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3288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其中有二名组员一直没有参与讨论。

二、研究前进行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如图表1.1:

考察项目

人数

有时候有

没有

百分比

1、有多少进行小组活动的机会?

40

18

45%

13

32.5%

9

22.5%

2、小组活动中有无明确的分工?

32

80%

5

12.5%

3

7.5%

3、在小组活动中是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27

67.5%

32.5%

4、教师有无对小组活动的评价?

11

27.5%

2

5%

听别人的

记录下来

不去理会

5、当小组讨论时有争论时怎么做?

15

37.5%

23

57.5%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6、你对小组学习感兴趣吗

31

77.5%

8

20%

1

2.5%

图表1.1

通过对实验A的分析和调查问卷的统计,笔者认识到:

目前英语课堂内已基本以小组活动为教学模式,但由教师指定的小组如果没有进行小组建设,组员没有形成小组学习的概念,根本无法具备实质的活动条件,必然会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

所以对于合作学习中课堂小组的成长和培育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的目的

基于对系列实验A的分析判断,本研究选择将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长作为研究课题,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试图为课堂的培养和成长提供微观的思路和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合作学习小组成长的理论构建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合作学习

(1)斯莱文(RobertE.Slavin)教授的定义。

美国约翰逊·

霍普金斯大学的斯

莱文是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之一,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

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2)约翰逊兄弟(DavidandRosgerJohnson)的定义。

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

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

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③

(3)按照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王坦研究员的见解,“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④

2、小组

合作学习的小组首先概括来说是一个组织,它有组织的共性,但本文所探究的小组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环境是课堂中,组员是学生,借鉴组织的定义,

①笔者在实验中将学生编号,13-17号学生分为c小组.

②Slavin,R.E.(1980).CooperativeLearning.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50,pp.315-342.

③Johnson,D.W.,Johnson,R.T.,&

Holubec,E.J.(1993).CirclesofLearning,p.5.

④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6.

本研究将小组定义为:

由几个成员组成,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产生合作关系,处于不断成长过程中的组织。

(二)研究合作学习小组成长的理论基础

1、组织系统理论

组织的系统理论,指的是运用一般系统论的原理研究和理解组织及组织行为的过程。

它不仅改进了人们对组织如何运行的理解。

也改进了对于组织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

系统方法为组织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宏观的眼光。

它告诉人们,不能仅仅考察组织的各个分支部分如何合成一个整体而运行着,而且还要估价和解释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总的环境复合体之间的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组织与它的环境的相互联系是一系列“投入一转化一产出”的交换过程:

从宏观环境中获取资源,经过组织的加工后又带着增添的价值以不同的形式回到环境中,由组织所添加的这种价值确证了组织存在的理由①。

合作学习小组也是一种组织,不管是系统论还是具体的组织系统理论,都为研究小组提供了分析视角和理论基础,即要用系统的视角看待合作学习的小组,又要分析小组的功能,小组的各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以及小组怎样与外界环境发生信息、能量等的交换。

2、动机理论②

动机理论(motivationaltheory)主要研究的是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

道奇(1949)曾界定了三种目标结构:

合作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体指向目标的努力有利于他们的目标达成;

竞争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人指向目标的努力会阻碍他人的目标达成;

个体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体指向目标的努力对他人的目标达成没有影响。

从动机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合作性目标结构(与竞争性相反)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

因此,要达到他们个人的目标,小组成员必须帮助他们的成员做任何有助于小组成功的事,而且,或许更为重要的就是要鼓励同伴们去尽最大的努力。

动机主义者在批评传统课堂组织形式时指出,课堂中的竞争性评分和非正式奖励制度导致

了与学业努力相对立的同伴规范。

由于一个学生的成功会削弱其他学生成功的可

①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01.

②Johnson,D.W,Johnson,R.J.(1993).CirclesofLearning:

Cooperationin

theClassroom.Edina,MN:

InteractionBookCompany.P5.

能性,学生们就可能形成这样一种规范(标准),即谁得高分就是为了“出风头”,或者是想成为老师的“宠儿”。

“竞争性的计分标准造成一种同伴常模,这种常模不利于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

当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活动时,在合作性奖励结构下,他们学习的努力有助于同学的成功。

学生们在学习上会因此而相互鼓励,强化彼此在学业上的努力,并且能形成有利于学业成绩的规范。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习成了使学生超越同伴小组的一种活动。

他们还希望,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由于在学习成绩方面获得了成功,还会改善他们在整个班级中的社会地位,而传统课堂情境中,这些学生是会失去地位的。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系统分析

一、小组的功能定位

二、小组的结构分析

三、小组的发展

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对实验小组的成长进行描述,在实验的基础上阐述小组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主要步骤如下①:

(一)应用文献分析,调查和实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英语课堂学习小组的活动作出初步的描述。

(二)针对第一次小组实验内发现的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组员培训、教师干预等具体方法,对小组建设提出具体的措施,引导小组的成长,并采取调查法、观察法进行真实记录。

(三)将前后实验对比,总结经验。

四、合作学习小组培养的具体实践

(一)小组的组建阶段

1、确定适当的小组规模

在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构成上,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小组规模越小,每个成员参与的机会越多,需要的小组技能越少,但规模过小存在信息量不足的缺憾,导致讨论的质量不高,小组规模越大,每个成员参与的机会越少,需要的小组技能越多,可执行的任务复杂,但规模大的小组,容易出现纪律问题,小组讨论质量也难以保证。

笔者所研究的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所以本着结合实际情况的态度,在实验中选择采用了其中一组为5人小组,其余各组为6人小组的小组人数。

从实验的课堂记录表①来看,保持这样的小组人数,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可以确保小组内每一位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又可以使教师充分

的监管和帮助各小组。

2、课堂教学空间形态

①具体实验计划见附录.

②课堂记录表见附录.

“课堂教学空间形态是指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空间表现形态,它在很大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

”①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空形态基本上呈现为同一格局,全班学生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老师,用形象化语言来表达,这是一种“秧田型”形态。

其优点是便于教师进行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这种教学空间形态是极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所以笔者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马蹄组合型”的空间形态。

全班学生上课时按学习小组集中就坐,每个小组的座位排成马蹄形,每个马蹄形便成为相应的课堂学习小组的活动空间。

这种空间形态有利于学生小组集体意识的形成,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如图1.2、1.3所示。

1.2六人小组1.3五人小组

3、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确定小组的成员构成

笔者在实验A的启动阶段,试图让学生自由组合,但实验的记录显示出以下两种同质分组的趋势②:

(1)男生和女生完全对立。

由于此年龄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男女生相互排斥,所以小组中全是男生或全是女生,这样并不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容易使各小组之间形成对立。

(2)平日人际关系较好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组内,造成了个别小组的人数众多,个别平时性格孤僻的学生无法加入小组,不利于纪律的监管和全体的发展。

笔者采用了成绩和性格的异质分组,即在小组安排一名优秀且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四名中等生,一名低成就学生,提倡优生帮扶低成就生,为低成就学生提供好的学习习惯的榜样,并且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

从实验记录中可以发现整体的效果是理想的。

实际教学中的异质分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班级中的低成就生与班级平均水平差异没有超过某一个值③,通过优生的帮扶,可以完成小组的任务,所以整个小组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如果低成就生水平差异过大,已经超过了这一个值,即通过优生的帮扶也无法完成任务,这样整个小组的进度放缓,影响小组的正常

运行。

笔者建议当出现此类情况,需要对分组进行调整,将水平差异过大的低成就生抽离出来,形成一个特殊的小组,并将小组活动的任务分层处理,有一定的实际效果。

①26.Slavin,R.E.(1990)CooperativeLearning:

Theory,Research,andPractice.

②课堂记录表见附录

③此值为学生之间的学业差距,目前没有定论,需做进一步探讨。

由此笔者得出在小组成长的组建阶段,应该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并由教师调整小组成员,目的是提倡同伴互教,并尽可能的实现性别、能力、性格等方面差异的搭配。

教师可以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各方面特点,进行最佳分组。

在进行分组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

(1)学生的成就。

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混合搭配学习成绩有差异的学生。

从实验的研究表明,优生帮扶低成就生,活动过程中,优生和低成就生都能够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受益。

(2)学生的能力。

有的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有的善于细心阅读,有的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善于组织活动,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能有助于每个组员的全面发展。

(3)学生的性格。

外向和内向的学生互相搭配,能够保证小组学习时的学习纪律和学习气氛。

(4)学生的性别。

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认知风格、能力、性格特征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在合作小组中男女学生混合编组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5)学生的家庭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组员必须学会与各种人一起工作,需要与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接触往来;

如果组员在小组活动中能够与来自不同工作和生活背景的其他组员合作,将有助于他们应对类似的现实生活。

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但有时也要跟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当出现了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仅依靠学生的互助无法解决的时候,需要教师做出适当的调整。

4、在小组内合理分配角色

笔者在实验阶段为了解课堂小组学习的真实情况,进行了“小学生英语小组学习的问卷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后发现:

有80%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明确的分工;

12.5%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时有明确的分工;

有7.5%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没有明确的分工。

①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习小组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

所以

①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

7-12.

合作学习小组组建之后,小组内合理的角色分配的必不可少的,若没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没有给每一位组员指派某一特定的小组角色,组员之间没有形成积极的角色互赖,小组成员也不能认真进行活动。

笔者在实验A中,将小组内的成员定义为4种角色:

(1)领导者,其主要责任为引导小组活动,确保任务能够全部按时完成

(2)激励者,其主要责任为其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各抒己见。

(3)检查者,其主要责任为检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掌握程度,并记录下讨论的问题和结论。

(4)参与者,其主要责任为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笔者在实验A中,明确每个组员的身份,并以表格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有利于各组员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的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①。

(二)小组冲突与调整阶段

1、组员的角色意识觉醒

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之后,笔者对各小组按角色进行了培训,目的为了使组员理解角色所代表的责任。

异质小组内成员间的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能力高的学生是理所当然的“领导者”。

合作学习正是有了班级中小组内一个个“领导者”分担着教师的教学任务,才使得达成小组教学任务成为可能。

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领导者”的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每个小组首先应选好组长。

组长不仅应在各方面优于组员,而且要在学习热情、策略、计划等各方面都能发挥积极影响,并且善于组织,成为本组的核心。

其次教师还要教给组长一些具体的方法。

例如怎样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等。

这样,组长就明确了自己的职责。

2、培养小组学习的高效性

(1)制定小组规范

①组员的行为规范

组织文化影响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利用社会系统中约定俗成和广泛实

①小学生英语小组学习问卷调查表的统计结果见附录.

②英语学习小组组内分工表见附录.

施的规范或准则。

合作学习小组若要顺利进行,也必须制定相应规则,特别是学生处于合作技能较低水平时期,更需要小组规则的规范。

否则,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教师在制定规则时,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制定工作,与学生一起讨论决定小组规则。

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可以使小组规则得到学生的认同与理解,并愿意主动执行自己所承诺过的规则。

小组规则可以是正式的、明文规定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是小组成员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下面列举有代表性的约翰逊兄弟的小组合作规则。

约翰逊兄弟的小组合作规则①

A我是批判观点,而非针对个人。

B.鼓励每个人都参与。

C.如果我没理解,我要求重复。

D.我在改变立场时,必须有充分的理由。

E.我们都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F.我倾听……即使我不同意。

G.我试图全面地理解观点。

H.先把所有的观点提出来,然后再分析综合。

笔者在实验中期根据学习小组的特征和目的,给实验小组制定了活动规则②。

②组员的语言规范

由于本论文研究的小组是处在英语课堂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中,而且小组讨论所应用的语言对小组活动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语言的交流会直接影响组员的思考和讨论的开展,所以笔者跟据学科的特点和孩子的知识结构,对组员在讨论时的语言有具体的要求③。

③进行有目的小组活动。

实验中小组成长的前期准备已经结束,通过对实验A的分析,笔者有针对性的调整了例如小组行为规范,小组语言等方面,但实验的重点是要求各小组在课堂中按照不同的活动形式来进行操练,才能真正的体现小组活动的价值,才能真正的帮助小组里的每个成员成长。

在实验B中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A组间竞赛:

是指可以是听写单词、翻译句子、讲故事、演短剧等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

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①Paul.Vermette(1998).MakingCooperativeLearningWork.NewJersey,Merrill,pp.148-149

②课堂学习小组活动规则见附录.

③课堂学习小组语言培训材料见附录.

B组内互测:

是指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出题测试对方,目的是检查学习效果,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

教师必须及时检查指导,以保证检测质量。

这种检测的目的是增强反馈作用,测试成绩不列入总分。

但为了激励学生争取好成绩,可以由教师出题进行另一次检测,评出达标组或未达标组。

C组内帮差:

是指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需要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D组内交流:

是指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向全组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从中得到反馈信息,进行校正性复习。

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互相讨论答案、思路等,但随后应辅之以独立完成的强化练习。

E组内轮答:

是指小组成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轮流回答,或者就事先布置的问题轮流发表意见。

一般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学生先发言。

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F组内对答:

是指小组活动时,一人提问,其他人抢答,然后轮换,或者组员两两结对练习,轮流进行一问一答。

问答过程中,提问者应对回答者的答案进行评价,允许回答者作更正性的第二次回答。

小组对答可以促进思维、理解和记忆,这对于理解性和记忆性内容的学习比较有效。

④小组成长中的评价规则。

小学高段学生已经有自尊心的意识,所以课堂评价应尽量避免负面影响。

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课堂评价对象可以是针对个人也可以是针对一个小组。

在进行个人评价时,教师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英语课堂的特点,按小组给以评价,可以带来

鼓励性竟争,促使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达到较好的效果。

评估规则是考查小组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是顺利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组内合作学习、组间进取竞争的保障。

所以公平合理、明确清晰的评估规则必须在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开展之前制订并公布出来。

一开始制订的规则未必很全面,可以在操作中不断完善修改,但是原则一定要使学生处于合作—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中。

笔者注意到小学高段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当堂的评价,所以在制定评价规则时引入了累积制,其中包括了课堂行为表现和学业表现两方面①。

①课堂学习小组评价规则见附录.

(三)小组成熟阶段

个体-小组成熟模型认为,小组表达四种基本关心,这些相互依存和分层次的关心包括相互的信任、反馈、目标的形成和相互依存①。

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关心是相互的信任。

在小组生活的早期阶段,个体之间往往彼此不信任,对他人小心谨慎,害怕他人。

他们担心个人表现的恰当性和自已的小组成员资格。

当小组能够建立信任时,恐惧便消除了,小组也有机会建立诚实、并可对小组的问题做出敏感反应的沟通和决策系统。

当小组能够形成恰当的沟通系统时,小组往往也能够建立满足个体需要并对小组有意义的目标。

对比个体-小组成熟模型,笔者通过实验A,实验B和组员培训,三个实验小组进入了稳定期,通过课堂记录,观察到:

这个时期小组活动运转有序。

每个组员都理解了自己的角色意义,建立了积极的互相依赖的关系,并明白要达成小组的目标就必须依靠组员共同的努力。

每个组员都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并能够在小组行为的规范中通过恰当的小组语言与其它人进行沟通交流,以完成共同的目标。

小组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合作氛围浓厚,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