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8194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③酸性:

HClO4>HBrO4>HIO4④金属性:

K>Na>Mg>Al

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F>HCl>H2S⑥半径:

O2->F->Na+>Mg2+

A.①②③B.③④⑤⑥

C.②③④D.①③④⑤⑥

7.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单质与氢气反应较Z剧烈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W比Z弱

C.X单质氧化性强于Y单质

D.X与W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9

8.X、Y、Z、W、R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

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

2

B.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熔沸点高

C.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R>W>Z

D.RY2、WY2通入Ba(NO3)2溶液中均无白色沉淀生成

9.最新发现的116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ⅥA族,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其钠盐的化学式为Na2R 

②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强 

③R是金属元素 

④R是非金属元素 

⑤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⑤

10.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可用共价键的键能解释的是()

A.N2比O2的化学性质稳定B.F2、C12、Br2、I2的沸点逐渐升高

C.氯化钠晶体的熔点很高D.HF比HCl的沸点高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由不同原子所形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在含有阳离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阴离子

D.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含有共价键,却又都不属于共价化合物的一组()

A.Na2O2 

Na2OB.KClO 

NaOH

C.Br2 

HBrD.HF 

H2O

13.三硫化磷(P4S3)是黄绿色针状晶体,易燃、有毒,分子结构之一如图所示,已知其燃烧时P被氧化为P4010,下列有关P4S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P4S3中磷元素为+3价

B.P4S3属于共价化合物

C.P4S3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P4S3+8O2=P4O10+3SO2

D.1molP4S3分子中含有9mol共价键

1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乙醇在氧气中燃烧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15.已知拆开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36.4KJ能量,拆开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98KJ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键能够释放462.8KJ能量,则反应2H2(g)+O2(g)=2H2O(g)的能量变化是()

A.吸收445.2KJB.吸收480.4KJC.放出445.2KJD.放出480.4KJ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为△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为△H=2×

(-57.3)kJ/mol

B.CO(g)燃烧热△H=-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

283.0kJ/mol

C.用等体积的0.50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会使测得的中和热偏大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17.下列图示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8.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C(s)+O2(g)═CO2(g)△H1C(s)+1/2O2(g)═CO(g)△H2,则△H2>△H1

C.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

D.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则含2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中和热为28.65kJ/mol

19.金属冶炼一般有下列四种方法:

①焦炭法 

②水煤气(或H2、CO)法 

③活泼金属置换法④电解法,这四种方法在工业上均有应用。

古代有:

(Ⅰ)火烧孔雀石和焦炭炼铜;

(Ⅱ)湿法炼铜;

现代有:

(Ⅲ)铝热法炼铬;

(Ⅳ)从光卤石中炼镁。

对它们的冶炼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Ⅰ),①B.(Ⅱ),②C.(Ⅲ),③D.(Ⅳ),④

20.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和药物。

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某些原料的流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

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金属钠

C.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浓缩、富集溴单质

D.第③步可用I2做氧化剂

21.下列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海水

Mg(OH)2

Mg

B.海水

MgCl2

C.海水

D.海水

22.金属钾的冶炼可采用如下方法:

2KF+CaC2=

CaF2+2K↑+2C,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F,氧化产物是K

B.该反应能说明C的还原性大于K

C.电解KF溶液不可能制备金属钾

D.KF、CaF2均为离子化合物,且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2:

1

23.已知:

H2O(g)=H2O(l)△H1=-Q1kJ•mol-1(Q1>0)

C2H5OH(g)=C2H5OH(l)△H2=-Q2kJ•mol-1(Q2>0)

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kJ•mol-1(Q3>0)

若使23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kJ)()

A.Q1+Q2+Q3B.0.5(Q1+Q2+Q3)

C.0.5Q1-1.5Q2+0.5Q3D.1.5Q1-0.5Q2+0.5Q3

24.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

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A:

4HCl(g)+O2(g)

2Cl2(g)+2H2O(g)

已知:

I.反应A中,4molHCl被氧化,放出115.6kJ热量.

II.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A的△H>-115.6kJ•mol-1

B.H2O中H-O键比HCl中H-Cl键弱

C.由II中的数据判断氯气比氧气稳定

D.断开1molH-O键与断开1molH-Cl键所需能量相差31.9kJ

25.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评价合理的是()

实验事实

热化学方程式

评价

A

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1,将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H=-114.6kJ•mol-1

正确

B

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CH3COOH(aq)+NaOH(aq)=NaCl(aq)+H2O(l)

△H=-57.3kJ•mol-1

不正确;

因为醋酸状态为“l”,而不是“aq”

C

160gSO3气体与适量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2SO4,放出热量260.6kJ

SO3(g)+H2O(l)=H2SO4(aq)

△H=-130.3kJ•mol-1

因为反应热为△H=-260.6

kJ•mol-1

D

已知25℃、101kPa下,120g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935.1kJ

C(s)+O2(g)=CO2(g)

△H=-393.51kJ•mol-1

同素异形体要注名称:

C(石墨,S)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X、Y、Z、W、R、P、Q是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表所示:

X

Y

Z

W

R

P

Q

原子半径/nm

0.154

0.074

0.099

0.075

0.143

主要化合价

-4,+4

-2

-1、+7

-3、+5

+3

其他

阳离子核外无电子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焰色反应呈黄色

(1)R在自然界中有质量数为35和37的两种核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________;

(2)Z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与Q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与R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常温下Y的单质呈固态,R的单质呈气态

b.稳定性XR>YX4

c.Y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Y呈正价

(4)写出工业制取Y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3X2(g)+P2(g)=2PX3(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是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该反应的△H=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__________(填“是”或“否”)。

27.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含少量氧化铁)制取铝的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

(1)试剂1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①~④转化过程中____________消耗能量最多;

(2)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该物质除了用于金属冶炼以外,还可用作_____________;

(3)电解F,当转移6mol电子时,可制得铝_____________g;

(4)生产过程中,除物质E可以循环使用外,还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5)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8.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

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不能用铜质材料代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H的绝对值常常小于57.3kJ/mol,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c.用温度计测定盐酸初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4)将V1mL1.0mol•L-1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由如图可知,氢氧化钠的浓度为____;

假设盐酸与氢氧化钠起始温度平均值为21.0℃,如图中最高温度为28.0℃,并近似认为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_____________。

(取小数点后一位)

29.计算并按要求填空。

(1)已知16gCH4(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890.3kJ热量,写出该反应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1gC2H2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的热量为50.0kJ,写出表示C2H2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g)与H2(g)反应生成NH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某种优质燃油由甲、乙两种有机物混合而成,甲、乙两种物质含有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

已知甲、乙及CO、H2的燃烧热如下:

物质

CO

H2

燃烧热/kJ•mol-1

1366

5518

283

286

取甲、乙按不同比例混合的燃油23g,在足量的O2中燃烧时,放出的热量Q与混合物中乙的物质的量分数x的关系如图。

试求:

(a)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b)1mol由甲、乙等物质的量混合而成的燃油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放出热量2876kJ•mol-1,则反应中生成CO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答案】D

【解析】A.209表示B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错误;

B.H216O与H218O均表示水分子,不能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C.abXn-含有的电子数为a+n,C错误;

D.原子序数为29的元素是铜,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ⅠB族,D正确,答案选D。

【点睛】选项A是易错点,注意掌握质量数、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以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

原子质量指某元素某种核素的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指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

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占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

质量数指一个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

2.

【答案】B

【解析】A.次氯酸的结构式:

H-O-Cl,A错误;

B.含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的符号:

818O,B正确;

C.S2-的结构示意图:

,C错误;

D.NH4Cl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

,D错误,答案选B。

3.

【答案】A

【解析】①CuSO4•5H2O晶体为蓝色;

②AgI为黄色固体;

③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为橙红色溶液;

④FeSO4•7H2O为浅绿色晶体;

⑤KMnO4溶液为紫红色溶液;

⑥碱性酚酞溶液为红色,物质的颜色按“红、橙、黄、绿、蓝、紫”顺序排列的是:

⑥③②④①⑤,答案选A。

4.

【解析】A.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A错误;

B.钠和氯气或盐酸反应均生成氯化钠,B正确;

C.根据A中分析C错误;

D.铜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与盐酸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B。

5.

【解析】

6.

7.

试题分析: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Z是S元素,那么W是Cl元素,Y是O元素,X是N元素。

O的非金属性比S强,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越容易,反应越剧烈,故O2与氢气反应是比S激烈,A对;

Cl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B对;

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N2的氧化性比O2弱,C错;

N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比Cl少10,D错。

考点: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8.

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旋元素中最大,应为Na元素;

Y元素的原子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因为L层电子最多为8,则n=2,m=6,所以Y为O元素,Z为Si元素,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应为C元素,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

1,Y的核外电子数为8,则R的核外电子数为16,应为S元素,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分别为Na2O、Na2O2,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A正确;

B.非金属性氧元素强于硫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水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使沸点升高,水在常温下是液体,硫化氢是气体,则水的沸点更高,B正确;

C.R是S元素,W是C元素,Z为Si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C正确;

D.SO2通入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白色沉淀硫酸钡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硝酸,D错误,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

【名师点晴】该题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根据原子结构特点正确推断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SO2通入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易错点。

9.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表如果排满,则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8,所以116号元素应该位于第七最强第ⅥA。

第Ⅵ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个,最低价是-2价。

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

10.

【解析】A.氮气的键能大于氧气的键能,所以N2比O2的化学性质稳定,与共价键有关,A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所以F2、C12、Br2、I2的沸点逐渐升高,与共价键无关,B错误;

C.氯化钠是离子晶体,晶格能大熔沸点高,与共价键无关,C错误;

D.HF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F的沸点高于HCl,与共价键无关,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晶体的熔沸点的比较以及化学键知识。

明确物质的晶体类型是解答的关键,选项D是易错点,在对物质性质进行解释时,是用化学键知识解释,还是用范德华力或氢键的知识解释,要根据物质的具体结构决定。

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11.【答案】B

【解析】A中,离子化合物可能不含金属离子,而含有NH4+。

B中,不同原子可能为同种元素的原子,也可能为不同元素的原子,同种元素的原子,不管是同种原子,还是两种同位素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

C中,含有阳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所以一定含有阴离子。

D中,含有金属的离子也可能为阴离子,如AlO2—、MnO4—等。

12.

【解析】A.氧化钠只有离子键,A错误;

B.次氯酸钾和氢氧化钠均是离子化合物,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正确;

C.溴和溴化氢均含有共价键,溴是单质,C错误;

D.HF和H2O均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B。

13.

【解析】A.由图可知最上方的P与S形成3个共价键,S形成2个共价键,则P4S3中S为-2价,磷元素分别为+3价、+1价,A错误;

B.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则P4S3属于共价化合物,B正确;

C.燃烧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则P4S3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P4S3+8O2=P4O10+3SO2,C正确;

D.由图可知,共6个P-S、3个P-P共价键,则1molP4S3分子中含有9mol共价键,D正确,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及物质结构,为高频考点,把握P与S形成的化学键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P-P键及P-S键的区别。

选项A是易错点和难点,注意根据物质中化学键的特点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14.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是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乙醇燃烧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B。

考查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判断

15.

【解析】反应热等于反应物中键能之和与生成物中键能之和的差值,则该反应的反应热=(2×

436.4+498-2×

462.8)kJ/mol=-480.4kJ/mol,即该反应放出480.4kJ的能量,答案选D。

16.

17.

【解析】A.燃烧热和中和热是并列关系,均属于反应热,A正确;

B.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是并列关系,不是交叉关系,B错误;

C.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有些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沼气属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D正确,答案选B。

18.

A.根据题给热化学方程式知,石墨变金刚石需要吸热,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所以金刚石不稳定,错误;

B.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碳的不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H<0,所以放出的热量越多的△H越小,则ΔH2>ΔH1,正确;

C.燃烧热是指1摩尔燃料充分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所以应该是生成液态水时的放出的热量,错误;

D.中和热是指酸碱中和生成1摩尔水时放出的热量,20克的氢氧化钠只能生成0.5摩尔的水,中和热为57.3kJ/mol,错误。

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

19.

A.火烧孔雀石是采用的焦炭法来冶炼金属,用①,故A正确;

B.湿法炼铜是采用金属置换法来冶炼铜,用③,故B错误;

C.铝热反应是金属置换法冶炼金属的,用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