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3129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后来,随着文字的产生,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兴办,诗歌吟诵逐渐走进了课堂。

周代,小学和大学(即太学)都开设“诵诗”这门必修课。

《礼记·

内则》曰: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周礼·

春官宗伯下》云: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可见当时的学校多么重视对贵族子弟进行诵诗教学。

到了春秋时代,孔子第一个起来私人办学。

这位精通文学和音乐的大教育家深知诗歌与音乐对陶冶人的品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平时花很多时间教授弟子们“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墨子?

公孟篇》)。

据文献记载,他的弟子子游和子路很能弦歌《诗经》,曾子和原宪吟唱《诗经》中的《商颂》非常出色,所谓“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不仅如此,孔子还善读《春秋》,曾引得老聃津津有味地聆赏。

孔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吟诵专家和吟诵教育家。

孔子以后,历代的文人师生都是用吟诵的方法来欣赏和教学诗文的。

如唐代,不仅像韩愈这样的大文豪平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而且“李杜诗篇万口传”,甚至连“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吊白居易》诗)、“治书苍头”都能吟诵柳宗元的文集(见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

足见吟诗诵文在当时成了人们普遍的爱好,成了时代的一种风尚。

需要指出的是,吟诵之学得到更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乃在宋、元、明、清时代。

这个时期人吟赏的美文除了一向处于正统地位的诗与文,还有蔚然郁起的词与曲,而吟诵的腔调由于受到戏曲音乐的影响,得到丰富和发展。

这个时期有关吟诵的理论研究也多了起来,宋代的朱熹,元代的刘绩,明代的李东阳、唐顺之、钟惺等都对吟诵之学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清代桐城派作家揭橥的“因声求气”说更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人们的吟诵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推进和提高作用。

特别是,这个时期各地兴办了许多书院,私塾更是遍及城镇乡村,加上出现了一大批既切合识字和普及文化知识需要、又易诵易记的启蒙读物,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家诗》《小儿语》《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增广贤文》等,因而使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得到极大的普及。

二、现代语文教学中对古诗文吟诵的目标要求

在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直接提出古诗文“吟诵”要求,而是用“背诵”一词提出了对古诗文的学习目标,追其原因在于,古诗文“因声入境”的教学操作中,因人而异,并在学习过程中不做具体要求,这也为语文教学中的吟诵开辟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诗文160篇(段),初一至初三学生背诵古诗文80篇(段),合计240篇(段)。

其中,不同的学段还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第四学段(7—9年级)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吟诵与现代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

(一)、吟诵经典诗文,可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吟诵能激发想像、联觉和情绪,让吟诵者自己和听赏者“因声入境”,即随着吟诵时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疾徐变化、腔调的婉转曲折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充分领略古诗词文的意境之美。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营造出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同时,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激发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老师也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

(二)、吟诵经典诗文诗句,弥补课文内容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

教师适时引入吟诵这一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积累古文诗句素材,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好文章如果吟诵得多,其中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明,不知不觉中都会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引用一些经典诗句来给自己的文章润色,拓宽了写作思路。

经典教育除了能为学生写作提供大量引经据典的丰富内容之外,还可以学习到古人的逻辑思维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程度。

(四)诵读经典诗文诗句,陶冶学生爱国情操

现在有些学生受不良文化影响,崇尚暴力、缺乏爱心,违法犯罪时有发生。

开展吟诵中华经典诗文诗句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传统美德,拥有良好的人格操守。

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形成在青少年时期。

让中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让他们的心灵保持纯净,培养良好的品德。

让学生背诵最有价值的中华经典诗文诗句,让他们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品质,中华经典诗文诗句将伴随其人生的成长。

长期的吟诵熏习,还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可以陶冶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

四、吟诵的具体要求

(一)饱满的情感是吟诵的基调

做好古诗词吟诵首要的便是饱满的清官。

通过自身的感觉和诗人的情感相连接,随着诗词中感情的变化而变换自身情感体验,并反映在吟诵的音调中,才能真正地感受诗词的世界。

(二)扎实的普通话基础是吟诵的必要条件

“字正腔圆”常常是我们形容一些人普通话标准、音色纯正、吐字清晰。

而吟诵带有歌唱的模式,“字正腔圆”更是其必要条件。

这要求我们要具备标准的普通话字音识别能力,吐字发音标准、声调把握准确,对轻重音、儿化音、尾音等汉语语法有所掌握,以此作为基础,才能达到吟诵的基本要求。

(三)强烈的韵律感是吟诵的前提

语言和音乐本身就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音乐是基础,音乐是语言的升华,而吟诵作为介乎两者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必然要兼备语言的铿锵有力和音乐的韵律悠扬。

在实际的吟诵中将语言和音乐相结合,根据诗文的感情基调来调整韵律,达到语言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五、结束语

“吟诵”作为传统的语言艺术形式,在新时期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检验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改良和发展,才能焕发出新的光辉。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不仅应当将吟诵教学继承下去,而且应当以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音乐美的感受中欣赏古典诗歌的节奏美、曲调美、趣味美、情感美,兼收并蓄地了解和学习祖国优秀的文化,培养既有知识更有民族精神的文化人,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对自然与人生的关怀,加强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