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第三章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价和科学技术伦理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680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证法》第三章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价和科学技术伦理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辩证法》第三章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价和科学技术伦理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辩证法》第三章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价和科学技术伦理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辩证法》第三章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价和科学技术伦理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辩证法》第三章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价和科学技术伦理Word格式.doc

《《辩证法》第三章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价和科学技术伦理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证法》第三章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价和科学技术伦理Word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辩证法》第三章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价和科学技术伦理Word格式.doc

1.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1)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曾经认为: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种比喻鲜明地揭示出技术在工业社会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以及所拥有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案例:

案例1:

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三次科技革命

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经济惊人发展的几个时期,都同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有关。

以18世纪工作母机的出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从1820—18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9倍,年平均增长率曾达到4.7%。

世界贸易总值增长9.5倍以上。

19世纪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从1893年-191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144%,年平均增长率为4.6%。

世界贸易增长了121%,年平均增长率为4.1%。

20世纪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反应堆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8--1976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3倍以上,年平均增长率达6.6%。

世界出口贸易量增加6.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6.6%。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领域的主要发明

年份

内容

国别

发明人

1765年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

1769年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

1779年

骡机

克隆普顿

1785年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

②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

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③中国近代开始为什么落后?

当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的时候,中国仍然经历着封建王朝,这一时期中国是在乾隆年间。

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的时期,中国处在清朝末年,慈禧晚年。

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国处在新中国建立前后,解放后,受西方列强的封锁,我国也没有很好的享受到技术革命的成果。

相反,三次技术革命造就了发达的工业国家。

我们再看世界的情况:

第一次技术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到19世纪30年代末,机器大工业在英国占了绝对优势,使其成为第一个工业强国。

随后法国、德国、美国等在19世纪30~40年代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电力技术革命起源于德国,完成在美国。

美国和德国抓住第二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契机,大力发展新兴技术和产业,在铁路、煤炭、钢材和舰艇制造等方面展现出勃勃生机。

英国霸主地位的沦落,美国、德国的崛起,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次革命从真空管、半导体到现在的集成电路都出自于美国并很快波及日本、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使这些国家经济飞速增长,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例如,日本战前年均经济增长率为4%~5%。

战后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0%以上,是同期美国的4倍,人均产值增长率是美国的9倍,由明治维新时代的人均收入290美元到如今人均产值超过2万多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

回首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促进了全球化进程。

世界经济的潮落潮起,经济霸主的更迭沉浮,都与技术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谁能够引领技术革命,将技术革命的成果与产业发展和升级紧密结合起来,谁就能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可以说:

科学技术为社会带来了物质文明

(2)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精神功能

科学技术使人类进入理性社会,为人类提供了理性精神和规律意识,对消除愚昧和破除迷信具有重要的启蒙功能。

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有6000年,其中5700年属于非科学理性时期。

近代科学的产生和繁荣,意味着科学理性时代的到来。

①对自然世界的规律性认识:

托勒密(古希腊,90—168年,或70—147年)的地心说日心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年)万有引力学说(牛顿,1642—1727),爱因斯坦相对论

科学的进步使人类更接近对自然奥秘的认识。

例如:

对万有引力理论的三次检验,显示了万有引力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把握。

第一次检验时关于地球形状的测定,法国科学家的几次测量,证实了牛顿的假说;

第二次检验是哈雷彗星回归周期的证实。

牛顿认为彗星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神秘的天体,它同样遵循力学规律。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656—1742)根据牛顿理论指出1682年出现的一个大彗星,就是阿比安在1531年、开普勒在1607年所观察到的彗星,并预言它下一次将在1758年出现。

法国数学家克雷罗计算了木星和土星对它的摄动作用,指出它下此过近日点的日期是1759年4月。

1759年3月13日,哈雷彗星果然经过近日点。

从此,彗星脱下了神秘的外衣,想象一下,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

第三次检验是海王星的发现。

法国的勒维列和英国的亚当斯分别同时认为这是一颗新行星对天王星摄动的结果,并算出了它的位置。

德国天文学家加尔用望远镜在茫茫宇宙中很快就在指定的位置发现了海王星。

②对人类社会规律的认识:

约翰·

洛克在《权利论》对“君本位,神本位”的批判,洛克说:

“上帝就其定义而言是不可知的,所以上帝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在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基础上,结合工人运动的实践,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洞察到社会发展的秘密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使人类对现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追求道路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③对经济规律的认识:

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研究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把市场看作是一支看不见的手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马克思则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写出了恢宏巨著《资本论》,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进而提出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科学论断。

可以说:

科学技术为社会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文明

(3)科学技术负面效应及其原因——面向人类未来的双刃剑

①科学技术负面效应

科学技术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生活和精神生活,我们同时也看到,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威胁人类前景的全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粮食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是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案例2: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联合国称拉美环境污染造成严重后果

联合国环境署近日在墨西哥城发表报告指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状况日益恶化,已经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后果。

拉美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

报告说,受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居民患呼吸道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等顽症的几率在增加。

据报告提供的统计,大气污染使孕妇早产和居民患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增加了60%,并导致新生儿夭折及孕妇在妊娠期间因并发症而死亡。

报告还警告说,在今后20年里,拉美地区每年可能有14万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

在谈到水资源污染问题时,报告指出,水资源污染已成为制约拉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拉美,只有40%的污水进行过极低水平的处理,其它污水则流入大海和湖泊,造成污染。

粪便、垃圾、有毒化学品以及工业废料的不合理排放和过量使用农药与化肥造成的水资源污染,使当地居民患消化道疾病的风险增加了90%,也成为伤寒、肝炎、霍乱、痢疾等传染病传播最常见的途径。

报告还指出,拉美地区土地资源流失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据统计,该地区退化的土地面积约占该地区总面积的16%,仅次于亚洲和非洲。

拉美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美元。

土质的退化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使拉美这个昔日的粮仓面临“粮荒,导致当地居民营养不良和贫血人数呈上升趋势。

案例3:

科学技术给人的生存状态的影响

第一,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新苦恼

在高技术水平下的工作方式,人只能同机器、仪表等打交道,大多数人可能是在分散、独立的情况下工作的。

这样,由于互相之间的隔离而变得孤独、寂寞,这会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逐渐消失呢?

第二,对身体健康已有严重的损害

塑料等化工材料的大规模应用,使得现代男子的精子数量在过去50年下降了约一半。

移动电话的使用与脑瘤发病率的增加之间的相关性,最近已引起几个国家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第三,已带来高技术“职业病”

这种病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副产品”,是超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紧张状态病”、“心弦过紧症”、“精神紊乱症”之泛称。

80年代初,一架日本航空公司的班机驾驶员,便因患有这种事后所谓的“高技术病”而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

此后,在被调查的10000多名日本研究人员中,处于心神不安、精神紧张状态中的人约有41.2%。

第四,造成了对人的异化

现代科技使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大,而作为个体的人则在逐步退化,作为生物的人的诸如视觉、听觉、身体灵敏度等本能的东西正在丧失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反过来造成了对人的异化。

②面对全球问题,不同学者对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对人类的未来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面对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我们应持什么样的观点?

科学技术将继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相信人类依靠科技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摆脱困境,人类能够正确运用科学技术的进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同时,科技力量的发挥和发展要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进行,它要受到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

事实上,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所造成的。

马克思他那个时代不仅看到了科技的巨大生产力力量,同时也看到劳动工具——机器的异化、对工人的摧残,但他把问题归于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只有转变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为消除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提供可能。

从国际视野来看,尽管存在联合国,但当今世界社会秩序仍然不合理,大国主义、本位主义还很严重,所以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甚至于在军事领域广泛使用,各种凝聚了高科技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很多,成了悬在人类头上的定时炸弹。

人类有待于建立一个相互尊重、实现和平、合作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三、科学技术伦理

1.技术伦理的含义

伦理关系主要是一种自律性的、有道德观念渗透其中的社会关系,把包含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所应遵守的道德和准则。

从人类大规模使用技术开始,科学技术对自然、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同时与传统的伦理到的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于是,便产生了技术伦理。

2.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1)技术发展与传统伦理的产生相互冲突

技术为基础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高技术对人劳动强度的提高,基因技术、克隆技术

(2)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

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以人为本。

(3)技术异化和发展目的如何实现的问题

(4)技术发展与人类的伦理建设

人类是技术的主体,因此,要进行技术伦理建设,首先就需要进行人与人类社会自身的伦理建设。

即,要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自身的伦理素质,建立完善的社会体制和面向技术的社会伦理秩序。

实施人类自身的伦理建设主要是指培养和提高技术发明家、技术使用者(公众)和技术观察者(如技术评估和评论家)的伦理素质。

思考讨论题:

科学技术分负面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人类能否对科学技术负面效应加以克服,如何克服?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