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8376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2.学校的教学活动不是一种交往活动。

3.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区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标志之一。

4.贯彻“死记硬背”的原则,是学好《心理学》的关键。

5.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6.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境界是实事求是,也就是尊重自然规律,遵守自然规律,按科学办事。

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

三、【复习题】

1.注意的特性是注意的_______和_______。

2.视敏度即_______,小学生比幼儿好,其中_______儿童视觉调节能力范围最大。

3.入小学后_______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末可达_______水平。

4.空间知觉包括_______知觉、_______知觉、_______知觉、_______知觉。

1、有的学生在课上从不主动举手要求回答教师的提问,但始终注视着教师,这种注意属

(B)状态。

A、真正的注意B、表面上的不注意C、表面上的注意D、真正的不注意

2、(B)在小学阶段发展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D)能力已有较好的发展。

4、当你中途离开影院,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这是因为感觉有(C)的特性。

A、对比B、暗适应C、明适应D、疲劳

5、当收音机里播出《唱支山歌给党听》时,无论是男高音独唱还是女高音独唱,抑或是童声独唱,你都能辨认出来。

这是因为人的知觉有()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6、在小学儿童的感觉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A、视觉B、听觉C、肤觉D、运动觉

7、小学儿童纯音听觉的敏感度()成人。

A、不如B、接近C、已达D、超过

8、根据我国学者对儿童观察力发展阶段的研究,小学中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阶段。

A、个别对象B、空间联系C、因果关系D、对象总体

1.有效的实际活动必然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交替。

2、注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

3、一个人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和感官,就能有感知觉。

4、人的感觉能力的高低是天赋的,训练是无济于事的。

5、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感觉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一感觉之间。

6、错觉是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避免。

7、近视眼的人,视敏度比正常人低。

8、人有适应能力,因此视力差的人若经常在暗淡的光线下长时间地注视,有助于视敏度的提高。

9、小学生时间知觉水平的提高,与他们掌握和运用数概念、记时工具等有关。

(四)简答与分析:

1、试述小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

2、你若是低年级的教师,将怎样考虑到学生注意的特点组织好教学工作?

3、试从观察品质方面举列说明小学底年级学生的观察水平。

4、小学儿童对描绘在纸上堆积在一起的立方体数常常不能正确确认,而且总是多判,这是为什么?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

1、记忆是对的事物的反映。

2、画家善于记忆,数学家善于记忆。

3、表象的特征是性和性。

4、记忆过程包括、和。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过程是的,呈现的趋势。

6、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和。

比水平高。

7、初入学儿童既不会用重复、练习来信息,又不会用系统搜索和追忆去信息。

8、在发展儿童想象力时,丰富儿童的和是有效的途径。

1、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记忆。

A、瞬时B、短时C、长时D、运动

2、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A、量B、质C、量和质D、不

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的问题,叫()性遗忘。

A、暂时B、永久C、一般D、特殊

4、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忆。

A、积极B、消极C、熟悉D、情绪

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想象的形象。

A、有意B、无意C、再造D、创造

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

7、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

8、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

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2、凡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好。

3、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4、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于意义识记。

5、采用尝试重现法进行识记是一种耗时较多,极不经济的方法。

6、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7、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

8、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9、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所期待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

1、请列举四种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的方法。

2、你认为怎样进行复习最有效?

第四章小学儿童的思维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和的反映。

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和。

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和。

从探索答案的方向来看,思维可以分为和。

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和。

其不同的运用又表现为、、

和。

3、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和。

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途径有、

4、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

它要求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创造性思维需要综合运用和。

5、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通常采用的指标有、、、

6、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和三级水平。

7、小学儿童概念的掌握可分为:

第一级水平以和来解释概念,第二级水平

以和来解释概念,第三级水平以和来解释概念。

8、小学儿童理解力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三)、判断

1、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所以它与感知觉等认识的低级阶段无关。

2、由于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所以人的认识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推知过去,预测未来。

3、加强学生的朗读、默读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4、“鲸不是鱼”这是思维形式“推理”的表现。

5、“会飞的是鸟”这是日常概念。

6、概念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7、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

8、儿童思维发展存在着很大潜力,只要教育得法,可以促使儿童的思维提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9、同一儿童能演算较抽象的数学题,但在理解历史事件时却不能离开具体的形象,这是儿童思维发展中不平衡表现。

10、小学儿童说“马是动物”,这说明他已揭示“马”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1.思维过程

2.思维形式

3.思维品质

4.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

1、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和而产生的。

情感依赖于,但它又反作用认识,既可以,又可以认识的发展。

2、情感有和两种功能。

3、表情指伴随着情感而产生的、和。

4、情感按状态分类有、和,按社会性内容分类有、

和。

5、过渡焦虑的儿童可以分为焦虑儿童和焦虑儿童。

6、恐怖症儿童所恐惧的对象被分为事物和事物。

儿童常见的恐怖症通常包括、、和等。

7、治疗儿童恐怖症的方法主要是法。

8、移情是指人们在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的情绪反应。

9、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以实现的心理过程。

意志和行动不可分,意志行动,同时也在中得以表现。

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

10、意志行动可划分为和两个阶段,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成分有、和。

11、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目的是一个期望在其行动中。

12、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最佳的实现,称之为。

在意志行动方案选择中,主体的、等因数起着重要作用。

13、人在确定目的,解决动机冲突,制订计划,进行决策以及的过程中,克服

,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的心理力量,称为。

14、小学儿童意志自制性品质的发展是的

状态。

15、小学儿童意志坚持性品质的发展呈的状态。

16、自觉性指一个人自己行动目的并和行为的意志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和。

果断性指一个人是否能事物真相,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定,并采取的意志品质。

缺乏果断性的人常表现为

或。

17、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儿童和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

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选择

1、“手舞足蹈、摩拳檫掌”属于。

A、言语表情B、肢体表情C、面部表情D、音调表情

2、“手舞足蹈、摩拳檫掌”属于。

A、心境B、应激C、激情D、道德感

3、“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属于。

A、美感B、心境C、道德感D、理智感

4、“人逢喜事精神爽”属于情感。

A、心境B、美感C、激情D、应激

5、小明解开3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的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

A、美感B、心境C、激情D、理智感

6、随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以笑为例,小学儿童会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地笑、偷笑、嘲笑、冷笑、苦笑、狂笑等。

这一表现说明了小学儿童情感。

A、丰富性发展B、深刻性发展C、可控性发展D、稳定性发展

7、小红在小学二年级时,常因小事与同学吵架,升入三年级后,这种现象便逐渐减少了,这说明小红的情感得到发展。

A、丰富性B、深刻性C、可控性D、稳定性

8、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以某同学是否跟自己一起玩,来确定是否喜欢他(她),而中高年级儿童则从他(她)学习是否好,是否遵守纪律为集体做好事来确定是否喜欢他(她),这说明儿童情感的在逐步发展。

9、“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

A、意志对认识的影响B、情感对认识的依赖C、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D、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10、“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差的表现。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1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低年级儿童意志的水平比较低。

1、“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2、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3、人们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颂扬,是道德感情的体现。

4、“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化险为夷”这种情绪状态称之为道德感。

5、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出现由一种表情转向另一种表情,如批评就不高兴,表扬就高兴,这说明他们情感的稳定性较差。

6、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7、在教学中,教师富有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讲述,激起儿童相应情感体验的产生。

这种情感体验称之为移情。

8、新教师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所产生的畏难情绪,这便形成了教育过程中的内部困难。

9、受意识支配的那种学熟了的动作叫随意动作,这些随意动作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10、困难越大,越有利于小学儿童的意志培养。

11、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表率,对小学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积极影响的。

1.知、情、意三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2.小学生情感的培养

3.小学生意志的培养

4、一位高年级的教师在上课中,发现一位中队委员思想开了小差,老师为促使他“醒悟”,便要这位同学用“以身作则”这个成语造句,这位同学低头不语。

于是,老师带着讥讽的口吻造了一句:

“中队干部上课应该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

”谁知,过了片刻,该学生却站了起来回敬一句:

“老师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学生必须以身作则,怎么能挖苦学生呢?

话音刚落,全班轰动,气得这位教师脸色发白------

请分析这位教师为什么会碰壁?

5、有一个小学一年级男孩,平时非常好动,就是在上课时也不能好好安静下来,总显得手脚不停,影响别的同学听讲。

为此老师一连给他换了三次坐位,但仍收效不大,这个毛病总也改不掉。

这个小朋友自己也很苦恼,为了改掉这个老毛病,早日加入少先队,他自己动手画了一条红领巾,放在桌角上,以此来约束自己,努力改掉这个坏毛病。

逐渐地,他果然不再那么好动了。

请运用意志品质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

第六章小学儿童的品德

(一)、填空

1、品德是个人依据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品德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包括、、和等心理成分。

3、小学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总的趋势是。

4、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

从到;

从到。

5、惩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

A、低年级B、中年级C、高年级

2、小学儿童道德意志发展水平,总的来说属于()

A、初步的B、较高的C、相当高的

3、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是()

A、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B、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C、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的稳定联系。

4、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发展,从总体上说()

A、知落后于行B、比较协调C、行落后于知

1、品德也就是道德。

2、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或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在三年级下学期。

3、品德一方面依存于道德,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有个人的品德;

另一方面品德对道德也有反作用,许多人的品德又构成或影响社会的道德面貌。

4、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四)、简答

1、品德和道德这两个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从总体上如何估价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我们从中应得到什么启示?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交往是由、和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3、班级中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和。

4、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和两大特点。

5、小学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一般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1、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

A、活动B、交往C、人际吸引

2、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是()

A、电视B、动作C、语言

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A、师生关系B、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

A、友谊B、同伴C、同伴团体

5、为了解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社会心理学通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社会测量法B、观察法

1、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同伴关系。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四)、讨论

1、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是什么?

它在教育实践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3、你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发展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不足之处在什么地方?

在改变这种消极的教学模式上有何设想,其出发点是什么?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一、名词解释

1、个性:

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2、需要:

当个人或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

3、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意义引起的兴趣。

7、需要兴趣志向价值观8、能力性格个别性

9、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动监控

10、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1、从外部需要向内部需要转化从物质需要向精神需要转化

12、内因重要条件13、安全归属评价智力

14、认识能力15、活动

16、

(1)发现已有的兴趣是什么

(2)寻找出新事物之间与已有兴趣之间的相通点

(3)在活动中使儿童产生新的认识,并予以指导

17、观点信念世界观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四、论述

1、参见教程第一节第一目。

2、参见教程第一节第一目中的个性的社会性一点,要求:

答出

(1)人的活动是社会的活动,所使用的心理工具(语言)是社会的;

(2)个性所反映的各种关系是社会的。

3、要求简述小学儿童活动需要、认识需要、交往需要和成熟需要发展的主要特点,如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表现特点(如低年级儿童喜欢玩小动物、做游戏,高年级儿童喜欢课外读物和文体活动);

小学儿童认识需要发展的两个特点(从外部需要向内部需要转化,从物质需要向精神需要转化);

交往需要(主要向教师和同学两个方向发展)及成熟需要发展的四点表现等。

(一)、名词解释

1、个性2、需要3、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

(二)、填空

1、心理学中的个性指的是个体在活动和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的的。

2、个性作为心理现象,具有性、性、性和性的特征。

3、心理的成熟水平保证了个性的稳定性。

从功能上讲,个性具有稳定性,从发展的角度看,个性又是具有可变性。

4、个性是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各种过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心理活动的整体。

这一整体的综合水平,决定着个性发展的高度。

5、个性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的,而不是生物的。

6、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个性倾向性结构、自我意识结构和个性心理特征结构。

7、个性的动力结构包括、、、世界观。

(小学儿童表现为价值观。

8、个性的特征结构包括和等心理成分,它是个性的的集中表现。

9、个性的自动调节结构包括、和三方面。

10、一种较有影响的分法是将需要分为、、、和。

11、小学儿童认知需要的发展表现为二个特点,其一是,其二是

12、小学儿童与同学之间的交往需要,是促进同伴关系发展的,也是保证儿童个性形成的。

13、满足儿童的交往需要,就能使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归属感、安全感,体验到他人和集体的爱,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他人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此外,也有利于发展智力和提高学习成绩。

14、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与人的直接相连。

15、儿童的兴趣只有在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发挥动力作用。

16、促进儿童兴趣转移的条件:

A、;

B、;

C、。

17、人们关于客观事物价值的和叫做价值观。

它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1、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3、交往需要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需要。

4、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交往需要的强度日益强烈。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

6、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能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

7、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四)、论述

1、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个性”有什么区别?

2、为什么说个性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的?

3、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包括哪几个方面?

请简述之。

第九章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

2、自我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有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包括、和。

3、儿童的交往活动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在交往活动中,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普遍具有难于人交往的特征,而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则通常有着不与人交往的特点。

1、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是(B)

A、潜意识B、自我意识C、无意识

2、自我意识的主要心理成分是(A)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

3、自我意识的形成要比个性的形成(C)

A、晚B、同步C、早

4、自我意识的作用可归为一条,那就是(B)

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动力功能

1、自我意识通俗地讲就是自我认识。

(/)

2、在学习活动中,学习成绩对于儿童的自我评价起着主导作用。

(/)

3、学习上的“平等竞争”是指全班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普遍竞争。

4、社会视角转换技能是指在社会认识过程中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评判自我的技能。

(四)、问答

1、为什么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