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561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7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破考点

考点一 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考点集训】

考向1 反射与反射弧

                  

1.(2019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上学期期中,15,1分)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

答案 D 

2.(2018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调研,18,1分)如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若在P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其中甲为肌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

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

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为丁→戊→乙

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

答案 B 

3.(2019届吉林长春实验中学开学考,39,1分)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

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答案 C 

考向2 人脑的高级功能

4.(2019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上学期期中,25,1分)如图是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模式图。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W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讲话,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C.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5.(2019届湖南永州一模,33,1分)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一定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C.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6.(2018黑龙江哈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42,1分)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记忆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C.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D.K+外流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的主要原因

考点二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考向1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1.(2019届湖南永州一模,27,1分)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神经纤维膜内K+/Na+的值,静息电位时比动作电位时低

C.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如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一氧化氮等

D.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2.(2019届北京八中上学期期中,11,2分)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传出神经的动作电位不能传递给肌肉细胞

B.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3.(2018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第三次月考,29,2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到适当刺激时,会产生神经冲动。

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内外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时膜电位的维持,与K+从细胞膜②侧扩散到①侧有关

B.c点后,该刺激部位两侧的神经纤维上都能产生局部电流

C.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主动转运到②侧

D.c→e过程中,该神经纤维要消耗ATP

考向2 兴奋的传递

4.(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第三次月考,39,2分)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5.(2018河南林州一中第一次调研,25,2分)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

炼技法

方法一 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方法集训】

1.(2019届江西五市八校一模,19,2分)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a和b)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纤维表面(如图),给该神经纤维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变化。

下列对两电极电位高低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兴奋从a点传导到b点的方式是局部电流

②记录仪指针第一次偏转时,a点的电位高于b点

③记录仪指针第二次偏转时,b点的电位低于a点

④b点兴奋时Na+外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2.(2019届河南洛阳尖子生第一次联考,18,2分)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Ⅱ,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

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

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

方法二 兴奋传导方向与特点的判断

1.(2019届河北定州中学第一次月考,5,2分)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

A为骨骼肌,C为反射中枢。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a处,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

B.刺激b处引起A的收缩,属于反射活动

C.图示反射弧不可表示寒冷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调节过程

D.若刺激a处,甲有变化,乙无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2.(2018山西五地市一模,31,2分)在神经—肌肉标本中,传出神经末梢与骨骼肌共同构成效应器,它们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在一起。

图中a、b、c、d为可以进行电刺激的部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激a处,肌肉收缩,该种现象不能称为反射,原因是            。

(2)神经兴奋后,神经递质由③处释放,在②中通过    与①上的        结合,整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3)已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方向传递。

请利用神经—肌肉标本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答案 

(1)无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2)扩散 特异性受体 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 (3)实验思路:

分别在b、d处依次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及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

刺激b处时,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d处时,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

课标卷题组

1.(2018课标全国Ⅲ,3,6分)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2.(2017课标全国Ⅱ,5,6分)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2016课标全国Ⅰ,4,6分,0.705)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4.(2016课标全国Ⅱ,30,9分,0.73)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

答案 (9分)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教师用书专用(5—8)

5.(2012全国,1,6分)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6.(2010课标,5,6分)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7.(2012课标,30,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    。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答案 (10分)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8.(2010全国Ⅰ,32,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

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如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皮肤 脊髓

(2)突触的结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能 不能 不能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B组 自主命题·

省(区、市)卷题组

1.(2018天津理综,1,6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2.(2017海南单科,15,2分)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3.(2017海南单科,16,2分)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教师用书专用(4)

4.(2016上海单科,10,2分)如图显示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

将建立反射后的小鼠放回反射箱时,小鼠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

A.胃肠蠕动加速B.血糖升高

C.呼吸加速D.心跳加快

考点二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2018江苏单科,11,2分)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2.(2017海南单科,13,2分)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3.(2017江苏单科,8,2分)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4.(2015江苏单科,18,2分,0.854)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5.(2016江苏单科,26,8分)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任氏液成分(g/L)

成分

含量

NaCl

6.5

KCl

0.14

CaCl2

0.12

NaHCO3

0.2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         ,其Na+/K+比与体液中    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    。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        。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        、          。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

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

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

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          。

答案 (8分)

(1)NaHCO3、NaH2PO4 细胞外液(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1.(2019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上学期期中,10)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可以是双向的

B.突触后膜一定是神经元的树突末梢形成的,且有递质的受体

C.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可以释放神经递质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电信号的形式

2.(2019届北京八中上学期期中,7)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1、2、3、4、5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d是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刺激a处,肌肉收缩,反射能够完成

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C.电刺激b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指针会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D.“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3.(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第三次月考,40)科学家发现,甘丙肽(一种神经递质)会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

甘丙肽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1受体结合,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

A.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B.甘丙肽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

C.甘丙肽在传递神经冲动时由突触前膜扩散并移动到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

D.甘丙肽除了能与GALR1受体结合,也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

4.(2019届山东青岛期初调研,22)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等

B.静息状态时,膜两侧没有离子进出

C.B处兴奋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

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不能产生兴奋

5.(2019届广东六校一模,28)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静息电位的形成与图1中的B密切相关

C.图2中C物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出来

D.图2中C与D结合后,F处膜外电位可能为正电位

6.(2018安徽安庆第二次联考,14)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

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该过程涉及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双向传递

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7.(2018河南漯河高级中学三模,27)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离子

神经元内

神经元外

a

5~15mmol/L

145mmol/L

b

140mmol/L

5mmol/L

A.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也能产生动作电位

B.如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分别是Na+和K+

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

D.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形成的局部电流又使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

8.(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29)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兴奋的传导或传递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

蝎毒中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或传递障碍。

下列哪项是神经毒素作用的结果(  )

A.促进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B.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

C.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D.迅速分解神经递质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9.(2018山东淄博一模,31)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E表示其组成,甲、乙是置于神经纤维B、D外膜上记录电位变化的电位计。

请回答:

(13分)

(1)该反射弧中C为     ,E的功能是         。

(2)刺激a点能引起A的收缩,该过程    (填“属于”“不属于”)反射。

在    (填“a”“b”“a或b”)点给予足够强度刺激时,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

随后在A中的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引起上述信号变化的信息分子是     。

(3)将甲、乙两个蛙心分离出来,并在心脏中充入适量任氏液(主要成分为0.7%NaCl溶液)。

电刺激与甲心脏相连的神经,结果心跳加速、加强;

随后将甲内的任氏液取出并转移到乙心脏中,也引起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

对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最合理的解释是                                                 。

实验中任氏液能维持一段时间内离体蛙心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    。

答案 

(1)神经中枢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不属于 b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 

(3)甲心脏的神经受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并扩散到任氏液中,转移后作用于乙心脏的心肌细胞,使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 组织液

10.(2018广东惠州一模,30)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