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814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4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文档格式.doc

 CCTV《走近科学---指纹的秘密》)

3.思考讨论

(1)结合案例说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特点。

(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案例点评

本案例介绍了指纹纹型与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

人们很容易看到指纹的纹型,这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实现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指纹的纹型组合是有规律的,五种基本纹型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个体上。

有的纹型组合在正常人群中间,基本上不出现。

而这属于理性认识内容。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这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原理是一致的,是由认识的秩序决定的。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主观自生的东西了。

指纹的规律认识是通过对若干个体的具体纹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而不是主观自生的。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从感性认识自身来看,它所认识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未深入到事物内部去,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因而有待于深化。

从认识的任务来看,认识是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为了完成认识的任务,就必须使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

指纹纹型的规律研究具有实践意义,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利用指纹可以对先天性痴呆儿进行诊断已经是比较普遍成熟的做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在认识的实践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

首先,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

其表现是:

人的理性的价值观念、目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感知的方向;

主体已有的理性知识影响和制约着感性认识的深度和水平。

在对指纹的观察过程中,人们至少有指纹的概念,知道它的具体指向。

其次,理性认识中总是渗透着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内容;

理性认识要以具有声音和文字的语言、符号形式为手段。

理性思维活动表现为一种语言、符号的操作过程。

人们在说、写的过程中进行理性思考活动。

在指纹研究中,头脑中总是有着具体的指纹纹型。

5.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二章第一节“从实践到认识”的辅助教学。

在使用本案例时,要注意讲清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既区别又联系的关系,如教学时间允许,可由学生先做分析、讨论,教师再总结。

(案例提供者:

王艳芹副教授)

案例2--总统遇刺与医学进步

1.案例呈现

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先后有5位总统遇刺,其中身亡的有4位:

林肯、加菲尔德、麦金利和肯尼迪,只有里根一人幸免于难(另有几起未伤及总统的“未遂”事件)。

医学史专家比较分析了这5位总统遇刺的情况,结论是不断进步的医学挽救了里根总统的生命。

 

在这5起总统遇刺事件中,林肯被子弹击中头部,于次日死亡;

肯尼迪也被击中头部,当场死亡。

这两起事件都涉及头部重伤,即使是当代医学技术也回天乏力。

然而加菲尔德和麦金利的伤情与里根的伤情相似甚至更轻,如果暗杀事件发生在今天,他们应该都没有生命危险。

对后面3起遇刺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过去100年中医学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遇刺身亡。

他身中两弹:

一弹擦伤手臂,一弹从背部右方射入。

第2颗子弹穿透了他的第一腰椎骨,但未伤及脊髓,也没有击中其他任何重要器官、动脉或静脉。

这只是一个非致命伤,现在住院两三天就可能解决问题,当年却在折腾了79天后,以加菲尔德死于败血症而告终。

很多医学史专家认为,加菲尔德很可能不是死于暗杀本身,而是死于当时医生所犯的错误。

首先是误用仪器,未能找到子弹。

其次,医生没有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导致伤口感染。

为了探明子弹位置,至少有十几位最权威的医学专家先后探测了加菲尔德的伤口,他们往往是徒手或用未经消毒的金属器具,这是当时普遍采用的方法。

饥饿也是加菲尔德的死因之一。

医生错误地判断子弹可能已穿透这位总统的肠道,于是严格限制其摄入固体食物,只经由直肠为其灌输营养液和药品。

加菲尔德本来体重超过90千克,去世时体重竟只有原来的一半。

有人评论说:

“总统基本上是被这些医生饿死的。

加菲尔德去世20年后,麦金利总统在出席泛美博览会时遭遇枪击,身中两弹:

第1弹从肩部进入胸部,后被取出;

第2弹穿过胃、胰和肾,停留在腹腔后部肌肉中,一直未找到。

8天后,他因伤口严重感染而死亡。

如果能用上抗生素,麦金利基本上不会有生命之虞。

只是要等到40年后,抗生素才被广泛使用。

1981年,里根总统在华盛顿的希尔顿酒店演讲完毕,准备坐车离开时遭到枪击。

凶手开了数枪,一颗子弹从打开的车门反弹入车内,从里根的左腋下进入,擦过肋骨,穿透肺部,停留在距离他的心脏只有1英寸的地方。

中枪后,里根失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的50%,并发呼吸困难,血压降至零,濒于死亡。

他被迅速送至附近设施完备的华盛顿大学医院急诊室。

医生立即为其进行静脉补液、供氧、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插胸管等(均按严格的无菌操作),很快就使里根的血压基本恢复正常。

随后里根进入了准备充分的手术室,由胸外科专家做了紧急手术,给予止血并取出了子弹。

虽然手术后里根有发烧症状,但医生用了多种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再加上护理设施完备,里根在入院后第13天即出院,大约半年后基本康复。

以上3个案例的时间跨度刚好是100年整。

这3位总统的伤情应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因时代不同、医学发展水平不同,最终结果产生了天壤之别。

现代医学仍在不断发展,仍面临很多难题,但过去的100多年里医学的飞速进步令人感到欣慰。

3.案例讨论

(1)从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角度分析加菲尔德和麦金利总统死亡原因?

(2)三位总统伤情最终结果产生了天壤之别,有怎样启示?

本案例介绍了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先后有5位总统遇刺,其中身亡的有4位:

比较分析这5位总统遇刺的情况,结论是不断进步的医学挽救了里根总统的生命。

从认识论原理角度而言,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只完成了一次循环,而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3页),也就是说认识运动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医学实践和医学认识过程体现出这一认识论原理。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对于一个具体的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循环进行多次才能完成。

在案例中 

,加菲尔德和麦金利总统死亡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着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如,当时美国医学正处于转型期,医疗实践没有标准化、规范化,存在诸多学术派别,加菲尔德也成为各种似是而非疗法的试验品和牺牲品。

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

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会无限的进行下去,人类认识世界的任务永远不会完结,人对世界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化全面。

人只能无穷地接近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但不能完成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对于整个世界人永远有尚未认识的东西存在。

3起遇刺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过去100年中医学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医学发展到了顶点,仍需也正在发展着。

本案例可用于第二章第一节“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辅助教学。

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本案例的使用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主、客观原因,避免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原因。

案例3—关注三腿宝宝

  近日两名有着共同不幸的女婴乘载了千万人的关注。

由于先天发育畸形,身上长着第三条腿的残酷现状,让她们正承受着同龄孩子不该体会的痛苦。

青青:

一岁零两个月,因先天畸形,九个月大的时候遭受家庭遗弃。

 惠惠:

一岁零五个月,先天畸形,虽有父母相随,但巨额的救治费用让一家人举步维艰。

  青青是由儿童福利部门送进北京东直门医院的一名弃婴。

在这名一岁零两个月大的女婴的腰部长着一条比双腿更加粗壮的第三条腿,一直到她的后脑处,另一位三腿宝宝惠惠是在父母的陪伴下住进医院的。

惠惠的畸形则出现在左腿上,发育不全的左腿底部没有脚掌,而在膝关节以下的部位又长出了第三条腿,尽管只有三个脚趾,但脚掌却十分灵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中心主任徐林:

这种孩子畸形的原因无非就这么几种,一种是物理性的因子,比方说放射性的因素,再就是生物因子,比方说母亲在怀孕期间,特别是胚胎早期是否吃过一些药物,是否有些感染,再一个就是遗传的因素,经过检查青青腰部的第三条腿,事实上是一个发育不完全的寄生性连体婴,里面有大量的神经和大量被牵引的脊髓,如不尽快手术,后果不堪设想。

将来就是双下肢瘫痪以后,瘫痪平面会逐渐上升,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她可能由于神经原因,膀胱,泌尿系统感染,最后有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以至于死亡。

  8月28日东直门医院内聚集了三十多家媒体的记者,青青的手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午8点20分青青被送进了手术室,手术进行了6个小时。

青青的身体也经历了一次奇迹。

  据医生介绍,目前青青的身体状况已有了明显的改善,9月2日可以像正常人一样。

平躺着睡觉的孩子已经由重症监护病房转入了普通病房,开始进入康复阶段,至于青青最终能康复到什么程度,医生认为目前还无法预测,这主要因为是弃婴,医院无法得知其身体状况和个人经历。

因此便无法预测出造成青青身体畸形的原因,而这直接影响到医院为青青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我们也向社会上,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希望找出她的亲生父母,无论是打匿名电话,写匿名信也好,来告诉我们她出生时的一些原因,或者她母亲在怀孕期间的情况,比如说吃过什么药物,受过什么污染。

  与青青相比惠惠身体出现的畸形就显得简单一些,但手术的难度却有所增加,除了靠打工度日的父母,很难承受得起5万元的手术费用之外,关键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医生,最终的手术目的都不仅仅是满足于将第三条腿简单地截去。

  我们希望手术更完美,希望将来她那条腿能够站立。

到目前为止,另一位三腿宝宝惠惠的手术方案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家长正在四处筹借手术所需的巨额费用。

惠惠的父母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而无论是惠惠还是青青,医生都认为她们所遭受的伤痛和她们的家庭以及社会所承受的沉重负担实际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妊娠期间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都可以对一些畸形情况查处来,比如说腭裂,唇裂,比如说有些三条腿都可以查处来。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缺陷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996年,全国人口出生缺陷率为99.62/万,除了引起死亡之外,出生缺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针对这种严重的现状,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1年开始正式实施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针对人口缺陷形成的原因,对高发人群进行三级干预。

  国家计划盛誉委员会科研所生殖遗传副研究员王琳:

一级干预就是指怀孕前,现在好多医院和计生的社区进行了准怀孕妈妈的教育,接下来(二级干预)就是怀孕中间,孕期的一个干预,第三级干预就是孩子出生以后,针对新生儿的。

  专家指出在整个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过程当中,孕前的准备和怀孕期间的预防与监护是最为重要的。

众所周知,胎儿在母亲的体内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生长和发育的过程,而无论是自身还是外界的因素,都可能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

出生干预工程则能利用现有的医学技术与手段对胎儿的发育状况进行很好的监测。

  专家:

可以进行一些B超,血清生化这方面的检查,看看这个胎儿是否正常。

比如说现在媒体上常见的连体婴儿,或者是肢体畸形的三腿宝宝,完全可以在怀孕的检查当中把他检查出来,然后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山西省和顺县是我国人口缺陷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8年到2001年,这个县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300-900/万,由于恶劣的环境条件和缺乏科学的饮食习惯,加上近亲结婚等因素,除了像青青,惠惠这种先天畸形病例外,世界卫生组织命名的出生缺陷病种在这个县几乎都能够找到。

2001年,国家将这里列入了首批实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试点之一。

  结婚7年,曾经因胎儿畸形而引产的农民魏仲兰是这项工程的受益者。

今年2月,她终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

村民魏仲兰:

“有了小孩,心里可高兴了,生下一个孩子挺健康挺好。

”据和顺县计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目前进行的干预主要是孕前的优生优育知识培训,微营养元素的补充,及怀孕后进行计生监测,其中优生监测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明显。

山西省和顺县计生服务站站长梁晋魁:

“今年一共监测了250对夫妇,已经有60对过去怀孕过出生缺陷儿的夫妇生下健康聪明的孩子。

(1)造成三腿畸形孩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有什么意义?

本案例介绍了肢体畸形的三腿宝宝的情况。

从原因和结果的哲学范畴来讲,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

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本案例里指出,造成孩子出现三腿等等畸形这种结果有着诸多原因。

一种是物理性的因子,比方说放射性的因素,再就是生物因子,比方说母亲在怀孕期间,特别是胚胎早期是否吃过一些药物,是否有些感染,再一个就是遗传的因素。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表现为1、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即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两者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不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作用于原因(反馈调控),互为因果。

3、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因果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本案例表明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辨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增强人们生活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缺陷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针对人口缺陷形成的原因,对高发人群进行三级干预。

在整个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过程当中,孕前的准备和怀孕期间的预防与监护是最为重要的。

本案例适用于第一章第三节原因和结果哲学范畴的辅助教学。

在本案例的使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具体分析造成孩子出现三腿等等畸形这种结果有着诸多原因,引导学生体会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增强自身行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案例4--抗击“非典”

1、案例呈现:

2003年春夏之交,中国同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持续蔓延的非典疫情,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历史上曾经有过多种传染病,如天花、疟疾、霍乱、结核病、艾滋病、疯牛病等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但人类从未放弃过与疾病斗争的努力,随着人类对各种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多种疫苗的研制成功,1885年狂犬病疫苗问世,1921年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发明成功,1928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1970年乙肝疫苗培育成功等。

这为人类战胜各种病魔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类摆脱各类疾病束缚的速度正日益加快。

人类正是在同各种疫病作无止境的斗争中推动了科学和人体自身的不断进化。

非典是人类从未遇到过的疫病,是一种尚未被人类完全认识的新型传染病。

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随着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人们就能正确反映非典型肺炎这种疫病的本质和规律,就能研制出彻底制服非典病毒的疫苗和药物。

2003年4月10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科研人员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3例死于非典病人的肺标本进行检测,证实在病人器官内存在冠状病毒,这是引起非典的元凶。

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确定冠状病毒变种是导致非典的病因。

4月16日,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就成功地研制出了非典快速检测技术。

4月17日,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共同完成了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冠状病毒技术,可在2小时内实现对非典病人的确诊;

而后科学家又把这一检测过程缩短到1小时。

4月16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功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这为研制诊断制剂、疫苗和治疗药物奠定了基础。

4月24日,国家批准第一个用于预防非典的新药——重组人干扰素a—2b喷雾剂。

4月28日,我国科学家表示,两三个月内即可开出抗非典药方,数月内非典疫苗可望问世。

即便在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家也找到了治疗非典的有效手段,可以使绝大多数非典患者得到救治。

短短几个月之内,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对非典的一无所知,到揭开其病毒的真相,再到逐步寻找制服疫魔的有效手段。

这表明,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非典的本质和规律,人类在实践基础上对非典的认识能不断深入和发展,人类有能力战胜非典病毒。

(摘自范纯炎:

2003年《全国抗击“非典”斗争的哲学思考》)

2、案例讨论:

(1)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从未停止过,这表明了什么?

(2)人们对非典病毒认识深化的过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3、案例点评:

(1)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从未停止过,这表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

因此,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

根据矛盾普遍性原理,疾病是与人类社会相伴随的,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都会吞噬无数生命。

人类就是在不断地与各种传染病作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病毒一直在伺机侵害人类,有些病毒已被人类制服和消灭了,一些新的病毒又会出现,一些已被消灭的病毒又可以变种形式重新出现。

因此,人类与各种传染病的斗争是永无止境的。

(2)人们对非典病毒认识深化的过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两个重要结论:

其一,世界的可知性。

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人类一定能够认识和战胜非典病毒。

其二,认识过程的辩证性。

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在主观上要受到自己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在客观上又要受到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等时代条件以及事物本质的暴露程度的限制,因此,对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历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人类认识和战胜非典病毒必然需要一定的过程。

4、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以运用于第一章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的教学,也可以运用于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两个重要原理,坚持可知论,把握认识的辩证过程。

案例5--从牛痘到抗生素

1、案例呈现

18世纪终了时,医学界开始对人体有了相当的了解。

医生们注意到一件奇妙的事情,就是某种疾病,人一生只会染患一次,好像身体会“记住”那种疾病,保护自己不再受到感染。

“天花”就是其中的一种。

土耳其某个村庄的农民很早以前就知道这件事,甚至找到独特的预防方法。

一有人染上天花,就用针刺患者的水泡,然后刻意用这支针刺穿健康人的皮肤,这些人就会染上天花,但是症状通常不会那么严重。

18世纪初期,英国贵族出身的蕾迪·

玛莉·

蒙塔古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