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3069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1文档格式.doc

94.7%

机电一体化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5名,其中国家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建设期内,新增教授2名,高级职称比例增至55.6%,新增硕士学位教师4名,硕士占教师比例由建设前40%提高至48.9%,35岁青年教师硕士比例由50%提高至77.8%,9名教师取得相关职业资格技师证书,双师比例由73.3%提高到93.3%。

特色专业建设期内,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主编高职“双证”教材8本,“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省精品教材2本。

发表教科研论文71篇,其中EI收录8篇,中文核心期刊37篇。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院级教学成果奖一项。

完成教科研课题11项,在研课题18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7项,到帐经费39.4万元。

完成横向课题10项,到帐经费25.9万元。

获得授权专利9项。

获市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优越,在原有国家级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省级基地2个(省级家用电器测试与维修实训基地、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院级基地2个(电子电气实训中心、塑机设备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的基础上,新建了省级基地1个(省级LED工程技术应用中心)、院级基地1个(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校中厂”1个,并对原有基地进行了扩建,现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共有42个实验实训室。

校内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不仅满足了日常基础教学的需要,还满足了学生第二课堂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

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规模大、规格高的企业有江苏常发集团、中国百兴集团、常州今创集团有限公司等,建设期内又新增紧密型实训基地12家。

二、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本专业通过两年的建设,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及产业升级,紧密结合数控机床装备业、塑料机械行业和半导体照明(LED)产业的人才需求,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广泛开展四个合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的理念融入课程体系,依托“四阶段工学结合”的教学安排,不断完善和丰富“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工学结合”的双证课程,提升“双师”团队素质,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新增了LED设备专业方向,专业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具体目标完成情况见表2。

表2专业建设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

指标

预期目标

完成情况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融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标准;

依托区域龙头企业百兴集团及周边企业,搭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载体,采用“四阶段、分项目、不断线”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

建设期内,构建了“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维修电工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数控设备维修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与中国百兴集团合作成立订单班(百兴班),09级和10级百兴班均实施了“四阶段、分项目、不断线”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企业全程参与教学;

09机电331和09机电332与常发集团、江苏洛克电气有限公司进行了工学交替教学;

10级机电班与华之杰进行工学交替教学。

2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重构课程体系;

与企业合作,重点建设6门工学结合的双证课程,争取有1门获得国家精品课程,1门获得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优秀双证(精品)课程,同步建设配套的工学结合的6门双证教材等课程资源。

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即以“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和跨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了“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与企业人员合作,两年内,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优秀精品课程8门,双证教材8本。

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省级精品教材2本。

3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在校内新建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中心,扩建电工电子实训中心和创新工作室,预期投入经费400万元以上;

校外新增紧密结合的实习基地10家。

与星宇车灯、建国电器合作,新建了江苏省LED工程技术应用中心;

与常发集团等企业合作,新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中心;

与美淼科技合作,新建了校中厂。

扩建了电工电子实训中心和创新工作室。

资金总投入经费达424.8万元。

新增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12家。

4优化“双师”队伍结构

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8~10名具有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骨干教师。

使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超过60%,“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0%以上。

通过国内外进修培训、企业聘请、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渠道,两年内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校内、企业各1名),骨干教师8名,教授5名。

目前,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55.6%,在读博士2名,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学位比例77.8%,“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3.3%。

兼职教师比例30%,在建设期内完成教学研究课题6项,在研课题9项,其中省级教研课题4项。

5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为学生开放专业实验室,组织各种技能竞赛及科技创新活动,推行学分制。

建设期内获省级大学生创新课题5项,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省级以上获奖5项。

设立18个素质拓展学分,激发学生创新活动。

建设期内,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平台,开放实验室和创新工作室;

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些创新实验和小制作,定期开展校级建军杯技能竞赛;

两年内获省级大学生创新课题8项,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国家级一等1项,二等2项,省部级获奖14项,省级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3项。

6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为企业培训员工1000人,校企联合完成横向课题10项、到帐科研经费40万元,完成省级科研课题3项,市级科研课题4项,到帐科研经费10万元。

充分发挥软硬件资源优势,为企业员工及其它院校的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技术工种培训。

两年内为企业培训员工2107人,校企联合完成横向课题10项、到帐科研经费25.9万元,完成科研项目5项,在研项目9项,到账经费39.4万元。

三、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所做的工作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了“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机电一体化专业探索学历证书教学体系和技能等级证书体系的融合,同时进行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逐步形成了“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如下。

(1)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标准。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相关职业标准如维修电工等职业标准等融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标准;

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实现高职课程与职业标准的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

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标准见图1。

图1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标准示意图

(2)实施“四阶段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形式。

依托区域龙头企业百兴集团、常发集团及周边企业,搭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载体,采用“四阶段、分项目、不断线”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一学期,开展专业体验实践,使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工作岗位群及工作任务,感受企业文化。

第三学期,开展专业提高实践,学生入企业操作运行机电设备,进行真实的生产加工,初步将校内基础专业教学与企业实践相互渗透。

第五学期,开专业顶岗实践,学生入企业对机电设备进行简单的安装调试,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到企业实践。

第六学期,开展专业就业实践,学生入企业对机电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维修,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逐步胜任工作岗位。

教学组织形式见图2。

09级和10级百兴班实施了“四阶段、分项目、不断线”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

09机电331和09机电332与常发集团、江苏洛克电气有限公司进行了工学交替教学。

图2工学结合安排

2.构建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内部结构

(1)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矛盾,从2010年开始,我们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探索重构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

首先我们围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聘请学校和企业专家对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归纳,职业能力分析情况见表3。

同时将维修电工等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从而实现高职课程与职业标准的融通,最后构建以分层化职业能力(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和跨行业能力)为主线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课程体系具体见图3。

表3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特定能力

数控设备维修方向

·

具有数控设备排故、维修能力

具有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加工的能力

初步具有数控设备的技术改造能力

塑机设备维修方向

具有塑机设备排故、维修能力

具有塑机设备操作加工能力

初步具有塑机设备的技术改造能力

LED设备维修方向

具有LED设备的排故、维修能力;

具有LED设备封装及测试的能力;

初步具有LED设备的技术改造能力;

行业通用能力

具有专业读图、绘图能力

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工具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编制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设计和维护通用机械零件的能力

跨行业能力

具备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营销、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的能力

初步具备车间管理、企业管理能力

核心能力

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提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

图3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2)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双证课程内部结构

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我们积极探索课程内部结构改革,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内部结构----项目设计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工作任务。

项目开发的具体路径为:

从岗位工作任务中分析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对应核心职业能力设计典型项目。

项目序化依据三个原则:

一是按照建构主义理论,从单项项目到综合项目;

二是按照认知规律,从简单项目到复杂项目;

三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从局部项目到整体项目。

图4列举了《轻工自动机电气系统的调试与维护》的工作化项目设计。

图4《轻工自动机电气系统的调试与维护》的工作化项目设计

(3)采用“分级别、模块化、学分制”的项目内部结构

为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课程结构采用“分级别、模块化、学分制”的思路进行构建,将不同的教学项目组合成独立的教学模块,按照学习的难易和技能要求的复杂程度,合理序化,形成柔性化的模块结构,见图5。

C级别供本专业学生学习,B级别供相近专业学生学习,A级别供其他专业学生选修。

职高学生根据中职时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灵活选择其中的某个级别,不同的级别根据课时不同对应不同的学分。

图5“分级别、模块化、学分制”的项目课程结构

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与企业人员合作,建设《PLC系统编程与维护》、《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8门以项目为载体的院级精品“双证”课程,教学资源上网共享,便于学生学习,见表4。

3.建立“开放、共享”的院级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

与百兴集团等企业合作,共建院级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

在学院特色“资源共享、集约办学”走持续发展之路的指引下,通过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与企业共建院级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

8门院级网络课程的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资料图片、录像、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电子教案、实训指导、考证资源、在线练习、网络测试等。

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开发虚拟实训项目和工作过程教学录像,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提高教学效益。

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如表4。

表4院级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序号

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

建设内容

责任人

学校

企业

1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建设调研

课程标准制定论证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视频

课程教学网站建设

工学结合教材开发

黄忠琴

杨宝山

2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

林伟

赵景峰

3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

教学资源

龚益民

岳峥

4

《PLC系统编程与维护》(三菱)课程教学资源

蒋正炎

陈家俊

5

《PLC系统编程与维护》(西门子)课程教学资源

沈治

邓建军

6

《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资源

徐文达

高凯

7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课程教学资源

庄丽娟

芮孟寨

8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

陆淑伟

夏建民

4.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遵循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实践技能要求的递进,开设了满足初级工的《电工基础实训》、《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到满足中级工《电控柜的装调与维修实训》,再到满足高级工《高级考工柜综合实训》、《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实训》,实践场所也由校中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到校外共享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变化。

见图6。

图6实践教学体系

近两年毕业生第一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100%,取第二证书(维修电工高级、其他行业单项证书)获取率达到60%左右。

5.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施“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

双证课程全部按照项目化、模块式设计,配套教材按照项目课程的体例编写,即:

教学目标、工作任务、实践操作、问题探究、知识拓展和练习,每个教学单元均设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采用六步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合作,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创建虚拟车间,模拟企业项目,进行仿真教学。

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仿真技术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先进生产流程做成影像,以及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复杂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等做成动画课件,同时利用丰富的课程网站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引进生产车间到学校,实现课堂与生产车间一体化。

与江苏美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中厂”,在企业人员指导下,学生直接顶岗进行生产性实训,打破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延伸到车间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6.严把教学管理

实施“多元主体、双线运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多元主体即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力量(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共同主体。

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主要以教学过程监控为主;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实施“双指导教师制度”;

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以第三方评价数据为主。

“双线运行”即:

教学运行和教学监控两条线管理。

教学运行由系副主任主抓,主要从教学管理职责、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三个过程的管理来保障教学质量;

教学监控由系主任主抓,主要从教学质量测量与分析过程的管理来保障教学质量。

一是通过完善院系二级督导制度,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对教学资料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任务书、教师授课计划,以及教学进度、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指导情况、教研活动情况等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检查),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二是通过开展麦可思调研数据(第三方评价)分析,全面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就业情况分析和社会满意度调查;

三是实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定期召开专业教学委员会会议,收集政府、行业、企业反馈信息,通过以上几种途径,全面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的差距,及时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7.打造“双师”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三大工程”,以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重点打造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在专业带头人培养方面:

聘请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担任专业带头人,形成合作机制;

落实专业带头人有关制度,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建设实践、国内外培训、研修等途径,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双师素质、国际意识和专业建设能力。

并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期内的过程管理,实行定期检查制度,严格考核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企业建立兼职教师储备基地,聘请19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来学校担任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与校内教师共同参与横向项目的研究。

在双师素质培养方面,一方面通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校内技能培训竞赛、国外进修等途径,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另一方面通过组建机电一体化教科研团队,重点支持团队教师在机电一体化研究领域开展各项教科研工作。

8.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校企共建“校中厂”。

学校与江苏美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新建了“校中厂”,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师生全面开放资源,满足了专业认知、职业素养训练、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的教学要求。

学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利用真实的设备,按照真实的工艺要求,生产出真实的产品,让学生在学习设备的装调技能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星宇车灯、建国电器合作,新建了省级LED工程技术应用中心;

与常发集团等企业合作,新建了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并扩建了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电气实训中心和创新工作室、塑机设备实训中心实训中心,满足了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职业技能训练、学生创新活动等环节需求。

具体建设情况见表5。

表5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基地名称

新增设备

功能

扩建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

数控车床故障诊断维修实验系统

数控机床调试和维修、故障诊断实训

新建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

斯沃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仿真软件、数控车床、四轴加工中心、微型电子计算机、数控铣床光机、数控机床实验台

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机床电气装调、数控控机床调试与维修仿真实训

新建省级LED工程技术应用中心

远方高精度快速光谱辐射计测试与分析软件V2、LED热电性能分析仪、可编程LED测试电源、1.5M积分球、LED专用积分球、H大功率LED加速老化试验仪、智能电量测量仪、热成像仪、高精度快速光谱辐射计(硬件)、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机柜

LED测试、老化实验

扩建省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

自动生产线拆装与调试实训装置、机器人机械对象套件、嵌入式一体化触摸屏、微型电子计算机、西门子6ES7214、三菱FX1S

自动生产线拆装与调试实训、机器人、嵌入式一体化触摸屏、PLC编程实训

扩建电子电气实训中心(含创新工作室)

电机拆装专用工具、直流电动机组及配件、光电转速表、功率表、双臂电桥超高频毫伏表、数字存储示波器泄漏电流测试仪、泄漏电流测试仪、电器安全综合测试仪、耐压测试仪、光伏发电实训系统及附件

维修电工维修测试实训、学生实践创新场所

扩建塑机设备实训中心

注塑模具

加工操作及维修

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期内,重点建设了百兴集团、宜兴协联生物有限公司等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新增12家),校外实习基地不仅为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机电设备装调维护能力及管理能力训练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同时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机电设备装调维护及管理人才储备。

四、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建设期内,学院共投入504万用于本专业建设,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具体见表6。

表6经费投入及使用表

资金分配(单位:

万元)

2010年

2011年

合计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课程建设

10

15

教材建设

小计

18

12

30

师资队伍建设

进修培训

16

下厂锻炼

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校内基地建设

138.8

266

404.8

校外基地建设

20

148.8

276

424.8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社会培训

技术服务

小计

191.8

313

504.8

五、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两年的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本专业学生计算机、英语等级水平考试通过率在97%以上,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100%,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就业质量明显改善。

另据麦可思公司调研数据,本专业学生薪资和职业期待吻合度均位于本省高职院校前列,对专业课程设置有效性的肯定较高,对母校的推荐度高于全国示范高职院校。

招生生源良好,新生报到率均在95%以上。

学生在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获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8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高职组“光伏发电系统统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自动化教指委举办的“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共获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4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