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44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会计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文档格式.docx

《会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文档格式.docx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都是会计计量的方法,均得到了比较广泛的采用。

2.区别:

1)权责发生制是当前绝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核算基础,在收入赚取的期间确认收入,在费用发生的期间确认费用,而不论收到或者付出现金在何时,它使财务报表所体现出的收益概念更符合客观、真实。

2)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手续比较简单,并可以如实反映业务状况。

3)收付实现制对会计核算的盈亏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它使得企业所计量的收益不真实。

4)收付实现制违背了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他通过忽略应收项目低估了收入和资产,忽略应付项目而低估了费用和负债。

5)收付实现制违背了会计核算上的配比原则,其所提供的报表对未来的现金流量状况的预测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是指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二、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

三、可靠性:

是指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四、相关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

2.要求:

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

3.说明:

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并不矛盾。

五、可比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具有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

六、实质重于形式:

是指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2.具体情形:

1)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2)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3)售后回购不能确认销售收入;

4)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的,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七、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八、谨慎性:

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九、及时性:

是指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4.会计信息透明度

一、会计信息透明度是指透过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明确、清楚地知道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后果。

二、评价标准:

充分披露、可比性、清晰性和完整性。

三、会计信息透明度建立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础之上,只有达到了透明度的标准,才能保证使用者有准确的判断。

四、意义:

1.从有效市场理论来讲,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才可以改善市场效率。

2.从委托代理理论上讲披露信息称为当局降低代理成本的一种手段。

3.信号理论解释了证券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控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5.会计要素

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二、分类:

按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三、说明: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二、特征:

1.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三、确认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负债: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二、说明:

也称股东权益,是所有者对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既反映了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有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三、来源构成:

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称为留存收益。

四、确认条件:

须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四)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1.与该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五)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通常情况下,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提升。

二、来源构成:

包括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的确认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6.会计科目

对会计要素内部性质相同或者相近的内容进行归类而形成的具体项目,反映了统一会计要素内部的差异性。

二、设置原则:

1.完整性原则,即对会计科目必须能够全面的反映会计要素的所有组成部分,没有遗漏。

2.互斥性原则,及不同会计科目应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内容,在内涵和外延上不存在重复和交叉。

3.口径宽窄适度原则

4.差异性原则,即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反映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

5.可比性原则

1)同一行业、业务相近企业应使用大致相同的会计科目表。

2)不同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应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7.会计账户

是用以分门别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具有一定格式的账户。

二、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

1.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决定其将要核算的内容。

2.会计账户必须根据会计科目来设置,若企业设置了某个会计科目,则必须设置相应的会计账户。

3.会计科目只是特定的名称和概念,其设置并不是一种专门的会计方法。

4.会计账户不仅有名称,还有具有一定格式和特定的登记方法,其设置是一种专门的会计方法。

三、会计账户的发生额:

账户记录的增加额或减少额。

8.总分类账户和明细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

指按照总账科目设置,提供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变动的总括情况的账户。

二、明细分类账户:

指按照明细科目设置,提供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变动的详细情况的账户。

三、联系:

1.总分类账户是明细账户的控制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是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二者互为互补关系。

2.两者核算的内容相同,前者进行总括登记,后者进行详细登记。

3.登记的原始依据相同

4.两个账户的发生额,余额的合计数相等。

四、区别:

1.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详略程度不同

2.总分类账户只采用货币计量,明细分类账户除了可以采用货币计量外还可以采用实物数量计量。

3.总分类账户根据统一规定的总账科目进行设置,明细分类账户由企业自己设置。

4.登记方法不同。

9.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

一、单式记账:

指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1.通常只记录现金的收支和应收应付的往来账户。

二、复式记账:

指将每笔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的方法。

1.理论依据:

会计恒等式。

2.一笔经济业务,总是要影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要素或者同一会计要素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项目,而不仅仅是某一个会计要素的某一个具体项目,否则会计恒等式无法成立。

3.只有增减金额相等时,会计恒等式才成立。

三、优点:

1.可以更加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可以建立更为完善的账户体系,充分揭示经济业务所造成的多重影响,完整的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3.可以利用账户之间的金额的平衡关系检查账务处理的正确性,纠正可能出现的错漏。

10.试算平衡

指复式记账中利用账户之间金额的平衡关系来验证账务处理的正确性的过程。

二、内容:

1.借贷发生平衡:

指本期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必然相等。

2.余额平衡:

指本期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必然相等。

3.余额平衡包括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

11.借贷法

1.借贷记账法是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一种复式的记账方法。

2.在这种方法下,把账户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方叫借方,右方叫做贷方。

不同的会计要素,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规定有不同的含义。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原理:

1.复式记账原理:

即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原理:

即每一项经济业务应作借贷增减相反的记录。

四、步骤:

1.分析经济业务内容,确定所涉及到的要素是增加或者减少。

2.确定该项业务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以及各账户应计金额。

3.采用借贷记账法,在某项经济业务发生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应借、应贷关系。

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形成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12.会计分录

是按照借贷记账法原理,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简明,扼要的指出其应计入的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账户。

二、编写会计分录是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基础。

三、包括:

1.记账符号“借”和“贷”

2.应计入分录借方和贷方的账户名称

3.记入各账户的金额

四、分类:

1.简单分录:

借-贷

2.复合分录:

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

第二章、金融资产

13.流动性资产

指流动性强,容易转化为现金的资产。

二、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变现,出售或者耗用。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变现。

4.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者清偿负债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三、我国流动性资产主要项目: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应收及预付款项。

14.金融资产

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和金融衍生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二、要求:

需要在初始确认时,分成以下4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三、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定义:

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四、贷款和应收款项:

是指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比如,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但又不限于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

五、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①贷款和应收款项;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

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5.金融资产的转移

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

二、举例: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向银行贴现等

三、两种情形:

1.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转移给另一方;

2.将金融资产转移给另一方,但保留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并承担将收取的现金流量支付给最终收款方的义务。

16.摊余成本

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者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第三章、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

17.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否可供直接出售,如企业的产成品、商品等。

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出售,如原材料等。

三、内容:

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18.可变现净值

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二、基本特征:

1.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

2.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3.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三、考虑的因素:

1.应当以确凿的证据为基础;

2.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19.长期股权投资

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2.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3.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4.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20.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

1.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2.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有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政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

3.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固定资产

21.固定资产

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3.其中,这里的“出租”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不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

二、确认条件:

1.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固定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地计量。

三、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有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按所有权分,有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22.累积折旧和累计摊销

1.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的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积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2.计算公式:

累积折旧

3.累计摊销:

累计摊销适用于摊销无形资产的,其余额一般在贷方,贷方余额登记已计提的累计摊销。

二、区别和联系:

二者均为资产类备抵账户,会计处理类似。

累积折旧针对固定资产,而累积摊销针对使用期确定的无形资产。

23.固定资产折旧

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二、公式:

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的原价—预计净残值-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三、影响折旧的因素:

1.固定资产原价

2.预计净残值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四、折旧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应对所有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第四章、无形资产

24.有形资产(固定资产)

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二、折旧:

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的分摊,是固定资产被消耗后价值进行转移的方法。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四、折旧的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将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平均分摊。

2.工作量法:

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总工作量进行分摊。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在不考虑残值的情况下,以每期期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乘以两倍直线折旧率,从而求得当期应计提折旧额的折旧分摊方法。

4.年数总和法:

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作为进行折旧分摊。

25.无形资产

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1.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并能为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不具有实物形态。

3.具有可辨认性。

4.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四、补充:

1.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

2.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也不属于无形资产。

五、确认条件:

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6.递延资产

递延资产是指不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摊牌费用等。

二、具体内容:

1.开办费:

开办费是企业在筹建期间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筹建期间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职工培训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调研费、法律咨询费及其他开办费等。

2.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融资租赁中,对租入固定资产实施改良,因而有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效用和功能,应当另外确认为一项资产。

由于租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不属于租入企业,不宜增加租入固定资产的价值而作为递延资产处理。

3.长期待摊费用:

是指开办费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外的其他递延资产。

三、实质:

递延资产实质上是一种费用,但是由于这些费用的效益要期待与未来,并且这些费用支出的数额较大,是一种资本性支出,其收益期在一年以上,若把他们与支出年度的收入相配比,就不能正确计算当期经营成果,所以应把他们作为递延处理,在收益期内分期摊派。

四、会计处理:

为了核算递延资产,设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

科目的借方登记保险公司各项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生数,贷方登记各项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数,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保险公司尚未摊销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

27.递延资产和无形资产

1.递延资产: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2.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

二、二者联系和区别:

1.二者都没有实体,且符合资产确认条件,同属于资产。

1)递延资产实质上是一种费用,但由于这些费用的效益要期待与未来,是一种资本性支出,其收益期在一年以上,若把他们与支出年度的收入相配比,就不能正确计算当期经营成果,所以应该把他们作为递延处理,在受益期内分期摊销。

2)无形资产实质上是一种资产,可以造成未来现金流流入企业,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无形资产在估计的使用期内应进行摊销,不能确认使用期的无形资产应在会计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28.投资性房地产

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者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1.是一种经营活动;

2.在用途、状态、目的等方面区别于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的房地产和用于销售的房地产;

3.有两种后续计量方式:

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