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820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多选题集与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4±

2。

B.10±

12。

C.16±

18。

D.22±

24。

全血最适宜保存温度一般为4±

C。

8.采用ACD储存全血在4C保存21天时,红细胞活性仍有

A.50%

B.60%

C.70%

D.80%

根据保存液(抗凝剂)不同种类,其保存期也有所不同,倘若采用ACD储存全血在4C保存21天时,红细胞活性仍有70%。

9.下列关于全血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全血具有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及凝血止血功能

B.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

C.全血维持细胞内外平衡和缓冲作用

D.以上均是

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血细胞及血浆中各种成分。

它具有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及凝血止血功能,并能维持细胞内外平衡和缓冲作用。

10.我国1个“单位”全血标准是

A.血量(200+/-20)ml

B.红细胞量(89+/-21)ml

C.血细胞容积0.44+/-0.06

将血液采入含有抗凝剂或保存液的容器中不作任何加工即为全血。

我国现将200ml全血定为1个“单位”。

为1个“单位”全血含献血员血细胞容积0.44+/-0.06,采血量(200+/-20)ml;

红细胞量(89+/-21)ml,抗凝剂量(50+/-5)ml。

 

11.下列关于全血说法哪项不正确

A.全血在4。

C保存一天后粒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不减低

B.第VIII因子在全血中保存24小时后,活性下降50%

C.第V因子保存3-5天也损失50%

D.库存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其次是白蛋白和球蛋白,

通常血液成分变化随着保存期延长而增加。

全血在4。

C保存一天后丧失了粒细胞和血小板功能;

第VIII因子在全血中保存24小时后,活性下降50%,第V因子保存3-5天也损失50%,比较稳定的是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故库存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其次是白蛋白和球蛋白,后者含量也不多。

12.全血输注适用于

A.大出血

B.严重创伤

C.换血

全血含有近一半的红细胞和一半多的血浆和保存液,且输注流畅。

全血的主要适应证是同时需要补充红细胞和血容量(血浆)的情况,例如大出血、严重创伤、换血等。

13.下列关于全血说法哪项正确

A.由于血浆存在,易引起输血过敏反应及血容量较大对某些患者可引起循环负荷过重

B.全血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可以致敏患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C.全血内的血浆含有高浓度的抗凝剂

全血的缺点:

由于血浆存在,易引起输血过敏反应;

全血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可以致敏患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由于血浆存在,全血的容量较大,对某些患者可引起循环超负荷而发生心力衰竭;

全血内的血浆含有高浓度的抗凝剂、酸、钾、增塑剂、氨等,过量输注可引起中毒反应;

全血内的各成分不浓、不纯、含量少,达不到预期的疗效。

14.全血的输注剂量是以何种指标增加予以衡量

A.血压

B.血红蛋白

C.心率

D.脉搏

全血的输注剂量是以血红蛋白的增加量来衡量的。

较合理的方法是,在输血及输血后24小时,做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容积,然后据此进行剂量调整。

输血总量及间隔时间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15.输血前检查应有

A.受血者的ABO血型的正反向定型及Rh(D)血型鉴定

B.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

C.受血者与献血员间交叉配合试验(盐水,酶和抗人球蛋白三种介质)

输全血时,必须ABO血型相同。

输血前,常规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受血者的ABO血型的正反向定型,Rh(D)血型鉴定,受血者与献血员间交叉配合试验(盐水,酶和抗人球蛋白三种介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HLA交叉配合试验等。

16.在生理情况下,每天约有红细胞总数的几分之几衰老死亡

A.1/20

B.1/120

C.1/240

D.1/360

在生理情况下,每天约有红细胞总数1/120衰老死亡,同时又有相等的红细胞生成。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肝,脾是清除衰老和受损破坏红细胞的场所。

17.洗涤红细胞制备后尽可能在几小时内输注完毕

A.6小时

B.12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

洗涤红细胞在采血后经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3~6遍。

为避免污染,应该尽可能在6小时内输注完毕。

18.低温保存红细胞最常用的是添加何种防冻剂

A.盐水

B.糖液

C.甘油

D.乙醇

低温保存红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添加甘油防冻剂,包括高浓度甘油慢冻法和低浓度甘油超速冷冻法两种。

19.高浓度甘油慢冻法保存红细胞最常保存期为

A.三年

B.五年

C.十年

D.二十年

低温保存红细胞的最大优点保存期长,如高浓度甘油慢冻法可保存三年,低浓度甘油超速冷冻法可保存10年以上。

20.低温保存红细胞在输注前脱甘油方式有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低温保存红细胞在输注前,应使用盐水洗涤法和糖液洗涤法两种方法进行脱甘油。

洗涤后,在4℃下保存不得超过6小时。

21.下列关于红细胞悬液说法哪项不正确

A.红细胞悬液与容量为全血的一半减少了输血后循环负荷过重的危险

B.已移去了大部分的血浆,避免或减少了抗体或血浆蛋白成分引起输血不良反应

C.红细胞悬液钾、钠、氨和拘橼酸盐的含量高

D.红细胞悬液对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的效果比全血要好

红细胞悬液的优点:

与全血具有同样运氧能力的红细胞,其容量为全血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因而减少了输血后循环负荷过重的危险;

已移去了大部分的血浆,避免或减少了抗体或血浆蛋白成分引起的发热和过敏等输血不良反应;

红细胞较浓、较纯,容量较小,因此疗效好而快,对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的效果比全血要好;

减少了血浆中钾、钠、氨和拘橼酸盐的含量,因而减少了对心、肝、肾等的毒性作用;

分离出的大部分血浆可供临床输用或进一步制备血浆蛋白制品。

22.低温保存红细胞适于

A.稀有血型患者

B.血浆蛋白成分引起过敏反应患者

C.免疫缺陷患者

D.循环负荷过重患者

低温保存红细胞适用于稀有血型患者;

自身血储存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性疾病的传播,有利于危重抢救时使用。

23.洗涤红细胞更适用于下列哪个疾病输注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白血病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洗涤红细胞特别适用于: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缺IgA抗原而已产生相应抗体的患者。

24.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儿童患者红细胞输注滴速不宜超过

A.1ml/kg.h

B.2ml/kg.h

C.3ml/kg.h

D.4ml/kg.h

一般贫血患者可在每2周输注红细胞400ml,在3小时内输完,速度不宜太快,一般成人为200ml/h或1-3ml/kg.h;

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儿童患者不宜超过1ml/kg.h,以避免循环系统负荷过重。

25.一般输注400ml红细胞悬液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

A.10g/l

B.20g/l

C.30g/l

D.40g/l

一般输注400ml红细胞悬液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10g/l,血细胞容积升高3%,具体量根据当时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容积而定。

26.输注全血或红细胞悬液时需注意

A.彻底摇均压紧的红细胞

B.使用双头输血器,一头连接红细胞袋,另一头连接生理盐水瓶

C.滤网竖直安装及静脉注射针选用较粗的针头

输注浓缩红细胞时,应注意:

(1)彻底摇均压紧的红细胞;

(2)使用双头输血器,一头连接红细胞袋,另一头连接生理盐水瓶;

(3)滤网竖直安装;

(4)静脉注射针选用相对较粗的针头。

27.制备粒细胞的方法有

A.过滤法单采白细胞与离心挤白膜法

B.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

C.沉降法单采白细胞

粒细胞的制备通常利用离心,过滤和沉降等原理进行。

一般可分为:

过滤法单采白细胞;

沉降法单采白细胞;

离心挤白膜法;

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

28.下列制备粒细胞较好的方法是

A.过滤法单采白细胞

B.离心挤白膜法

D.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

粒细胞的制备中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是目前一种较好的方法,一次可分离几升血液,可获得1.5-3.0x1010粒细胞,供患者一次输注,以满足治疗上的需要,同时可对单一献血员反复采集白细胞,大大减少了患者发生HLA致敏机会。

29.粒细胞的保存最佳温度

A.-30。

C,

B.4。

C.22。

D.37。

粒细胞的保存一般采用室温22+/-2。

C,不振荡的方法保存粒细胞浓缩物,最长时间不超过8小时。

30.败血症或威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患者粒细胞绝对值低于何值可输注粒细胞浓缩液

A.0.05x109/L

B.0.5x109/L

C.1.5x109/L

D.5.0x109/L

粒细胞输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因粒细胞缺乏症而有败血症或威协生命的严重感染时。

倘若粒细胞绝对值高于0.2~0.5x109/L,则不必输注,因为在此数值以上的感染采用抗生素的疗效一般较好。

31.粒细胞输注前应做检测有

A.ABO及Rh血型鉴定

B.红细胞交叉配合试验

C.HLA交叉配合试验

粒细胞输注前应给患者做ABO及Rh血型鉴定和红细胞交叉配合试验;

有条件情况下,可行HLA交叉配合试验。

32.粒细胞输注不良反应有

A.畏寒、发热等过敏反应

B.巨细胞病毒感染

C.移植物抗宿主病

粒细胞输注不良反应有畏寒、发热等过敏反应;

肺栓塞;

巨细胞病毒感染;

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33.在血小板生成过程中受下列何种细胞因子调控

A.血小板生成素(TPO)

B.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C.白细胞介素-3(IL-3)

血小板是止血机制中一个重要因素,它来自于骨髓巨核细胞,后者是由多能造血干细胞经巨核系祖细胞分化而来。

受血小板生成素(TPO),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所调控。

34.每单位单采血小板至少含血小板数为

A.2.2~2.5x109

B.2.2~2.5x1010

C.2.2~2.5x1011

D.2.2~2.5x1012

临床上使用的每单位(一般为250ml)单采血小板所含的血小板数为2.2~2.5x1011,其特点纯度高、浓度高,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污染率很低,所以能有效地减少因输注血小板而产生的同种免疫反应。

35.每单位血小板浓缩液至少含血小板数为

A.2.0~5.0x109

B.2.0~5.0x1010

C.2.0~5.0x1011

D.2.0~5.0x1012

临床上使用的每单位全血(一般为200ml)制备血小板浓缩液至少含血小板数为2.0~5.0x1010

36.单采或浓缩血小板的保存最佳温度

单采或浓缩血小板保存最佳温度是22℃,并不断轻轻振荡为佳,保存期在3~5天。

37.血小板输注适应证

A.血小板数低于20X109/L伴临床上有明显出血征象

B.血小板数虽正常,但有功能障碍时,如伴有严重出血及进行手术或有创伤时

C.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时,如血小板数低于50~70X109/L,输注血小板来预防出血

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

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一般以血小板数20X109/L同时伴有龈血、尿血、便血等严重出血时;

血小板数虽正常,但有功能障碍时,如伴有严重出血及进行手术或有创伤时;

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时,如血小板数低于50~70X109/L,输注血小板来预防出血。

38.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CCI)大于何值表示有效

A.1

B.10

C.20

D.100

为了观察血小板输注后的疗效,应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包括:

输前立即计数、输后1小时计数、输后18~24小时计数,同时要计数输入的血小板总量。

一般以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CCI)作为判断标准。

CCI大于10表示有效。

39.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有

A.特异抗体的同种免疫可使患者对输入的血小板破坏加速

B.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C.感染

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有特异抗体的同种免疫可使患者对输入的血小板破坏加速;

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消耗性凝血障碍,这些患者可大量消耗血小板,从而使输注效果不明显;

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由于感染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或免疫复合物抑制骨髓有关。

40.血浆比重为

A.1.005-1.010

B.1.015-1.020

C.1.025-1.030

D.1.035-1.040

题解:

血浆占体重的4-5%,正常血浆为淡黄色,比重为1.025-1.030,PH为7.35-7.45。

41.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的区别在于

A.缺少III因子和Ⅴ因子

B.缺少Ⅷ因子和Ⅴ因子

C.缺少II因子和X因子

D.缺少IV因子和XII因子

目前常用的血浆种类包括普通冰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FFP)二种。

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缺少Ⅷ因子和Ⅴ因子。

42.新鲜冰冻血浆是在采血后几小时内制备

A.6

B.12

C.24

D.36

普通冰冻血浆是从采血之日起5天内从全血中制备的血浆,保存期为-30℃左右保存5年,新鲜冰冻血浆是在采血后6小时内制备的,在-30℃左右可保存1年,融化后等于新鲜血浆。

43.关于血浆分离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应在确保无菌条件下分离血浆

B.分离出的血浆在4C冰箱内可长期保存

C.-30C冰冻血浆可保存一年

D.血浆也可冷冻干燥保存

答案B

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应在确保无菌条件下从新鲜全血分离出的血浆,在采血6小时内冰冻成固体,贮存在-30℃可保存1年。

血浆也可冷冻干燥保存

44.输注血浆适应证是

A.凝血因子缺乏

B.大量输血

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输注血浆适应证是:

严重肝脏疾病;

凝血因子缺乏;

香豆素药物作用的逆转;

心脏直视手术;

大量输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烧伤;

抗凝血酶Ⅲ(ATⅢ)缺乏;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

45.下列关于血浆的输注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冰冻血浆在临用前必须放入37℃恒温水浴中快速融化

B.融化后不可在10℃放置超过2小时,也不可再冰冻

C.输注的速度不应超过10ml/min

冰冻血浆在临用前必须放入37℃恒温水浴中快速融化,也可用特制的微波炉融化。

融化后,不可在10℃放置超过2小时,不可再冰冻。

如在4℃暂时存放,应于24小时内输注。

输注的速度不应超过10ml/min。

46.人血白蛋白分子量约为

A.6000-9000道尔顿

A.16000-19000道尔顿

C.66000-69000道尔顿

D.76000-79000道尔顿

人血白蛋白是一个高度可溶性的对称性蛋白质,具有轻度不均一性,其分子量约66000-69000道尔顿,含有584个氨基酸残基,分子呈对称椭圆形,直径为3.8x15nm,黏度很低,25%浓度的白蛋白的黏度与血液黏度相当。

47.临床输注白蛋白的适应症

A.扩充血容量

B.白蛋白的丢失

C.体外循环

临床输注白蛋白的主要适应症:

扩充血容量;

白蛋白的丢失;

体外循环;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另外,相对适应证:

肝硬化腹水及急性肝功能衰竭;

用作红细胞稀释液;

肾脏透析;

手术前后低蛋白血症;

新生儿溶血病(尤其是核黄疸)和汞中毒等也可应用。

48.下列哪项是临床不合理白蛋白输注

A.补充营养

B.肾病综合症

C.肝硬化(代偿期)

临床不合理输注白蛋白输注:

补充营养;

肾病综合症;

肝硬化(代偿期)。

49.临床25%白蛋白输注最佳滴速

A.1ml/min

B.2ml/min

C.3ml/min

D.4ml/min

白蛋白制品不允许与氨基酸或红细胞混合使用。

当患者血容量正常轻度减少时,5%白蛋白的输注速度是2~4ml/min,而25%白蛋白为1ml/min。

儿童的输注速度是成人的1/4~1/2。

50.下列哪项是免疫球蛋白制品可有种类可有

A.正常人免疫球蛋白亦称丙种球蛋白

B.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C.抗Rho(D)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制品有:

正常人免疫球蛋白亦称丙种球蛋白用于预防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

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可用于意外皮肤损伤和HBsAg阳性物质的直接粘膜接触个体的被动免疫和HBsAg或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母婴垂直阻断;

抗Rho(D)免疫球蛋白用于防止Rh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5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适用于

A.免疫缺陷(丙种球蛋白缺乏)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细菌性感染

B.对于免疫缺乏,器官移植,肾肝疾病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感染

C.某些疾病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治疗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适用于免疫缺陷(丙种球蛋白缺乏)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细菌性感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新生儿、早产儿以及大面积严重烧伤等);

对于免疫缺乏,器官移植,肾肝疾病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感染;

免疫调节(免疫抑制)治疗,包括: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全身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新生儿合并粒细胞减少症,以及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等。

52.下列关于α-2巨球蛋白说法哪项不正确

A.α-2巨球蛋白正常人血浆中含量约为2-3g/l

B.体内半存活期为35小时

C.抑制肿瘤生长

D.清除循环中内源性及外源性蛋白水解酶的能力

α-2巨球蛋白是正常人血浆中的一种中等含量的血浆蛋白,含量约为2-3g/l,体内半存活期为135小时.其生物活性:

提高辐射动物存活率,促进造血组织放射损伤后恢复再生的能力;

抑制肿瘤生长;

参与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清除循环中内源性及外源性蛋白水解酶的能力。

53.临床上把血液中AT-III的减少作为体内何种情况的诊断指标

A.纤溶亢进

B.凝血亢进(血栓形成)

C.血液凝固

D.血液稀释

抗凝血酶Ⅲ(AT-Ⅲ是血液凝固的主要生理抑制剂,对凝血过程中多种凝血因子具有抑制作用。

在维持血液流动性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临床上把血液中AT-III的减少作为体内凝血亢进(血栓形成)的诊断指标。

54.冷沉淀主要成分有

A.因子Ⅷ促凝血活性

B.因子IX促凝血活性

C.因子XI促凝血活性

D.因子XII促凝血活性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5℃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其主要成分及含量如下:

因子Ⅷ促凝血活性(FⅧ:

C)、瑞斯托霉素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Ⅻ)、纤维结合蛋白(FN)。

55.冷沉淀制品的优点是

A.制备过程简单

B.可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

C.价格低廉

冷沉淀制品的优点是:

制备过程简单;

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比第Ⅷ因子浓缩剂传播病毒性肝炎的危险性小(制备冷沉淀的血浆取自为数很少的献血者);

价格低廉。

56.冷沉淀制品的适应证

A.甲型血友病

B.血管性假血友病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冷沉淀制品的适应证: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甲型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肝病和尿毒症等);

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降低(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重度感染、DIC、恶性肿瘤等)。

57.冷沉淀融化时的温度不能超过

A.22℃

B.37℃

C.42℃

D.56℃

冷沉淀融化时的温度不能超过37℃,如经37℃加温后仍不融化,提示纤维蛋白原已转变为纤维蛋白,因而是不能使用的。

另外,融化后必须尽快输用,不能再复冻。

58.甲型血友病患者轻度出血如无条件测定第Ⅷ因子活性,按体重估计第Ⅷ因子浓缩剂剂量

A.10-15U/Kg

B.20-30U/Kg

C.40-50U/Kg

D.80-90U/Kg

甲型血友病患者倘若无条件测定第Ⅷ因子活性,按体重估计第Ⅷ因子浓缩剂剂量:

轻度出血者给10-15U/Kg;

中度出血者给20~30U/Kg;

重度出血者给40-50U/Kg;

小手术术前给32U/Kg,大手术术前给50U/Kg。

59.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最适用于

B.乙型血友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