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780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案2 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调节血压、呼吸和胃肠运动等。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见下表

(2)联系

【思考导学】

1.艾滋病是危害人类的最严重疾病,现在人们不是“谈虎色变”,而是“谈艾色变”,试分析“谈艾色变”是属于什么反射?

神经中枢是什么?

感受器是什么?

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有哪些变化?

答案:

“谈艾色变”是条件反射;

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感受器是听觉感受器;

神经冲动在传入、传出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

在突触上以递质的形式单向传导

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在生物体是单向传递,决定单向传递的结构是什么?

在生物体内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

在突触传递中神经冲动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的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树突或细胞体膜),决定了神经冲动在突触上只能单向传递。

3.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是什么?

低级神经冲动的方式是什么?

神经中枢各是什么?

听到铃声进教室、听老师讲课按老师的引导而思考问题并作出回答和吃酸杏流唾液各属于什么反射?

人的高级神经冲动是条件反射;

低级神经冲动是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中枢(脊髓等);

听到铃声进教室是条件反射,听老师讲课按老师的引导而思考问题是条件反射,吃酸杏流唾液是非条件反射。

【学法指导】

1.本节课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归纳和比较

(1)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

许多神经由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是反射的两种类型,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主要区别见下表: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形成过程

先天具有的

后天形成的

刺激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

神经联系

永久性的

暂时性的(可变的)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3)反射和反射中枢

反射活动都需要经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但是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先天的、相对固定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在后天的功能活动经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

在整个反射活动中,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最关键的环节,叫反射中枢,反射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是由那些与某一项生理功能有关的神经细胞群组成,如呼吸中枢。

不同的反射中枢,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范围以及所在的部位都不相同。

非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

(4)神经纤维传导的一般特征

①生理的完整性。

神经纤维的传导要求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就不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

即使不破坏神经纤维结构上的连续性,而用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使纤维的局部功能改变,也会中断冲动的传导。

②绝缘性。

一条神经干内虽然包含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是它们各自传导本身的冲动,而不波及邻近的神经纤维,这就叫绝缘性。

正因为神经纤维具有这种特性,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③双向传导性。

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纤维向两侧方向同时传导。

④相对不疲劳性。

与肌肉组织比较,神经纤维相对不容易疲劳。

例如,在适宜的条件下,用50~100次/秒电脉冲连续刺激神经纤维9~12h,神经纤维仍保持着传导冲动的能力。

神经纤维能够不断地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能力,对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5)突触传递的特点

突触传递由于要通过化学递质的中介作用,因此具有不同于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

①单向传递。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另一个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就是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

②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突触对内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缺氧、CO2增加或酸碱度的改变等,都可以改变突触部位的传递活动。

2.正确理解兴奋的传导

首先要复习初中学过的神经元的结构,尤其是神经纤维的结构,如它的膜,有的还有髓鞘等。

二是结合教材中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来理解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即电位的变化是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基本形式。

兴奋传导的速度与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相等。

因此膜电位变化是神经冲动的表现。

三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速度低于电流在金属导线中的传导速度。

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图形看清突触的结构,特别是突触小体内存有大量突触小泡,化学递质含于小泡内;

其次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

其三是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再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兴奋传向下一个神经元。

因此,连续起来是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的一体过程。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式实质上是感受器把接受的刺激转变成电信号(局部电流)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电信号又转变为化学信号(化学递质)在突触中单向传递。

化学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又转变为电信号在传出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效应器接受的神经冲动是电信号。

【例题解析】

[例1](xx年上海高考题)下列是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这是由于______和______调节的结果。

(2)某运动员遵从教练的指导,一见灯亮就用力举起哑铃,附在手臂上的记录仪器经a时间后,测到肌肉活动的电位变化。

在一次训练中,教练趁运动员不备,用针刺其手臂,运动员手臂收缩,经b时间后,测到肌肉活动的电位变化。

请分析回答:

①在a时间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_______。

在b时间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__________。

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C.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D.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②a时间_______b时间。

A.>B.<C.=D.≥

解析:

(1)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来自身体内部和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都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首先通过神经系统感受外界环境(低温)的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然后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物质的氧化分解速度加快,体温保持恒定。

可见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2)看见灯亮就举起哑铃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其传导途径是:

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用针刺运动员的手臂,运动员发生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因此其传导途径为:

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由于两者的传导路径不同,前者的传导路径长于后者,故前者需要的时间长于后者。

(1)神经体液(或激素)

(2)①BD②A

错因:

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及反射弧的结构,以上知识点理解不清是答错的关键所在。

[例2](xx年上海高考题)xx年世界杯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C.突触传导D.反射弧

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球员踢球的过程是一个条件反射的过程。

球员看到球产生的神经冲动以电信号(局部电流)形式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传导通过突触时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化学信号通过突触又转换为电信号经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经分析综合发生的神经冲动以电信号的形式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骨骼肌)。

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成过程就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动作电位。

B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局部电流的形成就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不理解局部电流的形成与动作电位的关系是答错的原因。

[例3](xx年上海高考题)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代表传出神经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C.M代表效应器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_________。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

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

刺激Ⅲ处,肌肉_______。

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1)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S]、传入神经[①]、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②]和效应器[M]。

(2)在反射弧中由于神经冲动通过突触时,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另一神经元兴奋。

所以神经冲动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决定了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只能是单向传递而不能逆转。

(3)神经元的轴突上的神经冲动传导突触小体时,电信号(神经冲动)转变为化学信号(递质),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切断a处,刺激Ⅱ处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向M,引起M收缩。

刺激Ⅲ处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③但不能传向M,所以M不收缩,无反应。

(1)A

(2)C(3)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4)收缩不收缩

本题有两个易错点:

一是反射弧的结构中传入神经的判断,传入神经必须通过传入神经元细胞体。

二是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突触结构决定的。

[例4](xx年上海高考题)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

首先识别图中反射弧的结构。

由图中③不难看出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由③中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知②是传入神经纤维,则①一定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纤维。

兴奋是由①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

其次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进行双向传导,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间隙再传到突触后膜,因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传递的。

这就决定了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只能由①→②→③→④而不能反向传递。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纤维及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反射弧的结构和兴奋传导的特征,搞不清易出错。

[例5]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是听不懂别人的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

受损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运动区B.大脑皮层言语区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D.间脑

语言活动是人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

人类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称为大脑皮层言语区,分为S区和H区。

当S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或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讲话,当H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或会讲话会书写,却听不懂别人讲话。

题干所述的病人正符合H区受损伤的特征,因此选B。

了解大脑各部分的功能,尤其是大脑皮层各区域的功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大脑皮层的运动区负责全身各器官的运动,一旦受损,手不能书写;

大脑内侧面的特定区域受损,可以引起内脏器官活动的反应。

以上知识不清楚易出错。

[例6]下列现象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的是

A.婴儿吮奶B.排便反射C.谈虎色变D.膝跳反射

本题考查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反射中枢分低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方式为非条件反射,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方式为条件反射。

A、B、D三项均为非条件反射,所以属于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C项是人类对语言、文字刺激发生的反射活动,属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言语区。

C

掌握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知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所处的地位是本题的关键,搞不清易答错。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人体对环境能作出适应性反应,这主要是什么对人体机能进行调节的结果

A.神经B.神经系统C.反射D.白质

考查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人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都会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发生规律性的反应,即反射。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

A.灰质B.白质C.神经元D.轴突

3.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

A.神经节B.周围神经系统C.脑和脊髓D.身体各处

4.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

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传入神经

A.①⑤③④②B.①②③④⑤C.②④⑤③①D.①④③⑤②

A

5.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外正电荷多,膜内负电荷多。

当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由正电荷变成负电荷,膜内由负电荷变为正电荷,这样与未兴奋部位出现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使兴奋向前传导。

6.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A.突触B.突触小体C.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

考查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实际是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7.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①突触小体②递质③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⑤轴突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⑤①②③④D.⑤②④③①

考查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8.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A.树突→轴突B.树突→细胞体

C.轴突→轴突

考查突触传递的方向。

当兴奋传导到轴突的突触小体时,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D

9.高级神经调节的中枢位于

A.神经节B.大脑皮层C.脊髓D.小脑

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比较持久。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11.兴奋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媒介是

A.酶B.激素C.带电离子D.递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成向前传导,电流的形成就是带电离子的移动。

答案:

12.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媒介是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向前传导,通过突触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递质)单向传递。

13.当一个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针刺其大腿时,该患者

A.能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B.能产生缩腿反射,但不感到疼痛

C.不产生缩腿反射,但能感受疼痛D.不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

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切断上行传导神经纤维,使大脑皮层不能接受脊髓下部的神经冲动,失去感觉。

脊髓下部神经中枢未破坏,所以可以发生非条件反射,如缩腿反射,但不会有感觉。

14.下列哪项既有感受器的功能,又有效应器的功能

A.角膜B.骨骼肌C.膀胱D.韧带

15.手偶然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缩手和痛感同时发生D.此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属于低级神经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过反射弧完成。

缩手反射产生的神经冲动经脊髓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疼觉,因路径长,所以痛觉产生晚。

16.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

A.感受器B.效应器C.感受器和效应器D.协调中枢

17.下列属高级神经活动的是

A.对具体事物发生反应的反射活动B.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应的反射活动

C.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的反射活动D.除A项外,其余两项均正确

高级神经活动是由大脑皮层参与,对信号刺激发生反应的反射活动。

信号刺激包括具体信号和语言文字。

18.盲人学习盲文时,哪一中枢与学习无关

A.视觉中枢B.语言中枢C.躯体感觉中枢D.躯体运动中枢

19.(xx年上海高考题)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脊髓、大脑、大脑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大脑D.脊髓、脊髓、脑干

20.(xx年广东高考题)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A.大小便失禁B.触觉完全丧失C.躯干冷温觉丧失D.躯干痛觉丧失

高位截瘫,截断了颈椎以下上、下行传导束,颈椎以下的感觉丧失,颈椎以上的感觉仍然存在。

颈椎以下的反射活动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21.(xx年广东高考题)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看到危险情境产生的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引起的生理反应属于体液调节。

22.(xx年上海高考题)下列反应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见到话梅就分泌唾液B.一粒糖放入口中,就分泌唾液

C.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D.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奶

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参与的高级神经活动,是对信号刺激产生反应的反射活动。

23.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

A.语言中枢B.躯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D.内脏运动中枢

24.下图表示人脑及部分脊髓下列组合,为部分正确命名的是

脊髓

大脑

小脑

延髓

3

1

2

4

25.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

26.下列人体部位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内的代表区范围最大的是

A.躯干B.下肢C.上肢D.颈部

27.聋哑人理解同伴的“手语”哪一项中枢最为关键

二、非选择题

28.据研究,人在阴天容易出现情绪低落,这与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增多有关。

(1)这项研究表明,_______调节受_______调节的控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进行神经调节是通过______完成的,在此题中,人体完成有关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______,神经中枢是______,效应器是______。

(1)激素神经人首先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天气变化,然后控制松果体分泌激素

(2)反射弧眼球大脑皮层松果体

29.如下图显示人类大脑的左半球皮层外侧面的言语区,请据图回答:

(1)临床发现,损伤中央前回底部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能讲话。

该区域为______言语功能区。

(2)损伤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的W区,病人讲话很慢,也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写字。

(3)抽伤颞上回后部的H区,病人会讲话和写字,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4)损伤角回的V区,病人看不懂文字的意义,但视觉良好,其他的言语活动功能健全。

考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调节。

语言活动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

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

大脑皮层言语区包括以下功能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S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H区;

书写语言中枢,位于W区;

视觉语言中枢,位于V区。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情况叫运动性失语症。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这种情况叫听觉性失语症。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W区受损伤时,病人讲话很慢,也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写字,这种情况叫失写症。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伤时,患者看不懂文字的含义,但其视觉却是良好,其他语言活动功能仍健全。

这种情况叫失读症。

(1)运动性

(2)书写(3)听觉(4)视觉

30.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问题:

当血液中氧分压下降时,颈动脉等化学感受器发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呼吸中枢导致中枢兴奋,再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吸入更多的氧使血清中氧分压回升,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跳高运动员在助跑前就做深呼吸运动,以便吸收更多的氧来满足跳高时的需要。

(1)两者分别属于什么反射活动?

(2)两者的感受器分别是什么?

(3)两者的效应器有何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