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3949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教师推荐剧目供学生选择。

下列适合的是()

A.孙鸿《枣儿》B.郭沫若《屈原》

C.魏明伦《变脸》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D选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作品,作者一方面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和高利贷之间的矛盾,故事的主线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奧,为了帮助巴萨尼奧成婚,向高利贷犹太人夏洛克借款3000金币,而引起“一磅肉”的契约纠纷,借此讽刺了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综上,D选项正确。

A、B、C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4.教师指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需要举例说明插叙在小说中的运用。

A.鲁迅《故乡》B.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C.契诃夫《变色龙》C.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外国文学和现当代中国文学C选项,《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虛伪奉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奧楚蔑洛夫,当他以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

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一会儿又全身哆嗦,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的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没有涉及到插叙,综上,C选项正确A选项,《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一“在故乡”一“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遇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B选项,《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去哲赛尔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D选项,《带上她的眼睛》人类使用地层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层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度过余生,文中有对之前生活的回忆插叙。

5.学习成语专题,教师举例讲解包含“名词用作动词”用法的成语,下列适合的是()

A.一鼓作气B.摧枯拉朽

C.可歌可泣D.不耻下问

A

A选项,“一鼓作气”“鼓”原意为名词,是一种打击乐器,但在这里指的是“击鼓”,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综上,A选项正确。

B、C、D选项不包含此类活用,故排除。

6.学生喜欢寄情山水的古代游记小品,教师推荐这类作品供学生阅读。

A.柳宗元《小石潭记》B.范仲淹《岳阳楼记》

C.欧阳修《醉翁亭记》D.袁宏道《满井游记》

B

B选项,《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9月15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而是游记小品。

综上,B选项正确A、C、D选项,都是描写景色表达自己情怀的小品文,故排除。

7.学习《春》一文,教师讲解“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一句的修辞手法,补充该修辞手法的其他例句引导学生理解。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老舍《济南的冬天》)

B.老人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小雀儿似的蹦开了。

(彭荆风《驿路梨花》)

C.花朵儿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宗璞《紫藤萝瀑布》)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叶圣陶《苏州园林》)

C选项,题干中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选项中也是将“花朵儿”拟人化,显示出它的活泼热闹,综上,C选项正确A、B、D选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排除

8.《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多种媒介的阅读是指运用多媒体开展阅读

B.多种媒介的阅读主要倾向文学作品的阅读

C.自主选择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阅读

D.自主选择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空间

D选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综上,D选项正确A选项,多种媒介包含多种方式,不是只有多媒体,故排除B选项,阅读有各种不同的文学样式,不是只阅读文学作品,故排除C选项,自主阅读也是阅读,各种优秀的材料,不是学生随意选择的,故排除

9.教研室研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围绕“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品味作品语言时,重点关注文本的科学性

B.进行情感体验时,侧重关注体验的准确性

C.感知人物形象时,需要关注感知的过程性

D.交流阅读方法时,特别关注方法的统一性

C选项,对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感知,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感受,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综上,C选项正确A选项,对于科技小品类作品注重文本的科学性,故排除B选项,文本的解读注重个性化,不用强调情感体验准确,故排除D选项,教师的教学注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故排除

10.某版七年级教科书中列有补白,介绍了“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和“拟声词”的知识。

对于这些补白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帮助学生化解文本解读中遇到的困难点

B.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

C.提示学生语法知识是七年级考查的重点

D.激发学生学习课外语法知识的浓厚兴趣

本题考查语文教材 

A选项,这些知识的补充和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解决在阅读中的问题,综上,A选项正确B选项,语法知识在新课标中强调随文学习,不应该系统讲述,故排除C、D选项说法有误,故排除

11.阅读汉字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

你的“初”字怎么总是写错呢?

生1:

我搞不清楚偏旁是一个点还是两个点,每次同学纠正后,我还是记不住。

两点是衣补旁,做衣服的初步工作是用刀把布裁开,缝成裙子、裤子。

这样说我就明白了,那一点的偏旁是怎么回事呢?

一点的偏旁是示补旁,古人到神社祭祀,你想想“神社”怎么写。

老师,祭祀的“祭”不是示补旁。

生2:

你不仔细看看,“祭”下面不就是个“示”?

(大家笑)

向“神”行“礼”,去“祈祷”“祝福”,求“福”避“祸”……

看来示补旁的字都跟祭祀有关,学校旁边的文天祥祠的祠也是示补旁。

你说得太对了。

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汉字的具体写法

B.教师不必用上课时间讲解学生认识的字

C.教师按照汉字教学的规律进行了汉字教学

D.教师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偏旁进行了区别

本题考查教学设计的环节.B选项,新课标中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涉及到对于生字的学习,教师利用上课时间点拨学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综上,B选项正确A、C、D选项,说法正确,故排除

12.阅读两位教师关于《杨修之死》的作业设计,按要求答题。

教师甲:

阅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有关章节,你认为小说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有什么不同?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这样的曹操形象?

教师乙:

现代人应该“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对于上述作业设计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甲意在引导学生评析历史人物形象

B.教师乙意在帮助学生总结为人处事经验

C.两个作业设计都重点关注读写结合策略

D.两个作业设计都基于对课文的拓展延伸

D选项,本文是《杨修之死》,主要描写的人物是杨修,教师甲和教师乙都是针对文章内容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曹操的形象对于杨修的塑造的意义,以及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综上,D选项正确A选项,教师甲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上的曹操和文中曹操的区别,主要是引发学生对于文中曹操形象对于杨修形象塑造的影响,故排除B选项,教师乙通过写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引导学生对于内容部分抒发了自己的看法,并没有涉及到总结为人处事的经验,故排除C选项,教师乙的作业并不涉及阅读,故排除

13.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科学小品文的作用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非常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请大家看屏幕上的两个句子,比较课文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出示多媒体课件)

原句: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后,燕子翩然归来。

改句:

立春过后,大地苏醒,冰雪都化了,草木萌发,花都开了,再过两个月,燕子回来了。

(生讨论)

生:

原句好,例如“苏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复苏”一词用的生动形象。

“萌发”这个词写出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

“草木萌发”让我们联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融化”比“都化了”好,“融化”表现了冰雪逐渐消融的过程。

“次第”用得好。

“次第”是一个接一个的意思,写出了花儿竞相开放。

正如朱自清先生写的——“红的像火,……”

(齐):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

“翩然”写出了毽子轻快敏捷的身姿,比“回来了”生动。

“次第”、“翩然”这些词都比较典雅,更有表现力。

通过品味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形象的拟人和典雅的用词,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吸引力。

对于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比较科学小品文与散文,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小品文语言的准确性

B.比较“原句”与“改句”,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性

C.比较两篇课文的语言,意在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章描摹的春天之美

D.讲解拟人和比喻,使学生领会修辞在不同文章中表达效果的差异

B选项,本文通过语句的分析,使学生分析了解到语言的生动性,综上,B选项正确A选项,教师的用意是引导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生动性,故排除C选项,教师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不是感受春天的景色,故排除D选项,教师通过分析两种修辞手法,增加学生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的体会,故排除

14.阅读某教师“书信写作”的教学活动设计,按要求答题。

教学目标:

学习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了解现代和古代的书信用语的特点。

活动一:

学生阅读书信写作案例和解析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梳理书信写作格式和用语的发展变化历程,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评论总结。

活动二:

学生用现代书信用语和格式给孔子写一封信,装入信封,放在信箱里。

活动三:

学生从信箱里随机抽取一封信,阅读之后,以孔子的身份,用古代书信用语和格式写一封回信。

活动四:

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回信组成学习小组,将两封信作为学习材料,在对比分析后,总结古今书信写作格式和用语的特点及异同。

对上述教学活动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是()

A.活动一中应该加入系统的书信写作知识讲解

B.活动二和活动三为后续对比分析奠定了基础

C.活动四有助于学生获得书信写作的理性知识

D.四项活动说明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题考查教学环节的设计A选项,新课标不建议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而是将知识融入到课文中,随文学习,选项系统讲解书信知识,说法有误.选AB、C、D说法正确.故排除

15.阅读某教师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综合性学习不是孤立的行为,不是学生一个人的活动,一次好的活动都是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情感沟通。

我们应该对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加以利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情境,这次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其中不仅包含了家长和学生的智慧,更包含了家长和学生的情感。

综合性学习的作业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让学生和其他科目的老师合作,让学生和博物馆合作,当然,这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因为很多工作靠一个人是做不了的,在这个时代,必须学会合作。

反思这次活动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很多过程性资料没有留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等等,这也是我们今后要不断改进的。

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增强综合性学习的实效应该留存过程性资料

B.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必须进行小组的合作

C.综合性学习必须由学生自主向社会资源求助

D.凭教师个人的力量难以独立设计综合性学习

A选项,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是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学生可以留存开展活动的相关资料,综上,A选项正确B选项,必须进行小组合作,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选项,综合性学习也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必须由学生自主向社会自愿求助”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选项,教师对于学生活动的展开主要起引导的作用,故排除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案例

阅读某教师“从《社戏》到《故乡》看鲁迅”的教学设计完成第16题。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故乡》中的人物形象,知道了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本节课我们也借鉴这种手法,探究文章的主旨。

【比较阅读】

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这段文字: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小英雄形象。

说到少年,《社戏》中也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请大家比较《社戏》中的少年和《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找出他们的相似点。

年龄:

和“我”年龄相仿,十一二岁

生活环境:

离海边不远的偏僻农村

生活状况:

无忧无虑

和我的关系:

和“我”哥弟相称,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性格特征:

活泼、勇敢、热情、纯真...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们非常相似,我们可以把少年闰土看成是《社戏》中那群少年中的一个,他们都是我在故乡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是充满阳光的美好的少年。

[讨论续写]

当年的小英雄闰土长大后,却变成了一个迟钝麻木的“木偶人”,二十年后,《社戏》中这群孩子在故乡见到“我”时会是怎样一番的情景?

讨论:

二十年后,《社戏》中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续写:

想象二十年后,我在故乡遇到其中一个孩子的情景进行续写。

要求:

1.结合人物特点和时代背景;

2.写出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的变化以及“我”的感受;

3.150字左右。

[展示交流]

展示并说出自己续写的理由,其他同学补充评价,老师点评。

16.

(1)评析“比较阅读”环节的作用。

(10分)

(2)评析“讨论续写”环节的目的。

(10分)

(1)①比较阅读是深入研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深入研读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步骤,是对教学重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促进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教学环节。

深入研读的目的是完成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揣摩妙点、品评人物、掌握写作技巧、激发情感等。

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在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促进全面素养的提升。

②教师借鉴对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主旨,通过将《故乡》中的少年闰土和《社戏》中的那群少年相比较,从年龄、生活环境、生活状况、和我的关系和性格特征这五个方面分析比较,得出一系列的相同点,得出了结论:

他们是相似的,都是“我”在故乡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是充满阳光、美好的少年。

③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自己对该问题进行了个性解读,学习了人物描写的方法,体味了人物塑造的妙处,对文章中的人物形成了自己独到、富有个性的认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社戏》和《故乡》是鲁迅笔下的两篇小说,小说是作者精心锤炼的,在学习鉴赏小说的过程中,除了细细品味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之外,还需要以课内知识点为阅读基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等,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升华情感,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本堂课的“讨论续写”环节主要的目的在于运用提问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

将儿时闰土长大后的变化,以及《社戏》中孩子未来的变化相结合进行提问讨论,不仅在合作中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浓厚的阅读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讨论过后的续写环节充分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读写结合,并且能够充分运用课堂中所学内容,如语言、动作描写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自己的理解讨论基础上进行续写。

总体而言,该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趣味性,也能增强阅读印象,最终促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的养成,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17-18题。

阅读,真好

①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网游,有人喜欢吃吃喝喝,而我喜欢阅读。

②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坐在书房里静静地看书,看天南海北的故事,和书中人物进行交流。

③阅读,他有一种吸引力,让我轻松,让我快乐,让我坚强。

④阅读,让我在恢心的时候重获信心。

记得初一那年,竞选班干部,自幼做贯了班长的我没选上,心中有丝丝失落。

再加上一些同学话语的催化,好强的我军训第二天回家便泪流满面,恰是那时,我在书中读到了贝多芬双耳失聪依然坚强,读到了爱迪生失败多次还坚持做实验。

那些故事如重锤,反复地敲打着我的心房,是的,面对生活的风雨,不要害怕,要有信心,当班长需要过硬的成绩,现在没选上,证明实力不够,有本事就拿成绩争回来呀,相信不久之后总会见到阳光,于是,不服输的我在连考五次第一之后,终于凭实力赢得了职位。

⑤阅读,让我在愤怒的时候变得理性,初二上学期,我和一个好友发生了口角,当时我气鼓鼓地回到教室,埋怨朋友的小气和口不择言。

正生气时,一个书上看来的故事在我心里浮现:

春秋时,齐国有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管仲与鲍叔牙,尽管管仲做了什么,鲍叔牙总是理解他,这个故事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平静,让我思考。

小气、恶毒,这是我的朋友的特点吗?

当然不是,我被罚扫地时,她和我一起扫了一周;

我的钱丢了时,她陪我吃了一个星期的素,艰苦却极开心。

我的朋友对我这样好,我却因为一点小矛盾,就认为她是个恶毒的人,于是,我和朋友重归于好。

⑥阅读,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初三上学期,学习极为紧张,一连几次考试,我考得十分不如意,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指责、老师的期望、自己的失落,种种压力,一层又一层地扣在我的身上,我已快透不过气来,但是我硬是挺了过来,为什么?

因为阅读。

每每遭遇学习上的困难,我便会一头扎进书房,读名人传记,从中获得力量。

拿破仑、乔丹、奥巴马、贝克汉姆,这些名人的不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总是能在我最失落的时候抚平我的忧伤,让我振作精神,再次奋斗,直至成功。

⑦有人说,看闲书的是玩物丧志。

而我,要感谢阅读,是你给我带来正能量,让我在痛苦时变得坚强,让我在孤独时获得温暖,让我在迷茫中发现希望。

阅读,你会是我一生中永不离弃的依靠。

⑧阅读,真好!

17.请从④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从第⑤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8分)

错别字:

“恢心”的“恢”改为“灰心”,“做贯了”的“贯”改为“惯”。

病句:

尽管管仲做了什么,鲍叔牙总是理解他。

改为:

不管管仲做了什么,鲍叔牙总是理解他。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12分)

缺点:

选材不够突出主旨,略有些不恰当。

改进建议:

该文标题为“阅读·

真好”,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就要强调读书的意义,虽然写作时有分论点支持主题,但是选取的例子不是十分突出,在写具体的名人事例时并没有展开证明自己的分论点,解决自己困难,只是列举了事例,缺乏真情实感,需要选取贴合实际。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19-21题。

《河中石兽》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思考探究

1.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科兵有见识。

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2.对于课文,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看,也会产生疑问。

下面这则材料也许会引发你新的思考,请与同学交流。

山西水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

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

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错碇系统。

后因黄河改造,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

1989年,东岸铁牛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