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3231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总结(理科)Word格式.doc

相交、平行、在平面内.

(2).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①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相交,则与平面相交.(×

③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行.(√)(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证之)

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内)

⑤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

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相等,则∥.(×

)(、可能相交)

(3).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4).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l若⊥,⊥,得⊥(三垂线定理),

l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

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性质:

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a.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

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

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

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

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

)]

b.射影定理推论:

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4.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

(1).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相交、平行.

(2).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推论: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一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4).两个平面垂直判定一:

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判定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注:

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分别对应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

(5).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

简证:

如图,在平面内过O作OA、OB分别垂直于,

因为则.所以结论成立

(6).两异面直线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为锐角取减,为钝角取加,综上,都取减则必有)

(1).a.最小角定理:

(为最小角,如图)

b.最小角定理的应用(∠PBN为最小角)

简记为: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且又比交线夹角补角一半长,一定有4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比交线夹角补角小,一定有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与交线夹角相等,一定有3条或者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小,又与交线夹角一半小,一定有1条或者没有.

5.棱柱.棱锥

(1).棱柱.

a.①直棱柱侧面积:

(为底面周长,是高)该公式是利用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得出的.

②斜棱住侧面积:

(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是斜棱柱的侧棱长)该公式是利用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

b.{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

{直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

c.棱柱具有的性质:

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

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

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①棱柱有一个侧面和底面的一条边垂直可推测是直棱柱.(×

(直棱柱不能保证底面是矩形,可如图)

②(直棱柱定义)棱柱有一条侧棱和底面垂直.

d.平行六面体:

定理一:

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

定理二:

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

推论一:

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为,则.

推论二:

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各侧面所成的角为,则.

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

)(斜四棱柱的两个平行的平面可以为矩形)

②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棱柱一定是正棱柱.(×

)(应是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直棱柱才行)

③对角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直四棱柱一定是长方体.(×

)(只能推出对角线相等,推不出底面为矩形)

④棱柱成为直棱柱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棱柱有一条侧棱与底面的两条边垂直.(两条边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若两条边相交,则应是充要条件)

(2).棱锥:

棱锥是一个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①一个三棱锥四个面可以都为直角三角形.

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

所以.

a.①正棱锥定义:

底面是正多边形;

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i.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

ii.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

iii.正棱锥定义的推论:

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等);

底面为正多边形.

②正棱锥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为,斜高为)

③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射影公式:

(侧面与底面成的二面角为)

附:

以知⊥,,为二面角.

则①,②,③①②③得.

S为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可分别求多个三角形面积和的方法).

b.棱锥具有的性质:

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c.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

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

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

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

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

i.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

)(各个侧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

ii.若一个三棱锥,两条相对棱互相垂直,则第三组相对棱必然垂直.

AB⊥CD,AC⊥BDBC⊥AD.令

得,已知

则.

iii.空间四边形OABC且四边长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iv.若是四边长与对角线分别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是一定是正方形.

取AC中点,则平面90°

易知EFGH为平行四边形EFGH为长方形.若对角线等,则

为正方形.

(3).球:

a.球的截面是一个圆面.

①球的表面积公式:

.②球的体积公式:

.

b.纬度、经度:

①纬度:

地球上一点的纬度是指经过点的球半径与赤道面所成的角的度数.

②经度:

地球上两点的经度差,是指分别经过这两点的经线与地轴所确定的二个半平面的二面角的度数,特别地,当经过点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时,这个二面角的度数就是点的经度.

①圆柱体积:

(为半径,为高)

②圆锥体积:

③锥体体积:

(为底面积,为高)

(1).①内切球:

当四面体为正四面体时,设边长为a,,,,得.

球内切于四面体:

②外接球:

球外接于正四面体,可如图建立关系式.

6.空间向量.

(1).a.共线向量:

共线向量亦称平行向量,指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

①若与共线,与共线,则与共线.(×

)[当时,不成立]

②向量共面即它们所在直线共面.(×

)[可能异面]

③若∥,则存在小任一实数,使.(×

)[与不成立]

④若为非零向量,则.(√)[这里用到之积仍为向量]

b.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具有唯一性),使.

c.共面向量:

若向量使之平行于平面或在内,则与的关系是平行,记作∥.

d.①共面向量定理:

如果两个向量不共线,则向量与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y使.

②空间任一点O和不共线三点A、B、C,则是PABC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

(简证:

P、A、B、C四点共面)

①②是证明四点共面的常用方法.

(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

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这里隐含x+y+z≠1).

设四面体ABCD的三条棱,其

中Q是△BCD的重心,则向量用即证.

对空间任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满足,

则四点P、A、B、C是共面

(3).a.空间向量的坐标: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是横轴(对应为横坐标),y轴是纵轴(对应为纵坐标),z轴是竖轴(对应为竖坐标).

①令=(a1,a2,a3),,则

,,,

∥。

(向量模与向量之间的转化: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

(a=,b=)。

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b.法向量:

若向量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记作,如果那么向量叫做平面的法向量.

c.向量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

如图,设n是平面的法向量,AB是平面的一条射线,其中,则点B到平面的距离为.

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分别是上任一点,为间的距离).

③.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平面的法向量).

④.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

设分别是二面角中平面的法向量,则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方向相同,则为补角,反方,则为其夹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或(,为平面,的法向量).

d.证直线和平面平行定理:

已知直线平面,,且C、D、E三点不共线,则a∥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使.(常设求解若存在即证毕,若不存在,则直线AB与平面相交).

7.知识网络

一、经典例题剖析

考点一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已知三点不共线,对平面外任一点,满足条件,

试判断:

点与是否一定共面?

解析:

要判断点与是否一定共面,即是要判断是否存在有序实数对使或对空间任一点,有。

答案:

由题意:

∴,

∴,即,

所以,点与共面.

点评:

在用共面向量定理及其推论的充要条件进行向量共面判断的时候,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充要条件形式,然后对照形式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运算.

2.如图,已知矩形和矩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点,分别在对角线,上,且,.求证:

平面.

要证明平面,只要证明向量可以用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和线性表示.

答案:

证明:

如图,因为在上,且,所以.同理,又,所以

.又与不共线,根据共面向量定理,可知,,共面.由于不在平面内,所以平面.

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与空间的任两条直线不一定共面要区别开.

考点二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

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A1=4,点D是AB的中点,(I)求证:

AC⊥BC1;

(II)求证:

AC1//平面CDB1;

(1)证明线线垂直方法有两类:

一是通过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二是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线线垂直;

(2)证明线面平行也有两类:

一是通过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二是通过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

解法一:

(I)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三边长AC=3,BC=4AB=5,

∴AC⊥BC,且BC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为BC,∴AC⊥BC1;

(II)设CB1与C1B的交点为E,连结DE,∵D是AB的中点,E是BC1的中点,

A

B

C

A1

B1

C1

E

x

y

z

∴DE//AC1,∵DE平面CDB1,AC1平面CDB1,

∴AC1//平面CDB1;

解法二:

∵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三边长AC=3,BC=4,AB=5,∴AC、BC、C1C两两垂直,如图,以C为坐标原点,直线CA、CB、C1C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0,0,0),A(3,0,0),C1(0,0,4),B(0,4,0),B1(0,4,4),D(,2,0)

(1)∵=(-3,0,0),=(0,-4,0),∴•=0,∴AC⊥BC1.

(2)设CB1与C1B的交战为E,则E(0,2,2).∵=(-,0,2),=(-3,0,4),∴,∴DE∥AC1.

转化

2.平行问题的转化: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主要依据是有关的定义及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4.(2007武汉3月)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中,ABAD,CDAD,PA底面ABCD,PA=AD=CD=2AB=2,M为PC的中点。

(1)求证:

BM∥平面PAD;

(2)在侧面PAD内找一点N,使MN平面PBD;

(3)求直线PC与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

本小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

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1)是的中点,取PD的中点,则

,又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 (4分)

(2)以为原点,以、、所在直线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

在平面内设,,,由

是的中点,此时 (8分)

(3)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设为

故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为 (12分)

(1)是的中点,取PD的中点,则

(2)由

(1)知为平行四边形

同理,

为矩形∥,,又

作故

交于,在矩形内,,

,为的中点

当点为的中点时, (8分)

(3)由

(2)知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设为,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1)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证明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即可;

(2)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只需在斜线上找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斜线和射影所成的角,即为所求角;

(3)证明线面垂直只需证此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变可.这些从证法中都能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

考点三求空间图形中的角与距离

根据定义找出或作出所求的角与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等方法求值,注意“作、证、算”的有机统一.解题时注意各种角的范围: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

<θ≤90°

,其方法是平移法和补形法;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

≤θ≤90°

,其解法是作垂线、找射影;

二面角0°

≤θ≤180°

,其方法是:

①定义法;

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③垂面法另外也可借助空间向量求这三种角的大小.

5.(四川省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如图,四棱锥中,侧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底面是的菱形,为的中点.

(Ⅰ)求与底面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证:

平面;

(Ⅲ)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求线面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采用平

移法求二面角的大小也可应用面积射影法,比较好的方法是向量法

(I)取DC的中点O,由ΔPDC是正三角形,有PO⊥DC.

又∵平面PDC⊥底面ABCD,∴PO⊥平面ABCD于O.

连结OA,则OA是PA在底面上的射影.∴∠PAO就是PA与底面所成角.

∵∠ADC=60°

,由已知ΔPCD和ΔACD是全等的正三角形,从而求得OA=OP=.

∴∠PAO=45°

.∴PA与底面ABCD可成角的大小为45°

.……6分

(II)由底面ABCD为菱形且∠ADC=60°

,DC=2,DO=1,有OA⊥DC.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

由M为PB中点,∴.

∴.

∴PA⊥DM,PA⊥DC.∴PA⊥平面DMC. ……4分

(III).令平面BMC的法向量,

则,从而x+z=0;

……①,,从而.……②

由①、②,取x=−1,则.∴可取.

由(II)知平面CDM的法向量可取,

∴.∴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6分

法二:

(Ⅰ)方法同上

(Ⅱ)取的中点,连接,由(Ⅰ)知,在菱形中,由于,

则,又,则,即,

又在中,中位线,,则,

则四边形为,所以,在中,,

则,故而,

(Ⅲ)由(Ⅱ)知,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易得,,

故,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及二面角的一般求法,综合性较强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常用的方法.

6.(2007河北省唐山市三模)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在线段上.

(Ⅰ)求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Ⅱ)若二面角的大小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本题涉及立体几何线面关系的有关知识,本题实质上求角度和距离,在求此类问题中,要将这些量归结到三角形中,最好是直角三角形,这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此外用向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Ⅰ)连结。

由已知,是正方形,有。

∵平面,∴是在平面内的射影。

根据三垂线定理,得,则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作,垂足为,连结,则

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于是

易得,所以,又,所以。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即,

∴,即,∴.

故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分别以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Ⅰ)由,得

设,又,则。

∵∴

则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Ⅱ)为面的法向量,设为面的法向量,则

∴.①

由,得,则,即

∴②

由①、②,可取

又,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

立体几何的内容就是空间的判断、推理、证明、角度和距离、面积与体积的计算,这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本题实质上求角度和距离,在求此类问题中,尽量要将这些量归结于三角形中,最好是直角三角形,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单,此外用向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不过建系一定要恰当,这样坐标才比较容易写出来.

考点四探索性问题

7.(2007年4月济南市)如图所示:

边长为2的正方形ABFC和高为2的直角梯形AD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DE=,ED//AF且∠DAF=90°

(1)求BD和面BEF所成的角的余弦;

(2)线段EF上是否存在点P使过P、A、C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垂直,若存在,求EP与PF的比值;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3,5

1.先假设存在,再去推理,下结论:

2.运用推理证明计算得出结论,或先利用条件特例得出结论,然后再根据条件给出证明或计算。

(1)因为AC、AD、AB两两垂直,建立如图坐标系,

则B(2,0,0),D(0,0,2),

E(1,1,2),F(2,2,0),

设平面BEF的法向量

,则可取,

∴向量所成角的余弦为

即BD和面BEF所成的角的余弦。

(2)假设线段EF上存在点P使过P、A、C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垂直,不妨设EP与PF的比值为m,则P点坐标为

则向量,向量

所以。

本题考查了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及其相关计算,本题采用探索式、开放式设问方式,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题提出了较高要求。

8.(2007安徽·

文)如图,在三棱锥中,,,是的中点,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