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52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

  4、梳理知识,解决质疑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甚么收获?

  2、还有甚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生生互助)

  3、你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下面以认识平面图形”为教学案例具体说明。

  [背景分析]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情势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

我们有些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1起,这在1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数学的美,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但可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得知识,开发智力。

  认识平面图形这1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的数学内容,都是来自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常看到的物体,学生已有了1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视察、绘画图形,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直观地认识、辨认、辨别这些图形的同时取得对简单图形的美的体验,并在合作交换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视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3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1找、拼1拼、画1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和初步的视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换的能力。

  4、在愉悦的氛围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峙体图形有1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辨别不同的形状。

  [课堂实录]

  1、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1开始,播放优美、轻盈的音乐)

  师:

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的空气多新鲜呀。

可爱的小鸡们也跟小朋友们1样早早地起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寻觅食品,瞧!

他们找很多高兴啊!

(多媒体动态演示)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

  生:

漂亮。

漂亮在哪里呢?

为何觉得它漂亮啊?

由于它有很多种色彩:

有绿色、红色……

由于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3角形……

小朋友们很会欣赏画,老师也觉得漂亮,这些图画里头有我们的数学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模样和名字吗?

想。

  2、动手操作,引诱美。

其实,小朋友的手也能够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1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1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甚么样的图形?

(边示范边说明)

  (生独立操作,教师巡查指点。

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知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甚么模样的呢?

44方方的正方形。

哦!

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知我们,甚么模样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44方方的。

没错,正方形是44方方的,但是还有1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4条边也都相等。

我们就把44方方的,4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

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1认吧!

(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大家再拿出任意1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第2次操作,教师巡查指点。

谁先来讲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圆柱可以画出1个圆圈。

圆柱画出了1个圆圈,你们同意吗?

(同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把这类图形叫做圆圈,我们有更好听的叫法,有谁知道吗?

圆形。

对了,像这模样很油滑,没有角的图形我们叫它圆形,你们记住了吗?

(全班齐读:

圆形)那长方体又画出了甚么图形呢?

  生1:

我画出了1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

我画出了正方形。

我们请这两位小朋友上来展现1下他们画出来的图形好吗?

(好)你们看,他们画出的图形1样吗?

不1样,1个是长长方方的,1个是44方方的。

为何一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1样呢?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甚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

(请学生把应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现)哦,小朋友们都看1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1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

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

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1起来认1认吧。

(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甚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

(想)

  (第3次操作,教师巡查指点。

画得时候,你们发现甚么困难没有?

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大家有无发现,小朋友们用球来画图形很难画出来,所以现在暂时球没有办法画出甚么样的图形,但是等到高年级的时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办法画出来。

接下来我们来玩1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

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

(拿出3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1个新的图形。

(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习的朋友——3角形。

  师总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4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3角形),这4个好朋友和我们昨天认识的立体图形不1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3、合作交换,寻觅美。

认识了这4个朋友,它们还拜托老师另外两个任务,第1个任务是要把这些智慧星送给认真动笔表现出色的孩子,你们商量商量要奖给谁?

  生(兴奋地讨论着,给课堂气氛掀起1个高潮)

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师的第1个任务已完成了,第2个任务就是帮它们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知你身旁的同学。

(教师巡查指点)

  谁来帮老师来完成这个任务?

(争着抢着说,教师指点补充)课本的封面是长方形,饮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师圆形、3角板的面是3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图。

(电脑逐1显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它们各自的名称。

  4、游戏巩固,创造美。

  

(1)找1找,练习1第3题。

  

(2)拼1拼,练习5第4题。

  (3)引导学生用这4种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其他的,拼好的进行全班展现,并给矛嘉奖。

  (4)画1画,用学过的这些图形设计1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得漂亮得,老师给他签名,并送给1朵小红花。

  5、课堂小结,表达美。

今天,你觉得我们的课堂美吗?

美在哪里?

美,由于我们可以拼很多画也能够画出很多画。

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画,画出的画很漂亮,很有创意,回家的作业就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看,说给他们听,美在哪里。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艳丽美观的图案,简洁大方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都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就创设了以下情境:

以“阳光明媚的凌晨”画面导入,通过学生边视察边欣赏,“说说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震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描1描,拼1拼,画1画等1系列活动来取得知识并从中遭到美的陶冶。

  2、回归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图形”这部份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3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1定的感性积累。

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觅交换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1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遭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3、积极评价——以美育德。

  教师的每次动情的评价对学生来讲,学生记忆犹新,豪情高潮。

为了逢迎低年级学生的好表扬心理,我承读了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

如掌声、小红花、智慧星等,以无声、有声的方式对学生及时评价,营建舒心、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认识平行线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上册第39~41页

  教材分析:

  这部份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学习了角和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

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3角形、4边形等知识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1个很好的载体。

  设计理念:

  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作好计划,提早打算,做事成功的机率就大。

学习更是如此,每节课内容的学习如果能够自己先做好预习,那末你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预习使同学们变得主动,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固然容易打胜仗。

有1位哲人这样说,预习是公道“抢跑”,1开始就“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固然容易取胜。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交换进1步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相互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

能在师生交换中掌握用直尺和3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视察、操作,构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教学难点:

借助3角尺、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预习指点: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向他人学习,更要向课本学习。

下面就请你打开数学书39、40页,认真学习吧!

通过学习,相信你1定能解决下面的问题。

  1、填1填

  1.相互平行,其中平行线。

  2.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是的在下面划(√),不是的在下面划(×

)。

  ()()()()

  3.找1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互平行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①是相互平行的。

  ②是相互平行的。

  2、画1画

  1.想办法在下面画出1组或几组平行线,比1比谁想的办法多。

  2.让爸爸妈妈欣赏1下你画好的平行线,告知他们你是怎样画的?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3角板、铅笔、方格纸

  教学进程:

  1、认识平行线

  1.揭露课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回家认识了1位新朋友,他是谁?

(平行线)今天这节课我们进1步来认识平行线。

(板书课题:

认识平行线)

  2.理解概念

  我们先来看1组生活中的图片。

这些图片中隐藏着我们熟习的线段,您能找到吗?

谁能上来指1指?

(根据学生指的情况闪动)如果把这些线段无穷延长我们可以画出下面3组直线。

  这3组直线,哪组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第2组)

  第1组的两条直线是甚么关系?

(相交)它们相交的点叫甚么?

(板书:

交点)第3组呢?

你是怎样想的?

刚才同学们都同意第2组的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根据学生回答延长,它们相交吗?

不相交吗?

不相交,他们是甚么关系呢?

(相互平行)甚么是相互平行?

板书:

同1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同1平面内你怎样理解?

谁能说说看?

相互平行你是怎样理解的?

其中1条直线是另外一条的平行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出示1组平行线)如果这是1组平行线,我们可以怎样说?

还可以怎样说?

(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直线a和直线b相互平行。

  3.练习:

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是的在下面划(√),不是的在下面划(×

  4.找平行线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相互平行的现象,你能举例说1说吗?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中也有平行线段请大家看大屏幕:

下面每一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相互平行的?

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抽象出“数学模型”→回归生活举例,1方面使学生在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的视察、辨析中,加深了对平行现象的认识,另外一方面也让学生深入地感遭到平行在生活中的广泛利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视察周围世界的意识。

“练习”是使学生进1步学会辨别平行,更深1层提炼平行的意义。

]

  5.总结

  认识平行线,视察思考很重要,如果能动手画就更好了。

  2、画平行线

  1.展现画好的平行线

  课前我们都动手画了1组平行线,你是怎样画的?

向你的同桌介绍1下你的画法。

  谁愿意上来展现给我们大家看?

  总结:

刚才同学们展现了用不同方法画出的平行线段,让我们大开眼界。

  2.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这儿有1条已画好的直线,怎样画出它的平行线呢?

你是怎样画的?

  指名上台展现并介绍画法。

  思考:

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能画多少条?

试着画1画。

  3.过1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⑴如果在直线点上1点,要求经过这1点,画下面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也用直尺画可以吗?

为何?

那你是怎样画的?

和你的同桌说说

  指名上台介绍同时示范。

  ⑵教师示范:

过1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强调:

先要找到3角板上的直角边,用其中的1条与已知直线贴紧,另外一条紧贴着直尺,(直尺不能动),将3角板沿直尺平移,这样就不会有偏差了,移到1个适合的位置,再画出另外一条边,这样得到了1组平行线。

  ⑶课件演示

  ⑷学生再画

  ⑸想想:

过直线外1点能给这条直线画几条平行线?

通过“自我展现”这1活动,让学生体会利用利用不同工具画平行线的乐趣。

在这个基础上,重点介绍借助直尺、3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再通过电脑演示,激起学生想动手操作的兴趣,在画的进程中,总结画平行线的4步骤:

合、靠、移、画。

  4.回想1下我们刚才画平行线的进程,其中我们利用了3年级学过的知识,它是甚么?

(平移)

  这儿有1组平移的图形,你能在平移前后的图形中找到几组相互平行的线段?

在书上指给同学看1看。

谁来指1指?

  3、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甚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4、课后探究:

  把1张长方形纸照下面的方法对折两次,在打开。

  这几条折痕相互平行吗?

量出每条折痕的长度,看看你有甚么发现?

在课堂练习中,我是以书本为主的,强调掌握基础知识为主的。

固然,给予1部份学生拓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我以1个探索活动结束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平均数

苏教版《数学》第6册教科书第92—94页。

  目标预设:

  1.让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1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并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应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进程中,进1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验应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①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②会计算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1套。

  1、创设情境,引出平均数

  1.第1轮套圈比赛

  

(1)师:

看!

体育组的男、女生正在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

  第1个出场的是2个队的队长:

李小刚和吴燕。

想不想看看他们的成绩?

  

(2)师:

第1轮比赛:

男生套得准1些还是女生套得准1些?

你是怎样比出来的?

(6<

10,比个数或直接从统计图中,条形的高度看出的)

  2.第2轮套圈比赛

比赛还在继续:

男生要加油了!

出场的是谁?

张明套中……

  女生也不甘示弱!

成绩如何?

  

(2)现在看3个男生和3个女生的成绩,是男生套得准1些还是女生套的准1些呢?

你是怎样算的?

  (3)第2轮男生套的准些!

男生遇上来啦!

男、女生平手!

  3.第3轮套圈比赛

最后的机会来了!

男生最后出场的是谁?

套中了多少个?

再看女生!

  

(2)现在,是男生套得准1些还是女生套得准1些?

(只比总数不公平,男女生人数不1样!

  (3)讨论:

比甚么才公平?

男生4人共套中28个,女生5人共套中30个。

怎样比呢?

  师小结:

男女生人数不等,不能只比总数,比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才公平!

  2、移多补少,认识平均数

  1.出示男生成绩统计图。

先来看男生成绩统计图。

只能用眼睛看,比1比,看谁的眼力好!

  你能从图中看——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吗?

你怎样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口述移多补少的进程,课件演示)

从多的里面移给少的,使每份一样多,这叫做“移多补少”

“7”是指每一个男生都就套中了7个吗?

这个“7”是将男生每一个人套中的个数通过“移多补少”以后得到的结果,它是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的平均数。

平均数)

  2.出示女生成绩统计图。

再看女生成绩统计图。

这次,比1比,看谁估计的准?

  估1估,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圈?

写在自己本子上,不给其他人看!

你估的是几?

  (3)师:

有估计10个的吗,可能吗?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4个,有可能吗?

  (4)你怎样估计出来的?

  3.师:

现在你能快速评判出是男生套得准1些还是女生套得准1些?

  解决这个问题,是谁帮了我们的忙?

平均数还真有用!

  3、深入研究,计算平均数

  1.计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刚才我们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平均数,想想,还有无其他方法求平均数?

谁来算1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计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你能计算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

(生自练,汇报)

  3.对照

计算的结果与“移多补少”的结果1样吗?

为何计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时用总数除以4,而计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时除以5呢?

  4.师小结:

我发现同学们的数学素质很高!

眼力好,用移多补少看出平均数;

会动脑,还会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计算出平均数。

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哪一种好?

实践出真知!

下面,我们试1试!

  5.及时练习

  

(1)练习“想一想做做”第1题。

  ①出示3个笔筒(6枝、7枝、5枝)

平均每一个笔筒里有多少枝笔?

生汇报交换。

你是用甚么方法求出来的?

  ②变成5个笔筒(9枝、1枝、3枝、6枝、2枝)

平均每一个笔筒有多少枝?

师追问:

为何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③师小结:

求平均数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练习“想一想做做”第2题。

  出示3根丝带,这3根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生动笔算,汇报,交换)

  追问:

18厘米大概在甚么位置?

到屏幕上来指1指。

  4、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篮球队员的身高。

你们身高大约多少?

打篮球需要高个子!

听田老师说,请你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

准备好笔!

  

(1)那末,篮球队里每一个队员身高都是160厘米。

  

(2)李强身高155厘米,有可能吗?

(口答)

  (3)王明是中锋,队里最高的,他可能身高多少厘米?

课前,田老师拍了他们的照片,介绍给大家认识:

请看!

  哪一个是李强?

哪一个是张宇?

  2.游泳有没有危险。

  

(1)小红身高130厘米,她在深110厘米的儿童游泳池练习游泳有危险吗?

  

(2)小南身高130厘米,他在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池塘游泳,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呢?

  5、机动练习,拓展利用

  机动:

回到我们男女生的赛,引导学生看题,提出问题。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想到大于12的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