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296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必背古诗文Word文件下载.docx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

这种行为不是可以停止了吗?

(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注释

  1.熊掌:

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2.得兼:

同时获得。

得:

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的人。

取:

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的人。

求取。

  4.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

甚:

超过;

于:

比。

  5.苟得:

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

讨厌的(事物)。

恶,憎恨,讨厌。

  7.患:

祸患,灾难。

  8.辟:

通“避”,躲避。

下同。

  9.如使:

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凡可以得生者:

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

……的办法。

  11.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2.不为:

不愿意这样做。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4.非独:

不单,不仅。

独:

只,仅仅。

  15是:

这。

  16.勿丧:

不丢掉。

丧:

丧失,丢失。

  17.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可译为“竹篮”。

  18.豆:

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

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9.呼尔而与之:

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

尔:

语气助词。

《礼记·

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

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

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呼:

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而,连词表修饰。

  20.蹴(cù

):

用脚踢。

与:

给。

  21.不屑:

因为轻视而不肯接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屑,认为值得,常与“不”连用。

  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

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则,连词,这里表假设。

“辩”通“辨”,辨别。

  23.何加:

有什么益处。

加:

好处。

  24.为:

为了。

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

ī(四声)”。

  25.奉:

侍奉。

  26.所识穷乏者得与:

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

得我:

得于我,感激我的恩惠。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27.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通“向”(旧写作“向”),原先,从前,先前。

  28.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今,现在。

为,为了。

为(第二个),接受。

  29.已:

停止,放弃。

  30.本心:

天性,天良。

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一词多义

  1.而

  呼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

  4.得

  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

  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5.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

情愿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

为了,表目的。

第二个“为”:

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采用

  6.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

  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呼尔而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7.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

  8.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给

  9.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

  10莫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11.故

  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

  12.则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

  得之则生就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连词,这里表假设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辟”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5.“辩”通“辨”,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今异义

  1.可以

  古:

能够用来

  今:

能够

  2.是

这指示代词

判断动词

  3.豆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豆子

  4.钟

古代的量器

计时器具

  5.加

益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孟子曰:

“舜发于畎亩之中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8)于斯(9)人也(10),必先苦其心志(11),劳其筋骨(12),饿其体肤(13),空乏(14)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5),所以(16)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8)。

人恒过(19),然后能改。

困于心(20),衡于虑(21),而后作(22);

征于色(23),发于声(24),而后喻(25)。

入则无法家拂士(2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7),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8)。

  

(1)选自《孟子·

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标题是编者加的。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

n)发于畎(quǎn)亩之中: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3)傅说(yuè

)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

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

)举于鱼盐之中: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

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

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8)任:

责任,使命。

  (9)是:

这样的。

  (10)也:

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11)苦其心志:

使他的思想痛苦。

心志,思想。

  (12)劳其筋骨:

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13)饿其体肤:

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4)空乏:

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5)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做事不顺。

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

拂,违背。

乱,扰乱。

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16)所以:

用这些来…… 

  (17)动心忍性:

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动,惊动,震撼。

忍,坚韧。

  (18)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

曾,通“增”,增加。

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曾益:

增加。

  (19)恒过:

常常犯错误。

恒,常。

过,过失,错失,此处是过失的意思。

  (20)困于心:

内心困苦。

困,被难住。

于,被。

  (21)衡于虑:

思虑阻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2)而后作:

然后才能奋起。

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23)征于色:

表现于脸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表现。

色,脸色。

  (24)发于声:

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5)而后喻: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喻,明白,了解。

  (26)入则无法家拂(通“弼”)士:

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入:

里面,此指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bì

),通“弼”,辅佐。

  (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

出:

在外面,指在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生于忧患:

忧患使人谋求生存。

死于安乐:

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教参版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入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

“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

”庄公说: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

“这种小恩小惠不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一定按照实情相报。

“小的信用,不能被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会按照实情处理。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去打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从。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

“不可以。

”(等到)齐国的军队三次击鼓进军(后),曹刿说:

“可以了。

”(于是)齐军大败。

庄公将要下令追击,曹刿说:

”曹刿从车马上下来查看齐国军队车轮辗出的痕迹,登上车马扶着车厢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说:

”于是追击齐国军队。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其中的原因。

曹刿回答:

“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

敌方的勇气竭尽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国军队。

齐国这样的大国是难以预测的,(我)担心有埋伏在那里;

我看见他们的车轮辗出的痕迹混乱,看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注释、【曹刿】:

又名曹沫。

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

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

讨伐,攻打。

5、【我】: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6、【公】:

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

原指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8、【间(jià

n)】:

参与。

9、【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0、【乃】:

于是,就。

11、【何以战】:

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借什么作战?

以:

介词,凭,靠。

后文“可以一战”以字同此解。

1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

有“养”的意思。

弗:

不。

专:

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3、【必以分人】:

省略句,省略了"

之"

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

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14、【徧】:

同“遍”,遍及,普遍,普及。

15、【牺牲玉帛(bó

)】: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16、【加】:

虚报夸大。

17、【孚(fú

信任。

18、【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9、【狱】:

诉讼案件。

20、【察】:

明察。

21、【情】:

(依据)实际判断。

22、【忠之属也】: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忠,本职。

属,类,一类。

23、【可以一战】:

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可:

可以;

凭借。

24、【战则请从】: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

从:

随行,跟从

25、【长勺】:

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26、【鼓】:

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7、【败绩】:

大败。

28、【驰】:

驾车马(追击)。

29、【辙(zhé

车轮辗出的痕迹。

30、【轼】:

车厢前的横木,作扶手用。

31、【遂】:

32、【逐】:

追赶,追击。

33、【既克】:

已经战胜。

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34、【夫(fú

)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35、【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36、【再】:

第二次。

37、【三】:

第三次。

38、【盈】:

充满。

这里指旺盛。

39、【伏】:

有埋伏。

40、【靡(mǐ)】:

倒下。

邹忌身长八尺多高,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了一下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

”他的妻子说:

“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说:

“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妾说:

“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朋友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

邹忌问朋友:

“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

”客人说:

“徐公不如您美丽。

”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

照镜子自己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

傍晚,他躺着休息的时候想这件事,说:

“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

妾赞美我漂亮,是害怕我;

朋友赞美我漂亮,是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

”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朋友有事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上百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要求助于大王。

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很严重!

”  齐威王说:

“说的好!

”于是就下令:

“群臣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

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朝拜齐王。

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

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

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之事,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

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向宠将军,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

先帝不认为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三次到草庐里来看望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

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先帝之所托不能实现,以至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

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

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

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的诏令。

(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拜见了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