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142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

《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

专业知识;

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等。

(2)能力方面:

主要包括终身学习能力;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批判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逻辑思维的能力;

具体工作的能力;

团队协作的能力;

人文与社科的审美与评判能力;

清晰思考与准确表达的能力;

对通用技术的应用能力;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等。

(3)素质方面: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了解专业领域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

具备较宽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要求。

(4)适应社会需求方面:

实行双证(本、专科毕业证和行业技术执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行业技术资认证核心课程嵌入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使课程设置更加贴近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更加贴近生产实践。

学生毕业时,可通过行业技术资格认证获得相应的行业技术执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适应性。

3、实现培养标准的途径

(1)全面修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本、专科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标,按着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对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2)将知识传授、能力与素质培养各项标准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加大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加强考核方法改革,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力度,确保人才培养各项标准落到实处。

(4)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制定好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

(5)以全新模式整合校内外资源,新建内蒙古财经学院“网络学院”,负责进行我校计算机类本专科双证改革“实验班”的教学。

并在办好改革实验班的基础上,面向校内外开展网络运行、安全、存储以及操作系统技术执业资格认定。

三、组织管理

为保证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四个专业工作组和一个校企协作组,负责新的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今后专业教学的组织、实施、日常管理、企业协作和实践教学等工作。

1、领导小组

组长:

刘文清

副组长:

杜金柱、赵俊岚、唐建平、张文杰

成员:

张学众、乔晓华、王彪、陈保平、赵志运、任志鸿、吴宏波、杜宏、张哲、马鹏烜、杨丽君、刘洪、郭立志、顾艳林、王春红

2、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工作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陈保平、赵志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任志鸿、吴宏波

电子商务(本科):

杜宏、张哲

软件工程(本科):

马鹏烜

计算机应用(高职):

顾艳林、王春红

3、校企协作组

赵俊岚、唐建平

乔晓华、王彪、张文杰

合作企业的相关负责人

四、专业领域、实施年级

1、专业领域

实施此次专业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为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共四个本科专业,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个专科专业。

2、实施年级

(1)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2011级学生开始实施。

(2)上述专业目前在校生,也可以利用现有校企合作的资源与途径,自愿参加企业实习、实训、认证等校企合作项目。

五、培养模式及学籍管理

1、培养模式

专业教学改革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分为“请进来、走出去”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请企业教师进校园授课,进行课程实训;

第二个阶段为学生走出校园实习实践。

四年制本科,可采用“3.5+0.5”模式,即在学校学习三年半,(除软件工程专业外,其他专业以学生自愿为主)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半年。

参加网络学院改革实验班学习的学生,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取得本、专科毕业证并取得行业技术资格证书(双证)方可毕业。

2、企业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的前伸、学校培养工作向企业的延展。

通过前期企业教师走进校园进行课程实训和后期学生走进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学生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训、实习和实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管理)工程实际需要、熟悉设计、实施以及管理的基本方法,提髙分析问题、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对企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课程或环节)、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应有明确规定,基本要求如下:

(1)实习实训企业:

实习实训企业要选择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知名企业或研究单位。

学院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水平高且相对稳定的校外培养基地。

参加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整地参与某个项目或子项目的设计、实施、管理与应用研究的全过程,并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指导教师:

对于大学四年级下半年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的学生实行毕业设计(论文)双导师制。

校内导师由在校的专业教师担任;

校外导师由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担任。

也可根据需要成立联合指导小组,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籍管理

学校对于参与上述参与本、专科专业教学改革的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籍管理灵活机动。

在专业教学改革实施的第二学年实行“自愿选择、适时分流”的转入转出机制。

六、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1、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1)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坚持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的原则;

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优化的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特别加强(管理)工程实习实训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特长的原则,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使其更符合优秀人才培养的要求。

(2)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标准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综合设计训练,增加(管理)工程实践相关课程,开展研究式、讨论式、启发式、团队式教学模式。

引导教师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对于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各专业学生,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鼓励辅修第二专业,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4)探索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对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形成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优化的教学体系。

(5)引进企业优秀教育资源,实行教师队伍的多样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努力使各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接轨。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从剖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内涵入手,在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个性培养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战场作用。

(1)在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专业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标准,重新设置课程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对课程进行梳理与整合,避免课程间内容重复,做到课程间的有效衔接,努力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与水平。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课程资源,相对减少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

专业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增加实验实践内容,设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或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改革专业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的开课方式与授课方法。

进一步探索分段开课方式,按照教学团队形式开展课程建设,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如2—3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如:

资深教师进行理论教学,企业教师或青年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

(5)实行小班授课,推行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

(6)制定网络学院实验班培养方案,把取得行业执业资质所需的知识,以课程形式嵌入培养方案,组织教学与实施。

3、实践环节教学和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设计(论文)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前一项综合训练。

我校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价体系。

结合专业教学改革要求,我院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整合与优化实践教学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探索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新途径。

(1)进一步优化培养计划,保证实习实训时间:

培养计划中,四年制本科实践环节教学40-45周,累计不低于1年;

三年制专科实践环节教学40-45周,累计不低于1年。

(2)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形成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块,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将实验课程进行设计组合,形成具有逻辑关系、相互制约关系和相互促进关系的实验课程模块。

(3)建立、完善专业教学实验室,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条件,构建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4)鼓励毕业设计环节结合生产实际真题真做,并鼓励创新。

参与教学改革的专业依据自身专业特点,结合企业实际要求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并可以设计、方案、报告等形式呈现,学校应制定相关考核指标与考核方法。

(5)规范管理流程,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行“过程监控、分段管理”,通过中期检查制度和专家抽查的方式,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过程监控,通过各个环节的全程跟踪和层层把关,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6)重视企业师资配置,注重师生互动。

从合作企业选派和聘请有(管理)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4、学分、考核方式和毕业要求

(1)在学校总体学分要求的框架下,各教学环节的学分由教学改革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结合行业特色和合作企业要求自行制定。

(2)改革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基础课程以考核知识为主,专业课程主要采取大作业、项目成果、综述、报告、在企业实习的综合表现、口试和答辩等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

(3)采取灵活的学籍管理机制,鼓励学生跨学科辅修第二专业。

学生完成两个专业规定的本科学业,思想品德合格,可取得学校颁发的两个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七、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是关键。

加大建设力度,尽快形成一支高水平(管理)工程教育师资队伍,以保证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1、构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建立专任教师与非专任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专任教师以我校专任教师为主,非专任教师以活跃在(管理)工程现场的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为主;

非专任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企业界聘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专家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从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派遣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等手段,打造一支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培养双师型人才

建立(管理)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管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每位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管理)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实践背景。

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的教师比例。

选派教师参加合作企业的课程培训与技术认证,确保所培训师资的技术水平达到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

3、改革师资队伍考核标准

逐步建立和完善与高水平(管理)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相符合的教师评聘与考核的师资政策。

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考核将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逐步转向同时重视教师的(管理)工程经历、项目设计、专利、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和工程研发等方面。

4、激励机制

对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的教师实施专项激励政策。

对担任课程主讲的教师,同等条件下,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公派出国、教改项目申请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八、学校保障体系

1、机构保障

成立学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完成校内外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协调、管理与监督工作。

加强对各教学环节的指导、检查和协调工作。

2、制度保障

结合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学生培养标准、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和质量监控体系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文件。

3、师资保障

学校制定相关政策,着力建设一支具有(管理)工程实践和扎实理论知识的教师队伍,聘请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逐步建立和完善与高水平(管理)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相符合的教师评聘与考核等师资政策。

4、经费保障

加大教改经费支持力度,着力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学校将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设立专业培训基金,选派教师赴企业、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

加大学生实习经费支持力度,保证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5、基地保障

以参与教学改革的专业为主体,确定一批高水平企业作为学校专业教学改革联合培养单位,成立联合培养体,建立培养基地,确保各项培养目标得到具体落实。

 

计算机信息管理类

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2010年11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