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651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

  儿童:

(0-15)×

新生儿:

(0-30)×

106/L。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

106/L):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

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

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

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

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

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7、细胞分类(DC)

  红细胞:

无或少量;

淋巴及单核细胞:

少量;

  间皮细胞:

偶见;

其他细胞:

无。

  1.红细胞增

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2.淋巴细胞增多:

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

见:

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

  5.单核细胞增多:

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6.吞噬细胞:

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

  7.肿瘤细胞:

见于脑、脊髓肿瘤。

  8.白血病细胞:

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二、化学检验:

  1、蛋白定量

  腰椎穿刺:

0.15-0.45g/L;

  脑室穿刺:

0.05-0.15g/1;

  脑池穿刺:

0.10-0.25g/L。

  1.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3-6.5g/L;

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0.3-2.0g/L,压迫症状期为1.9-7g/L,麻痹期为0.5-6.5g/L;

脑炎蛋白质含量为0.5-3.0g/L。

  2.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如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肿瘤等,其蛋白质含量可在1.0g/L以上;

  3.脑软化、肿瘤、退行性病变等,脑脊液蛋白可增至0.25-0.8g/L。

  4.多发性神经根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脑溢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等脑脊液蛋白亦增加。

2、蛋白电泳

  

白蛋白:

0.03-0.07;

白蛋白:

0.51-0.63;

  α1-球蛋白:

0.06-0.08;

α2-球蛋白:

0.06-0.10;

  β-球蛋白:

0.14-0.19;

γ-球蛋白:

0.06-0.10。

  1.前白蛋白增高:

常见于舞蹈症、帕金森病、手足徐动症等;

前白蛋白减少常见于脑膜炎。

  2.白蛋白增高:

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白蛋白减少见于脑外伤急性期。

  3.α1-球蛋白增高:

常见于脑膜炎、脑脊髓灰质炎等。

  4.α2-球蛋白增高:

常见于脑肿瘤、转移癌、胶质瘤等。

  5.β-球蛋白增高:

常见于某些退行性变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

  6.γ-球蛋白增高:

常见于脑胶质瘤、重症脑外伤、癫痫、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脑部感染、周围神经炎等。

3、葡萄糖定量

2.8-4.5mmol/L:

3.1-4.4mmol/1;

婴儿:

3.9-5.0mmol/L。

4、氯化物测定

  成入:

120-132mmol/L;

111-123mmol/L;

110-122mmol/L。

  1.增高:

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

  2.减低:

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细葡性脑膜炎,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明显。

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脑炎、脑肿瘤等,氯化物含量稍低或无显著变化。

三、酶学与免疫学测定:

1、脑脊液酶学测定

  转氨酶(ALT、AST):

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2;

  乳酸脱氢酶(LDH);

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10;

  磷酸肌酸激酶(CPK):

低于血清酶活性。

  1.ALT、AST活性增高:

常见于脑梗塞、脑萎缩、急性颅脑损伤、中毒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等。

  2.LDH活性增高:

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瘤及脱髓鞘病等有脑组织坏死时。

  3.CPK活性增高: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性脑积水、继发性癫痫、多发性硬化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水肿、脑供血不足及脑肿瘤等。

2、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IgG:

10-40mg/L;

IgA:

0-6mg/L;

  IgM:

0-13mg/L;

IgE:

极少量。

  1.IgG增高:

常见于神经梅毒、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小舞蹈病、神经系统肿瘤。

  2.IgA增高: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等。

  3.IgM增高: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

  4.IgE增高:

常见于脑寄生虫病等。

四、其他测定:

1、压力测定

[正常参考值]病人取测卧位时测定:

0.69-1.97kPa;

0.69-1.96kPa;

0.29-0.78kPa。

  1.压力增高见于:

  

(1)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

  

(2)颅内非炎症性病变:

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肿瘤、脑脓肿(未破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癫痫

发作、铅中毒性脑病等。

  (3)颅外因素:

高血压、动脉硬化、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4)其他因素:

咳嗽、喷嚏、压腹、哭泣、深呼吸时等。

  2.压力降低见于:

  

(1)脑脊液循环受阻:

枕大区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

  

(2)脑脊液流失过多:

颅脑损伤后脑脊液漏、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持续性脑室引流。

  (3)脑脊液分泌减少。

  (4)不明原因的颅内压降低(低颅压症候群)。

  (5)穿刺针头不完全在椎管内。

2、比重测定

[正常参考值]1.005-1.009。

[临床意义]脑脊液比重增高常见于脑系炎症、肿瘤、出血性脑病、尿毒症、糖尿病等。

3、酸碱度及气体张力测定

  pH:

7.28-7.32;

HCO3-:

22mmol/L;

  Po2:

5.3-5.9KPa;

PCO2:

5.9-6.7kPa。

  1.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糖尿病昏迷、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pH值常减低。

  2.急性脑梗塞时,脑脊液pH值及PO2降低,而乳酸升高,对判断脑缺氧、代谢和脑血流有帮助。

∙脑脊液检验

一、常规检验:

1、(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红色: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

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

3.乳白色:

4.微绿色:

5.褐色或黑色: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

脑脊液由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略带粘性。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大大低于血液中的蛋白质。

正常值:

  脑池:

儿童0.1~0.25g/L,成人0.15~0.25g/L。

  脑室:

0.05~0.15g/L。

  腰椎:

新生儿0.2~1.20g/L,儿童0.2~0.4g/L,成人0.15~0.45g/L。

临床意义:

  脑脊液蛋白质测定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有病变阳性:

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炎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脑脊液循环梗阻等疾病。

  阿司匹林氯丙嗪、水杨酸盐、青霉素磺胺等药物可干扰试验。

脑脊液常规

『标本采集』

作腰椎穿刺后,抽取脑脊液2—5ml,置于清洁干燥的试管内。

『正常值范围』

1、颜色:

无色水样液体。

2、透明度:

清晰透明。

3、凝块:

静置24小时不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

4、蛋白质定性:

阴性。

5、糖定性:

弱阳性。

6、细胞计数:

成人为1—5个/ul,儿童为0—15个/ul,多为淋巴细胞,偶见内皮细胞。

7、细菌:

『临床意义』

(1)红色多为念珠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如穿刺时损伤出血,则仅最初几滴为血性,随后流出者渐转清。

(2)白色米汤样为各种化脓性脑膜炎。

(3)黄色为脑瘤,陈旧性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

(4)微绿色为绿脓杆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黑色或褐色为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

(1)微混为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

(2)米汤样为脓性脑膜炎。

(3)毛玻璃状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脑炎等。

化脓性脑膜炎其脑脊液于1—2小时即可形成粘膜样凝块沉入管底,结核性脑膜炎时需放置12—24小时后可见纤细的网膜形成薄膜,黄色凝块为脊髓腔中瘤后期。

有脑膜炎或脑实质炎症,脑肿瘤,脑出血或珠网膜下腔有硬阻时均可致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

化脓性脑膜炎明显减低或消失,结核性或霉菌性脑膜炎减低。

6、细胞计数与分类:

增高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者见于化脓性脑膜炎,乙型脑炎早期,脑脓肿,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者见于脑部寄生虫感染尤其是囊虫病,无反应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者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脑肿瘤等,以红细胞为主者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

见到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等提示各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见到新型隐球菌等提示为霉菌性脑膜炎,抗酸染色后见到结核杆菌,提示为结核性脑膜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查房

来源:

支气管哮喘病的治疗编辑:

李朋涛日期:

2011-08-26点击:

70次

护士长:

最近我们收治了一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为了提高我们对此病的认识及护理水平,今天组织一次全院护理查房,请各科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对我们的护理工作予以指导,现请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及护理过程。

责任护士患者,男,3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渐进性四肢麻木乏力,无肢体抽搐疼痛,外院诊断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经活化脑细胞营养神经,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佳。

近一个月四肢麻木加重,出现四肢无力,上肢能抬举,双下肢不能抬离床面时有呛咳,自感轻微呼吸困难。

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

入院时生命体征无异常抬入病房,被动体位,上肢肌力级,下肢肌力级。

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查房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护理是指一种急性疾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综合症又名急性多发性经相关专科会诊,予丙球免疫激素冲击,保肝,降酶等治疗。

目前患者可在床上做适量活动,四肢肌力-级。

护理方面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必须注意: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次/30分钟如有胸闷、痰不易咳出,应及时报告医师,做好给O2工作2进食时,将头偏向一侧,顺嘴边送进食物,鼓励患者多进食3保持心情愉快,护士经常与其交流4定时翻身预防褥疮,教学查房:

格林巴利综合症-护理教学查房神经内科目的护理教学查房是常见的一种临床教学手段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护理水平提高护理并指导亲属做生活护理,格林巴利综合症如被动肢体运动、关节的伸屈,可以定时定量每日4次,每次20分钟。

同时教授肌肉按摩防肌肉萎缩的技能增加营养,喂食的技巧5请理疗科医生到病房给患者做针灸治疗,以利于促进肌力早日恢复6健康指导,如雾化吸入后拍背有利于痰液咳出,可以防止肺部感染。

护士甲:

1例不典型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抢救及护理您可能更想看福建省护理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关于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运用护理程序进行三级护理查房促进护请问护士长,该病是怎么发生的?

听教授查房时知道的,愿与大家分享。

运动神经元病最重要是基础生命支持和护理,而不是药物治疗当然2格林巴利综合症病人需注意观察呼吸变化,若出现能治好吗?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护士长格林巴利综合征即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首发症状为四肢对称性肌无力,严重者累及肋间肌及膈肌而致呼吸麻痹、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我们曾请到神经内科主任讲了有关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病因及预后情况。

现请护理组长将讲课内容简要陈述一下。

护理组长:

该疾病的发病机理是类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病,病理改变是周围神经的淋巴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有关,属于迟发性过敏的自身免疫疾玻绝大多数预后良好,85%患者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

严重者因有呼吸麻痹、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等导致死亡。

护士乙:

请问护士长,此病例中病人的慢性乙型肝炎有传染性吗?

在护理中应具体采取哪些措施?

我们在护理过程中也对该病例乙肝五项中的几项阳性指标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请了传染科王护士长来护理会诊。

现再请护理组长将会诊意见介绍一下。

王护士长会诊后建议护理计划补充如下1心理护理方面要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掌握患者最近的外环境变化,如经济出现问题,女朋友的离去,这些生活事件对他的治疗信心会有很大的影响2肝炎患者的饮食指导非常重要,特别是高蛋白的摄入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详细指导3做好出院后的保护隔离工作4定期复诊措施:

向患者介绍此疾病有自限性,只要度过疾病活动期就会治愈,使病人树立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忌粗糙、硬油腻食物,忌烟酒。

所用输液器、注射器针头及排泄物等要焚烧家属餐具、物品等分开使用房间所用被服先消毒后送洗。

格林巴利综合症治疗

实习护士:

病人现上肢已经可以握拿物品了,也可以起床坐在椅子上了,那么病人能否恢复到像从前一样行走自如?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症前面已经肯定该病是可以治愈的,这个问题也是造成病人心理问题的原因,格林巴利综合症护理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反复地就这个问题的有关知识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病人坚持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达到生活完全自理至关重要。

护理部主任:

以上讨论非常好。

科室准备工作很充分,各级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病例选的也比较典型,有代表性。

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护理亓琴;

冯春梅;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李秀丽;

1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体会赵林;

主动脉夹层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马倩;

最后我补充三点:

1该病例抓住了护理重点,经过2周的时间,病情明显好转,说明护理、治疗措施是很有效的。

但患者因经济困难,准备出院回家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诊断出院指导应该很具体,要教会病人或亲属促进麻痹肢体功能恢复的方法。

2护理记录雷同的地方较多,增加了护士不必要的负担,个体化记录不多,如在讲到增加营养的时候,以每天的热卡供给多少做具体的指导就比较理想了。

3护理会诊的内容专科性很强,科室与科室之间开展护理会诊,既解决了该科的护理难题,又使得护士专科知识更加全面,科室间互相学习、沟通,为此后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方法,值得提倡。

格林巴利综合征标准护理计划

2010-6-49:

18 【大中小】【我要纠错】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迅速进展而大多可恢复的运动性神经病。

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部分病例伴有远端轴索样变性,病前可有非特异性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临床表现常以四肢对称性无力为首发症状,严重病例可因累及肋间肌和膈肌而致呼吸麻痹。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

①低效型呼吸型态;

②清理呼吸道无效;

③肢体活动障碍;

④皮肤的完整性受损:

有发生褥疮的可能;

⑤感知改变;

⑥生活自理缺陷;

⑦恐惧。

  一、低效性呼吸型态

  

(1)呼吸肌无力。

  

(2)神经肌肉受累。

  (3)缺氧。

  二、主要表现

  

(1)呼吸浅而慢。

  

(2)口唇、皮肤粘膜紫绀,鼻翼煽动。

  (3)咳嗽、咳痰。

  (4)明显的呼吸三凹征。

  (5)血气分析氧分压于正常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

  三、护理目标

  

(1)病人能够保持良好的呼吸状况,无呼吸困难和紫绀,动脉血气分析值正常。

  

(2)病人能维持最佳呼吸型态,呼吸困难减轻。

  四、护理措施

  

(1)抬高床头,有利于呼吸。

  

(2)保持输氧管道通畅。

  (3)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必要时吸痰。

  (4)在病人呼吸困难的急性发作期陪伴病人,使其得到安全感,以减少焦虑和恐惧,利于呼吸。

  (5)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免影响呼吸。

  (6)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如发现呼吸费力、呼吸浇慢、咳嗽无力、吞咽困难时应备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设备,随时准备配合抢救。

  (7)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

  (8)气管切开术后,应严格消毒切口周围皮肤,及时更换伤口纱布,预防感染。

  (9)每天消毒气管内套管4次。

  (10)配合医师定时查血分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观察缺氧状况是否得到改善。

  (11)应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慢性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即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CIDP),是一种慢性一获得性脱髓鞘神经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一样属于免疫介导的脱髓鞘疾病。

  采用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甲基泼尼松龙(MPPT)治疗CIDP病,其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独使用MPPT组,且不良反应少,尤以感染率低为显著。

近年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MPPT均造成大量活性糖皮质激素受体GR持续输靶细胞核内,不论使核内活性型GR的数量短期内达到最高水平,而且新活性型GR不断生成以产生最大限度抗炎作用,与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比较,其疗效持续时间长。

MPPT还可抑制T、B淋巴细胞产生,纠正自身免疫异常,减少抗体产生,强烈抑制炎症,改善脱髓鞘区的神经传导功能,但该治疗可引起霉菌感染、血糖、血压升高,另有心律失常,低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及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IVIG中IG占75%,它具有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特性,从而中和病毒、细菌的毒素作用,通过干扰补体的激活过程而影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沉淀,减少对靶细胞膜产生的溶解破坏作用,降低体内异常内源性免疫球蛋白的产生,间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阻止自身抗体与巨噬细胞Fc受体结合,抑制其对自身组织侵袭及吞噬作用,通过上述机制,IVIG疗法可能起到免疫抑制作用。

IVIG联合MPPT治疗CIDP,疗效增强,不良反应进一步减少。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2008-5-25  39健康网社区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

  格林一巴利综合征(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

  1.治疗方法:

  给予抗感染,营养神经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基础上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0.4/kg,连续应用3-5d。

  2.疗效判定:

  发病及治疗3周时分别判定。

①痊愈:

呼吸肌麻痹恢复,四肢肌力达N级以上;

②显著进步:

呼吸肌麻痹明显恢复,四肢肌力达111级;

③进步:

有一定程度恢复,四肢肌力有所好转;

④无效:

治疗前后呼吸肌,四肢肌力皆无变化。

  3.护理体会

  GBS患者四肢瘫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且伴有呼吸困难,护理尤为重要。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

  1)心理护理GBS患者由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必然出现烦躁、恐惧、焦虑不安、情绪低落。

此时,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和患者沟通交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2)一般护理加强基础护理,累及呼吸肌者要气管切开,辅助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窒息及坠积性肺炎。

  3)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注意事项丙种球蛋白应用前半小时从4℃冰箱内取出,不得冰冻,放置室温,注射前用生理盐水冲管,单独注射,不得与其他药物混用,以免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开始滴注速度为1.0ml/min(约20滴/min),持续15min后若无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