利用开学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教师分组深入到13个村、社区,张贴标语,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及全社会的依法“普九”意识,努力营造“控辍保学”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  2、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对控辍保学工作中的典型教师、学生和开明家长的先进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并予以表彰奖励。

@#@@#@  3、开学初,学校政教处组织召开班主任会议,明确提出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和“开学第一天、控辍第一事”的要求,让班主任充分认识到了控辍保学工作意义和重要性,使班主任对控辍保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将教育局的相关文件和学校方案发给各年级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引起全体教师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  另外,我们要求各科任教师每天每节课加强对学生的到校情况的考勤并及时反馈,班主任要及时掌握情况,发现有未到校的学生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动员学生到校上课。

@#@(三)多渠道、多举措开展控辍保学工作@#@  1、以管控辍,措施保学。

@#@@#@  加强“管理控辍”的组织领导,完善控辍制度措施,明确保学责任。

@#@学校实行校委会领导联年级组、科任老师联班级制度,并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人人有责,指标到人。

@#@并把控辍工作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主要内容之一。

@#@@#@  加强学籍管理,严把学生流动关。

@#@教导处在每学期第一周内,,建立电子管理的学生学籍、名册档案,对学生的流动实行动态管理。

@#@严把休、转、寄、降手续关,及时掌握学生变动情况,追踪查实、家访动员;@#@九年级及时建立学生去向档案。

@#@@#@  做好年级组和班级学生跟踪管理。

@#@分别召开全体教师、年级组教师和学生动员大会,摸清“易辍生”、“家困生”、“学困生”情况,分类登记造册,跟踪了解,对学生做好跟踪管理。

@#@学校根据政教处统计的学生到校情况,逐班、逐个排查清理结果,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专人家访动员,趁热打铁,严防紧追死保。

@#@全年共有40多个教师到370多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电话家访更是频繁。

@#@@#@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易辍学生的动向,各班定期向学校汇报学生情况,学校也逐月检查、量化评比,把控辍保学工作与绩效和业务考核、评先评优、定职晋级挂钩。

@#@@#@  开展争创“无辍年级组”、“无辍班级”评比活动。

@#@对控辍保学工作成绩突出的年级组长、班主任和相关科任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在同等条件下,在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通过审查,赤岩初中有七年级三个班、八年级三个班和九年级四个班被评为学校“无辍班级”,将在2014年秋季在开学典礼上分别对班级和班主任进行表彰奖励。

@#@@#@  2、以质控辍,兴趣导学。

@#@@#@  创设“教改控辍”的育人环境,让更多学生亲师、爱校、恋班。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树立教师眼中无差生的观念。

@#@结合课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落在实处。

@#@特别是对“四生”(留守生、单亲生、特困生、偏科生)科任教师有管护办法,让他们充分体味到“师之爱、校之暖、班之亲”。

@#@树立“激活偏科生、专注留守生、扶助特困生、关爱单亲生”的宗旨,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自己的不当或过失而辍学。

@#@@#@  通过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备课和讲课上下工夫,在课外辅导上下功夫、在师生交流上下功夫、在育人的艺术上下工夫,以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育人艺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以知识、艺术、真情实感全方位控辍,以此保住学生。

@#@@#@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阳光体育、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特长,使学生对师生、校、班产生眷恋情结,有效地防控辍学。

@#@@#@  3、以德控辍,以情劝学。

@#@@#@  切实做好厌学生和有辍学苗头学生的思想工作,防止离校造成辍学。

@#@要求全体教师与“四生”“帮扶结对子”,传授知识有耐心,生活情感有爱心,控辍保学有恒心,做好“四生”思想工作,用真心爱护易辍生,关心易学生,经常家访,及时掌握“四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四生”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安心的上学,以真情实感把“四生”留住。

@#@@#@  4、以资控辍,帮困助学。

@#@@#@  学年初,各年段各班摸清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情况,了解困难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将“一补”切实照顾到经济困难的学生。

@#@2013-2014学年学校共落实“一补”生372人,合计资金达232500元。

@#@@#@  积极开展校内“献爱心、帮困生”活动。

@#@每学期初,学校党支部、团委开展党员、团员“一帮一”活动。

@#@遇到特殊情况,发动师生捐款,帮助困难学生。

@#@@#@  5、合力控辍,巩固成果。

@#@@#@  2013-2014学年,学校将继续通过各种措施,巩固在校生,稳定动摇生,招回辍学生,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依托社会教育组织,实施保学控辍工程,并依靠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合力做好控辍工作。

@#@@#@  四、控辍保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作力度不够。

@#@全校虽然层层签订了控辍保学责任书,但少数班级控辍工作不够到位,辍学率仍超过控制标准。

@#@@#@  2、学籍证明手续的办理相当困难和繁琐,特别是随父母到外县读书的学生,取证工作更是困难重重。

@#@(面试网)@#@  3、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对家长的监护职责缺乏强制措施。

@#@《义务教育法》执法力度不大,这给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  五、工作打算@#@  1、全省学籍实行“电子化”管理后,对转进转出的学生采取相应的严格措施。

@#@特别是对随父母到外县就读的学生索要就读证明后方可给学籍号。

@#@@#@  2、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对控辍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的保学控辍环境。

@#@@#@  继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向社会和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动员,让社会、家长更加理解、关心和支持控辍保学工作,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营造全社会控辍保学氛围。

@#@@#@  3、继续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积极联系当地政府,进一步完善对贫困生的减免与扶助措施,确保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i:

11;s:

8022:

"@#@昆明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评估报告@#@立项编号__________ZG12089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名称集中办学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___@#@课题类别___________自选课题_________________@#@所属学科___________义务教育_________________@#@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王德雄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所在单位_______九龙镇中心学校_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_2013年5月2日______________@#@昆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修订@#@一、中期评估报告@#@

(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开题论证书相同)@#@1、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进一步推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素质教育为目标,促进学校发展和社会需求双向结合。

@#@其核心目的是并校后造成了学生多且基础参差不齐,如何组织师生共同研讨恰当合理的教学对策。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2、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人际交往、学校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健康良好的发展。

@#@根据其年龄特点,针对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措施。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1、新生的入学适应性研究;@#@@#@2、并校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分班教学研究;@#@@#@3、个别学生心理障碍,行为问题,心理问题与调适研究;@#@@#@4、个别教学方法研究;@#@@#@5、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小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和行为模式,重点对有心理问题和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调查辅导;@#@@#@6、对禄劝县九龙中心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心理。

@#@@#@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开展了哪些研究活动;@#@研究进度怎样;@#@主要经验措施;@#@有无变更等)@#@1.充分准备:

@#@对1-6年级的数学教材进行系统梳理;@#@重组教材开展课型研究;@#@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研究载体,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以课标为准绳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

@#@@#@2.准确定位:

@#@确立课程理念,以“不变”应“万变”。

@#@培养教师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能力、校本化课程建设的能力和基于课程标准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

@#@@#@3.整体策划,阶段突破:

@#@针对课题目标,我们将研究内容进行统整思考,把研究的具体过程、研究内容和各阶段研究策略进行了规划。

@#@@#@4.反思跟进:

@#@研究的过程是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的过程。

@#@我们在实施策略上增加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而具体的内容撰写更是因为参与人员的话语系统、思维方式、表述逻辑呈现多样性而反复斟酌,反复研讨,反复修改。

@#@@#@ @#@通过一次次的研讨聚焦、一次次的课堂实践,智慧生成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师生发展融为一体的良好态势。

@#@@#@(三)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初步形成的主要研究观点;@#@调查报告、教学案例、论文和教材;@#@教学设计、教育叙事、教学札记、教学体会、阶段研究报告;@#@开发的相关课件、软件以及研究成果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果等。

@#@)@#@序号@#@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人@#@1@#@ @#@2010年11月@#@ @#@《集中办学喜与忧》@#@论文@#@ @#@王德雄@#@2@#@2013年1月 @#@@#@ @#@《集中办学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王德雄@#@3@#@2013年4月 @#@@#@《集中办学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报告@#@王德雄@#@(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存在问题:

@#@缺乏专家引领,教研工作中存在一些粗放、低效等问题,我们一边研究,一边在行动中摸索,模仿的痕迹较重。

@#@@#@2、教师要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

@#@尽管有一批教师已行动起来,并在行动中有所发展,但同样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平时的教育反思质量不高,存在一定的应付倾向。

@#@我们自身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创新精神还不够,部分教师的研究热情不足。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1、继续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等方法,边学习边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构建具有我校综合学科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2、做好教研实践与反思,提炼研究成果,争取出一批有学校特色的高质量成果。

@#@@#@3、在全校渗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理念,展示科学、活跃、生动的教育局面,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六)可预期成果@#@1、通过做《集中办学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切实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

@#@相信我们每个人会延续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会探讨出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2、下一步计划和预期成果@#@

(1)、继续在课题组的领导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使课题的深入研究得到保障,确保课题研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

(2)、开展“个案追踪”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记载研究成果,得到第一手材料。

@#@@#@(3)、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形成针对集中办学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个案集锦,供学校,和小学数学教师参考和使用。

@#@@#@二、重要变更说明@#@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研究计划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并说明理由,限400字以内。

@#@@#@通过对课题中期检查及总结,发现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

@#@课题注重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但如何界定一节课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研究还有欠缺。

@#@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进行各类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优秀案例,并建立完整的体系。

@#@@#@课题负责人签名:

@#@王德雄@#@2013年5月2日@#@三、中期检查及评价@#@总体进展自我评价@#@1.按计划进行(√);@#@2.进度超前();@#@3.进度拖延()。

@#@@#@课题负责人(签字):

@#@王德雄2013年5月2日@#@所在单位意见@#@“集中办学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开展正常有序,九龙中心校一定会大力支持,确保此课题圆满完成。

@#@@#@所在单位盖章九龙镇中心学校@#@2013年5月2日@#@专家组检查意见@#@专家组评定结果建议:

@#@优秀()合格(√)不合格()@#@审查意见及建议:

@#@此课题开展正常,经专家组研究决定,初步考核为合格。

@#@@#@专家组组长签名:

@#@杭永东@#@2013年5月2日@#@县区科研管理部门审查意见@#@@#@年月日@#@昆明市科研管理部门审查@#@意见@#@年月日@#@1.课题中期,请将此报告报送昆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将电子版发至电子信箱。

@#@@#@2.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抽查的,由专家组进行检查评议。

@#@@#@";i:

12;s:

18856: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同。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识字2姓氏歌教学反思@#@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

@#@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

@#@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识字3小青蛙教学反思@#@1.导入新课时采用猜谜语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了解了“青”的意思,为使用“形声字识字法”进行识字做好铺垫。

@#@@#@2.能够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读文识字中抓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字形与字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3.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学比读等多种形式,达到了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感知形声字特点的效果。

@#@@#@识字4《猜字谜》课后反思@#@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教学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再者,我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同时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另外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增加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力,然后我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描红、临写。

@#@我在巡视过程中适当指点,并给学生写得好的字画个小红星,这对学生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

@#@@#@我在学生猜谜底时通过表演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给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视觉刺激,会教学目的很好的完成。

@#@@#@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1.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我让学生先了解沙洲坝的地理环境,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

@#@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缺水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

@#@@#@2.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通、读顺,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从而理解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

@#@@#@2《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祖国的风貌,让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3《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与反思@#@《一个接一个》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上。

@#@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另外,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

@#@@#@4《四个太阳》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

@#@@#@1.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孩子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中提炼自己的体验,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素材。

@#@@#@2.关注写字教学,对学生的书写姿势、按笔顺规则书写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5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反思@#@本文成功之处:

@#@@#@1.教态是值得肯定的,提问题、和学生互动、与学生对话,等等,都很自然,笑容可掬。

@#@学生也表现出了真感情。

@#@@#@2.预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也很成功。

@#@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

@#@小鸭子是如何救小公鸡的?

@#@学生学得也很快乐。

@#@@#@3.课堂气氛很活跃,我采取了开头和结尾都动起来的形式。

@#@@#@不足之处:

@#@@#@1.教学设计备好了,但是自己却不熟悉,到了课堂上更多的是临场反应。

@#@@#@2.本课遗憾的是,学生思维还是没有打开,没有我想象中的活跃。

@#@平时上课过于依赖教材,导致学生思维呆板。

@#@@#@6树和喜鹊教学反思@#@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

@#@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

@#@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7怎么都快乐教学反思@#@从本节课与学生的学习中我觉得有几点做法比较成功。

@#@@#@1.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内涵。

@#@@#@“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

@#@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在本节课中,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并鼓励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

@#@@#@2.启发引导,自由表达。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才会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把自己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放到文本中来理解。

@#@在本节课教学中,模仿课文形式进行“小创作”,让学生也来当回小诗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了教学渠道,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交流。

@#@@#@第四单元反思@#@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悟教学。

@#@通过出示《静夜思》背景插图,优美的配乐,李白的图像,以及理解“霜”这个词的图片等,能够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走进诗人思乡的情怀中。

@#@@#@《夜色》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本文以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夜晚,感受深夜时,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短的诗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中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在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

@#@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

@#@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本堂课我十分重视“读”,以问题为引领,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出感受,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读好长句,读好反问句,使学生在充分地读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加深情感体验,同时注重学法指导,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从而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第一课时设计分为三个环节,从认到读,从读到写,在活动中有规律地进行学习。

@#@第一环节以认读为主,并在认读中总结汉字的书写规律,根据总结的经验进行拓展练习。

@#@第二环节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对带有轻声字的词语有一定的认知,了解带有轻声字词语的读法和规律,并拓展练习运用两三个词语造句。

@#@第三环节以写为主,在正确、美观的书写汉字的基础上能够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同一个笔画出现在不同位置,书写的笔顺不同。

@#@@#@第二课时设计分为两个环节,两个环节以读为主。

@#@第一环节熟读成诵,不仅会读,在读的过程中还以多种方式诵读诗歌。

@#@第二环节,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对读绕口令的韵律感、语速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学生在认读汉字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会观察、总结,把总结的方法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并且在读中感受、在读中认知,在读中感受中国语言魅力与博大精深。

@#@@#@识字五、动物儿歌@#@本节课设计着力体现“三重”,即重归类、重情境、重方法指导,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

@#@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

@#@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

@#@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

@#@因此,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激发表达欲望;@#@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

@#@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识字6、古对今*@#@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

@#@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

@#@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

@#@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

@#@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3.多种方法识字@#@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发掘多种识字方法,再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动交流,识字的多元化方法、多元化途径得以互补、互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

@#@此环节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有效提高了识字效率。

@#@@#@识字7、操场上@#@在丰富的活动中,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

@#@整堂课,无需老师过多语言的引领,学生便踊跃地投入到学词、识字中来。

@#@表演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时,课堂气氛更是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到前边表演,看着他们的演技,我不禁感叹“动”起来的识字8、人之初*@#@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赏析:

@#@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用多元化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非常可贵。

@#@此环节的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语文园地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减少语文园地的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喜羊羊参加运动会”的一系列情境。

@#@借助课件里的图片和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以语文园地中的各板块内容为主体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学习效果。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反思@#@1.巧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本课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

@#@@#@2.多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

@#@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所以,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增强交际能力。

@#@这节课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说”的时间和自由地“说”的空间。

@#@整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魅力真是不可小觑。

@#@更值得一提的是,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时,真是前所未有的顺畅,一遍下来,全班无一人停顿,看来,课下做足功课,课上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赏析:

@#@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初步寻找汉字的规律,培养自主认字能力。

@#@在教学时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做一做“打球、拔河、拍球”及“跳高、跑步、踢足球”的动作,看看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就会发现“打、拔、拍”这些动作是跟手有关的,所以“打、拔、拍”用了提手旁,而“跳、跑”这些动作是跟脚有关的,所以用了足字旁。

@#@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六单元@#@";i:

13;s:

1987:

"@#@毒品预防教育班会课教学反思@#@近年来,毒品的危害性在全国日益显现,提高广大学生防毒、拒毒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抵制毒品侵袭的能力,成为学校家庭社会所面临的当务之急,为此,作为班主任我有义务教育学生去关爱他们的生命远离毒品。

@#@@#@本节班会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对老师而言,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大量的事例和图片,从视觉上给了学生很大的冲击,让学生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

@#@通过快板朗诵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毒品的危害性和远离毒品的必要性。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投入各个环节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也改善了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明白师生之间还是合作者、朋友、伙伴关系。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切的感到:

@#@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由。

@#@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应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要指导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必须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给自己充电,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做到一专多能,不但要做到“一桶水”更要做到“长流水”。

@#@@#@总之,本次班会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了毒品的危害性,树立了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意识,并自觉地成为禁毒的宣传员,为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作出了表率。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愿生命之花盛开得更加鲜艳、亮丽!

@#@@#@";i:

14;s:

3420:

"参加“名师培养划工程”@#@钱守旺教师《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有感@#@石塔实验学校教务处@#@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特级教师钱守旺的讲座,通过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特级教师钱守旺的讲座《打造动感课堂的二十四个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策略2中钱老师提出要“读懂学生,高效对话”使我真正懂得了要读懂学生什么,那就是要读懂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基础,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思路,学生的错误,以及学生的情感。

@#@想想自己以前在课堂上,只知道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去教学,很少读懂学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通过听讲座使我豁然开朗,生动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的思路、需要,要了解学生们心里真正的情感。

@#@@#@钱老师指出了教学24个主张:

@#@“观念更新,理念内化”“读懂学生,高效对话”“读懂教材,丰富内涵”“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教不越位,学要到位”等等。

@#@可以这样说,钱老师对传统教学的反思是独特的、实在的,是从教学需要的视角出发,没有那种工于雕琢的深沉和故作惊人的激进,然而却为流行的“以学定教”等教学主张寻找到了现实依据。

@#@@#@钱老师提出的“教材内容生活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学内容弹性化”、“学习材料多样化”四种教材呈现方式,实际上提供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策略。

@#@今天,当我们把“超越教材”作为教学流行语时,我们发现,钱老师提出的“四化”,其实正是“生活”的精髓。

@#@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面对小学课堂,认识初步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追求。

@#@@#@究竟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换句话说,当新课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人文性教学之后,一节成功的课该有些什么特点?

@#@钱老师的回答是: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节好课的“五字标准”。

@#@@#@新:

@#@教学理念新、教学思路新、教学手段新、评价形式新;@#@@#@趣:

@#@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学习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提高练习兴趣、课堂结束后延续学习兴趣;@#@@#@活:

@#@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教活、情感激活;@#@@#@实:

@#@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真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美:

@#@课堂氛围美、数学味道美、教师风格美、学生感受美。

@#@@#@钱老师正是以这五大标准构建课堂,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审视,这是求质取神的平和与质朴之美,是一种美的至高追求。

@#@@#@最后,感谢教育局领导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要把这次学到的各种经验更好的应用于以后的教学当中去,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我想那也将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大的快乐。

@#@@#@";i:

15;s:

15493: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对数函数的概念;@#@@#@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三)德育渗透目标@#@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指对数互化关系:

@#@@#@2、的图象和性质.@#@a>1@#@0<a<1@#@图@#@象@#@性@#@质@#@

(1)定义域:

@#@R@#@

(2)值域:

@#@(0,+∞)@#@(3)过点(0,1),即x=0时,y=1@#@(4)在R上是增函数@#@(4)在R上是减函数@#@3、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时,曾经讨论过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得到的细胞的个数是分裂次数的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用指数函数=表示.@#@现在,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1万个,10万个……细胞,那么,分裂次数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的函数.根据对数的定义,这个函数可以写成对数的形式就是.@#@如果用表示自变量,表示函数,这个函数就是.@#@引出新课--对数函数.@#@二、新授内容:

@#@@#@1.对数函数的定义:

@#@@#@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定义域为.@#@学生思考问题:

@#@为什么对数函数概念中规定@#@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

(1);@#@

(2);@#@@#@分析:

@#@此题主要利用对数函数的定义域(0,+∞)求解.@#@解:

@#@

(1)由>@#@0得,∴函数的定义域是;@#@@#@

(2)由得,∴函数的定义域是;@#@@#@(3)由x-1>@#@0得x>@#@1,@#@∴函数的定义域是.@#@2.对数函数的图象:

@#@@#@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作与的图象:

@#@@#@@#@思考:

@#@与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3,

(1)根据对称性(关于x轴对称)已知y=x的图像,你能画出y=的图像吗?

@#@@#@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找出各函数图象的共同特征,分析其不同之处,并归纳其性质.@#@

(1)@#@

(2)@#@(3)@#@(4)@#@4.对数函数的性质@#@由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a>1@#@0<a<1@#@图@#@象@#@性@#@质@#@定义域:

@#@(0,+∞)@#@值域:

@#@R@#@过点(1,0),即当x=1时,y=0@#@时@#@时@#@时@#@时@#@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三、讲解范例: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⑴;@#@⑵;@#@⑶.@#@解:

@#@⑴考查对数函数,因为它的底数2>@#@1,所以它在(0,+∞)上是增函数,于是.@#@⑵考查对数函数,因为它的底数0<@#@0.3<@#@1,所以它在(0,+∞)上是减函数,于是.@#@小结1:

@#@两个同底数的对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所要考查的对数函数;@#@②根据对数底数判断对数函数增减性;@#@@#@③比较真数大小,然后利用对数函数的增减性判断两对数值的大小.@#@⑶当时,在(0,+∞)上是增函数,于是;@#@@#@当时,在(0,+∞)上是减函数,于是.@#@小结2:

@#@分类讨论的思想.@#@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对数的底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而已知条件并未指明,因此需要对底数a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四、练习1。

@#@(P73、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

(1)y=(1-x)

(2)y=(3)y=@#@(5(6)@#@解:

@#@

(1)由1-x>0得x<1∴所求函数定义域为{x|x<1};@#@@#@

(2)由x≠0,得x≠1,又x>0∴所求函数定义域为{x|x>0且x≠1};@#@@#@(3)由∴所求函数定义域为{x|x<};@#@@#@(4)由∴x≥1∴所求函数定义域为{x|x≥1}.@#@练习2、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3、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都是[0,1],@#@求a的值。

@#@(因时间而定,选讲)@#@五、课堂小结@#@⑴对数函数定义、图象、性质;@#@@#@⑵对数的定义,指数式与对数式互换;@#@@#@⑶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六、课后作业:

@#@@#@1.阅读教材第70~72页;@#@@#@2.《习案》P191~192面。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1.教学知识点@#@1.对数函数的单调性;@#@2.同底数对数比较大小;@#@3.不同底数对数比较大小;@#@@#@4.对数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5.对数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2.能力训练要求@#@4.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2.掌握同底数对数比较大小的方法;@#@@#@3.掌握不同底数对数比较大小的方法;@#@4.掌握对数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5.掌握对数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6.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3.德育渗透目标@#@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重点@#@1.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数对数的大小;@#@@#@2.求对数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方法;@#@@#@3.求对数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教学难点@#@1.不同底数的对数比较大小;@#@2.对数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对数函数的定义:

@#@@#@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0<a<1@#@图@#@象@#@性@#@质@#@定义域:

@#@(0,+∞).@#@值域:

@#@R.@#@过点(1,0),即当时,.@#@时.@#@时.@#@时.@#@时.@#@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3.书P73面练习3@#@③@#@5.函数y=x+a与的图象可能是__________@#@1@#@1@#@o@#@x@#@y@#@1@#@1@#@o@#@x@#@y@#@①@#@②@#@1@#@1@#@o@#@x@#@y@#@③@#@y@#@1@#@1@#@o@#@x@#@④@#@二、新授内容:

@#@@#@例1.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

@#@@#@⑴;@#@⑵.(3)@#@解:

@#@⑴,,.@#@⑵,,.@#@小结1:

@#@引入中间变量比较大小:

@#@例1仍是利用对数函数的增减性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当不能直接比较时,经常在两个对数中间插入1或0等,间接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练习:

@#@1.比较大小(备用题)@#@⑴;@#@⑵;@#@⑶.@#@例2.已知x=时,不等式loga(x2–x–2)>loga(–x2+2x+3)成立,@#@求使此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解:

@#@∵x=使原不等式成立.∴loga[]>loga@#@即loga>loga.而<.所以y=logax为减函数,故0<a<1.@#@∴原不等式可化为,解得.@#@故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例3.若函数在区间[a,2a]上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倍,@#@求a的值。

@#@()@#@例4.求证:

@#@函数f(x)=在(0,1)上是增函数.@#@解:

@#@设0<x1<x2<1,@#@则f(x2)–f(x1)==@#@∵0<x1<x2<1,∴>1,>1.则>0,@#@∴f(x2)>f(x1).故函数f(x)在(0,1)上是增函数@#@例5.已知f(x)=loga(a–ax)(a>1).@#@

(1)求f(x)的定义域和值域;@#@

(2)判证并证明f(x)的单调性.@#@解:

@#@

(1)由a>1,a–ax>0,而a>ax,则x<1.故f(x)的定义域为(1,+∞),@#@而ax<a,可知0<a–ax<a,又a>1.则loga(a–ax)<lgaa=1.@#@取f(x)<1,故函数f(x)的值域为(–∞,1).@#@

(2)设x1>x2>1,又a>1,∴>,∴<a<,@#@∴loga(a–)<loga(a–),即f(x1)<f(x2),故f(x)在(1,+∞)上为减函数.@#@例6.书P72面例9。

@#@指导学生看书。

@#@@#@例7.(备选题)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⑴;@#@⑵;@#@@#@解:

@#@⑴∵对一切实数都恒成立,∴函数定义域为R.@#@从而即函数值域为.@#@⑵要使函数有意义,则须:

@#@,@#@由∴在此区间内,∴.@#@从而即:

@#@值域为,@#@∴定义域为[-1,5],值域为.@#@例8.(备选题)已知f(x)=logax(a>0,a≠1),当0<x1<x2时,@#@试比较与的大小,并利用函数图象给予几何解释.@#@【解析】因为@#@=又0<x1<x2,@#@∴x1+x2–2>0,即x1+x2>2,∴>1.@#@于是当a>1时,>0.此时>@#@同理0<a<1时<@#@或:

@#@当a>1时,此时函数y=logax的图象向上凸.@#@显然,P点坐标为,又A、B两点的中点Q的纵坐标为[f(x1)+f(x2)],@#@由几何性质可知>.@#@当0<a<1时,函数图象向下凹.从几何角度可知<0,@#@B@#@x1x2@#@x@#@y@#@·@#@@#@·@#@@#@·@#@@#@·@#@@#@Q@#@A@#@(x1,f(x1))@#@(x2,f(x2))@#@此时<@#@四、课堂小结:

@#@@#@2.比较对数大小的方法;@#@@#@2.对数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3.对数复合函数定义域、值域的求法.@#@五、课后作业@#@1.《习案》P193与P195面。

@#@@#@备选题@#@2.讨论函数在上的单调性.(减函数)@#@3.已知函数y=(2-)在[0,1]上是减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解:

@#@∵a>0且a≠1,@#@当a>1时,∴1<a<2.当0<@#@a<@#@1时,∴0<@#@a<@#@1,综上述,0<@#@a<@#@1或1<a<2.@#@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2.反函数的求法.@#@

(二)能力训练要求@#@1.使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反函数的概念;@#@2.反函数的求法.@#@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我们知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是时间t的函数,即s=vt,其中速度v是常量,定义域t0,值域s0;@#@反过来,也可以由位移s和速度v(常量)确定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即,这时,位移s是自变量,时间t是位移s的函数,定义域s0,值域t0.@#@问题1:

@#@函数s=vt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什么?

@#@@#@问题2:

@#@函数中,谁是谁的函数?

@#@@#@问题3:

@#@函数s=vt与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又如,在函数y=2x+6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定义域xR,值域yR.我们从函数y=2x+6中解出x,就可以得到式子.这样,对于y在R中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在R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因此,它也确定了一个函数:

@#@y为自变量,x为y的函数,定义域是yR,值域是xR.@#@3、再如:

@#@指数函数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由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有:

@#@对于y在(0,+)中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在R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因此,它也确定了一个函数:

@#@,y为自变量,x为y的函数,定义域是y(0,+),值域是xR.@#@二、讲解新课:

@#@@#@1.反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设函数的值域是C,根据这个函数中x,y的关系,用y把x表示出,得到x=(y).若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y),x在A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y)就表示y是自变量,x是自变量y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y)(yC)叫做函数的反函数,记作,习惯上改写成@#@开始的两个例子:

@#@s=vt记为,则它的反函数就可以写为,同样记为,则它的反函数为:

@#@.@#@探讨1:

@#@所有函数都有反函数吗?

@#@为什么?

@#@@#@反函数也是函数,因为它符合函数的定义,从反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一个函数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如,只有“一一对应”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有反函数是@#@探讨2:

@#@互为反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关系@#@函数@#@反函数@#@定义域@#@A@#@C@#@值域@#@C@#@A@#@探讨3:

@#@的反函数是什么?

@#@@#@若函数有反函数,那么函数的反函数就是,@#@这就是说,函数与互为反函数@#@探讨4:

@#@探究互为反函数的函数的图像关系@#@观察讨论函数、反函数的图像,归纳结论:

@#@@#@

(1)函数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2)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增减性.@#@三、讲解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①;@#@②.@#@解:

@#@①由解得@#@∴函数的反函数是,@#@②由解得x=,@#@∴函数的反函数是@#@小结:

@#@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分三步,一解、二换、三注明.@#@例2.函数的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求的值.@#@【解析】根据反函数的概念,知函数@#@的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1),@#@∴,∴.@#@【小结】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其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例3.已知函数,求的值.@#@解:

@#@方法一:

@#@∵∴由解得:

@#@@#@  ∴为原函数的反函数,∴=4.@#@方法二:

@#@由反函数的定义得:

@#@,解得:

@#@x=4,即=4.@#@练习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

(1)y=(x∈R),

(2)y=(x∈R),(3)y=(x∈R),@#@(4)y=(x∈R),(5)y=lgx(x>0),(6)y=2x(x>0)@#@(7)y=(2x)(a>0,且a≠1,x>0)(8)y=(a>0,a≠1,x>0)@#@解:

@#@

(1)所求反函数为:

@#@y=x(x>0),

(2)所求反函数为:

@#@y=x(x>0)@#@(3)所求反函数为:

@#@y=(x>0),(4)所求反函数为:

@#@y=(x>0)@#@(5)所求反函数为:

@#@y=(x∈R),(6)所求反函数为:

@#@y==(x∈R)@#@(7)所求反函数为:

@#@y=(a>0,且a≠1,x∈R)@#@(8)所求反函数为:

@#@y=2(a>0,且a≠1,x∈R)@#@练习2.函数y=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关于(D)@#@A.轴对称B.轴对称C.原点对称D.直线对称@#@(备选题)3.求函数的值域.@#@解:

@#@∵∴∴y≠∴函数的值域为{y|y≠}@#@(备选题)4.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像的性质求参数@#@解:

@#@由已知得:

@#@,即,故m、n的值分别是-3、7.@#@(备选题)5..@#@解:

@#@由已知可知,的反函数是它的本身,即.@#@  由得所以恒成立.@#@比较对应系数得@#@五、课堂小结@#@1.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步骤.@#@2.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关系;@#@@#@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增减性.@#@六、课外作业:

@#@@#@1.阅读教材P.73;@#@@#@2.《学案》P.88~P.89.@#@第14页共14页@#@";i:

16;s:

12627:

"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反思@#@@#@1、上完《测量水的温度》这课,自我感觉很是不好。

@#@最明显的一点表现在时间的把握上,超时大约七八分钟。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是在做两个测量水温的实验时浪费的时间多了些。

@#@其实在课堂内容的分配上,也不够明细,使得课堂上的秩序有点欠佳,似乎有点头大脚轻的感觉,最终使我的课的最后部分未能圆满完成。

@#@@#@2、在掌握了方法后,学生测量水的温度时,学生们都能比较规范,但出现一些小组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小组合作。

@#@(桌上的四杯水每人都测一遍,不讲求效率。

@#@在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时,学生测量都很认真,场面很热闹,测量\记录\交流。

@#@但学生们都存在一个问题,明显是错误的,但不去思考,只动手,不动脑。

@#@@#@3、课前预设和上课时学生表现不一样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组织学生。

@#@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科学课上,动手和动脑是并存的,而学生现在很多往往是分开的,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看到新奇的、好玩的仪器时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一动手之后,只关注一些现象,哪怕是与生活中相违背的现象,学生们也不去思考,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今后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怎样在动手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

@#@@#@在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时,学生测量都很认真,场面很热闹,测量\记录\交流.但学生们都存在一个问题,明显是错误的,但不去思考,只动手,不动脑.@#@@#@《测量水的温度》说课稿@#@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学分析@#@本课是前一节课学习的继续,课堂中依然是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的方法,并给学生更多操作的机会,锻炼孩子的技能。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操作技能上的学习,在操作上必须注重操作的正确性,通过老师的引导,小组成员的互相的监督,使孩子养成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能准确掌握操作。

@#@另外通过测量水温,使孩子对物体变化和热量的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让孩子知道,热量的失去说明了温度的变化,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2、学生分析@#@孩子年龄的特点:

@#@三年级孩子主要以形象性思维为主,孩子的逻辑思维较差。

@#@此外,本节课的所用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本班学生的特点是比较踏实,但思想有些约束,主观能动性稍差。

@#@因此我在本节课中,所提出的问题也是由浅入深,问题的解决上尽可能让孩子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多让学生操作,并通过直接接触快速的学习知识和操作技能。

@#@@#@3、教学方式的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是接受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以自我导向、自我监控为主,以收集整理资料、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小组交流和讨论等多种活动方式为辅助,其中记录表的多次使用,是为了培养学生记录习惯和简化教材,使学生更好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技能。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时,内容有浅入深,在技能的训练上,从多个方面、多种途径让学生重复的练习,加强记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方法。

@#@热的传递和物质的变化的知识在本课中都有一定的体现,但这不是本节课重点,它们都是五、六年级要学习的内容,所以不能把知识强压给学生,而应注重孩子的自我认识。

@#@另外书本上操作比较繁琐,不易操作,所以我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同时,对书中内容进行修改、整合、使内容简单化,利于孩子操作和对比分析。

@#@本人认为针对性强的内容更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利于孩子学习的投入和自信心的建立。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

@#@@#@

(一)、科学概念@#@l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适合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

(二)、过程与方法@#@l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值在-2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四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本节课,主要是以培养孩子的技能为主,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怎样正确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通过对学生在书中的学习,同学的演示,小组内的测量不断的加强孩子的熟练度,使孩子能准确的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难点@#@大自然是奇妙的,我希望孩子能通过亲身经历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本节课就有很好的机会,通过两次测量水温后,可以发现水温的变化,水温越高,温度下降的越快。

@#@但这个知识点不是本节课重点,不意占用过多时间,为了让孩子容易找出规律,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我选择通过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间大概控制在5分钟内。

@#@@#@五、教学过程:

@#@@#@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先通过辨别一杯水的温度引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着各式各样的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时应选择适合的温度计。

@#@接下来通过书本上的阅读了解测水温的基本方法,分析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加深刻记忆理解,为下面的操作打下的基础。

@#@@#@

(二)、测量水温@#@请同学进行演示,加强其他孩子对正确操作的印象。

@#@演示的方式和前阅读分析比起来更加形象性,更直观,有利孩子的记忆的加深。

@#@接下来就是实际动手了,先后两次测量水温,每次测量都包括热水和自来水(热水来源于饮水机中,接水的先后顺序不同,水温也会不同),这样做为了给学生更多操作机会,使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第一次测量后,我会汇总一些组的测量记录,引发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水(自来水或热水)测量的温度会不同?

@#@”解决问题后再给孩子一次测量水温的机会,并在测量前提出问题“水温会有变化吗?

@#@”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实验。

@#@两次测量的先后顺序不同,是下面更好做对比,感受到热的变化,和散热快慢的规律。

@#@在实验中孩子的记录十分重要,记录的时间也很重要,因此我要求孩子的两次测量,统一开始同时和结束,结束后做记录。

@#@@#@(三)、思考延伸@#@延伸的问题“水温有变化吗?

@#@”孩子通过两次不同的测量,很容易观察到。

@#@而“散热快慢规律”对于孩子的来说是有些难度的,不容易发现,我的解决方式是,汇总各小组第二次记录情况,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温差的变化,让学生发现水温高,温度下降快,水温低,温度下降慢的规律。

@#@@#@《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计量温度的单位;@#@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种类,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 @#@2.指导学生大胆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预测记录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活动感受、比较物体的温度,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来测定物体的温度。

@#@@#@教学难点:

@#@学习使用温度计,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

@#@  @#@教学准备@#@温度计模型、几种不同的温度计:

@#@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地温计、电子温度计等。

@#@@#@实验用开水、冷水、玻璃槽、空杯子等。

@#@@#@学生准备:

@#@材质不同的杯子、筷子、扇子等。

@#@@#@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1.创设情境:

@#@刚上完体育课,我知道大家都特别口渴,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杯热水,不过它太烫了,现在无法喝,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使它很快凉下来吗?

@#@@#@2.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引导学生借助课本插图并回忆生活实际,提出多种方法,教师将学生所述的方法简要地板书在黑板上,并为一些想出其他方法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器材。

@#@)@#@3.现在我们来动手试一试,请你选用方法来使杯子中的热水凉下来,5分钟以后我们来比一比各人杯子里水的温度。

@#@@#@学生分组实验(限时5分钟)@#@组内比一比,谁的水最凉?

@#@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争论的场面,都说自己的水比较凉。

@#@)@#@到底谁的水最凉?

@#@人的感觉有时并不精确、可靠,学习科学,我们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态度。

@#@究竟谁的水最凉?

@#@谁说得对呢?

@#@这有待于我们用实践来加以检验。

@#@@#@你有什么办法来做一个公正的裁判吗?

@#@@#@必要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科学仪器来获得比较精确的数据。

@#@@#@二、认识温度计,验证假设@#@1.要比较清楚地知道一杯水的温度,我们可以使用水温计。

@#@给学生提供水温计,学生分组观察温度计,汇报它由哪几部分构成。

@#@@#@2.出示温度计模型,练习看刻度表,教学生正确读写温度。

@#@温度可以用多种温标来表示,生活中运用比较多的是摄氏温标,用符号℃表示。

@#@@#@3.你们会使用温度计吗?

@#@指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教师演示,讲解注意点。

@#@@#@温度计为玻璃制品,使用时要小心!

@#@不要打碎温度计。

@#@@#@测量温度时温度计应伸入水中,但不要碰到玻璃杯壁或杯底,否则会影响测量数据。

@#@@#@读数时温度计不要离开水面,视线应与温度计内部液面上升所达到的刻度线平行。

@#@@#@4.学生尝试使用温度计。

@#@测量自己杯中水的温度。

@#@ @#@5.组内交流:

@#@究竟谁的水最凉?

@#@谁的猜测最正确?

@#@ @#@6.学生分组实验:

@#@测水温@#@分别测量一杯冷水、一杯热水的温度,把测得的温度填写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猜猜把两杯水混合后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应该高于冷水温度,低于热水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混合水的温度,检验一下自己的估计能力如何,继续做好实验记录。

@#@@#@简要交流实验情况,及时评价  @#@三、丰富认识,巩固技能@#@1.测量水的温度可以用水温计。

@#@测量不同的物体的温度要使用不同的温度计。

@#@出示实物并观察书上插图,认识几种不同的温度计。

@#@@#@2.看了它们的名称,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可以用来测得哪些物体的温度吗?

@#@@#@3.实践活动:

@#@运用不同的温度计测量周围物体的温度,比一比谁测得又快又准?

@#@@#@4.交流实践情况 @#@四、学习总结,扩展延伸 @#@1.今天这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什么体会?

@#@给这堂课起个题目。

@#@(学生发表意见)@#@2.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

@#@只要大家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一定能更好地做科学的小主人。

@#@@#@3.作业:

@#@我们知道,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使一杯热水很快凉下来。

@#@猜想一下热水变凉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把你的猜测记在你的《科学活动手册》上,并利用你所掌握的本领设计实验,自己或找同学一起来研究,检验一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i:

17;s:

5502:

"@#@加强教学管理提升实战能力@#@@#@随着教育形势的快速发展,我校面临着更严峻的竞争压力,而毕业年级作为学校的终端显示,不可避免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如何面对校情、抢抓机遇、因地制宜、扎实有效的推进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是每一个实中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分管初三的副校长,我就毕业班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升学目标:

@#@@#@1、努力提高各学科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力争使各科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保持全区领先地位。

@#@@#@2、切实做好提优工作,力争使优秀学生比例不低于2014年毕业班水平。

@#@@#@二、工作思路:

@#@抓两头促中间,分层指导教学,力求整体提高。

@#@@#@三、工作重点:

@#@狠抓两“率”:

@#@确保合格率、力争在提高优秀率上有所突破。

@#@@#@四、主要措施@#@

(一)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1、抓好常规,确保秩序@#@坚持贯彻学校教师教学常规要求,抓好教学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有关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确保毕业班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教师要做到:

@#@“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评。

@#@“五必”即作业布置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最大限度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

@#@“六环节”即备、讲、批、辅、考、评六个环节要环环相扣@#@2、集体备课,增强实效性。

@#@@#@加强学科教学的研究和交流,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全体任课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及教材、认真研究近几年中考试卷,分析并找出其规律,有的放矢地制订教学及复习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增强实效性。

@#@@#@教师备课,学习目标制定要具体,要低起点、高落点,指导复习时还要做到三忌三要,减少复习的盲目性;@#@@#@一忌:

@#@繁琐机械重复,要精心设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忌:

@#@停留在表面,要拓展延伸,不断寻求复习的亮点;@#@@#@三忌:

@#@分不清重难点,课堂教学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做到全面复习、系统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3、目标教学,提高针对性。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积极尝试分层教学,使优秀生持续发展,中等生得到提高,学困生达到合格。

@#@教学中要研究及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强化“双基”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练习,增强“实战能力”。

@#@@#@深入研究考纲和近几年中考试题,把握正确的中考改革趋势,明确复习方向和重点,遵循“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认真总结近几年中考复习指导工作,研讨新形势下中考复习策略,制订好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实施合理、可行、有效的中考复习模式和方法。

@#@广泛地收集信息,结合本校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及强化练习,多巩固、多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

(二)浓化学习氛围,形成育人合力@#@1、注重师生情感沟通。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学生肯不肯学,信心足不足,积极性高不高,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

@#@要求各任课教师在每次周清、月考后与学生一起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疑难,促进他们的提高。

@#@定期召开不同层次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

@#@@#@对学生而言,实行多鼓励、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具体落实时有三种方法:

@#@集中法、分层法、分段法,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有集中、有分散的召集会议,这样做更具有针对性,让学生懂得一要承担家庭的责任,二要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更加主动自觉努力的学习@#@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表彰大会让优秀学生介绍学习方法,请有经验的教师搞讲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科学安排提优、补差工作。

@#@@#@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的饱”,要加大提优力度,对这部分学生要提出较高学习要求,多吃偏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进行针对性的补差。

@#@@#@4、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召开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及时通报学校初三工作安排和设想,听取他们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新一届毕业班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寻找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引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强化初三教学管理和指导,力争使本届毕业班教学质量上一个台阶。

@#@@#@@#@@#@2015、3@#@";i:

18;s:

7008:

"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点滴体会?

@#@@#@作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来说,可谓真是千头万绪、多如牛毛、难以理顺,只要说是上级布置的工作,还真的没有哪一项说是不重视、不重要的。

@#@但不管怎么说:

@#@大多都还是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的,毕竟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

@#@所以说,不管什么时候,狠抓教学管理这根弦始终都不能放松。

@#@讲一点,我们都不要过于关注结果的形成,尽力即可,重视过程的艰辛永远是那些成功者或交流经验者之谈。

@#@@#@教学管理说简单就简单,说麻烦也真是麻烦,说了多少年,在指导检查中以前出现的毛病,无论怎么样说和做总是根除不了,老毛病没去掉不说、新毛病却增添了不少,还真是让各位校长大伤脑筋。

@#@今天,就我之所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或多或少宽解一下大家心中的郁结吧。

@#@@#@先和各位校长交流一下,如何走进教师心灵、探究其思想困惑之根源的问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现在的老师,传道,不够深刻;@#@授业,还勉强说得过去,有的还不够彻底;@#@解惑,大多更谈不上,教师连自己的困惑大都解不了,何以谈为学生解惑,岂不笑话。

@#@@#@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生活条件也明显提升了。

@#@由于发展所致,产生了很多的不平衡,很多旧有的规则都失衡了,于是人心更是失衡了,人们的幸福指数随之而大大的降低了。

@#@许多成功人士在取得辉煌成就之后,偏没有什么幸福感,倒很是怀念艰苦创业时的日子。

@#@创业过程虽说艰辛却大家能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成功后却少了那份相濡以沫,朋友间再无那份真诚之言。

@#@再说以前的皇帝,生来什么都不缺,幸福的有几个,沙漠中苦行的人们,能饮一滴水也倍感幸福。

@#@@#@现在,我们的教师聚在一起,谈教学、议管理的不多,“东家长、西家短,某某买了房、买了车,社会阴暗现象居多。

@#@”确实能解决问题的有多少,倒是平添了不少对社会、对现实的不满,这样的心情能搞好工作吗?

@#@能教好学生吗?

@#@教育、教学是很需要一份宁静的心情的。

@#@我们的教师有一部分确是迷失了自己,这很怕人的,像走火入魔一样,倘若没有人拉一把的话,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就这样在迷茫中就混过去了,苦了自己、更是耽误了学生。

@#@@#@做人,当真正认识自己,正视自己,明白自己的长处是什么,那些好高骛远的东西仅能想想而已,想多就不好了,老是纠缠更不好。

@#@做不了官,又挣不来钱,教好书、育好人,挣工资心安理得,和别人攀比什么,徒添烦恼罢了,天上又不曾真的会有掉馅饼的一天。

@#@老在不安中生活能工作好吗,能生活幸福吗。

@#@做自己该做的事,做自己能做好的事,不要让美好时光在指缝间沙沙流走,太可惜了。

@#@@#@收住教师的一份宁静之心,集体的力量威力无比,要让教师多感受集体的温暖,多感受在集体中的成长与进步,希望大家要致力于校园学术氛围的营造与形成。

@#@我近段时间感受颇深:

@#@读书能使人丰富,思考能使人深刻,写作能使人健全,交流能使人愉悦,展示能使人宽广。

@#@教师若能按这条线索发展下去,那可不得了啊,大家不妨回去都试一试。

@#@@#@书读的多了,当能通晓古今,解决问题自然就办法多了;@#@思考多了,人自然就变得深刻、厚重了许多;@#@能去主动写些东西,发自内心的去感受、感悟一些东西,写出来了人格自然就能提升和健全,工作境界自然也能升华不少;@#@老师们若能经常通过学校提供的平台进行交流或展示,那样的话,没有一所学校办不好的,谁不想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和认可啊,若有人夸你的话,你肯定是倍加谦虚、胸怀定变得无比宽广。

@#@大人们的心理反映和小孩子们是没有多大的差别的,不能老被忽视的,能被“关注”和认可才是最好的发展环境。

@#@@#@做人需谦虚,需学习别人的长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没必要人家都比自己强,只要有一点好能为己所用就已经很不错了。

@#@听专家报告会时,专家毕竟也是常人,仅某些地方有专长而已,然而很多教师,不是静听专家报告,偏在下面议论、“鸡蛋里挑骨头”,也不知是来学经验的还是来挑毛病的,这样的态度永远不会有什么长进的。

@#@只管学你觉得好的东西,管那么多其他的干吗,真不知个别教师的德行素质就那么低,实在是影响团队形象。

@#@学生尚能倾听教师讲课,反而教师就不能倾听别人讲话了,这是不是很笑话啊。

@#@为人师者,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是尤为重要的,缺乏德行之人,还能做好什么呢?

@#@@#@但是也不要太过迷信别人的东西,需从自身做起、做最好的自己,有了一定的高度之后、再去看别人才能学到有价值的东西;@#@不然的话,盲目的去学习,犹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之流,总跟在别人后头,失去了自己、迷失了自己,是永远不可能会有长足发展的;@#@关键是对自己的一种突破和超越,多审视自身、多提升自己,才是最好的发展途径。

@#@@#@还是回头说我们的教学管理吧。

@#@我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从两方面抓起:

@#@一是注重教学常规的真正落实;@#@二是切实有效的做好教研教改工作。

@#@@#@不是说按制度来不好,学校还真不能混同与工厂,教师不是工人,学生更不同于被加工的产品,他们之间决非技术与产品的等加关系。

@#@工作很需要有温情、讲方式,在教师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学校平台的构建显得极为重要,要多给老师设置交流、展示的机会,能不断尝试集体中的成功与提升,永远是一条发展的捷径。

@#@这一点各学校可以尝试成立自己的教师论坛,我想肯定会有效果的,做最好的自己,将是自身发展的唯一途径。

@#@@#@要在《教学常规》的落实上下功夫,且大有“文章”可做,一切以联系自身实际为突破口,做一点、算一点,严禁好高骛远,结果弄得总不能落实和提高。

@#@@#@教研教改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有效持续提升的最终之法宝。

@#@利用学科教研组活动和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之平台,从落实教学常规入手、从最基本的行为上进行不断反思和改进,联系教师自身实际,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及管理学生行为上大做文章,肯定会大有成效。

@#@@#@";i:

19;s:

9737: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仁和中学颜声洪@#@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

@#@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应有“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个方面,仅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

@#@就学生的“学”的反思,主要是作业反思及测后反思。

@#@测后反思就是在测验之后,根据学生测验的成绩和答卷情况,审视测验范围内教学的得失。

@#@作业反思就是要求学生针对做题中遇到的困难,反思课堂、课中、课后的学习行为。

@#@它是有效讲评的前提。

@#@深刻反思、重视讲评是全面实现测试功能的关键环节。

@#@@#@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几点做法。

@#@@#@一.教学前反思@#@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因此课前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之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

@#@如在“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平行投影”等的授课中,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在回家的路上或从行驶的车辆上面去收集一些图案和图标、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过打折销售进行促销、在太阳光下观察实物投影的形状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人人参与,如:

@#@探究“如何测量旗杆”时,有的学生想到用记标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绳,从而得到旗杆高度,有的想到用立小棍及阴影和旗杆及阴影的比例关系求解,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

@#@教学中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来。

@#@问题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思维不经意中展开,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

@#@@#@上课前,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做了充分的反思。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

@#@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便强行打断,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发生,没有主见,更谈不上创新,失去个性,只会被动接受。

@#@如:

@#@对反比例函数y=1/x,当x1<x2时,其对应函数的值y1和y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在讲解这道题目时,直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进行讲解。

@#@结果发现当讲完这道题目时,很多同学很迷茫,我赶紧调整思路,采用特殊值代入法,同学顿时茅塞顿开。

@#@同时也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了真正的理解。

@#@@#@因材施教,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时,经常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其中一条边是6,求另两条边的长。

@#@我将此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6,求底边长。

@#@@#@变式2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6,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正确思路,教师不应回避,而应大胆鼓励学生继续下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与修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不断反思,使自己设计的教案更适合学生的现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教学后反思@#@1、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从“得”的方面,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

@#@例如: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转变;@#@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等等。

@#@从“失”的方面,也要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去审视,去查找问题,查找哪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哪一个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等;@#@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等。

@#@如在与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勾股定理)时,让学生观察图1,探讨正方形P、Q、R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很多学生直接运用AC+BC=AB,得出S+S=S,这是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的结果。

@#@在老师的引导及一部分学生阐述自己思路的启迪下,同学的思维意识得到开放,于是有了如图2、图3等的做法,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

@#@@#@2、比较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经常听同行们的课,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探究优化教学的方法。

@#@@#@ @#@ @#@ @#@3、学生“学”的反思。

@#@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况有整体的了解,并从教师的评价、指点中得到启发。

@#@如,一次作业后,我就如下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

@#@“对这次作业,你有什么感受?

@#@”“你有什么办法能使这次作业完成得更好?

@#@”“完成作业后,你发觉自己学到了什么?

@#@”等,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哪些是欠缺的,哪些是更新的知识,学生在反思中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因材施教,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一、两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考意识。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

@#@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再加做,对于书中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

@#@@#@经过一次次的反思,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

@#@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

@#@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5@#@";i:

20;s:

5079: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重庆市蔡小龙@#@《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对分数已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

@#@因此,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课一开始,就从古人测量物体长度遇到的疑惑,接着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再让学生举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说说其含义,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

@#@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如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6组,每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两组占几分之几;@#@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情景,分别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

@#@这样教学,让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三、本节课我主要想探索三个问题:

@#@@#@1、作为数学本身应该关注什么?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难题,比如:

@#@圆的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体积与体积单位、小数的认识等我以前都尝试过,很多时候,过于关注了数学的定义,而淡化了概念本身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就本节课而言,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花了很大力气去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若干份”、“一份或几份”等抽象名次,可是这些真的就仅仅是孩子们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吗?

@#@让学生建立起分数的数感、引导他们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不是也重要呢?

@#@所以本节课淡化定义、强化心像是我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

@#@@#@2、课堂的教学结构能否适应并引导学生学习?

@#@本节课我没有设计什么复习题,也没有对知识的本身创造多少情境,就直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分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书上又能告诉我们什么?

@#@-------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这样促进学生主动回忆、交流、阅读、思考,同时也感悟一点学习方法。

@#@试想,我们承认的学习是否在很多时候不自觉的也运用过此方法呢?

@#@至少我认为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我把他推荐给孩子们。

@#@@#@3、学生的学习能更具有创造性吗?

@#@怎样的学习才是更有效的?

@#@根据自己的思考与探索,我深信:

@#@只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再创造中学习,学生才会真正的理解知识,同时创造力也在不断的得到培养。

@#@设计这节课时,我基本是把所谓的新知与巩固融为一体的,想办法让学生在各种想象、交流、画图、猜测、操作中去体验并创造分数的意义,新知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的、不知不觉的内化到孩子们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具有了鲜明的个性与创造性。

@#@@#@四、本节课的遗憾@#@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值得改进,比如:

@#@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把握不够准确,教师不敢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多;@#@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所不合理,前紧后松;@#@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板书不够规范等等,这些都需要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地磨练。

@#@希望各位老师诚恳的提出您对本节课的建议与意见,以促进我能更快的成长,也同时让我们一起打开数学“概念教学”的新“天窗”。

@#@@#@";i:

21;s:

6592: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商店里处理一批鞋子,无论号码大小,都是一个价钱。

@#@一位顾客挑来挑去,觉得既然价钱都一样,就挑了一双大号的,觉得这样合算。

@#@结果,鞋子穿在脚上,因为号码大,走起路来非常累,最后不得不将鞋子扔掉。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个道理适用于每个人。

@#@同样,这话也非常适用于我们的教育。

@#@从现代意义的教育而言,人有选择教育的自由,人有追求成功的权利。

@#@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是给人以充分的自由去选择教育的社会,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应该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自己走向成功的条件,为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提供更多公平的选择机会。

@#@@#@ 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内涵@#@

(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开发性教育@#@人的素质有先天的潜在素质(潜在能力)和后天的现实素质(综合能力)之分,潜在素质经过教育和实践,可以向现实素质转化。

@#@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

@#@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

@#@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了他自身的自然。

@#@”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内涵之一就是创造适合于不同学生身上存在的潜能能有效发挥的教育环境(教育形式、教育活动等等),使学生的潜能“外化”为行为中的现实素质或综合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  

(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教育。

@#@@#@为什么学生经过五六年学校教育之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变的对学习不感兴趣,越来越不如以前呢?

@#@我认为,这虽然有学生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衡量学生只有一把尺子,结果把许多在其他方面颇具天赋的学生给忽略了。

@#@@#@和谐发展,指人的才能和品质得到协调发展。

@#@而教育和学习不能仅仅简化为语言、记忆、推理和智力,也不能仅仅简化为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和体验,更不能仅仅简化为认知。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忽视哪一方面或只偏重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

@#@我们必须认识到:

@#@学生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学会创新比学会继承和模仿更重要;@#@非智力因素的优化比智力因素的开发更重要;@#@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学会做人比学会求知更重要;@#@人格的健全比全面发展更重要。

@#@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促使每位学生身体、认知、情感、社交、审美、灵性等方面的内在潜能的充分开展,进而开发智力、培养情感和唤醒精神。

@#@@#@按照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多元智能理论,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学生的潜能,应尽可能让学生充分而全面地发展,这是共性,是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

@#@只要教育得当,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 (三)“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实行教育目标定位分层次的层次性教育任何事物之间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

@#@同样,每个学生的潜在素质、能力发展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分层次的、不平衡的。

@#@教育只能承认而不可能抹煞这种不平衡性。

@#@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尽最大努力,因势利导去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的层次,从而使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已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育家斐斯泰洛齐将教育目标定位在适应和发展两个层次上,指出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国内有学者也提出教育目标定位于有互相联系的适应、发展、创造三个层次上。

@#@尽管教学目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分出不同层次,但教育目标应有层次,这是毋庸置疑的。

@#@教育不仅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共性,更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在各自己有的不同的层次水平基础上,“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

@#@@#@有鉴于此,我觉得在教学方面可进行改革,如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要求教师分层次的布置作业,让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此外,在奖励方面,不应局限于学习成绩,而可以适当增加,比如根据学生各个方面,设置了“十星”奖励:

@#@智慧之星,勤劳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自立之星,创造之星,礼仪之星,守纪之星等等。

@#@@#@ (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创造适合学生主体主动发展的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是在教育者激励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育,学生主体的发展动机是自觉自愿的,主体行为是自主、主动的。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主体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提供有利于学生主体主动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在受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决策、思考、讨论和评价,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  学校为学生主体发展服务的一切教育资源和条件,构成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师、设备、学习材料、手段、方法等等。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创造适合学生主体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就是对教育资源及其配置进行重组,创造出多样的、系统的具体实现形式。

@#@@#@  综上所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概括起来,其总的基本的内涵,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一种教育环境,以利于学生主体发挥潜能、发展素质、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

@#@@#@2010.10@#@";i:

22;s:

13951:

"1、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指的是(  )@#@  A、工资集体协商@#@  B、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C、工资协议@#@  D、工资指导线制度@#@  答案:

@#@C@#@  解析:

@#@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机制。

@#@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2、绩效管理的核心是(  )@#@  A、绩效沟通@#@  B、绩效辅导@#@  C、绩效反馈@#@  D、绩效计划@#@  答案:

@#@A@#@  解析: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考评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考核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实质性的面谈,并着力于寻求应对之策,服务于后一阶段企业与员工绩效改善和提高的一种管理方法。

@#@@#@3、[多选题]人的发展特征包括(  )。

@#@@#@  A.充分发展的可能性@#@  B.阶段性@#@  C.发展方向的多样性@#@  D.长期性@#@  E.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参考答案】:

@#@A,C,E@#@  【参考解析】:

@#@人的发展具有下列特征:

@#@①充分发展的可能性;@#@②发展方向的多样性,个体与生俱来的差异是多样性发展的物质基础,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是人的多样性发展的外在要求;@#@③发展结果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发展方向、发展层次、个性特长等方面。

@#@@#@4、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是(  )@#@  A、等距量表@#@  B、名称量表@#@  C、比率量表@#@  D、等级量表@#@  答案:

@#@C@#@  解析:

@#@比率量表是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也被科学家认为是较为理想的量表。

@#@一个比率量表除含有类别、等级、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只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

@#@@#@5、[单选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绩效考评类型的是(  )。

@#@@#@  A.工作态度考评B.业绩考评C.能力考评D.工作热情考评@#@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绩效考评包括能力、态度和业绩考评等具体内容。

@#@态度考评与其他项目的区别是,不管你的职位高低,不管你的能力大小,态度考评的重点是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工作的努力程度,是否有干劲、有热情,是否忠于职守,是否服从命令等。

@#@@#@6、主要用于考察被测评者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影响力的题目类型是(  )@#@  A、开放式问题@#@  B、两难式问题@#@  C、排序选择型问题@#@  D、资源争夺型题目@#@  答案:

@#@B@#@  解析:

@#@两难式问题是指让被测评者在两种互有利弊的选项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并说明理由。

@#@主要用于考察被测评者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影响力。

@#@这种题目易于引起争论,使被测评者综合发挥自己的能力。

@#@@#@7、[多选题]事业部制结构的不足在于(  )。

@#@@#@  A.管理人员增多,企业费用增加@#@  B.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  C.部门责权不清,彼此之间易产生意见分歧,互相争名夺利,争功诿过,难以协调@#@  D.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E.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答案:

@#@B,D@#@  参考解析:

@#@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不足体现为:

@#@①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A项是超事业部制结构的缺点;@#@C项是职能制结构的缺点;@#@E项是直线制结构的缺点。

@#@@#@8、绩效管理的核心是(  )@#@  A、绩效沟通@#@  B、绩效辅导@#@  C、绩效反馈@#@  D、绩效计划@#@  答案:

@#@A@#@  解析: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考评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考核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实质性的面谈,并着力于寻求应对之策,服务于后一阶段企业与员工绩效改善和提高的一种管理方法。

@#@@#@9、[单选题](  )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

@#@@#@  A.公平公正B.适当激励C.效率优先D.成本节约@#@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公平公正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包括:

@#@①分配公平;@#@②程序公平;@#@③互动公平。

@#@@#@10、[单选题]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统称为(  )。

@#@@#@  A.人力资源规划B.组织规划C.人员规划D.战略规划@#@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人员规划是指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11、[单选题](  )是一种最高层次的职业道德。

@#@@#@  A.敬业B.合作C.诚信D.奉献@#@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不以追求报酬为目的”是奉献的最根本特性,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奉献的重要标准,因此奉献在职业道德领域中处于最高层次。

@#@@#@12、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指的是(  )@#@  A、工资集体协商@#@  B、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C、工资协议@#@  D、工资指导线制度@#@  答案:

@#@C@#@  解析:

@#@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机制。

@#@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13、[单选题]企业在(  )阶段的工作要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工作团队的关系,形成符合实际的期望和积极的态度。

@#@@#@  A.转岗培训B.晋升培训C.岗位资格培训D.岗前培训@#@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企业在岗前培训阶段的工作要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工作团队的关系,形成符合实际的期望和积极的态度。

@#@员工岗前培训的目的是消除员工新进公司产生的焦虑。

@#@@#@14、[单选题]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  )的劳动合同。

@#@@#@  A.任意期限@#@  B.应当履行到退休@#@  C.不约定终止日期@#@  D.有一定的工作期限@#@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

@#@在正常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15、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是(  )@#@  A、等距量表@#@  B、名称量表@#@  C、比率量表@#@  D、等级量表@#@  答案:

@#@C@#@  解析:

@#@比率量表是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也被科学家认为是较为理想的量表。

@#@一个比率量表除含有类别、等级、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只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

@#@@#@16、[单选题]某项测量的(  )也称信度,它说明了该项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  A.可靠性B.针对性C.有效性D.合理性@#@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可靠性又称信度,是指某项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绩效管理的信度是指绩效管理方法保证收集到的人员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绩效等信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7、[单选题]企业资源优势具有(  ),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优势。

@#@@#@  A.绝对性和时间性@#@  B.相对性和时间性@#@  C.绝对性和暂时性@#@  D.相对性和暂时性@#@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企业资源优势具有相对性和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竞争环境的变化,资源的优势可能会衰退、消失,企业要保持资源优势必须进行不断投入,以使其优势得以维护和创新。

@#@@#@18、[多选题]公司简介的功能包括(  )。

@#@@#@  A.传达公司的价值观@#@  B.让应聘者明确期望@#@  C.让应聘者对未来工作有心理准备@#@  D.吸引行业内精英@#@  E.使应聘者感到可以信赖@#@  参考答案:

@#@A,B,C,E@#@  参考解析:

@#@通过编制和发放公司简介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公司传达其价值观,展示真实的公司概况和工作情景可以使应聘者首先进行一次自我筛选,判断自己与这家公司的要求是否匹配;@#@②公司简介可以使应聘者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在这个组织中期望的,什么是不可以期望的;@#@③公司向应聘者全面、真实地介绍公司概况及工作情景会使应聘者感到公司是真诚的,值得信赖的;@#@④公司简介所呈现出的工作概况以及对具体环境和条件的描述,可以使应聘者对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即使将来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他们也不致退缩和回避,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19、[多选题]公司简介的功能包括(  )。

@#@@#@  A.传达公司的价值观@#@  B.让应聘者明确期望@#@  C.让应聘者对未来工作有心理准备@#@  D.吸引行业内精英@#@  E.使应聘者感到可以信赖@#@  参考答案:

@#@A,B,C,E@#@  参考解析:

@#@通过编制和发放公司简介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公司传达其价值观,展示真实的公司概况和工作情景可以使应聘者首先进行一次自我筛选,判断自己与这家公司的要求是否匹配;@#@②公司简介可以使应聘者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在这个组织中期望的,什么是不可以期望的;@#@③公司向应聘者全面、真实地介绍公司概况及工作情景会使应聘者感到公司是真诚的,值得信赖的;@#@④公司简介所呈现出的工作概况以及对具体环境和条件的描述,可以使应聘者对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即使将来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他们也不致退缩和回避,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20、[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适应性现场培训的程序的是(  )。

@#@@#@  A.制订个别指导计划书B.确定现场培训的指导者C.颁发上岗证@#@  D.编写现场培训指导书E.培训结束后对受训者进行考试或考核@#@  参考答案:

@#@B,C,D,E@#@21、[多选题]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的规定,会员违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可视情节给予的处罚是(  )。

@#@@#@  A.训诫@#@  B.行业内通报批评@#@  C.公开谴责@#@  D.取消其执业资格@#@  【参考答案】:

@#@A,B,C@#@  【参考解析】: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会员违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视情节给予训诫、行业内通报批评或公开谴责。

@#@@#@22、[单选题]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  )的劳动合同。

@#@@#@  A.任意期限@#@  B.应当履行到退休@#@  C.不约定终止日期@#@  D.有一定的工作期限@#@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

@#@在正常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23、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指的是(  )@#@  A、工资集体协商@#@  B、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C、工资协议@#@  D、工资指导线制度@#@  答案:

@#@C@#@  解析:

@#@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机制。

@#@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i:

23;s:

5998:

"@#@2013年春学期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寨中小学覃海群@#@一学期已经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总体来说,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二、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中如有疑虑,我能虚心请教老教师及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有时还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批改作业时努力做到面批面改。

@#@让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优转差工作@#@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

@#@有个别同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就会在课堂上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从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入手,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书写速度等一些因素分成小组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对于个别后进生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

@#@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

@#@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八、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应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一些,在教学水平上继续提高,今后我将针对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进,不断提高。

@#@@#@2013年7月@#@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一年级@#@授课者:

@#@戴军@#@2013年6月19日@#@阳光小学@#@5@#@";i:

24;s:

3343:

"@#@阜宁县东沟中心小学@#@教师聘书@#@姓名:

@#@@#@应聘岗位:

@#@@#@二O一六年九月@#@教师岗位聘约@#@根据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和学校的《教师岗位聘任试行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经甲方东沟小学与乙方(教师)方共同协商签订如下聘约:

@#@@#@一、聘任形式及聘期@#@甲方同级聘任乙方为学校教育教学人员,聘期自2016年9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

@#@@#@二、岗位任务、职责、纪律要求@#@乙方聘期内应当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受聘岗位职责,按时完成学校《教师年度考核试行办法》确定的受聘岗位年度基本教学、教研任务。

@#@@#@三、权利和义务@#@乙方受聘期间享有《教师法》规定的权利,同时应当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

@#@甲方应当维护乙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四、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乙方受聘期间按《教师岗位聘任试行办法》等相关文件规定,享受国家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的同时,可享受学校的岗位津贴、课时津贴和绩效工资待遇。

@#@@#@五、聘约的变更和解除、终止的条件@#@1、乙方在聘期内工作部门或职务级别发生变化时,可随受聘岗位变动变更聘约。

@#@@#@2、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单方解除聘约。

@#@@#@

(1)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

(2)未经甲方同意,擅自出境或逾期不归的;@#@@#@(3)违反工作规定,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4)因违纪违法丧失教师资格的。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解除聘约:

@#@@#@

(1)考入普通高等院校深造的;@#@@#@

(2)被录用或者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3)因其他原因申请辞聘的。

@#@@#@4、本聘约在受聘教师聘期届满或本聘期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时即行终止。

@#@@#@六、其他。

@#@@#@1、本聘约与国家或省相关政策相抵触时,按国家或省相关政策执行。

@#@@#@2、本聘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3、本聘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人事处或乙方所在部门留存一份。

@#@@#@甲方:

@#@阜宁县东沟中心小学乙方:

@#@(教师)@#@(公章)(签名)@#@校长:

@#@@#@2016年9月1日2016年9月1日@#@东沟中心小学教师岗位应聘申请表@#@2016-09-01@#@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聘任职称@#@(技能等级)@#@聘任时间@#@毕业学校@#@毕业时间@#@申请岗位@#@申请@#@岗位@#@能力@#@及从@#@事相@#@关工@#@作的@#@理由@#@学校@#@考核@#@意见@#@经考核,同意同级聘任该同志。

@#@聘期自2016年9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

@#@@#@校长签名:

@#@阜宁县东沟中心小学(盖公章)@#@2016年9月1日@#@@#@@#@";i:

25;s:

5618:

"大班《中国功夫》社会教案@#@活动目标:

@#@@#@1.了解中华武术的风格、作用,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萌发强身的愿望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  多媒体课件、幼儿功夫操图片@#@活动过程:

@#@@#@  一、情境引导,激发对中国功夫的喜爱之情@#@  1.老师的着装——用武术的传统服装引起兴趣,感知武术的民族特色。

@#@@#@  师:

@#@(着武术服装)孩子们,你们看我今天的打扮奇怪吗?

@#@@#@  幼:

@#@奇怪,像要跳舞的样子,像要练功的样子@#@  师:

@#@我最近迷上了中国功夫,表演一套给你们看,要不要啊?

@#@@#@  幼:

@#@要(个别幼儿跃跃欲试)@#@  2.我知道的武术明星——走近明星,贴近幼儿认知,进一步激发兴趣。

@#@@#@  师:

@#@哎呀,你比我厉害,我把我师傅请出来,比你还厉害。

@#@@#@  (播放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纪录片,定格在成龙表演功夫一幕。

@#@)@#@  师:

@#@我师父是谁?

@#@@#@  幼:

@#@成龙@#@  师:

@#@你知道我师父表演的是什么吗?

@#@@#@  幼:

@#@中国功夫@#@  师:

@#@对,中国功夫,也叫武术。

@#@@#@  师:

@#@我师父是武术明星,你知道像我师父一样厉害的武术明星还有谁?

@#@@#@  幼:

@#@黄飞鸿,,狄青、花木兰、令狐冲@#@  师:

@#@你们知道的真多,他们都是我国从古到今的大英雄。

@#@@#@  3.自由表现——自主的空间,调动已有的经验和兴趣。

@#@@#@  师:

@#@你们想学中国功夫,向他们一样成为武林高手吗?

@#@让我们就一起来练一练吧。

@#@@#@  (幼儿自由表演武术动作)@#@  师:

@#@哦,你好厉害,你是咱们班的武术小明星。

@#@小朋友看,他厉害吗?

@#@为什么?

@#@@#@  幼:

@#@——@#@  师:

@#@他的动作有力,眼睛有神。

@#@@#@  师:

@#@你们的动作刚劲有力,长大后都可以当武术明星。

@#@@#@  二、感知体验,进一步感受中国武术的魅力@#@  1、武功秘籍——幼儿在模仿学习中感受到探索学习的快乐。

@#@@#@  师:

@#@我被你们说的热血沸腾了,我把我的秘籍传给你们。

@#@@#@  (出示四套幼儿武术操,上标有:

@#@武当秘籍、少林秘籍、华山秘籍、峨眉秘籍)@#@  师:

@#@(逐一出示,和幼儿共同认读)@#@  师:

@#@自己选择加入一个门派,看着武功秘籍上的动作来练一练,老师给你们配一首雄壮有力的歌,伴着歌声来操练吧。

@#@@#@  幼:

@#@(播放歌曲《中国功夫》,自由选择练习)@#@2、武林大会——大胆表达自己对中华武术的感受和理解。

@#@@#@  师:

@#@孩子们,你们练得真棒,我们来开个武林大会,pk一下,看哪个门派最厉害。

@#@@#@  (幼儿分组表演)@#@  师:

@#@哪个门派最厉害?

@#@@#@  幼:

@#@峨眉派@#@  师:

@#@为什么?

@#@@#@  幼:

@#@因为他们整齐,动作有力。

@#@@#@  师:

@#@对,动作整齐,刚劲有力,表演起来才好看。

@#@@#@  师:

@#@让我们为冠军队颁奖吧!

@#@@#@  三、情感升华,激发强身的愿望和民族自豪感@#@  师:

@#@你们是我们班的冠军,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冠军,看看他们是什么冠军?

@#@@#@  (播放奥运比赛ppt)@#@  幼:

@#@他们是奥运冠军@#@  师:

@#@中国武术为什么被列为2008年奥运比赛项目呢?

@#@@#@  幼:

@#@——@#@  师:

@#@你在哪里还见过人们打武术?

@#@@#@  幼:

@#@早晨广场上锻炼的人们。

@#@@#@  师:

@#@为什么?

@#@@#@  幼:

@#@他们在锻炼身体,@#@  幼:

@#@练武术可以锻炼身体,可以让身体强壮,可以打坏人保护别人。

@#@@#@师:

@#@你们都是很有正义感的好孩子,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又是诞生于中国,它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武术魂。

@#@我们中国是一个很了不起名族,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的民族文化,小朋友们下去后查一查除了武术,还有什么?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幼儿共同成长,成功之处:

@#@@#@  1.良好的师幼关系。

@#@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体现在教师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并进行教育价值的判断,选取了“中国功夫”这一载体,通过有目的引导,让幼儿感知中国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贴近幼儿,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

@#@@#@  2.润物无声。

@#@在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分层目标清晰,即为突破总目标服务又为下一目标提供铺垫,使得活动很流畅,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学习中。

@#@比如:

@#@当我着一身武术服装出场时,幼儿立即对教师奇怪的打扮产生兴趣,这种方式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了幼儿的眼球,同时又让幼儿感受到武术的传统;@#@武林大会的教学环节,通过幼儿的模仿学习,使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探索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在情境、音乐的感召下体验到中华武术刚劲有力的特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将武术门派这样的知识点融入教学。

@#@@#@  不足:

@#@孩子们在看图谱学习功夫操时,个别动作孩子们在伸臂、抬腿时站立不稳、连贯性不强,以后教师在设计动作时,要据孩子们年龄特点和实际进一步斟酌。

@#@@#@";i:

26;s:

30276: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语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结题报告@#@2015年1月,我校申请承担了驻马店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的研究任务。

@#@一年来,在课题组及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认真研究,积极尝试,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具体策略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广大学生的迫切要求,是所有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十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改革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到课程改革几个阶段,但无论怎样改革,课堂的效率不高,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事实。

@#@目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一)学生学习面临的现实问题:

@#@课堂调研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学得苦,课业负担依然沉重,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课堂学习的时间与效率、时间与效能比较低;@#@过程与方式、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是被动的;@#@学习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

(二)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在课题调研中,许多教育现象引发了我们对教学方法模式的思考。

@#@为追寻教学质量,不少教师仍然采用以消耗时间和精力来提高成绩的办法,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但追求教学成绩的潜意识却支撑着他们继续因循守旧。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补课时间,加大作业量,“时间+汗水”的质量模式依旧主宰着他们的行为,与新课改倡导的“向有限的课堂要质量”的要求相去甚远。

@#@@#@(三)近几年来,我们驻马店市驿城区第八小学学校建设和学校规模已达完备饱和,招生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种状况下,我校及时提出了质量立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

@#@向质量要办学效益,向内涵发展挖掘潜力,就必然把我们的目光引向课堂教学的改革。

@#@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改革已是事关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途。

@#@@#@(四)学校要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离不开一支称职、优秀的教师队伍。

@#@我校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多数,学校不希望他们只是做一个辛苦的教书匠,而是希望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快乐的教育工作者,因而提出了教师要过“诗意的生活”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师生活理念。

@#@何来诗意?

@#@教师要让自己的工作有创新,有趣味,有意义。

@#@这就必须注重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必须把教师从过去无新意、无趣味,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获得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和诗意生活园地。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进行教育理念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永恒的主题,也是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关键。

@#@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要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的教学创新,组织教学难点的集体攻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规模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总体实力。

@#@@#@二、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课改其实就是一场“文艺复兴”。

@#@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转变观念”,与其说是“更新”,不如说是“恢复”,是“回归”。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教育的对象、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变,但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的内在规律也不会变。

@#@“回归教育原点”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高效性进行展开。

@#@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有利于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管理体系。

@#@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

@#@有利于推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使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职业型为事业型的教育家,力求成长为一批优秀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方法:

@#@@#@研究目标:

@#@@#@1、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规律。

@#@@#@2、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4、拓宽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5、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研究内容:

@#@@#@主要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

@#@@#@1、小学语文教师授课水平的高效性。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小学生主动学习的高效性。

@#@@#@4、小学语文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

@#@@#@1、整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运用调查法和观察分析法。

@#@@#@

(1)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

(2)对问题进行分类,找准问题存在的关键所在。

@#@@#@(3)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2、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

@#@@#@

(1)依据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

@#@@#@

(2)设计子课题,每几个人负责一个子课题,细化研究解决。

@#@@#@3、依据解决方案,直到能够具体实施,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

@#@@#@把具体方案实施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整理出课堂实录等初步研究成果。

@#@@#@4、总结成果,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和行为分析法。

@#@@#@

(1)结合具体实施工作,总结相应的规律,升华成新课程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书面材料。

@#@@#@

(2)汇总成果。

@#@@#@研究途径: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

@#@@#@3、通过“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6、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

@#@@#@7、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

@#@@#@四、具体研究过程:

@#@@#@

(一)建立健全课题组的各项研究制度:

@#@@#@1、领导制度。

@#@课题研究实施校领导全面指挥,中层领导积极配合,高年级组具体负责课题任务的布置,研究指导和资料搜集、教师培训等任务,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为实验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证。

@#@@#@2、教研制度。

@#@根据课题实际,建立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规定每周二下午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校本研究),做到有组织,有记录,有中心发言人。

@#@还规定,每人每学期结合专题至少上一节研究课,撰写一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交一篇教学设计反思等;@#@定期开展研讨课活动,并保证活动的质量。

@#@@#@3、培训学习制度。

@#@课题组每月对实验教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学习前,要求课题培训老师提前做好相关培训材料,其他教师学习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习中交流中积极发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例会制度。

@#@@#@课题组例会时间为每两周的周五下午(与教研组活动时间同步或教研活动后实验教师再集中)。

@#@@#@

(二)认真开展课题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课题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只有正确理论指导才能取得成功。

@#@@#@开展扎实培训:

@#@@#@1、学校制订周学习制度,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

@#@课题立项初期,我们有计划地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组织实验教师观看有关新课程改革方面的课堂教学光盘,听专家讲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实现科研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

@#@@#@2、印发和推荐有关有效课堂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信息。

@#@对我校制定的实验方案、初级实验阶段工作计划及课题组检查制度、学习制度、例会制度等进行学习、培训。

@#@通过培训使实验教师明白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制定个人实施计划,清楚了制定阶段实施计划的步骤与方法。

@#@我们采用集体学习与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电子备课室和每个班级配设的网络教室资源,学习先进的科研方法,学习与此项实验有关的教学模式。

@#@@#@3、课题集中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

@#@每月都有2次课题集中培训,培训做到定时、定点、定培训人。

@#@@#@在课题培训中培训教师均能认真准备课题培训资料,并能结合自身教学,反思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与课题组全体教师进行商讨、论证,使每位老师对该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培训中各实验教师均能认真做笔记,写心得。

@#@@#@4、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人次去沈阳、山东杜郎口等名校参观学习,亲身感受兄弟学校的办学、管理理念下的教师(极高的敬业精神)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是什么样,真正的有效课堂是什么样。

@#@回来后,我们的老师触动大、感悟多,并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全校教师汇报分享。

@#@也正是这样的一次次学习和触动,给了我们的领导和老师以启迪和尝试的信心。

@#@学校依据校情,制定《驻马店市第八小学小学构建有效课堂实施方案》,并决定在五、六年组搞课题实验。

@#@@#@(三)夯实实验研究过程,严把质量关:

@#@@#@1、抓教研,营造高效氛围。

@#@@#@

(1)每周二下午4:

@#@20—5:

@#@00是全校教研活动时间。

@#@一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组织全校任课教师(每月一次)、实验年级(每周一次)教师开展大教研活动,并围绕“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等五个专题进行研讨,观看名师讲课的录像,学校领导、老师做研讨课等,为探索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拓宽了思路。

@#@@#@

(2)小教研是我校实验年组每天课后随时进行的教研,她们针对课堂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

@#@班级小组长能力培养问题、个别预习提纲完成不到位问题、班级学困生在展示环节表现不积极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如何做到精讲等等,都是老师们研讨的话题。

@#@@#@(3)在课改中,我们虚心学习,不耻下问。

@#@遇到难题,我们就用多种方式请教进修领导、教研员,他们每次都会给我们一些建议,或到校亲自听课指导,帮助我们搞课改。

@#@我们也向和其他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请教,学习他们好的做法。

@#@@#@2、抓备课,构建有效要件。

@#@@#@首先,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帮助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完成预习内容)。

@#@通过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独立学习的习惯。

@#@@#@其次,强化集体备课:

@#@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集体备课能体现清晰的知识结构框架、教学方法的技巧。

@#@突出教师的个备:

@#@教师的个人备课要体现教学设计亮点的生成,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各级各类的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这样的备课已成为我校教师教学实践的大研讨,更成为了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一个平台。

@#@期初,我们的备课从页面设计到备课内容进行了三次修改,固定后的备课模式领导进行认真查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再次,积极推行电子备课。

@#@在有效课堂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与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现代化水平和对现代文化教育手段的提升。

@#@大力提倡电子备课,对教师的个人业务发展提供了便利。

@#@拓宽了教师信息来源的渠道,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

@#@以往的备课方式,往往是拘泥于教材,教参等,照搬照抄,费时费力。

@#@稍一出错,原地修改吧,很不美观,有时只能重新抄写。

@#@而电子备课,可以随意修改,直到你满意为止。

@#@并且可以设置你想要的字体,颜色等,这样你可以轻松突出重点、难点,给人看来一目了然。

@#@电子化备课摆脱了手工书写教案的种种苦恼,节省了大量时间用于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

@#@再者,电子化备课有利于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学资源。

@#@如果能利用电脑在网络上备课,能够有效避免个人备课的狭隘,其次,由于计算机和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使老师在进行电子备课时,可以轻易地找到或者发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拓宽了教师信息来源的渠道,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

@#@再加上通过网络和网上邻居进行资源共享,教师能很容易地得到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案,这必然会开阔老师的备课思路,帮助教师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提高备课质量。

@#@通过对网上资料的搜集整合,汲取精华,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课堂,激活有效主体。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宗旨所在。

@#@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讲”。

@#@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努力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的模式中走出来。

@#@@#@

(1)明确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使“讲堂”变为“学堂”。

@#@驻马店市第八小学基于语文学科的深厚底蕴,在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法实验,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课上引领每个学生“我来说”,代替教师的“我来讲”。

@#@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多方能力。

@#@@#@

(2)跟踪听课,探讨前行。

@#@在课改中,我们不急于求成。

@#@领导每天都在对比着听课。

@#@听实验教师的课,注重看学生是不是积极参与了主动学习,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在走形式,看学生是不是真的学会了(当堂达标)。

@#@听其他教师的课,认真查找存在“低效”的原因,适时把实验教师好的做法和感悟传达给她们,使其他年级的教师也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把构建有效课堂工作落到实处。

@#@@#@(3)搭建平台,学习交流。

@#@@#@实施“有效课堂”方案后,学校先推出了五六年级张佳、李红的语文课作为教学研讨课,并通过听、评、研,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李志娜、周海丽的语文课做为引领课,并请进修学校的领导为我们把关指导;@#@每学期中旬学校都开展了青年教师构建有效课堂的展示课活动。

@#@老师们用引人入胜的情景串将整节课串起来,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整节课的学习中;@#@课堂中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研讨课后课题组教师围绕专题认真地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效果很好。

@#@@#@五、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制定可行性实验方案,对参加课题的教师进行有关内容的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科研课题要研究的内容,获知研究的目的和研究要达到的成果。

@#@@#@第二阶段:

@#@实施研究阶段。

@#@主要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集体备课,形成方案,所有参加科研课题的老师集中一处,就某单元或某一课教学内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编制导学案。

@#@第二步,挑选几名实验教师用设计的教学案进行教学,上示范课。

@#@然后对教学活动进行评课,修改教案,对学生进行问题测试,检测教学效果。

@#@第三步,用修改过的教案选一名教师再次上课,供大家学习借鉴。

@#@@#@第三阶段:

@#@汇总结题。

@#@@#@对实施研究阶段的各项进行收集并加以整理,整理过程资料汇编,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六、课题探索与研究取得的成果:

@#@@#@探索出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按照“三环五步”的要求,在实践中,我校分别构建了数学、语文教学模式。

@#@简介如下:

@#@@#@语文《三环五步》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课堂模式主张三条原则@#@第一条,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障。

@#@@#@第二条,独学重于对学,对学重于群学,群学重于教师讲;@#@独立学习能解决的就不讨论,小组讨论能解决的教师就不讲;@#@教师的讲,重在点拨,在全班没有任何学生能讲的情况下具体地讲。

@#@@#@第三条,处理好小展示与大展示的关系,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

@#@@#@有效课堂模式具体操作步骤:

@#@@#@“有效课堂”教学基本程序:

@#@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和五个基本步骤。

@#@@#@

(一)三个教学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

@#@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

@#@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基础上,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达到的学习要求,按自学提纲要求进行学习。

@#@@#@2、导学达标阶段:

@#@是学习目标的形成阶段。

@#@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3、成果检验阶段:

@#@是目标达成检验阶段。

@#@通过基础训练,反馈目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

(二)五个基本步骤:

@#@@#@1、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简洁、有效导入新课,准确出示学习目标。

@#@@#@2、走进学生,引导自学:

@#@教师设计学案指导学生阅读自学。

@#@根据学案设计上的问题,将一些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一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一是通读教材;@#@二是对照组合式学习思考题全面了解章节内容;@#@三是弄清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

@#@自学是讨论的基础,教师要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

@#@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

@#@@#@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小组讨论的重点是学生自学时、订正时遇有困难和障碍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所确定的重点与难点。

@#@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建立“842学习小组”。

@#@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

@#@即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8人异质学习小组”,相互竞争。

@#@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两个4人组,每个4人组再分为两个2人组。

@#@有问题2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4人组讨论,再不行由8人组讨论。

@#@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2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达标、纪律、卫生等。

@#@一周评一次参与积极的小组和个人(每参与一次发言,本组所有成员都加1分)。

@#@分组时注意将固定小组之外的零星的学生分配到附近的小组,使讨论时全班没有一个“局外”的学生。

@#@有的教师组织的讨论往往失败,其根本原因是在讨论之前,学生肚子里无话,有时也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讨论的习惯。

@#@所以讨论的操作要以学生的思维与训练为前提,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质量,也就是说,不允许提那种学生不假思索,不用看书就能够回答的题目。

@#@用于讨论的问题,必须要让学生在个人认真读书,反复思考后,仍有可能一知半解的问题。

@#@对提出讨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思考时间,因为时间长了容易浪费,时间短了思考不成熟。

@#@实施讨论要做到三点:

@#@

(1)要规定时间;@#@

(2)明确要求,(3)宣布检查方式。

@#@@#@4、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

@#@小组讨论结束而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时,可组织全班交流,以在全班范围内师生、生生相互碰撞,相互答辩。

@#@教师则在其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角色。

@#@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于学习之外,只充当旁观者、指挥者、裁决者。

@#@在实施总结时,第一步要让学生自主总结,即围绕教学目标,请学生作定时、定量、定质、定向的总结。

@#@第二步小组交流汇总,丰富、补充、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性认识。

@#@第三步是全班共同总结。

@#@教师启发点拨,并在黑板上板书,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还要请学生在专用课堂笔记中把这些规律、思路、方法记录下来,以便二次、三次学习。

@#@@#@在20分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参与意识。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在各小组中间不断巡回,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讨论实况,另一方面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并及时与学生取得沟通。

@#@当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应该根据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弄清问题的关键所在,或者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5、达标检测,测评反馈:

@#@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缺欠。

@#@当堂反馈指的是通过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以弥补自学、讨论交流中的一些不足,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当堂反馈的要求是:

@#@

(1)针对性强。

@#@所有训练题必须在本节课的学习范围内,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的薄弱点、模糊点。

@#@这样既能使学习内容得以巩固,学习效果得以检测,还能使学习缺漏得以弥补,课外训练有的放矢。

@#@

(2)精选题目。

@#@坚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按照3题选1题的比例精选、精编,确保所选习题具有代表性、层次性、针对性。

@#@(3)作业量适当,难易度适中,既不拔高,又不苟简,分巩固题、变式题、延伸题3种。

@#@巩固题的难度和形式与例题相当,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

@#@变式题是对例题进行加条件、减条件、换条件等方式的变化和加工,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延伸题是对例题的拓展和加深,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新条件、新情景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训练的形式是独立性、快节奏,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5)当堂批改,既防止错误积累。

@#@又使总结出来的规律方法在"@#@再实践"@#@中得以运用,内化为操作能力,并上升为"@#@再认识"@#@。

@#@@#@6、总结归纳,提高能力:

@#@教师编制学案,必须“留白”,让学生补充学案,或修改学案,在教师编制的学案的框架内,学生编制出适合学生自己学习的学案。

@#@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主要收获。

@#@教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得到及时强化,进而提高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

@#@@#@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发展。

@#@一年来,每学期科研教师都要为全校教师做汇报课,科研成果及时在校内推广,课题研究为全校教师带来了思考,为学校的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营造了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学习竞争氛围。

@#@我校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其中省级骨干4人,市级骨干10人,区级骨干35人。

@#@部分教师分别获得了省级、市级的优质课,多人次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优秀论文。

@#@课题研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课题研究以来,全方位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进程。

@#@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高,来自家长、社区、共建单位、上级部门等方面的社会评价逐年提高。

@#@@#@八、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

(一)要重视科学有效的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

@#@预习是合理的“抢跑”。

@#@一开始就“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就更容易取胜。

@#@@#@对我校两个年级学生调查显示:

@#@实验班85%的学生能够达到预习要求。

@#@预习能给接着要上的新课打好基础,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

@#@因为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上课是有备而来,对所学新课有了整体的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他们学习起来如鱼得水。

@#@1、预习开拓了我们学生听课思路,经过预习,心中已经有数,容易跟上老师上课的思路,甚至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

@#@2、预习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可以解决一些自己能弄明白的问题;@#@而对不懂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上课时就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解;@#@而且疑难处由于自己预习时思考过,再听老师讲解就容易明白。

@#@3、预习养成了我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

@#@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触新课,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检验等阶段。

@#@久而久之,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

(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进行交流讨论。

@#@做好收集资料信息的准备,他们会围绕所要讨论的问题,通过上网,图书查阅大量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以备在和同学讨论时相互研究学习。

@#@@#@教育学生懂得在讨论时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i:

27;s:

7249: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

@#@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分析,揭示了其价值观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  关键词:

@#@社会转型;@#@大学生;@#@价值观;@#@价值体系@#@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而又痛苦嬗变的过程。

@#@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思考研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引领其形成积极科学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  @#@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  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

@#@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大多数同学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表示理解赞同和支持。

@#@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

@#@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

@#@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

@#@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得到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

@#@@#@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进取的、向上的。

@#@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

@#@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

@#@@#@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1、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

@#@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

@#@@#@  2、拜金主义的兴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了拜金主义,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  3、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

@#@近年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了。

@#@在个别大学生心里逐渐产生了价值偶像的错位。

@#@@#@  @#@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

@#@@#@  

(一)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折射和影响@#@  大学生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不同价值观相互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造成了思想混乱、价值迷茫,产生了大量道德失范现象。

@#@@#@  加之社会一些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观念,对改革开放和国家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前途产生困惑,在彷徨与苦闷的思考中他们转向崇尚自我,走进自我迷宫,主体意识也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得失,注重物质享受和拜金主义倾向明显。

@#@@#@  

(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  全球化如同一柄“双刃剑”,各国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的同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也迅速地在全球蔓延。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些西方腐朽思想通过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在消遣和娱乐的幌子下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和渗透,向人们宣传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一些西方社会思潮也趁虚而入,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渗透到大学生日常行为和社会认知之中。

@#@@#@  (三)学校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的工作体系尚在建立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

@#@学校在学生价值观教育上目标过高、缺乏层次递进性,远离时代;@#@过度强调认知、理论与实际的脱离,价值观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把价值观教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炼过程,把教育过程和内化过程分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

@#@@#@  (四)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的作用和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已是一个信息激荡、传媒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

@#@各种传媒如网络、影视、书刊等热衷于宣传和介绍西方各种价值观念,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邪说,加上对很多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许多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价值观困惑,有的精神空虚,缺乏理想信念,终日沉迷于网聊、网游之中;@#@有的价值导向异化,一味模仿明星和西方饮食、服饰、生活方式,成为所谓的“新新人类”。

@#@@#@  (五)家庭教育的缺乏@#@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

@#@我们国家目前的家庭教育非常缺乏,尽管多数家长在主观上也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但出于对子女适应现实社会的担忧和对其眼前利益的维护,往往在具体问题处理上又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在价值观教育上倾向于个人本位和“金钱”本位,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  (六)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前大学生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切身感受和具体了解,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这样很容易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产生偏差。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心理特点上充满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观念的多元和多变又使他们无所适从。

@#@@#@";i:

28;s:

28987:

"判断选择题@#@1教育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法学与教育学边缘性质的法学分支学科,最初形成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西德、美国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现代教育立法萌芽于16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3、我国的教育法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4、我国教育法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已有20年的时间@#@5、教育法制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机会均等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程序法治原则、责任教育原则@#@6、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参加者@#@7、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主体所有的权利和义务@#@8、教育法渊源,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效力层次和法律地位的教育法律规范的总称。

@#@@#@9、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法律传统,目前我国教育法还是属于行政法的一个分支体系。

@#@我们认为,教育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

@#@但教育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独立性又是相对的,它是行政法的一个分支,即教育行政法。

@#@@#@10、教育法的制定,是指由特定立法主体依照一定的法定权限、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废止和解释教育法的活动。

@#@@#@11、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所有国家机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教育法的规定从事某种事务和作出某种行为的活动。

@#@@#@12、教育法监督,是指所有多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所有教育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导。

@#@@#@13、教育法律责任含义及其种类,A教育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教育法律责任包括两方面:

@#@一是教育法律规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

@#@二是行为人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律B种类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实施行政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简称行政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赔偿或补偿的法律责任,简称民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受刑罚处罚的法律责任,简称刑事责任。

@#@@#@14、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高等学校学生在高等院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给在校学生带来人身伤亡和精神损伤的事故。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5年9月1日起实施。

@#@@#@16、《教育法》主要对教育领域中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基本的规范,并成为其他教育法律、法规的立法依据。

@#@因此教育法又在一定意义上被称为教育基本法。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本大法。

@#@《教育法》不急具有国家基本法律的地位,而且在教育法律体系中具有教育宪法的地位。

@#@我国的教育法体系以《教育法》为主题构建而成。

@#@@#@17、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我国现行学制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等级。

@#@@#@18、义务教育制度,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实施义务教育制度是国际上的普遍现象,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19、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20、1998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高等教育法》,这是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高等教育法的出台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学历教育和到等非学历教育。

@#@高等学历教育又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学校可分为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22、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式确立了学校的法人地位: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高等教育法》30条规定:

@#@“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23,高校学校的党委,《高等教育法》第39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4,高等学校的校长,是高等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也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对外代表高等学校进行各种民事、诉讼活动。

@#@@#@25,《教师法》于1986年开始起草,于1993年10月31号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26,《教师法》的立法宗旨:

@#@1)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3)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27,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A权利:

@#@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指导评价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B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水平的义务@#@28、“道德”二字和用,始于荀子《劝学》@#@29、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核心概念)认为,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思形态2)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4)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30、科学以真假掌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找我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找我现实世界。

@#@@#@31、道德把握世界的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32、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33、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34、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产生以前是理论学届长期争斗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对立观点,即“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35、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36、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维护部落氏族内的自由平等,也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

@#@@#@37、维护或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38、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39、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最基本的原则@#@40、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主要的道德规范@#@41、道德发展的规律性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3)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42、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43、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活动,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认识依赖于实践。

@#@@#@44、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密,出现了上千种职业。

@#@@#@45、在资本主页的发展过程中,职业道德在深度上注重了人的价值。

@#@@#@46、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47、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48、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职业前提。

@#@@#@49、我国私人之风发端于春秋战国,盛于两汉与唐宋。

@#@期间虽有起落但直至清明从未间断。

@#@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以孔子为盛,墨家私学以墨子为首。

@#@@#@50、1794年,法国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

@#@@#@51,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

@#@@#@52、学生在心理上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老师。

@#@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53、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示范性2)复杂性3)创造性4)长周期性@#@54、礁石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55、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自觉性2)示范性3)深渊性@#@56、深刻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心灵的撞击@#@57、久远是指教师道德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精神风貌,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58、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一切规范和范畴的依据。

@#@@#@59、教师职业道德应提倡和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

@#@人道主义原则居于基础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

@#@@#@60、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61、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一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62、教育人道主义,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63、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64、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的用人类从搞得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而这有机的统一起来。

@#@@#@65、教书育人不许反对三种倾向,分家论、自发论、代替论@#@66、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的目的,也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67、人的全面发展1)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重大道德目的2)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3)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一个历史过程4)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5)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68、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69、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重大道德目的@#@70、全面教育也称通识教育@#@71、师生关系的特点1)特殊性2)差异性3)平等性4)相互性@#@72、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1)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2)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3)严格要求学生@#@73、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心里想容,互相接纳,形成互爱、互助、互进的教育合作关系@#@74、教师在师生关系和教育活动中的角色不是领导、不是权威、不是慈父,而应当是朋友、助手和导师。

@#@@#@75、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是严谨治学,博学多才@#@76、教师的治学主要包括1)对专业知识的研究2)对教育规律,对教育方法的研究@#@77、智德是指教师在对待科学性知识的态度上,在追求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

@#@@#@78、未来教师的职责表现在1)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2)未来的设计者3)智力资源的开发者@#@79、认识教师之间的关系特点1)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协调性2)具有矛盾性@#@80、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想的人@#@81、第一次将师表二字连用的是司马迁@#@82、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83、等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以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84、师德范畴是指那些包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作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基本概念@#@85、道德义务就是个人自觉无私的对社会、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1)个人对社会的义务2)个人对他人的义@#@86、教师职业义务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87、教师的权利有两类,一类是制度权威,来源于社会认可,基本上是一个常数实际权威,来源于学生的认可,因教师的职业能力的不同而不同。

@#@@#@88、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批评能力。

@#@@#@89、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的特点1)层次性高2)教育性强@#@90、教师职业良心一旦形成,便能调节教师的行为,主要变现在1)选择作用,在教师出某种行为之前职业良好新要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教师行为的动机进行检查。

@#@2)监督作用,在教师职业行为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职业良心能够起到监督作用3)评价作用,在教师作出职业行为之后,教师职业良心能够对教师行为的后果作出评价。

@#@@#@91、教师职业荣誉,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重与自豪感@#@92、教师幸福应具备三方面内涵1)物质和精神相统一2)享受和劳动创作相统一3)自我实现和真诚奉献相统一@#@93、教师职业幸福的主要特点1)精神性2)关系性3)集体性4)无限性@#@94、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已经渐渐不是最主要的问题@#@95、制约教师成功的只是瓶颈主要是文化性(背景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96、根据平等原则处事和待人接物,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在内心深处逐渐形成了公正这样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信念@#@97、教师职业公正的首要特点是它的教育性@#@98、教师职业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正@#@99、道德修养,指个人自觉的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意识和行为上所进行的自我改造和磨练的活动,以及经过长期锻炼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100、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不断的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101、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人性是后天形成的,是有主体所处的社会社会关系决定的@#@102、人性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可变的@#@103、教师道德额化的三个阶段1)服从阶段2)同化阶段3)内化阶段@#@104、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为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资源自觉的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动方案的过程。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在本质上是一个道德价值判断和取舍的过程2)是一个自愿、自主、自择的过程3)是教师道德行为主体意识的体现。

@#@@#@105、价值冲突表现在1)大善与小善、好层次与低层次的义务之间的矛盾2)善与恶、履行义务与不履行义务之间的冲突。

@#@@#@106、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进行行为选择的基本原则。

@#@@#@107、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也可以说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同社会利益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

@#@@#@108、道德品质的特征1)道德品质是道德关系的体现2)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3)是主体自觉意志的凝结4)是道德行为的积累5)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6)是行为整体的稳定特征@#@109、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六个最基本的要素,1)教师道德认识2)教师道德情感3)教师道德意志4)教师道德信念5)教师道德行为6)教师道德习惯@#@110、教师道德情感是以爱为基本特征,爱学生是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

@#@@#@111、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112、教师道德品质结构中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六要素,不是彼此孤立的,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道德认识是整个道德品质发展的前提,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都是在一定的道德认识的指导下形成。

@#@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则是整个道德品质结构中的精神支柱@#@简答题@#@1教育法学的特征@#@1)教育法学的时代性,教育法学的时代性是指教育法学及时反映现代商品经济和现代科技的进步。

@#@2)教育法学的边缘性,教育法学的边缘性是指在教育法学领域法学和教育学两者相互支持相互渗透。

@#@3)教育法学的社会性,教育法学的社会性是指教育法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性。

@#@4)教育法学的综合性,教育法学的综合性是指在教育法中法学、教育学、心理学、行政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相互融会贯通。

@#@@#@2教育法的含义及调整对象和特征是什么@#@A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调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教育活动所涉及的国家行政机关与教育机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教育行政关系和平等主体之间形成的教育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B教育法的调整对象实质上是教育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即教育法调整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教育关系。

@#@依据其特征分为两类:

@#@一类是具有纵向隶属性质的教育行政关系;@#@另一类是具有横向平等性质的教育民事关系。

@#@C教育行政关系是指归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教育管理职责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但教育行政关系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关系,教育行政关系的主体有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和教师,不同于一般行政关系主体之间严格的领导与服从、命令与执行的隶属关系,教育行政机关在行驶教育行政职权时要尊重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体现教育民主和学术民主。

@#@D教育民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及社会组织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这是教育法调整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育法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A本质层面即研究教育法律的本质、表现形式及其产生与发展的规律。

@#@B实践层面即研究教育法律的制定、适应和遵守,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等实际运用方面的问题。

@#@C理论层面即研究教育法律的观念、学说和原理,教育法律现象与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关系等理论问题。

@#@@#@4、我国教育行政的含义@#@1)执行国家意志的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包括国家授权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指国家教育事务的决策、组织和调控等活动或过程,以执行国家意志,即通常所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

@#@@#@5、依法治教的定义@#@广大公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教育法及其他教育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教育事务,保证国家各项教育工作都依法进行。

@#@@#@6、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含义@#@教育法制,从静态意义上讲,是指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的总称;@#@从动态意义上讲,则是指贯穿教育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阶段的法制运作过程,体现了依法治教、法制教育的法治精神和原则。

@#@@#@7、教育法的特征是什么?

@#@@#@A教育法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的法B教育法的国家主导性C教育法的政策向导性E教育法是行为法和组织法的结合@#@8、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A所谓教育法律关系,是指国家通过教育法调整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在教育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关系,即教育行政机关、教育机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其他与教育有关的社会主体之间依据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B特征:

@#@

(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隶属性和和平性的双重属性。

@#@

(2)教育法律关系受国家意志的主导(3)教育法律关系具有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特征。

@#@@#@9、教育法渊源的种类是什么?

@#@@#@A制定法,制定法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程序制定的、通过规范性文件表现的出来法,制定法生效后直接发生法律效力。

@#@作为教育法渊源的制定法主要包括一下规范性文件: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条例、规章5)法律解释6)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法规7)国际条约B非制定法,1)判例法,判例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是教育法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属于教育法的渊源。

@#@判例法不具备法律渊源。

@#@2)学理@#@10、教育法遵守的条件是什么?

@#@@#@A法律的可遵守性B良好的法律意识C良好的法制环境D良好的社会环境@#@11、教育法律督导的要素是什么?

@#@@#@A教育法律监督的主体,教育法律监督的主体,就是法律监督行为的实施者,即依法享有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

@#@教育法律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

@#@全国人民、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等都是教育法律监督的主体。

@#@B教育法律监督的客体,就是教育法律监督的对象,也就是教育法律监督主体行使监督权的的范围,在我国,教育法律监督的客体主要包括进行各种教育法律活动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全体公民。

@#@C教育法律监督的内容,教育法律监督的内容非常广泛,它的范围应当同教育法律的涵盖面相适应,涉及教育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贯穿于教育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

@#@所以教育法律监督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教育法律法规文件的合法性及和宪性进行监督,对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对各社会团体、组织参与国家教育活动的行为进行监督,对普通公民遵守教育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等,其中重点是对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治教行为的监督。

@#@@#@12、我国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特点@#@A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高等学校学生在高等院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给在校学生带来人身伤亡和精神损伤的事故。

@#@B1)主体的特定性和多样性。

@#@特定性是指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损害的主体只能是在高等学校学习、生活的在校学生,即取得国民教育体系内公办全日制高等学校学籍的在读学生。

@#@多样性是指高校学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损害地点、时间是特定的。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必须是在高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

@#@3)与中等教育学校和初等教育学校相比,高校对在校大学生不具有民法规定的监护责任。

@#@@#@13、教育法律就记得含义及其种类@#@A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害者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诉讼或者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是自己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偿的法律制度。

@#@B司发救济和非司法救济、私法救济和公法救济、程序救济和实体救济@#@14、教师行政复议度,指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请求,由受理的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请求,依照法定程序对发生争议的具体教育行政行为进行复查,裁判其是否合法、适当和责任的归属,并决定是否给相对人以就救济的法律制度。

@#@全国以发布的《行政复议法》是其根本依据。

@#@@#@15、教师行政诉讼制度,指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审理,作出判决,给教师的合法权益以特殊保护的法律救济活动。

@#@@#@16、教师行政赔偿,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受害人------教师有依照《国家赔偿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17、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针@#@A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教育必须遵循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B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我国教育事业的性质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教育事业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

@#@3)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18、我国国家教育经费的筹措体制是什么?

@#@@#@目前我国以逐步建立起以各级财政拨款位主,以依法征收教育费附加、发展校办产业、社会及资源资、收取学杂费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并逐步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我国教《教育法》还就农村教育费附加,勤工俭学、办校产业、集资办学等事宜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以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其他渠道的畅通。

@#@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对国家办学的补充,其办学经费则由举办者负责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支持。

@#@@#@19、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条件@#@1、原则:

@#@1)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3)不得以营利为目的2、条件: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学校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办学规模、学科门类的设置、教育形式、内部管理机制、经费来源,财产和财务制度、举办者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章程修改程序、其他必须由章程规定的事项。

@#@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0、高等学校学生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受教育权2)学习保障权3)获得物质帮助权4)获得公正评价权5)民主管理权6)社团组织活动权7)课外生活方式选择权8)救济权2、义务:

@#@1)遵循宪法";i:

29;s:

1589:

"教学反思@#@杨洋@#@新学期开始,通过七年级的教学我对新编教材也比较熟悉了,因此在以往教学中出现过的问题有所减少,但课堂教学没有十全十美,这次我对新标教材的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一课中进行了教学反思。

@#@@#@在起初备课时,介于本课知识点难度较低,因此更多的把重点放在小组讨论环节,但在巡视指导的时候我发现学生讨论问题有些根据问题找答案的习惯,有一部分学生完成了题目就暂停了讨论,认为自己的学习已经完成,因此对“答案”的理解不够,只流于表面,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经过这一课的教学使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教师在备课、教学的时候始终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可能你的专业知识过硬,吃透了教材,课堂调控能力也非常出色。

@#@但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避免了“凭经验”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新教师,我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反思与再学习,才能使教学更加完善,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

@#@这堂课中我出现的问题以及我的浅显感悟希望也能帮助到其他的老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