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178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4、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全面性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6、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

A.唯一标准B.根本标准C.普遍标准D.特殊标准

1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

18、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9、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

2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21、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2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成为商品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

23、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利润

2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A.不变资本的产物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5、少数资本家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A.联合B.兼并C.收购D.垄断

2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大土地所有者D.金融寡头

27、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D.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

28、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

2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3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

31、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只适用于()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

3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

34、下列命题中,正确指明意识本质的有()

A、意识是可以脱离人身的不死的灵魂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中原子的相互作用

35、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36、庄子曾说:

“是出彼也,俗亦是也”。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

37、久旱缺雨,下雨对庄稼有益;

久涝成灾,下雨对庄稼有害,这个事实说明: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运动是客观、绝对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部矛盾

38、有一首童谣:

“钉子缺,蹄铁卸;

蹄铁卸,战马蹶;

战马蹶,骑士绝;

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亡。

”此话的哲学观点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量变引起质变

3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40、一个完整认识过程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41、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概念——判断——推理D、感觉——知觉——表象

42、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信仰,动物无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

43、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畴是()

A、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畴

C、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畴

D、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能力的畴

4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中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4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进步是社会的前进性运动B、社会进步是社会的整体发展

C、社会进步的成果表现为社会文明D、社会进步是社会文明的结果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3、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自然和社会的统一D.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统一

4、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

A.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B.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D.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

5、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6、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

A.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B.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C.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D.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7、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8、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A.诡辩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特殊性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10、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11、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1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13、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思想B.政治思想C.艺术D.道德

1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物质性B.存在性C.可知性D.运动性

15、运动是物质的()。

A.唯一属性B.根本属性C.特殊属性D.偶然属性

16、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发热D.电闪雷鸣

17、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B)

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思想关系D.家庭关系

1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9、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20、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

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2、矛盾体系中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差别B.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差别

C.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的差别D.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差别

23、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A.容决定形式的表现B.形式对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D.旧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24、质变中量的扩是指()。

A.事物质变前的量变B.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质变不断地发生D.量变过程中局部的质变

25、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2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D.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27、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社会意识

28、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

29、认识的客体是()

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D.外部自然界

30、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3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上层建筑的性质

3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道路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D.两种不同的结果

3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3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35、现象是()。

A.事物在的联系B.事物稳定的联系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D.不包含假象在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36、国家在实质上代表()。

A.统治阶级的利益B.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C.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3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38、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拆衷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3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40、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41、意识是()。

A.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B.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人类独有的现象D.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

42、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B.社会制度的更替

C.阶级斗争D.精神文明的发展

43、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44、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否认规律的客观性B.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D.否认事物的部矛盾

45、社会基本矛盾是()。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6、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47、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B.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48、人在价值关系中()

A.只能做价值主体

B.只能做价值客体

C.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4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50、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决定物质B.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C.主世界有两个本原D.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51、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5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

53、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5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5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56、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

它的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C、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5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5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9、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60、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

6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6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63、构成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指()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普遍性

6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源泉和动力D.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65、“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

这个论断的正确含义是()

A.个性存在于共性中B.个性就是共性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66、质变的复杂性是指()

A.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过程中渗透着量变B.质变依赖着量变

C.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D.质变和量变的相互转化

67、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都是否认了()

A.事物的量变B.事物的质变

C.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联系D.事物的统一

68、可能性是指事物在的()

A.一定实现的东西B.与事物发展前途无关的东西

C.已经产生和存在的东西D.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各种趋势

69、在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B.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C.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D.形式始终不适合于容

70、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是强调()

A.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理论

C.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71、人作为主体的最本质的规定是()

A.生物性B.物质性C.社会性D.精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